一曲壯懷激越的黃河英雄兒女的抗戰悲歌
——簡評郭軍平長篇小說《黃河英雄兒女傳》的藝術成效
作者:傳凌云
早就聽說軍平寫了一部小說,數月前更是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小說出版的消息,國慶節前夕,軍平來到渭南辦事,專門送來了他的新著《黃河英雄兒女傳》說要開研討會由衷地替他高興,替渭南文壇的生機勃勃而高興。一冊在手,一時竟難以放下,認真閱讀、思考再三,個人感覺:若要總結該書的取得的藝術成效,當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在寫作題材方面,精準地在紅色的、戰斗題材中選擇了黃河西岸的黃河兒女——陜軍的抗戰故事。題材的主旋律,宏大視野下的小視覺給自己和本小說找到了在文壇上立足點。
二、體裁的選擇和自我突破給郭軍平的寫作找到了新路徑。
郭軍平本身以散文,或者說教育散文見長,這次涉獵小說,且還是這么大篇幅的小說寫作,勇氣值得敬佩??梢灶A見,此后他也許還會有其他作品(含小說)讓人注目。
三、塑造了一系黃河英雄兒女鮮活的形象,完成了長篇小說塑造人物的使命。本書塑造的人物有:郭飛、韓誠、孫司令、趙軍長,女性角色如牛頭嶺的二當家韓曉梅,國軍孫司令的女兒玉茹,這兩個人物雖多有相似之處,但也栩栩如生。還有反面人物:虎頭嶺的穿山甲、薛半仙,國軍中的反派人物秦一鳴等。
這里有兩點讓人印象深刻:
?。?/span>1)郭飛,這個正面人物、主角,他,武功高強,擅于狙擊、輕功,會飛檐走壁,不但正面、積極抗日,且不乏智慧和忠誠,對愛情忠貞、理智的國軍將領英雄形象。 也許作者受國軍孫軍長等儒將形象影響,郭飛的成長也是以儒將的形象出現,人物極具有文人和詩人情懷,文中即使寫人物的心理活動、人物豐富的聯想,也處多處引用詩詞,因而人物有血有肉,形象比較豐滿內心豐盈。
?。?/span>2)書中對國軍的描述,比較客觀,充分肯定了抗戰中的功績,人物也比較正面,具體體現在風陵渡的戰斗,這一戰,有三方參與:陜南游擊隊、韓誠民間抗日隊伍、國軍。其中前兩者陜南游擊隊、韓誠民間抗日隊伍戰前曾有過溝通、約定,而跟國軍沒有,但在三方配合中,每一方都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使命和所能肩負的使命,尤其是當時的國軍將領,善于發現戰機,尋找苗頭空子,陜南游擊隊與韓誠民間抗日隊伍這邊剛打一打完鬼子撤退,國軍就迅速搶占陣地把風陵渡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掌握在了中國軍隊手中,配合得天衣無縫,決策果斷,效果明顯。這是亮點,與其他反映國軍形象的作品不同。這種良好的配合,還發生在蒲趙戰役的時候:其時,民團成員韓誠兄妹先帶人回蒲州城老家偵察,葉劍政委派其他民團戰士便衣配合。他們隨機應變,靈活巧妙、配合作戰,最終深入敵穴,抓獲伊藤、黃平、董萬頭等日偽頭目,戰斗打響后,葉政委、郭飛分別帶領抗日民團、國軍秦一師大部隊,先后在蒲州、趙伊城多點配合,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收復了蒲州,取得了蒲趙戰役的勝利。
四、完成一曲壯懷激越的陜西冷(楞)娃——尤其共產黨領導下,在國共合作大背景下的——陜西冷(楞)娃在黃河西岸、中條山上的抗戰悲歌。小說沒有把關注重點放在中條山戰役后期國民黨大軍的潰敗,而是把它作為尾聲,以郭飛、韓誠兄妹等人的活動成長為線索,從小處、無人處挖掘,落筆,書寫了當時或許甚至當下仍沒有被人足夠關注的共產黨人、抗日民團在抗戰中的重要積極作用。小說基調明亮,斗志昂揚,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讀來令人振奮。
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是中華民族繞不過的歷史記憶,不論當初是悲是喜,不論曾經哀婉還是壯麗,都不該被忘卻。對于距之已近百年、正安享著自由民主和平盛世的今天的我們來說,更是如此,郭軍平以滿懷的激情,生華的藝術之筆作了很好的嘗試。
郭軍平,陜西渭南、澄城走出來的實力青年作家,教師作家。著有散文集《詩意語文》3本和大量的散文及編著,還有今天我們面前的正在研討的這本長篇小說,斬獲了葉圣陶教師文學獎、杜鵬文學獎等獎項,取得了驕人成績,我們期待并相信他能有且一定會有更多更好、引人注目的作品出現。
作者簡介:傳凌云,筆名,云川兒,詩人,作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煤礦作家協會會員,渭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詩歌專委會主任,渭南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等。著有詩集《紫色蒼茫》《對鏡》,散文隨筆集《遲到的閱讀》等,詩作刊發于《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飛天》《陜西日報》《延河》等。多次獲全國性詩歌創作大賽獎項,入選多種重要選本、志書。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