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映紅微詩評(之二十一)
定格的村莊,或者牧場
——淺析咚妮拉姆詩作《甜茶的煙火》
作者:史映紅
品讀咚妮拉姆詩作《甜茶的煙火》,相信不少讀者與我一樣,腦際會不自覺地浮現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保ㄎ簳x?陶淵明《飲酒?其五》)的怡然自得、安然恬靜;浮現出“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保ㄌ?王維《渭川田家》)的村野風光、淡泊心態;還浮現出“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唐?孟浩然《過故人莊》)的其樂融融、安寧溫馨。
品讀《甜茶的煙火》也相信不少人腦際還浮現出一張接一張精美的、充滿高原風情的圖片,或者當下非常盛行的短視頻,藏式的帳篷里,爐火升騰著、跳躍著,噼噼啪啪作響著,“甜茶”在火爐上冒著雪白的蒸氣,散發著茶葉的清香和沁人心脾的奶香;年輕的牧民圍火而坐,品茶閑談,“阿佳”講她的故事的時候,繪聲繪色,如數家珍;“小伙”頷首迎合,歡笑應答;屬于高原牧民人家和諧安逸、普通平常的生活被詩人描寫得生動逼真。
“牧場草兒可青/泉水項鏈般圍繞村莊”,顯然鏡頭在切換,短視頻還在播放,這熟悉的場景,和諧的畫面,曾經到過青藏高原的人,長期生活工作于此的人們,在哪里見過?是在純凈遼遠、美輪美奐的達古草原?是在一望無垠、一覽無余的萬里羌塘?還是山奇水美、秀色可餐的林芝谷地?
“牧場、草兒、阿媽、雪桶、兄弟姐妹、生命、乳漿、流淌四方”,閱讀到這里,品味這些只適合高原和高原人民的詞語,我想到了很多:天才作家路遙在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感言里說:“我們的責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人寫作,而應該是全心全意滿足廣大人民大眾的需要。我國各族勞動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壯麗的生活,也用她的乳汁養育了作家藝術家。人民是我們的母親,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我們棲息于它的枝頭就會情不自禁的為此而歌唱。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進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習主席2016年11月30日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講話里講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主席的殷殷囑咐,諄諄教誨給廣大文藝工作者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指明了藝術創作的方向。咚妮拉姆的詩作《甜茶的煙火》沒有高大上,沒有凌空虛蹈,沒有盛氣凌人,就是寫普通群眾的日常起居,寫牧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寫他們的舉手投足,讓讀者在品讀過程中,覺得不遙遠,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和人間煙火,感覺就是在你我中間,讓人可信可感,可靠可親。
“佝僂在煙囪的陰影中/黑夜會在爐火中坦白”?“煙囪、陰影、黑夜”給人一種沉實、厚重、隱秘的感覺,而“爐火、坦白”又給我們一種熱烈、向上、敞開的感覺,這種前后對照,前呼后應的修辭手法,不僅有著很好的朗誦效果,還有意蘊意境上的反差與跳躍。同樣的修辭還在繼續中,即“噼里啪啦”與“靜默”,是的,世界是喧囂的、紛擾的,也是幽靜的、靜謐的,就看一個人的內心如何看待和感悟。正如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詩人蘭波的兩句詩寫的:“只要我們按捺住焦急的心情/到黎明時我們定能夠進入那壯麗的城池”。兩相對照,異曲同工;給讀者一個哲學、或者哲理上的思考與思悟。
結尾,在咚妮拉姆繁復的意象疊加里,一種思念,一抹牽掛,一個守望,一縷依戀的濃濃情愫散發出來,彌漫出來;將生命中的隱秘部分,將內心欲說還休的情感,給予朦朦朧朧、若隱若現地巧妙處理,給受眾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隱約美,朦朧美,一種意猶未盡的憧憬美,遐想美。
甜茶的煙火
作者:咚妮拉姆
甜茶在爐火外
縫補冷清
阿佳的故事
小伙的歡笑
裝在記憶之囊
牧場草兒可青
泉水項鏈般圍繞村莊
阿媽的雪桶里
我的兄弟姐妹
生命的乳漿
流淌四方
佝僂在煙囪的陰影中
黑夜會在爐火中坦白?
噼哩啪啦
世界在一滴血內靜默
我們依偎著裊裊炊煙
彼此思念
在風的居所孤獨
孤獨中獲得自由
作者簡介: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3部,合著作品集3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經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