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英雄贊歌

1

2


英雄贊歌

——讀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許晨《渤海魂》有感

 

作者:李瑞玲

 

  《渤海魂》是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山東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許晨與濱州市渤海革命老區紀念園研究人員劉樹松聯合創作的一部長篇紀實文學作品,它反映了革命戰爭年代從冀魯邊到渤海區軍民浴血奮戰,抗擊日寇侵略、參與解放戰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與犧牲。

 

  這部書我從開始到讀完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僅僅因為這是一部近四十萬字、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長篇巨著,更因為書中許多慘烈的情節時時讓我內心揪痛,目不成讀。放下,拿起,再放下……直至心情平復才能再讀下去,有時幾個小時,有時幾天之后。

 

  書中那個剛出生三天就為救八路軍夫婦的剛生的孩子而被鬼子砍成肉泥的嬰兒;那個比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早五個月、被敵人用鍘刀鍘為三截的村民吳洪英;那個比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早了5年,用胸膛頂住炸藥包引爆,炸得尸骨無影的爆破排長侯登山……這些英雄的形象,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感動著我,催化著我,一種英雄情結在心中產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英雄是我們民族閃亮的坐標。我們當下的時代,是一個呼喚英雄、敬重英雄、崇尚英雄的時代。在奮戰第二個百年征程中,我們更需要英雄精神,尤其需要用英雄精神來激勵斗志,鼓舞士氣。

 

  許晨主席的《渤海魂》就是一曲高昂的英雄贊歌,作者用如椽之筆、飽滿的熱情,將他的文化積蓄、精神蘊藏、民族情愫以及對老渤海區的深厚感情,融入了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之中。

 

  故事從19377月“盧溝橋事變”開始,到194910月建國之后的“金門之戰”結束。根據戰爭年代的戰略區劃分為冀魯邊區、清河區及兩區合并為渤海區的征戰歷程分為三卷:上卷——冀魯大平原;中卷——怒吼的清河;下卷——浩浩渤海潮。每一卷都通過各個年代發生的重大事件、傳奇故事和英雄人物,全景式概述而又細致描繪曾經的崢嶸歲月,全面深刻地展示了老渤海區軍民浴血奮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和奮斗精神。

 

  鄉村知識分子形象無疑是本書英雄群像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本書區別于其他抗戰故事人物塑造上的重大突破之一。

 

  盧溝橋事變發生后不久,在冀魯邊區和清河區相繼出現了抗日武裝,他們的身份都是鄉村教師和中學生。他們有文化,有知識,接受了進步思想和理念,外侮入侵之時,最先覺醒,領導地方武裝,首燃抗日烽火。他們亦儒亦武、智勇雙全,勇于犧牲,無私奉獻,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后在共產黨的感召下,迅速成長。

 

  1937813日,隨著一聲聲響徹云霄的口號,150多名身背紅綢子大刀、土造步槍的戰士,在魯北樂陵縣黃夾鎮上揚起了一面鮮紅的大旗,上書“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第六團”。冀魯邊區第一支抗日武裝隊伍誕生了,起義領頭人之一就是時下不滿28歲的教書匠杜步舟。他七歲上學,高小畢業后在本縣教書,性情豪放,愛打抱不平,威望極高。當他放下課本背上大刀時,有人驚訝,他開懷大笑說:我要扯旗造反,領著窮人打天下。他指揮有方,作戰英勇,幾個勝仗下來,威名四震,隊伍迅速擴大,四周學生紛紛報名。獨生子欒曰紅鐵了心要報名參軍,杜步舟說:當共產黨的兵,一生是“二士”,活著是戰士,死了是烈士。欒曰紅堅定的說:老師,放心吧,紅旗指到哪兒,我就打到哪兒。簡簡單單的話,明明白白的心,為國犧牲,義無反顧。

 

  無獨有偶,193711月,在清河平原,長山中學校長馬耀南等人組織領導了著名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抗日救國第五軍”,打響了清河平原抗戰第一槍。

 

  馬耀南早年畢業于北洋大學,信仰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參加了國民黨,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后因蔣介石反共反人民,憤而摒棄,受邀回鄉擔任中學校長。他以學校為地下黨活動基地,利用自己在當地的影響力,積極向鄉紳父老做工作,募捐錢糧,動員參軍,對學生進行抗日教育,起義參加者大多是他的學生。后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司令員。他忠誠無畏,英勇善戰,在一次突圍戰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出師未捷身先死。兩個弟弟馬曉云、馬天民在他的感召下,都參加了黑鐵山起義,投身于抗日烽火,拋頭顱,灑熱血,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一門忠烈,長山馬家三兄弟,拋棄安逸生活,奔赴炮火連天的戰場,全部犧牲在抗日前線。流傳在清河大地上的一首民謠,最能詮釋他們的抗日精神:一馬三司令,得了抗日病。專打日本鬼,保護老百姓。

 

  “清河三杰”之一的李人鳳,小學教員,后繼任小學校長。他教學有方,精于治校,愛護學生,團結教育了一大批思想先進的學生和青年教師。一時間,西關小學成了臨淄地區醞釀發動武裝抗日的中心。不久,他與陳梅川、崔棟生等教師在這里豎起了武裝起義的大旗,起義隊伍后來發展為赫赫有名的“青年學生軍”。

 

  馬振華,辦過農民學校,專教窮孩子,也是第一批點燃抗戰烽火的邊區英雄。從踏上革命征途的第一天,就把整個的生命交給了黨,歷盡艱辛,不屈不撓。白色恐怖時期,為了掩護工作,舍教鞭而販魚、賣書、擔雜貨,不計功力,不計成敗。

 

  小學教員吳匡五,有文化有熱情,抗日戰爭爆發后,投身革命,被推選為慶云縣首任縣長兼縣游擊大隊大隊長。他率領民眾,運用破路打狗、割電話線、鋸電線桿等戰略戰術,白天打仗,晚上轉移,與敵人周旋在樂陵縣東部農村。27歲,英勇犧牲,他所戰斗過的縣城改名為“匡五縣”

 

  “圣人參軍”的伏伯言,是漢代經學大師的后人,聽到舉行起義,主動找到隊伍,動情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請收下我吧。

 

  教書先生王壯基,為打通冀魯和清河兩根據地的聯系,兩送情報。在完成任務的回程中遇到敵人襲擊,壯烈犧牲,死前把密信藏到了腿上的槍口里,保住了黨的秘密。

 

  脫下長袍上前線,放下書本扛起槍。冀魯邊、清河區千千萬萬的鄉村教師和學生,在黨的部隊的感召下,奔赴前線,流血犧牲,前仆后繼,不屈不撓,寫就了渤海區抗日戰爭的輝煌篇章。

 

  其次,作者傾情打造了一批既具戰略思想和戰斗經驗又有勇有謀的領導干部形象。

 

  知識分子在強敵侵略、民族危亡時自發的覺醒與抗爭,廣泛的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斗爭,是一股偉大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如果沒有堅強的正確的組織領導,仍然是不可想象的。在這種情況下,延安黨中央和駐地太行山的八路軍總部及時派出一批干部和部隊,幫助和領導地方武裝,使抗日烽火燃燒的更加猛烈。

 

  蕭華,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司令員兼政委,到達冀魯邊區領導地方武裝時,年僅22歲,人稱“娃娃司令”。別看他還像個翩翩少年,但他爬過雪山走過草地,“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久歷疆場,屢立戰功。蕭華司令一到冀魯邊區,立即開展工作,整編各路人馬,建立地方武裝,打擊漢奸敵偽,開辦軍政學校。組建一系列抗日團體。不久,一個紅紅火火的抗日根據地在冀魯大平原上壯大起來了。

 

  楊國夫,出身貧困,七歲就給地主家放牛,沒有上過一天學。自從參加紅軍,就堅定的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到清河平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負責整編馬耀南、李人鳳拉起來的兩支抗日武裝。他是在長期革命戰爭中磨練出來的戰將,粗中有細、有勇有謀,十分尊重知識分子干部。他與校長出身的馬耀南團結一致,順利完成第五軍整編任務,由此“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三支隊”成立,輾轉戰斗在清河平原上,殺得敵人暈頭轉向,潰不成軍。

 

  景曉村,文質彬彬,年富力強,做事老練,作風樸實。他那句鏗鏘有力的名言:“人民群眾是永遠砍不倒的青紗帳!”極大地鼓舞激勵了艱苦奮斗中的根據地軍民。他放手發動群眾,在廣闊的原野上挖出綜橫交錯的溝壑,使敵人的汽車、坦克等寸步難行。挖“抗日溝”這一項可貴的創造,使平原地區作戰有了掩體和依靠,從而沉重而有力地打擊了日寇,創建了清河區平原最大的墾區根據地。

 

  楊靖遠,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前往冀魯邊區領導抗日武裝。立志不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絕不剃須。為擴大民族統一戰線,不顧危險,深入虎穴,壯烈犧牲。尸體被鍘成三段,頭顱被掛在樹上示眾。為了紀念他,這個縣被命名為“靖遠縣”。

 

  黃驊,為人誠懇樸實,工作踏實勤奮,作戰勇敢頑強,是經過歷次反圍剿斗爭和長征的血與火考驗的戰士,卻在一場正義與背叛的較量中壯烈犧牲。

 

  楊忠,紅軍戰士,長征英雄,在抗日前線冀魯邊區打通與清河區聯系的戰斗中,英勇犧牲。


  劉竹溪,一位鐵打的英雄,去世后,家人從他的骨灰中用吸鐵石吸出了28塊單片。

 

  爆破英雄侯登山,一個光輝的名字,一個我軍最早用身體打開勝利通道的孤膽英雄。

 

  ……

 

  他們,挺進冀魯邊,走進清河區,用智慧、膽識和犧牲,組織和改編地方武裝為“黨指揮槍”的抗日武裝力量,建立抗日根據地,健全黨政軍領導機制,抵御日寇強敵,也在與國民黨地方勢力和多種武裝力量的縱橫捭闔中,彰顯了強大的優越性,從而能夠在冀魯、清河站住腳跟,由弱到強,堅持抗戰,最終建立渤海區,成為山東抗日根據地5個戰略區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區。

 

  第三,普通而又偉大的老百姓,是作者筆下熠熠生輝的最大群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共產黨為什么能贏?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為什么能打勝?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們是為老百姓謀利益的,是為工農大眾打天下的。他們贏得了民心,而民心是無敵的,是一切力量的根源。”作者如是說。

 

  是的,平原上沒有高山,沒有巖谷,沒有密林,但大大小小的堡壘村,千千萬萬老百姓,就是平原上的山,是侵略者永遠登不上來、翻不過去的高山大嶺,是他們的犧牲,他們的無私奉獻,才贏得了一場場戰爭的勝利。

 

  何坊村劉玉梅大娘兒媳婦剛生下兒子,一對八路軍夫婦隨軍行動,也把剛出生幾天的孩子托付給了她。由于叛徒告密,第二天鬼子就殺氣騰騰地趕來,逼他交出八路軍的孩子。一邊是八路軍的后代,一邊是自家的嬰兒,劉大娘狠狠心,流著淚交出了自己孫子。頓時,孩子被兇狠的日軍砍成肉醬。劉大娘心如刀絞,眼在滴血,但為了保守秘密,一直承擔著村民的罵聲,直到解放后。

 

  敵人逼村民指認誰是地委書記馬振華,他們堅決的回答不知道,敵人惱羞成怒,準備開槍掃射。馬振華從人群中闖出來,高聲大喊:我是馬振華!頓時,全村人都站出來一起高喊:我是馬振華!喊聲響徹天空。馬振華在群眾的保護下再一次安全脫險。

 

  還鄉團包圍了牛茁村,吳洪英毅然掩護在村的共產黨員突圍,自己卻落入敵人手中。敵人把吳洪英綁在樹上嚴刑拷打,逼她說出共產黨員和農會干部的名字,遭到吳洪英痛斥。慘無人道的敵人竟割下了她的耳朵,吳洪英寧死不屈,惱羞成怒的敵人殘忍地用鍘刀將她鍘為三截。

  

  宗子敬,當地有名的大財主,開明紳士,周濟窮人,支援抗日。在大宗家鏖戰的關鍵時刻,捐出全部槍支和子彈,贏得了八路軍寶貴的突圍機會。

 

  村民魏玉杭在敵人掃蕩時堅決不出賣八路軍和抗聯家屬,被敵人毒打,眉骨打裂了,牙齒打掉了,灌石灰水,用鞭子抽,最后被推入豬圈,活活砸死。他用血肉之軀保護了八路軍、地下組織和抗日家屬。

 

  用自己吃飯喝水的茶缸給行動不便的傷員當尿具用的村民郭鳳藻;僅有半碗粗面也要拿出來給戰士們煮粥喝的老大娘;說只要俺們還有一兩糧,就有八錢是八路軍的老大爺;把廂房的檁條抽下來交給因下雨沒柴的炊事班當柴燒房東大爺……

 

  “這里的小米稀飯,喂養過中國革命;這里的棉花粗布,包扎過民族的尊嚴!”是的,為了抗戰的勝利,渤海區的百姓犧牲了太多太多,付出了太多太多。他們,就如一座座豐碑,永遠地矗立在人們心中。

 

  魂兮歸來,光耀千秋!

 

  渤海區全長162米、高7.9米的烈士英名錄碑廊里, 4塊大理石巨幅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著的,全是烈士的名字及信息,整整 55308名革命烈士!

 

  如果,把他們每一個名字都復活為一個血肉之軀,那將是多大的陣容!但他們卻永遠地倒下了,為了締造我們的幸福生活!他們的血肉之軀,鑄就了老渤海的精魂:“不屈不撓、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字字如血,字字如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掩卷深思,不禁產生一連串的靈魂拷問:在犧牲面前,他們為什么能義無反顧、奮勇向前?在付出面前,他們為什么沒有一絲猶豫,沒有半點保留?答案無疑是信仰。那么,站在第二個百年起點的我們,應該怎樣詮釋英雄的含義?怎樣傳承英雄精神?在前行之路上,應該怎樣對待得與失?怎樣對待犧牲精神?在自然災害面前,應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在全民普遍焦慮的滾滾洪流中,又應該怎樣逃過精神內耗?我想《渤海魂》會給你滿意的答案。

 

  如果你覺得今天不幸福了,請讀一讀許晨主席的《渤海魂》吧,它會讓你深切的感受到,你,正生活在無比的幸福之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8在线天堂bt|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婷婷久久综合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韩国三级hd中文字幕好大| 男女午夜性爽快免费视频不卡| 天天成人综合网| 亚洲午夜在线一区| 青青青国产在线| 孩交精品xxxx视频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永久免费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a级片在线观看|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麻豆回家视频区一区二| 成人福利小视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人成精品香港三级古代| 里番acg全彩本子同人视频| 欧美黄色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久久99精品九九九久久婷婷|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 男生女生差差差很痛| 国产福利短视频| 两个人一上一下剧烈运动| 欧美视频亚洲色图|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不卡| a级特黄毛片免费观看| 最新电影天堂快影eeuss| 农村野战videossexjyzz| 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打麻将脱内衣的小说阿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