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裂石穿空

裂石穿空

—— 顧偕長詩《我從空中來》試析

 

作者:粥樣

 

  抽讀顧偕三十多年的長詩作品,明顯感覺可以分兩大類。

 

  一是集中于1999年到2007年間所作的以為社會所用為主的史詩性“獻詩”,如素材包括國家與民族命運的,以及反映新時代現實災變和抗掙等內容的作品。躋身其間較另類的,是有兩首以巴黎和落基山脈為抒發對象的,很可想象并能視作是作者在九年的旺盛寫作“入世期”的一種連帶噴發。可以看出它們是作者更本心的作品,憑著一份隨性的了悟,反而寫出了別有一番的奔放與靈動。

 

  在這九年的之前和之后,二十部上下的詩作我名之為“出世”長詩(電子書內的未讀,惜未及論)。它們中除了《潮濕》與俗世意象多所牽連外,基本上屬于高蹈型的,內容上可以以“同題變奏”涵括之。

 

  這些詩篇都話題宏大,時空、生死,控訴欲望淫泛使得人性淪亡,唏噓前景空茫而終究不棄理想。它們之間的相似度如浩瀚海面,這一浪花和那一浪花共時而生。固然,每首詩自成一方天地,但多首之間每每互為鏡像,這使辨識它們的同中之異,以我的水平成為勉為其難之事。饒是如此,面對其中之一的《我從空中來》,可說的話有不少。從2012年的《欲望永無止境》到新近五個月前完成的《星辰之上》,都篇幅平均地分出章節,章題多是詩句式的,可稱警醒,而看多了又會有相互楔入的感覺。而這一首,全篇546行不分章節一氣呵成,這在顧偕`08年以后重新打造“出世”長詩以來為筆者僅見。

 

  外在如此,內里則較它篇緊斂。以“我”作為推動閱讀的有力抓手,樂讀者可以較順暢地隨之徜徉于這一力作的細部,善體驗者當有稍多別致的感懷。

 

  石頭,世中最常見物,可說是中國傳統文學中的常客。“西游”、“紅樓”中的主角,故事的原初生發物;哲人訓導令頑石點頭的典故,凸顯思想的巨大魅力。以石頭為敘述者和主角的長篇詩作,中外倒是少見。顧偕這首寫于九年半前的作品,以石頭口吻談天地古今,能寫出彩嗎?

 

  “我”— 天外飛石,是一塊詩格化的有思慮深度、有情感追懷也有未來憧憬的“神石”。它打破石頭給人的冰冷印象,充溢了先是無比昂揚、后呈復雜糾葛的情感溫度。

 

  “石頭告白”,詩篇置身在顯而易見的寓言框架內,隨著告白過程展開。在追讀中,我們慢慢體會到石頭的抒情意興是高低錯落的:“神”一樣的天石,在地球上也沾染了“人”氣,問題也便就此而來。石頭以勃勃雄心飛臨地球。在它眼中,天空是“一望無際的藍色平原”,時間還沒出現,未來還看不見。它乘愿而來,要施展拳腳,把大氣象帶給人類。它一心創造歷史。它矢認地球家園“從無靈魂”、“沒有光明”、“缺乏節奏和色彩”、“籠罩在龐大腐朽中”、“無知”到后部的“從無光環引領”等,地面的事相是“豐富”的可也是“不幸”的。它要施展拳腳,憑己力將死亡換成“誕生與肥沃”,把“狂暴的轟鳴”變成“交響詩般的音樂”。

 

  石頭本質堅實,出此特性它也很在意“堅固”的意念,于是它決心帶去“堅固的展示”,把自己帶給“祈求堅固的夢境”。

 

  詩人著力給石頭賦予強者的形象,不吝將極端詞匯加于其身,如“黑夜后的第一道曙光”、“極其繽紛”、“一切改變源頭的象征”、“先知般的洞察”等等。它看到地球的可塑性,相信通過努力,世界會“燦爛無比”, 可貴的是它也不缺乏冷靜,注意到要對“混亂”進行“精密的運用”,要有“持續的理性”和“平衡的細節”,目的是要營造世界“富有貫穿精彩的可能”,做使人類神圣的締造者。

 

  “我已無法”段情感更深致,如交響樂莊嚴的廣板進入慢板。全詩開頭述及的時間、歷史尚未開始,如今開始了。石頭想象身上出現了城池、路橋,還有墓碑。它強調“前進”,認識到那是時間與歷史的堅定本質。

 

  “所有縹緲”段則是最有“地氣”的部分,石頭更加放緩身段。它深入尋求發放“平靜的魅力”,為人類留下具體的輝煌建筑。上段末講“前進”,本段歸于“速度已停止的 / 另一種前進方式”,變遷與追憶,動靜結合起來了。

 

  然而,記住上面突兀出現的“墓碑”,事情在悄悄在起著變化!

 

  “所有的統治者”這段,應為全詩十六段中最長— 段共79行,作為第八段正卡在長詩中部,包含的信息自是也就很豐富。石頭在開始仍繼續表達為人類奉獻的意愿,提示“神的規律”的存在。而“主宰的妙蘊”以下一個跨度10行的長句,逐漸加入了思索的反轉。

 

  如神樣的石頭居然有“來不及反應時”!像不像“西游”里佛祖也會讓蝎子精扎了一下手指?現實里“分化的權力”與“謊言的智慧”交相攻戰,這顯然出乎它的意料。石頭再夸自己“先知般的洞察”,但它所“明了”的將之變得跡近對一番犟嘴的嘲諷—— 在“充足的瘋狂”中,自己將與“不幸的景象 / 共赴生死”,竟有可能變成“這失樂園里的 / 一塊不起眼的碎片”。這和它一直以來慷慨激昂的自我設計,驟然構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為什么”會這樣?石頭間不容發地展開了自我拷問。最初的結論有“淹沒”之虞,它的銳眼看到了“月光下的斷頭臺”(如兩段之前它看到“墓碑”),它仍舊自稱“壯麗”,卻意識到這可能只是一次性的顯現。如此真是飽有諷喻意味的發現。石頭思索著,力圖“想清所有”。但自認不凡的它,感覺到了“布滿我周身的 / 暮色中膨脹的欲望”。這是歧義性的描述。是如神的石頭心起自己所不齒的欲望呢,還是它在人類劣等欲望的侵襲下,就此也受了傷?

 

  無論如何,它未能“想清所有”,所想的結果到段落結尾,是“不相信”,或說是懷疑。

 

  在“皇冠和權杖”這段里,“黑暗的重量”遙應全詩首段石頭自許的“力量的明亮”。石頭面對殘酷的人心,受挫感油然而起,憂傷、孤獨進入了它的詞匯表。自身“純凈”依然,但石頭不以潔身自好為滿意。剛到臨時它沒有歷史,如今裝滿了歷史的平靜,卻是“無奈的”平靜。

 

  接下來“夜空中的故鄉”段,是振衰起弊的段落。在往日“鮮血風格的巖石”的感召下,這塊詩與思之石頭,心志堅強了起來。因為它在一系列的失去浩瀚、遠離神圣的同時,卻“沐浴到了”“人類的黎明”。是“善”的意境在鼓舞它,幫助人類使“正義的回聲”得到彰顯,“讓人性望著雄偉的能量”去歌唱。

 

  救人者繼續救人,但先接受“被救”!

 

  以下段落,石頭再自高身份,抬舉自己擁有“磐石的豐盛”;它非議人類宗教的原始性,提醒人們“夢想的力量”、“能量的風景”;它要“展開思考的大門”,引導人類懂得未來“就是一種創造”。它自覺自己的世界“一直在細致地擴散和形成”。引起注意的是,其中詩句提到“所有的黯淡換上技術的色彩”。人為努力達致的技術,石頭并不因為其高屋建瓴便予以否定。

 

  或許是有峰就當有谷?高亢之歌并不能禁止時或飄來蔭翳。到了“今夜我要”段的結尾,石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波“英雄的荒涼”、“時間的罪惡”,在下接段中,謎團、未知、“難免的掙扎”、荒廢的遺址等紛至沓來,在目睹到“只能 / 保存的腐朽”處,與前面幾段的光輝情境構成強烈對比。

 

  想來只有一塊具備本我意志,又在人群中受到熏染的、感性的石頭,才會有這樣反復盤旋的觸動。這個“我”,有了立體的形象。

 

  最后的“哦,過去”段僅14行,屬全詩最短的尾聲性質。石頭憧憬起大地回春,以常能想到的永恒、希望等勉勵自己,可看最后其語氣竟顯得這么沒有把握。這塊天外飛石,始終希望自己是引導人類脫困的“圣石”,卻在壯烈抒懷后感覺到改變的不易,最終難掩英雄垂首般的低落。

 

  一塊詩人創造的天外之石,本可打造成無所不能的神石,但它就像石頭蹦出來孫猴子,空懷七十二變,在肅殺的現實前也不免撲跌。而這恰好正是作者保持本心的把握,使之落筆謹慎,在希冀理想狀態的同時,對世道人心的劣質有著清醒的認領。

 

  我想起早年被震撼過并此后三十多年一直不時誘我思索的學者劉小楓的名著《拯救與逍遙》。在第一章,他對比了古羅馬詩人哲學家鮑埃蒂與中國的屈原各自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追尋前者著作的脈絡和后者的心路煎熬,他得出結論:西方人“把自己交給超絕神圣的天父上帝”,從而得到心靈救贖;世界的這一邊,“屈原所信奉的儒家學說拒斥超驗的價值存在”(168,1988上海人民版),這令他在走投無路時悲壯地走向自殺一途。這是兩位偉大的凡人在各自身處的價值體系里不同的命運掙扎。其中的屈大夫,在不朽的《離騷》-《九章》(除《橘頌》外)中,一次次地抒志、起程,又一次次回到原點,再爆發、再沉湎,他是欲救世、治世而不得的人之真魂。

 

  長詩《我從空中來》設想的則是一個神品,帶著滿腔熱望來到地球,從志比天高變得猶疑無把握。石頭雖是外來者,卻仿佛也在不同層面碰壁與現實,從而相通了屈大夫的痛苦。“是否只有當所有的困難 / 全都一如嚴寒停止了 / 大地才會真正回春”、而到那時《我從空中來》“也不算是 / 失敗的旅行”,看這些最后的這般斷語,又是多么令人唏噓!原因何在?“我”,作為天外飛來的神格石,涉世難深,也沒有機會真正了解人;它巨眼看到人類歷史之所以,但不能去周悉其所以然,它的躊躇滿志不可避免地就此要去多生躊躇。

 

  試問此“石”既是顧偕的個人創造物,作者怎又不把它刻畫成一掌定乾坤的如來佛,而是力有不逮的孫悟空?而恰恰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帶著有限性的“神”的形象,卻又力證出作者不愿當閉門造車之輩。他用這樣一首詩、合并了他一次次重新出發般寫就的彼此互成鏡像的一首有一首長短詩作,陳述著他所體認的事實:人心唯艱、道心唯危,天助并不能包攬解決問題。順此邏輯,自助者才有能望于天的眷顧。

 

  詩歌創造出一個“神”,看出這點,并告訴了我們。而將神的挫敗感從寓言的層面拉入現實,人們的境況,原來竟也似石頭一樣這么逼真!

 

  長詩《我從空中來》在顧偕同類型作品中顯出其不一般的親和力,不僅形制上,且在心路呈現上,都堪作一首另類長詩。

 

  詩人楊煉在談及屈原與但丁時,賦予他們“以個人‘歸納’世界者”的美稱(《鬼話·智力的空間》211,1998上海文藝版),我想一語道出了有心于大詩經營者在世相捭闔中的隱在雄心與努力方向。

 

  我們期待具備宏大胸襟與視野,又能結合充實且靈動技藝的更多詩歌來者,而不只有“我從空中來”雄心豪邁的顧偕。

 

2022.12.17 20 廣州哪怕庵

 

  注:《我從空中來》全文始發于20202.12中詩網

http://m.yzs.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462&id=8125&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220_1 

  作者簡介:粥樣  廣東省作協會員,著有《朋良無我》(1997年)、《偏見》(1998年)。編有詩集《九行以內》、《當代四川大涼山彝族漢語詩歌專輯》。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蜜芽| 日韩一中文字幕|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把美女日出白浆| 免费国产污网站在线观看| 91精品欧美成人| 杨幂最新免费特级毛片|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av在线手机播放|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丰满熟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色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女欢女爱第一季|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不| 大伊香蕉精品一区视频在线| 亚洲V欧美V国产V在线观看| 美国式禁忌23|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爽|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好妈妈5高清中字在线观看神马|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