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讀詩也是種學問

讀詩也是種學問

 

作者:顧偕

 

  詩歌是思想活動組織性最強的形式。——【英】柯勒律治

 

  詩是人類語言的精華。孔子訓子名言曾曰:“不學詩,無以言”。應該是指不讀《詩經》之類,便沒法說話。縱觀世界對詩歌的評價,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較早時期也有斷言:詩是一切知識的開始和終結,它同人心一樣不朽。

 

  一顆不被俗世同化的心靈,要靠什么追求心聲來反映出生活高潔的意義,詩之敘述蓬勃的力量,乃至它毎每昂揚向上的內心獨白,無疑就會為讀者賦予一副完整的靈魂骨架。優秀詩歌不光是追尋思想創造者的智力活動,是感情傾瀉時感性與理智方向共同的本質風貌,它的相對永久價值,還在于其精神反應既是自我主義的出口,更是自由智慧所能呼喚出的一切創造性的滿足。單詞的趨勢涵蓋了不少抽象與具體,訓練有素的認識組裝,在享受沉思時總是靈光乍現或疾馳,于是這就有了詩歌超強感性接連迸發的熱烈與冷峻,有了詩人內心創造深刻培育出的一些哲學形象的光芒。

 

  真正的好詩始終是為譜寫輝煌而存在的。

 

  敏銳探觸時事以及暴露生長的“苦役”,長期心懷憂懼絕不一味浪漫的總要為現實顫栗,詩歌所要釋放的,不是勉強讓人領略某些緩緩前進的碎片展示,不是那些陳舊過時之物過高疊加的興盛與發展,所有壯麗詩行穿越罷時空,應有一種高明的吟詠,新的美學觀點還當是千古美人依然宛若的清晨花開。語言威力只有都能從生命的謝幕曲里走出,且意象魅力仍會喚起你無數意外的展望,這種清晰的連貫領悟景象,其實就是詩歌的高峰,是我們畢生愿意愉快接受但愿還能常年開放的意識的花朵。

 

  一場比喻的表演,技巧或是一些無謂異想天開的陳述及引伸,只能說是一般詩作的簡單核心。當意象的鈴鐺不斷響起,我們自是希望看到一切措辭更多的目的及其領悟,看到情感進入文字之后再有哪些更深的夢想;尤其作者的心識因素在空間與時間上,會為讀者帶來怎樣一種精神價值較高的坐標和參數,甚至尚有哪些思想更為形象的說明。當然這里反對的,依然是只有較少詩歌觀點,又匱乏問題尺度,乃至幾乎沒有什么深沉動因只會“用情緒來代替思想”(艾略特)的詩歌寫作。詩人如何能使自己的天賦表現尤為出色,博學和敏感是一方面,超驗性的情感“外遇”對于一些成熟而溫情的詩人,在創新與改造的精致實踐中,作品的鋒利或流暢地光芒抵達,則更是精神信息在認識挖掘后能夠真確呈現內容意義,尤為不可或缺最重要的一面。

 

  我們并不期待每個人都能讀到和讀懂好詩。就像毛姆曾經堅持認為“閱讀應該是一種享受”,可能好東西其實也并不適合誰都有機會能夠來品嘗。我們一樣不否認某些偉大的作品或許是沉悶的,但它絕非缺乏力量而無法集中體現出生命價值拷問的莊重。應當不用懷疑,沒有創造性的詩歌必然是愚蠢的,不少無知詩歌根本談不上是智力勞動。詩歌力量如若總是不能與思想結合,純粹的知覺舞蹈不說是種注重力的缺憾,至少沉迷一種經驗或是感官盛宴,恐怕始終也難有什么價值的刷新。故此,我們還是要強調和呼喚一種智慧作家,繼續能于人類的某些蒙昧時期站出來,沖破一切庸常激情,以高妙的審美精神,在詩中確立一些志向完成一些人生規劃,繼而在找到一些世界存在的普遍意義后,憑借自身種種的詩性嘗試,永遠朝完美的希望馳騁不息。里爾克說過“藝術乃是萬物的朦朧愿望”,既然這樣,那么充盈著豐富想象的詩歌,就當于思想認識中獲得更多的難以平靜。世上從無單純的文學意義,哲學內容有時在詩里精彩的流露,自古而今,已涌現了不少有著較大影響的杰出而優秀的范例。事實是,但凡有深刻思想出現的詩歌,總是會讓讀者更為驚訝。像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聶魯達的《馬楚比楚高峰》和帕斯的《太陽石》等,這些世紀的旗幟在今后的幾百年里,恐怕還會一直超拔獵獵地飄揚下去。

 

  因此讀詩也是種學問。不是僅有賞析或聊以自慰便可充盈孤獨時刻。依照接受美學的基本要求,了解一種作品,不能籠統地只看作是所謂求知的需要,其中可能還包含著精神的碰撞,對他人的精神記錄表示出的一些共鳴與支持。甚至在詩里面的那些象征意義的閃耀,跟讀者一直存有的生存抗爭痕跡等,或許同樣也保持著莫大的關聯。當然能夠做到這些與作品密切的心靈交流,并能明白哪些詩句中已實現了什么,自身的知識信息容量掌握是首要關鍵,恐怕高于常人的素質及涵養,作為能夠體悟出一些詩篇深層意圖的必需,相信一種靈活而寬容的認識機制,也更是屬于不可隨意輔助閱讀的起碼構成。

 

  好詩無疑會高昂一種情操秩序,并將在區別現實的象征喻意時,用理性思量和超然姿態,生動地展現出一些矛盾多彩性的清新風貌。這是有關時間與歷史的音韻故事,它由節奏來完成觀察與認識后的豐富意義,以思想情緒多聲調的復雜運用,進而最終延伸靈魂對萬物的照亮。閱讀優秀詩歌同樣需要充分的氣魄和勇氣,詩歌的精僻導致了它成了一種魅力學問。所以我們在領會那些遠離俗世的高尚結構時,一種人類語境中完整的詩歌模式,是最容易打動我們在認知世界,一些心理變故極難治愈的傷痛的。因為引導和探索,不凡之作往往也增強了讀者的活力;尤其在誘發聯想與思考方面,有著充分揭示意味的那些特殊語言排列成的詩行,更會以浸染著不少內在進程的光明組合,牢牢把讀者引向更遠的夢境重心。這是理想詩歌絢爛的透徹所在,一種系統化修辭覺醒般的發揮,它帶給我們的是抵制平庸的一些高度的連貫,是革命性美學實質都是敢于沖破封鎖,任何一種創造力的變體。當然這樣的光彩,不是什么樣的文字都可輕易具備的。它是人類意識壓力的解放,是詩人使命直抵終點的頑強訴求。詩歌這種高雅的表達力,是文學語言中不乏自有價值的另一種深刻的獨白。社會和時代,通常也因為并不完全缺乏那些詩性的目標與愿望,而倍感欣慰。

 

  所以讀詩也是種心智活動。

 

  由于創新活力在每個環節透明的洋溢,由于含混反復作為一種新學說,通過抒情的意象角度,總在將某一主題從枯燥中拯救出來,為此我們終于明白:文明并非全是哀歌,浪漫派也不都處在黃昏。文學語言與日常語言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詩歌一直能夠興風作浪。因為真正的詩學功能,始終可以保持陌生化程度:自我變形,卻仍能呈現穩定的智者風范;不朽的低語,竟能用描繪與尋求,烘托起思想情感的高峰。現實功利似乎從來不是詩歌的追求,縱然日常命題也能入詩,但畢竟是與高度的激情大相徑庭的。神來之筆屬于一些內在財富,比如方向問題的誕生之痛,比如空虛起點的厚實體系。領悟造就了天下萬世,詩便是自由發抒的根本之神。所以很多場合,人類要感謝詩歌的判斷,那是一種清醒而自覺的和諧深化力量,那也是幻景期待中不停的真理演變。詩人仰仗自身深藏的建設使命,無時不在諸多破壞與喪失中,反應敏銳地重建著世界的價值觀念,他用一種內在的戲劇感,總在證明著美和靈魂的強大,也常用一些識者的升華之語,假設著理想世界必將的到來。因此信念一樣是偉大詩歌,賴以影響讀者全無瑕疵的風貌。好詩自是當屬于破除慣常優美裨益意義更深的禮物。所以誤讀傾倒的依然是平庸,品質高端的詩歌作品,自古就不會去謀取什么聽眾,它宏大的自我寂寞造就,本身已構成了巨大的愉悅與慰藉。

 

  我們必然要關注生活以外更能賦予精神飽滿的什么。那些從埋葬的日子挖掘出的人性詩意,不是簡單的個人較有獨特性的美育教育,不是傾向熱烈的形式意外的裝配,更不是精神家園又一多種混融實驗奇花的綻放。本質顯然是有著神性化身的風光的,惟有神性號角的吹響,光輝便會撲面而來。血肉主題想知道奇跡是怎樣的一種聲音嗎,當所有的生命顫動終有一天均會逝去,感慨就會成為一種深刻的力場;抑或由于情感典范依舊在呈現著升華狀態,詩可能這時就將成為有關精神不滅的一種意蘊深長的學問。因為它總想自舊而新地引發點什么,總想喚醒謬誤以純潔,并將原則和定義拋之腦后,憑借比記憶手段更具和諧的潛能,繼續遠離經驗技巧地開墾和鑄造出更多不在風中搖擺的夢想道路來。“專橫的想象”(艾略特)仿佛是不能留下任何日常生活的遺緒的,詩像是一直在尋找完美之物,能與之洞察到的心靈世界共存。這就宛如理性秩序不會允許感性的勝利永在高峰,沖動萌生的內容一如閃電,也許只在節奏上能為誰獻上些微快感。真正的好詩確實至少是種安慰,但更多的想來,仍當是種智慧層面認識的激勵。盡管那些作品,不一定都能順利找到客觀事物的對應物,甚至不是什么人如前面說的,都愿習慣滿足于一種沉浸的閱讀。


  能夠擺脫規律系統的約束,一樣是漫長而艱難的。但有著一定不懈內心功力的,卻能以并不局限的詩之自我更廣闊的詩性流露,較為純粹的做到這一點。這是境界在舉重若輕的一些少有的想象事實中的音樂與畫面:滲透著詩歌的驕傲與謙遜,往往會以罕見的精神之光迥拔時輩,普照到未來的尊重中去。如果說一些由理入詩構成理性快樂的篇章,是一般人都能感興趣的領域,那么所有的經典,恐怕也是種過度的不幸與錯誤了。因為破譯含義如此容易就被廣泛的掌握,術有專攻毫無任何工藝秘密可言,尤其對于詩歌的思想,莫非再好的忠實神秘表達,豈不就等于是種深刻的強迫!

 

  我們總得要考慮哪些歷史,究竟具有怎樣的深度。詩歌不是普通文字,更不是語言疾病,僅會胡亂跳躍一些怪誕的文本。詩歌同樣要在對世界與生命的判斷方面,提供自身發現的價值意義。這不是通用智力皆可為的壯舉,而是惟有詩人天性所能完成和繼續的永遠路標。世界依舊前路茫茫,悟透之后仍愿單純的前進,讀者應當清晰和強烈的領會到:詩人和其作品,均非尋常之物或是凡品。也許上帝就愛永駐于詩人胸中。

 

  我們不會苛責一般詩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屈服于經歷的原地表達,可能也有許多質地樸實的外表或是空洞華麗的興奮排列,會讓無數沒有專業感覺的讀者有所動心。但這些遠非歸于詩歌真正的風格與光彩。我們倒是希望人們,盡早能夠疏遠這類沒有神喻意味簡單而又缺憾的抒情。內涵的詩作,永遠也是種進步文明的實踐,它依然有背棄和包容,依然有人類無盡野性的馴服。一切成功之詩,不單有對未來的擴展與接近,有種永恒的凈化運動,事實上個別美妙的詩歌,不外乎還是因為有著許多思想的靈魂,才得以精彩生存下來的。它們通過無數黑暗之門,最終將成為自己最好的語言風景。當然同樣始終也會有希望的文字,在那舞蹈,在那燦爛而深沉的發揮。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可以自傲的這么說:

 

  好詩就是靈魂的收獲。

 

2023.1.2122除夕、大年初一于廣州

 0122_1

  顧偕 上海市人,當代著名詩人,中國作協會員,廣州市作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代表。曾為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所、廣東省文學院專業作家及廣州市委宣傳部“跨世紀人才”和廣東省委宣傳部“十百千文藝人才”人選。在《芙蓉》《花城》《湖南文學》《詩神》《廣州文藝》《廈門文學》《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學報》《南方日報》《世界華文文學》(美國紐約出版社創刊號)等全國大型報刊發表長詩近30部,著有《顧偕長詩選》《太極》(英文版)等詩集九部,電子書新作詩集、評論集、自傳體微型長篇小說共四部(中詩網北京發布)。長詩作品曾被拍攝成電視詩、電視音詩在中央電視臺、香港等全國30余家電視臺播出,多部詩集被國家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香港圖書館、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收藏。長詩《日常狀態》及其他詩作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三年詩選》(94年版)等多種專家選本,二十余篇詩學文論及評論在《中國詩人》、《世界詩壇》、《星星·詩歌理論》雜志及國際知名人文社科前沿期刊《中文學刊》刊載(全球發行)。獲“第五屆中國長詩獎·最佳文本獎”、“首屆國際人文社科論文大獎賽”優秀獎及其他文學獎項多種。曾作為中國作家代表團成員隨張賢亮、徐懷中團長出訪日本、巴基斯坦進行國際文學交流。1996年起《詩探索》雜志、中國作協《文藝報》社以及廣東省作協和廣州市文聯等先后三次聯合在京召開其“作品研討會”。相關作家名和作品篇目內容被《中國新詩編年史》《中囯當代文學發展史》《中國作家大辭典》及“百度百科”辭條等寫進和錄入。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禁女女网站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色| 第一福利在线观看| 五月综合激情网| 欧美大杂交18p| 2o18国产大陆天天弄|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成人亚洲区| 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完整版| 欧美18性精品| yellow中文字幕网|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 壮汉紫黑粗大好深用力| 日韩成年人视频| 男人j桶进女人免费视频 |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午夜影院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婷婷无套内射影院| 最好免费观看韩国+日本|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xxx毛茸茸的亚洲|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国产真实伦在线观看| 好硬好湿好大再深一点动态图| 日韩黄色免费观看| 正在播放julia女教师|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成人羞羞视频国产|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ss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俄罗斯小小幼儿视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