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溫厚,浸潤心田
——《烏梁素海我的家鄉》詞曲賞析
作者:漠耕
“深情的眼眸映照著霞光,炊煙裊裊綠樹繞村莊……烏梁素海鴻雁起飛的地方,承載著我們明天的夢想!”近期,一曲《烏梁素海我的家鄉》唱熱了網絡,唱開了疫霾籠罩下人們的心扉,喚醒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給枯燥單調的宅家抗疫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海風和鮮亮的色彩。
這首由內蒙古作協會員,烏拉特前旗作協主席、詩詞學會會長賈雨川作詞,著名作曲家歌唱家朱永飛作曲并演唱的新作,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廣大網友和專業人士的喜愛和傳唱。網易熱度兩天之內突破44萬閱讀量,為這首歌的生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快手、抖音、微信、K歌、酷狗音樂、騰訊視頻和各大官方公眾號都在大量轉發,傳播速度如潮水般洶涌澎湃,熱度不斷攀升,形成了不小的“烏梁素海情懷風暴”。美麗清澈的烏梁素海,因為這首歌而披上了深情溫厚的文藝面紗,給烏梁素海的“花鳥蟲魚蒹葭月,山水林田湖草沙”帶來了遼闊高邈,浩瀚悠遠的蒼茫意境和纏綿悱惻的柔美心音。音樂是心靈的藝術,也是自然的藝術,是超越人類社會束縛的自由靈魂的境域。在這樣清波微蕩的描述和深情訴說的境界中,我們能夠通過歌詞與旋律感受到,烏梁素海那種如仙女般去洗鉛華的自然本色的靜美。“莫尼山守護在身旁,睡夢中,還記得你的模樣……”,這里把莫尼山擬人化成一位守護烏梁素海的衛士,這就給人帶來了如情人相會的傳奇色彩。“睡夢中,還記得你的模樣”詞句洗練,含義深廣。既有依戀的情緒,又有回憶的悵惘;既有深情謳贊,也有心靈的訴求。旋律上以柔、緩、深、靜為主,將碧波無垠的烏梁素海的柔美風光演繹地酣暢淋漓。
近年來,寫烏梁素海的歌曲也有不少。遍尋全網,真正有質量、有生命力的寫烏梁素海歌曲卻不多。在歌詞創作上,大部分歌曲過于寫實,著重于“烏梁素海是什么”的闡釋;忽略了“烏梁素海像什么”的拓展。尤其是大部分歌詞的關注點在“生態良好,風景優美”上不遺余力描繪,而不在烏梁素海的傳奇色彩和生命力上開掘,沒有深挖烏梁素海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韻,造成了歌曲韻味不足,想象力不夠豐富,讓人記得住的亮點就很少。歌曲的藝術高度在于感染力和表現力。沒有打動人的痛點和亮點,就會流于平淡。而這首《烏梁素海我的家鄉》不僅深情婉致,還氤氳著傳奇色彩。詞作者并沒有停留在烏梁素海如何美的實景描繪上,,而是打開想象的閘門,想象烏梁素海如少女般溫柔,如碧玉般清純。且將莫尼山比擬成衛士,這就留足了想象的空間,讓人不由得思考烏梁素海與莫尼山之間若隱若現的戀情或相互依托。
鄉愁是文學藝術歌詠的永恒主題。每一個人心中的鄉戀,鄉情,鄉愁都牽著漂泊的腳步。“此夜笛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詞作者賈雨川生長在烏梁素海之畔,對烏梁素海的山光水色,一草一木無比熟悉和親近。而且他不愿意只把烏梁素海描繪成一汪碧水,一處風景。由于心中對湖水和動植物的深愛,所以才產生了文學性的開掘,藝術性的表達。“深情的眼眸,映照著霞光……媽媽的呼喚耳邊回響……烏梁素海,鴻雁起飛的地方”,作者僅選取了大眾熟知的普通的意象,經過組合和開掘,便產生了離奇仙幻的藝術效果。詞作者抓住了鄉愁的元素:眼眸、霞光、呼喚、鴻雁起飛等詞匯,便創造了如夢如幻的藝術境界,收到了“不著一墨,盡得風流”的藝術效果。
朱永飛是蜚聲全國的音樂人和歌手。他的作品圍繞巴彥淖爾人文地理和鄉土情懷不斷迭代推陳,形成了高亢、深情、開闊、典雅的藝術風格。這次創作這首歌的歌譜,也是飽蘸了鄉愁之筆,熱戀之情來進行深度演繹。他不僅僅自己譜曲,還親自演唱,特別是在近日舉辦的“中國?烏梁素海第四屆國際冰雪旅游節”上,為這首歌的傳唱推動親自站臺,不遺余力演繹烏梁素海的內涵與神韻。旋律優美、溫厚、純情,沒有大起大落,沒有聲嘶力竭,只是守著一方山水和鄉戀,守著一份熱愛和崇敬,娓娓輕唱,柔柔訴說。就像個海外游子歸家的身影,撫摸著烏梁素海一草一木的溫度,感受著烏梁素海如戀人,如母親的溫柔,盡情享受藍天碧水空明清澈的生態之美,歌喉宛轉悠揚,深沉靜美,讓人不知不覺獲得了美景的滋養,傳說的啟迪,鄉愁的慰藉和生命的成長。
烏梁素海是中國八大淡水湖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使烏梁素海名聲在外。然而,烏梁素海的地域文化并不是很豐富,屬于她的文化符號和標志還欠缺很多。這次賈雨川、朱永飛二人聯袂創作,并且成功傳播,給烏梁素海的地域文化開發和形成,帶了個好頭,起到了烏梁素海歌曲創作的領航作用。但愿越來越多的藝術方家,能夠關注烏梁素海,傾心烏梁素海,謳歌烏梁素海。讓這顆塞外明珠,更加的璀璨奪目,耀眼世界。
作者簡介:呂波,筆名漠耕。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人。內蒙古作協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巴彥淖爾市作協會員。巴彥淖爾市新文藝協會副主席;烏拉特前旗作協、詩詞學會副會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