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家鄉在日喀則

家鄉在日喀則

——淺析舒成坤詩集《雪花無塵》

 

作者:史映紅

 

  不能說經常,偶爾做夢,總會夢到一些與日喀則有關的夢,扎什倫布寺的圣音威嚴、金碧輝煌,年楚河的清澈見底、緩緩流淌,雅魯藏布江的遼闊悠遠、氣勢磅礴,營區周圍山川河流、樹木村莊,夏日雨后山嵐如黛、白云如洗……于是我就想,人們常說第二故鄉,我的第二故鄉就是日喀則吧!要不為何常常回到我的夢鄉?我在日喀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911993年,在這段時間里,我當過炊事員、放映員兼新聞報道員,后來考上軍校離開。第二階段是20032012年,總共13年左右,在我軍旅生涯里,日喀則是我福地,評為優秀士兵、入黨在此,考上軍校、榮立三等功在此,提拔正營和副團也在此。與日喀則濃濃情感,我曾寫過一篇名為《再與日喀則群山握手》的散文,自認為酣暢淋漓,蕩氣回腸,可惜沒保存好,丟了。

  我常想,如果在日喀則待久一些會怎樣?級別可能要高一點,軍旅榮譽可能更豐滿一些;但是在我軍旅生涯的尾聲,實在很難堅持了,夏天能把石頭曬裂的太陽,冬天能把山羊掠走的大風,海拔近4000米,一步三喘,冬天氣溫常在零下20度左右,且無任何取暖設備。我說的并非空穴來風,有老兵教的順口溜為證:“山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晚上睡不著”,還教我們學藏語,“天叫囊,地叫薩,天上的星星叫嘎瑪”。

  因此,長期在雪域高原工作的人,我發自內心尊敬他們,比如舒成坤,在青藏高原、珠峰故里奉獻了40多年,這是一個讓人仰望的數字,讓我等必須敬畏的數字。這些年里,舒成坤除了握槍,就是握筆,從1982年開始創作,涉獵詩歌、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作品散見區內外眾多報刊;出版音樂作品有《云中哨所》《天上乃堆拉》《雪域軍魂》等,詩集《雪魂》,而我手上這部《雪花無塵》,正散發著油墨的芬芳,帶著日喀則的氣息,很喜歡,下面從三方面進行淺析。

 

天下父母

 

  我18歲從軍,就在遙遠的珠峰故里,歲月荏苒,一晃21年,后來自主擇業到古城太原,對老家甘肅,雖然年年回去看望老人,雖然十多年前就給雙方老人在各自縣城買了房子,想讓他們生活舒適些,夏天免于蒼蠅蚊子騷擾,冬天不要讓老人挨凍;雖然老人即便一個重感冒我也要遠隔千里往回跑,但對于父母,我總是深懷十萬個愧疚。父親前年冬天走完了80年的人生旅程,我在身體與精神上幾乎奔潰,體重下降了近十斤,白發齊刷刷地長,后來把悲傷之情寄托于文字,寫了約60首關于他老人家的詩,才覺得悲愴之情稍淡了些。

  因為長期與老人遠隔千山萬水,在平時閱讀中,我一直喜歡閱讀孝老敬賢的文字,同樣,對孝敬父母做的好的人內心是尊敬的,因為他知道生命的來之不易,生活的辛酸苦辣,老人的含辛茹苦。舒成坤的文字就是這樣,寫父母的文字比比皆是,比如《清明憶母》:“在彌留的四月/呼喚我的乳名/母親啊/急著傾訴什么∥母親憔悴的遺容/掛滿了幾多離愁∥拉著母親冰冷的手/心底的話卻說不出口∥母親的魂魄/從老屋歸隱/一座墳瑩/成了母親永久的歸宿∥風雨濕透了四月的記憶/我向母親使過的電話號碼/反復撥打/想問問娘親是否還有憂愁∥清明時節/跪拜在喜馬拉雅/祈求四月的花朵/鋪滿母親的天堂”,第一節就讓人近乎淚奔,彌留之際的老人,身體虛弱如同大風里燭光一樣的老人,接近燈枯油盡的老人,氣若游絲地“呼喚我的乳名”,此情此景,誰不為老人大愛所感動?誰不為母子連心而動容?接著“母親憔悴的遺容/掛滿了幾多離愁”,這個“憔悴、離愁”是什么?是暗夜深沉、焦土千里、顛沛流離的童年?是艱辛艱難、忍饑受寒、求學無門的少年?是為孩子含辛茹苦、縮衣節食、操心勞力的中年?還是年老體弱、病痛纏身、牽掛兒女的老年?詩歌泰斗艾青在《詩論》里說:“一首詩必須把真、善、美,如此和洽地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調協在一起,它們三者不相抵觸而又互相因使自己提高而提高了另外二種——以至于完全”。前三節“母親”“呼喚我的乳名”,謂之慈,謂之愛;我從高處來,從遠處來,從“世界屋脊”來,“拉著母親冰冷的手”,謂之忠,謂之孝。這些人性中的美德,這些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而形成共同人性的閃光點,詩人在簡約描摹里就“融合在一起,如此自然地調協在一起”,給我們以憾人心魄的感動。舒成坤筆下的懷母詩,以情見優,以愛見長,情融于景,他并不注重形式上的花里胡哨,只講求情感的真摯和內容的質樸逼真;內斂沉穩,含蓄低調。

  “一座墳瑩/成了母親永久的歸宿”,細品慢嚼,給讀者內心一個巨大的悲涼,母親一生,憧憬過,向往過,生養過,哺育過;為家、為丈夫、為子女奉獻了她所能奉獻的一切;她“永久的歸宿”便是“一座墳瑩”,母愛的偉大,母親的慈祥,像一泓溪流,流淌進兒女內心,流淌在浩浩乾坤。結尾“風雨濕透、娘親、憂愁、跪拜、祈求、鋪滿、天堂”等詞語,蘊含和滲透著綿延不絕的臍帶情深,這悠長的臍帶恩情,把珠峰故里與巴山蜀水連起來,把地球之巔風聲與嘉陵江濤聲連起來。從古至今,抒情永遠是詩歌的靈魂,《毛詩序》里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舒成坤的文字,真情發自內心,真愛發自肺腑,詩句里始終彌漫著真情實感、真心誠意,既是抒情詩、親情詩,也是悼念詩、緬懷詩;詩句里這種難得的品格和特質,是人類和文學長期發展過程中約定俗成的優良品性,是人性自身善良和內心需求的永恒呼喚。

  繼續看《想起父親》:“艱難的歲月/被父親卷入旱煙/燃盡苦澀/像孤獨的星星/點亮我的童年∥如今/父親的墳頭/閃爍著螢火蟲的光芒/像靈魂的翅膀/扇動萎靡不振的夏天∥如果那些微光/會照亮思念/我寧愿深陷黑夜”。眾所周知,在我們博大精深、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中,父權文化,父親形象常常與帝王將相,或者與力量、戰場戰爭、闖蕩江湖、漂泊四方有關聯,這在一定程度上疏遠和疏離了父親與兒女關系,最起碼相比于母親是這樣的。但在現實生活里,父親與母親一樣,他對兒女的愛同樣持久綿長,偉大無私,舒成坤的《想起父親》有著醇厚的鄉土氣息,溢涌著濃烈厚重的情感。

  第一節“艱難的歲月/被父親卷入旱煙/燃盡苦澀”,清新雋永,沁入肺腑,細膩感人,詩人的童年,國家因眾所周知的原因,鄉村貧窮艱辛,日子苦澀,父親為一家老小忙里忙外,勞心勞力,忍辱負重,可以想象老人們醫藥費要花錢,孩子們上學要花錢,柴米油鹽醬醋茶要花錢;所有目光盯著他,所有希望給予他,在那艱難困苦的年月,他又有什么辦法?粗糙簡陋的飯食,沒完沒了的重體力勞動一股腦壓向他,他像負重的牛,再苦再累也要艱難前行。

  “如今/父親的墳頭/閃爍著螢火蟲的光芒”,一個巨大的悲涼與痛惜撲面而來,一個巨大的缺憾撞擊我們心扉,我們這代人的父輩,基本上出生于解放前,在那暗無天日的年月,整天饑腸轆轆,躲日寇的轟炸,跑土匪的抓捕,跑偽軍的追擊,顛沛流離,驚慌失措。當一輪旭日照亮神州大地時,由于國家百廢待興,教育資源奇缺而上不了學,只好幫大人干活,照顧弟妹,生活的擔子不管挑不挑的動,都得挑。再稍大點,還對人生懵懂無知,就倉促結婚,接著一個又一個孩子出生了,稚嫩肩膀上的擔子就更重了;苦熬苦干,汗水里浸泡一生,好不容易盼著兒女一個個長大、獨立,卻因為身體長期過度透支而滿身傷病,甚至一病不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這首詩字里行間,能清晰感觸到詩人對父親的想念之情,和沒來得及好好孝敬老人的遺憾與痛惜。這首簡約輕靈的詩,給我印象深刻的有三處:“像孤獨的星星,閃爍著螢火蟲的光芒,那些微光”,這黑夜里的光,這星星點點的光,這些并不光芒萬丈的光,是父親一生的寫照,是父親留在世間的慈祥與大愛,是父親言傳身教的高貴品格,是父親代代相傳的精神遺產,似乎微不足道,卻又萬金不換,生生不息,傾國傾城。

 

邊關軍魂

 

  擬定這個標題,寫下這四個字,就很自然想起當新兵時看過一部電視劇叫《邊關軍魂》,主題歌也叫《邊關軍魂》,在那缺水少電的日子,在那“白天兵看兵,晚上數星星”的歲月,一部電視劇立即就火了起來,記得各連隊要統一組織觀看,主題歌很多戰友走路也能哼幾聲:“人海茫茫,你不會認識我,我在遙遠的路上風雨兼程,霓虹閃閃你不會發現我,我在高高的山上戴月披星,花海柳浪你不會找到我,我在天上默默地飛,我在水里悄悄地行,我情牽著你,我夢繞著你,情牽夢繞是那軍人魂,路漫漫,我與媽媽最近,山巍巍,我與太陽最親,天水間,我與紅星最亮,我留給你一個綠色的背影”。

  近些年,在我寫作中,詩歌評論無疑更多一些,也曾洋洋灑灑,下筆千言,也曾紛紛揚揚,字如雪花,但除了給軍旅詩人茂戈、原蘭州軍區工程兵部隊的王發賓兩位寫過拙評外,再未給軍旅詩人寫過只言片語。對穿過21年軍裝的我來說,真有些汗顏和不安。接到舒成坤的《雪花無塵》,認真讀閱后,發現這位曾當過5年兵的老班長,竟然很多次寫到軍旅生涯和在部隊訓練執勤、完成任務的點點滴滴:他謳歌扎根邊疆、戍邊衛國的戰士;歌頌弘揚傳統、賡續血脈的邊疆精神;他描摹甘愿吃苦、默默奉獻、恪盡職守、頑強拼搏的斗志,讓我感同身受,比如《雪域軍魂》:“總有一些情懷/為你千里而來/像雪域涌動的祥云/撫去界碑上的塵埃∥總有一串腳印/通向赤誠大愛/鑄就威武的軍魂/留下每一步精彩∥雪花飄飄灑灑/妝點絢麗的芳華/士兵巡邏的背影/高大如挺拔的山脈∥陽光圣潔明亮/照耀青春的臉龐/士兵犀利的目光/值守在高聳的云端”。

  第一節“總有一些情懷/為你千里而來”很是感動,當下無數人把視線投向主席臺上道貌岸然、行進中前呼后擁官吏的時候;投向舞臺上光彩照人、消費一擲千金的各類明星的時候,邊關邊疆、哨所界碑、站崗放哨這些詞卻淡出了很多人視野;穩疆固土、保家衛國,奉獻熱血這些元素卻離很多人漸行漸遠,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總有人葆有“一些情懷”,壯士斷腕,義無反顧“為你千里而來”,把年邁的父母放下,把新婚妻兒放下,把當官發財的夢放下,來守護邊疆和界碑。

  青春在家的溫室常常弱不禁風,但到了邊疆,男子漢無畏的氣概就有了,戰士的職責與使命就有了,雪域衛士骨骼里的鈣質就足了;有一股“大將軍出戰,百日暗榆關。三面黃金甲,單于破膽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二首?其一》)的勇氣和豪氣;有一股“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的激昂與激越。軍中男兒的“一串腳印”堅定沉實,鏗鏘有力,丈量雪山的高度,丈量邊境線的長度,丈量軍旅人生的深度,用熱血和滾燙的心,呵護960萬平方公里的安寧,守護56個民族的和諧幸福,用青春“鑄就威武的軍魂”。

  “士兵巡邏的背影/高大如挺拔的山脈”,魯迅先生在《且介亭雜文二集?葉紫作<豐收>序》里講:“作者寫出創作來,對于其中的事情,雖然不必親歷過,最好是經歷過”。巡邏的路長啊!歷朝歷代的先輩英杰,箭簇長弓,白馬銀刀,孤城烽火,留下多少慷概激昂的故事;多少炎黃子孫的優秀男兒,遠離鄉關,十萬鐵騎,金戈鐵馬,鎮守安寧;這樣執著的堅守堅持了五千年,現在,我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隨時做到人未眠、箭在弦、銀刀寒;巡邏的路險啊!高峰林立,山崖陡峭,深雪齊腰,常常手腳并用,緩慢爬行;一個個“背影”“如挺拔的山脈”,是的,無數個這樣的背影,守護著14憶人香甜的夢境,無數個這樣的“背影”,像珠峰,像昆侖,它是共和國昂首闊步、從勝利走向勝利最堅實的基座;是點亮萬家燈火、照亮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不滅的太陽。

  繼續品析《下雪了》:“寒風飄來/片片雪花/親愛的戰友/你是否想起她/守候在小村旁/照顧著爹和媽∥雪蓮花開/人在天涯/親愛的姑娘/你是否想起他/屹立在哨所上/為了咱國和家∥一朵朵雪花/隨風而來的相思/飄進歲月/在你的溫柔里融化∥雪一直在下/孤獨怕不怕/青春無悔/這是你的雪月風花”。美國小說家雷蒙德?卡佛曾言:“一個作家要有面對一些簡單的事物,比如落日或一只舊鞋子,而驚訝得張口結舌的資質”。優秀詩人正是具備了這樣的資質,讓簡單的人物事物具有憾人心魄的感染力;舒成坤這首詩,我數了一下,“雪”共出現了6次,與雪有關的寒風、酷寒、冰凍,雪崩等,我們不得不想起“世界屋脊”,雪域高原,雪峰之巔,無容置疑與雪有關的事物和災難在這里司空見慣。它是冷的,純潔的,但又是危險的。人們更知道,韶光年華,青春男兒,陽光少年,哪個不對愛情充滿向往?對美麗異性不傾心愛慕,渴望交流與接近?體味愛情的神奇與甜蜜;但作為軍人,只能“屹立在哨所上”。

  雪域高原,山高崖峭,坡陡水急,艱險無比,但因為這里有漫長的邊境線、界碑哨所、有虎視眈眈的敵人,只能把兒女情長放下,把泰山般的責任與使命挑起來。在溫馨與嚴酷之間,在甜蜜與危險之間,在幸福與奉獻之間,詩人巧妙地使用“親愛、守候、照顧、屹立、相思、溫柔、飄進、融化、無悔”這些詞銜接和串連起來,一首雋永精致的作品就出現了;讓我們不得不對“守候在小村旁/照顧著爹和媽”的姑娘心生無限的感激;不得不對“屹立在哨所上/為了咱國和家”的軍中男兒產生無限敬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宋?秦觀《鵲橋仙?纖云訥弄巧》);“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宋?晏殊《玉樓春?春恨》),愛情,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無不寫得氣香云煙,蕩氣回腸;舒成坤這首詩語言精致,結構清晰,層次分明,押韻適中,朗朗上口,與普通愛情詩大不一樣,增加了諸多歷史觀照,家國情懷,邊疆愛戀,高原情結等,就顯得卓爾不群。

  再看《戍邊人》:“亞東邊關/最初的城池/安放著紅河谷那場戰火∥戍邊人的弓箭/射落硝煙/月光灑下鮮血/洗白家園∥馬蹄踩在光陰的弦上/被戍邊人拉滿/射向歷史的深淵”,分析這首詩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詩人創作動因或者說歷史溯源:鴉片戰爭后,英帝國主義與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獲得了許多在中國的特權;但為了進一步掠奪資源以及開辟新的貿易線,遂在1903年發動了對西藏第二次入侵戰爭,企圖完全控制西藏,打開中國西南大門,將英屬印度與長江流域勢力范圍連成一片。190311月,英國調集步、騎、炮兵約3000人,以護送榮赫鵬來和駐藏大臣談判的名義,翻越則列拉山,強占了亞東。12月底英軍又占領了帕里,并繼續推進到堆納。190414日,英軍占領堆納,在堆納與奉命前來阻止英軍前進的2000余藏軍相遇。我方要求英軍退回到亞東再談判,被榮赫鵬拒絕,雙方開始對峙。1904331日,英軍在做好充分戰斗準備后,佯裝和談,要求藏軍熄滅火槍點火繩,自己命士兵退出一發步槍子彈,但隨即又偷偷上膛;藏軍不了解步槍結構,以為英軍真的將子彈退了膛,于是將點火繩全數熄滅,英寇見狀立即開火,由于英軍的出爾反爾以及武器裝備的巨大差距,這場所謂的戰斗瞬間變成了屠殺;最終萊丁色代本、郎色林代本等1400余藏軍犧牲,曲米辛果淪陷;而英軍僅有13人傷亡,英寇同時占領了古魯,之后繼續北上,進逼江孜。

  當下,隨著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科學技術一日千里,我們很多人眼里只有物質和利益,享受和享樂,在他們認知里,似乎一切本來就該這樣。其實翻開我們浩瀚的歷史,先輩忍受的侮辱欺凌,侵虐踐踏,殘害屠殺數不盡數; 這也是我不厭其煩地回顧這段歷史的原因。我曾去過邊城亞東,它是離祖國心臟最遙遠的地方之一,但無論怎樣遙遠,它都是祖國版圖不可或缺的神圣部分,是共和國這個有機體的神經末梢,舒成坤開門見山,就把我們引向歷史深處,帶回到那個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歲月。

  第二節,詩人用“戍邊人、弓箭、射落硝煙、灑下鮮血、家園”等詞語,這些文字有金鋼的質地,有寶石的光澤,有珠峰的軒昂,有界碑的姿勢,力道勁捷,擲地有聲,一撇一捺,虎虎生風;這首詩僅寥寥數行,卻蘊含著壯懷激烈的豪情和舍生取義的決絕。把高原戰士在苦不嚴苦,在累不怕累的獻身精神和英勇氣質渲染得活靈活現;具有鼓舞人心、激發斗志的力量。“馬蹄踩在光陰的弦上/被戍邊人拉滿/射向歷史的深淵”,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里指出:“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先賢所言極是,詩文要感染人,打動人,陶冶人,不僅要文辭優美,言簡意賅,意蘊深遠,當然還要有濃濃的情感,舒成坤這首詩,基本上具備了這些元素,故而讓人印象深刻。

 

珠峰故里

 

  上文提到過,舒成坤在日喀則已超過40年,遠遠超過他在家鄉生活的年限,時間的長度注定讓他對日喀則是熟悉的,他熱愛這里的一切。《雪花無塵》很多次寫到日喀則的山川河流、湖泊草場,人物事物風物,在品讀這些文字時,我內心是激動和親切的,激動是因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激動是因為我也在這里工作了13年,激動是因為舒成坤寫過的很多東西我也寫過,我沒有寫過的他依然寫過。這些文字像酒和酒曲般渾然一體,情感真摯,清澈澄明,氣韻非凡。詩人謳歌這片土地上人物事物風物,有洗盡鉛華后人性的至純;飽滿灑脫,恢弘遼闊,在簡潔輕靈的文字里,在廖廖可數的詩行間,把讀者帶向那片高聳神奇、美麗夢幻之地。比如《帕里草原》:“五月的雨/越來越稠密/失重的帕里草原/牧草瘋長/羊群漫延/一浪高過一浪∥卓木拉日雪山消融/釀出多情的湖/給人間添一抹凈潔/映襯著祖先的身影/東倒西歪/如艱辛潦草的生活/容納周而復始的日出/送走一曲曲牧歌”。大約是2005年秋,我曾前往亞東、乃堆拉哨所時,經過帕里草原,它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北麓交界處,海拔約4400米,當時草色漸黃,但牛羊眾多,它們像鑲嵌在草原上的珍珠,車輛駛過,只是偶爾抬頭張望一番,然后低頭吃草,恬靜而悠然;帕里草原并不十分平整,但卻非常空遼,延綿不斷,最后延伸到遠處雪峰之下,如夢如幻。

  “五月的雨/越來越稠密”,落到日喀則的心坎,落到日喀則各族人民的心里,能想象到帕里草原的草像孩子般欣喜、活絡,比賽著“瘋長”,“越來越稠密、瘋長、漫延、一浪高過一浪”,這些形象生動的詞,讓五月的帕里草原欣欣向榮,呈現勃勃生機。牧草葳蕤,牛羊遍野,一派高原牧場特有景象就浮現在我們腦海;遠處的雪山,雪山上纏繞著或多或少、或濃或淡的白云;詩人接近大地,接近自然,努力尋覓和挖掘生活里詩意和光點,表達對腳下大地的無限熱愛,對大地之上事物風物人物的熱愛。著名作家路遙曾深情說過:“要注重你自己的內心體驗。有些人把深入生活理解得非常狹隘,就是去了解、記錄一些材料,而不注重自己的體驗和感覺,這是不行的。實際上作家所表現的生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你自己體驗過的生活。好多偉大作家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家本人或他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

  眾所周知,往往在一些巨大雪峰之下,就有巨大的冰川,沿著冰川往下,一定會有碧玉般清澈的湖泊,傳說有的是“度母沐浴的圣湖”,有的是“佛祖悲憫的淚水”,冰清玉潔,湖水倒映著高聳連綿、氣象萬千的雪峰,倒映著廣袤的藍天潔白的云朵;也“映襯著祖先的身影”,非常喜歡這句詩,閉目思量,眼前恍若看到曾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耕耘,放牧,早出晚歸,任勞任怨;也似乎看到一百多年前他們抗擊英國侵略者的身影,同仇敵愾,英勇向前,視死如歸,殘陽如血;許許多多的身影晃動著,向前著,他們神色凝重,步伐鏗鏘堅毅。

  詩作結尾“容納周而復始的日出/送走一曲曲牧歌”,既有切入生命和生活的縱深,又有橫及時空和歲月的寬度,折射出人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真實。隱含著許多耐人尋味的哲理和道理,能輕易看出詩人的境界,或者說層次。很多人寫詩,甚至寫了很多,但文字里沒有這些元素,也就是說,詩與詩不一樣,形式可以學,內核卻學不來。

  最后品析《人與山》:“喜馬拉雅山始終昂著頭顱,很高/腳下的人匍匐著仰視,很低∥山,銜云朵而來/人,隨塵沙而去∥人與山/如天地的唇齒/嚼著苦難/一沉一浮”。第一節就很喜歡,本人老家在黃土高原,那里梁梁峁峁,丘陵溝壑到處都是,后來當兵在青藏高原,這里才是真正山的海洋,奇峰聳云,雪峰林立,延綿無窮,不要說坐車,就是在飛機上,前后左右都是山,飛行數小時,下面還是山;車像蠕動的甲殼蟲,高鐵像一條穿山越嶺的蜈蚣,此時此刻,只能感覺到人類歷史的短暫,一切生命的匆促。“腳下的人匍匐著仰視,很低”,這里詩人有兩層意思,一是在高聳入云的雪峰下,人原本就非常微小,似乎可以忽略不計,雖然一些人總是自以為是,認為天是老大他是老二,本事大的放不下,但這確實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已,在蒼茫天地間,在廣袤的青藏高原,生命很脆弱,人類很渺小。二是詩人寫當地虔誠的人們,他們謙卑謙遜,把許多山叫神山,說是神仙在山上居住,打擾不得;把許多湖叫圣湖,認為是仙女和度母沐浴之處,或者是佛祖悲憫人間的淚水;他們轉山轉水轉佛塔,常常用三步一叩首的方式,向天地神靈致敬,向蕓蕓眾生祈福。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爭,故無尤”。在西藏生活久一些的人,或多或少就有了水的氣質,水的廣納兼容,水的低微含隱,水的柔中帶剛。

  第二節“山,銜云朵而來/人,隨塵沙而去”,與第一節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一句是自然意義上的,或者說現實意義上的存在現象,姑且不論。就“人,隨塵沙而去”這一句,給我們強烈的心靈撞擊,讀到此,讓我們不得不感受生命的短暫,時光的匆促,不得不在腦際浮現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登樂游原》)的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想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魏晉?曹操《短歌行》)的歲月蹉跎,時光如風;想起“白發雖未生,朱顏已先悴。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唐?白居易《閑吟》)的悲涼與感慨。第三節一如既往地喜歡,詩人將抒情與哲理巧妙加以結合,精煉的走筆間,隱含著一縷遼遠而深邃的意境,在排比和對照的基礎上,略帶押韻的句子,讓受眾覺得輕松而又回味無窮。一種生活歷練之后的滄桑感,一種經過歲月凄風苦雨敲打之后的厚重感撲面而來,涌涵著濃烈的生活氣息和現實元素,給讀者以啟迪。

  《雪花無塵》既有詩人生活與生命、內心與情感的激蕩與奔涌,又有現實生活與打拼、漂泊過程中的人生思悟和現實思考;還有對腳下大地溫度與脈搏的感受與深情撫摸;這諸多元素的精彩精準呈現,肯定會與不少讀者在心靈上形成共鳴,我們應該感謝文字和詩歌,感謝舒成坤。 

 

  作者簡介:

 

  舒成坤: 重慶人,軍旅生活5年,榮立三等功三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音協會員,出版詩集有《雪魂》《雪花無塵》。

 

  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绿巨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99在线视频免费| 激情五月婷婷色| 天堂а√8在线最新版在线|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eeuss影院在线奇兵区1页| 一本大道香蕉在线影院|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护士的小嫩嫩好紧好爽在线播放| 国产chinese男同志movie外卖|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 美利坚永久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川上优最新中文字幕不卡|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在线观看| 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新版的|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天天操天天射天天舔|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欧美αv日韩αv另类综合|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chinesegay成年男人露j网站|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无码视频| 青青在线国产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国产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文学网辣文小说| 美女的大胸又黄又www又爽| 天天综合日日噜噜噜|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黄网站色年片在线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