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詩人小朋友茍鵬澤詩作
作者:婁炳成
詩人小朋友茍鵬澤供職于隴南市金融辦,加班加點,工作繁忙,加之上有老、下有小,業余時間就不是很多,但他依然有理想有追求,堅持詩文寫作,并不斷取得進步。他的散文寫得好,詩歌創作因主動師從著名詩人朱泉雨先生,就寫得更好了。現將其部分詩作點評如下,以鼓勵獎掖后起之秀:
他于 2017年8月31日作的《贊康縣》七言詩寫道:“大美康縣山水中,統籌城鄉建新村。六大基礎促發展,四個全域引新生。脫貧攻堅八著力,黨群魚水一家親。全域旅游小康夢,游人接踵富三農。”——詩人小朋友出身于康縣長壩,以歌詠、宣傳家鄉為己任,從大處著眼,宏觀地描述了家鄉康縣的巨大變化,以及帶來這種巨變的深刻原因。這種題材和寫法,不好駕馭,寫不好就會流于口號,空洞無物。但詩作讀來行云流水,自然流暢,沒有生硬感,駕馭嫻熟,游刃有余。此類詩費力不討好,建議詩人小朋友以后少寫為佳。
其癸巳年端午節于龍王山麓作的《端午祭屈原》五言詩寫道:“年年端午天,采艾掛堂前。蘆葉泛青綠,粽香入韻田。騷風余味遠,濁酒祭忠賢。屈子心中恨,汩羅水漫瀾。”——整首詩作的立意、意境都很好,讀來清新自然,沒有造作之感。此類題材,寫作者很多,出類拔萃、脫穎而出非常不容易。詩人小朋友雖也未能跳出陳舊窠臼,倒也寫得不俗,尤為可貴!需要指出的是,第五句“騷風余味遠”的“遠”,與第六句“濁酒祭忠賢”的“賢”,是一種犯忌的寫法,奇句落字,踩了偶句的韻腳,這在律詩寫作上叫做“撞韻”,是詩家忌諱的詩病之一。
其“讀泉雨先生《隴南千山我獨行》有感”五言詩寫道:“赫赫北高峰,領袖賦詩篇。巍巍青龍山,天雨臥隴泉。有山無圣賢,寂寥空惆悵。泉雨詩十萬,隴山結文緣。”——詩作一如其師父泉雨的風格,大氣,豪邁,雄壯。其中第五第六的“有山無圣賢,寂寥空惆悵”亦有詩病,一是奇句搶了偶句的韻腳,迫使偶句讓步轉韻;二是還不對仗。另外,整體上平仄也有問題。當然,按照當代五言詩很隨意的寫法來衡量,也算是好詩了。
其《為泉雨先生雄文九卷而歌》的排詩寫道:“長河傍青山,環宇巨著現。佳作似甘霖,德潤九重天。五卷賜五岳,喜結千年緣。四書御四海,撒播萬古言。九卷臥云霄,鬼神皆膽寒。”——詩作僅有十句,卻有古風之氣,瀟瀟灑灑,引吭高歌,對師父的大作的崇敬之情,仰慕之心,極盡贊美,溢于言表。因為不屬于格律詩,也就擺脫了羈絆,無所顧忌,可以盡情發揮,舒展自如,激揚高調。
其《端午登龍王山》五言詩寫道:“橫亙大江邊,流云瀉九天。斷崖驚鷙鳥,險路映清潭。林草榛榛貌,琵琶楚楚顏。細收明凈石,不覺月半彎。”——這是一首很值得稱道的詩作,整首詩的遣詞造句、意境格調、張揚手法,都很大氣,很精到,頗有李太白風范,讀來令人激情澎拜、豪氣頓生。其藝術性也較高,起句、收筆,中四句對仗,都比較嚴格規范,是詩人的用心之作,才氣之作,成功之作。
其作于2018年6月25夜的《雨夜獨行》七言詩寫道:“雨夜獨行影婆娑,燕河悠悠繞城郭。暮靄散盡春歸去。晨煙裊裊蕩綠波。水流不止自靈秀,山高不語尚巍峨。夢倚青山春不老,一曲嘉陵賦壯歌。”——這首詩避免了上述說的詩病,技術性的問題很少。其中不乏由自然之物、自在之情而生發的人生感悟,后半闕體現的寓意,有思想、有志向,拔高了詩作的整體格調,讀來令人頷首稱贊。
其作于2018年6月27日的《詠竹海長廊》七言詩寫道:“竹海青青柳色新,倚弦輕唱山翠微。百里長廊鋪錦繡,千村串起大景區。鳳凰起舞馨香遠,金桂飄香客自來。全域風景崢嶸路,萬戶農家沐晨曦。”——這首詩作大膽使用了古韻,但沒有生澀之感。古人詠竹的詩歌多如牛毛,亦屬于不好出新的題材,但詩人小朋友仍能駕輕就熟,別開生面,把修竹與美麗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很自然,不矯揉造作,寫出了現代田園風光的氣息,難能可貴。
其臨后作的《詠紫薇》七言詩寫道:“綠稠盛夏花淡疏,繽紛紫薇落園中。濃姿微顫舞彩蝶,干屈枝潤迎長風。輕盈絢爛千枝秀,繁葩堆錦百日紅。凝眸撫葉憶牧之,古來馨香今日同。”——與前一首詠竹詩相比較,又是一種意象、筆法,寫景狀物,很見功力,情寄物事,借景抒情,自然融合,渾然天成。前后兩首詩作,顯示了詩人小朋友的詩歌造詣已近乎成熟,人雖少年,筆力老成,后生可畏。
其作于2018年8月31日的《贈廖興東兄》七言詩寫道:“廖廓江天養浩然,逸興遄飛思故賢。西望游龍茶馬道,東來紫氣繞山巒。一從報國英雄氣,十年堅守戍邊關。從軍歸來心潮涌,呼朋喚友把酒歡。”——在唐詩里,贈友人的詩歌占了相當多的數量,把人間三情之一的友情寫得美輪美奐、感天動地。詩人小朋友的這首詩,很有古代詩人惜友、贊友的遺風傳承,讀來情深意長,令人為之動容。
其歌詠家鄉花橋村四季的七言詩,分別是《花橋·春》:“煙雨桃花柳泛黃,燕銜新春向北方。脈脈流水櫻花落,軒窗幾凈正梳妝。三拜菩提綠滿樹,兩水交融臥牛江。花橋勝景待君來,賞山閱水賦春光。”《花橋·夏》:“遠山銜翠霧雨濃,槐香四溢晨風中。碧草林花岸旁柳,樓榭奇石迎客松。索橋連心農家美,菩提綻綠正氣揚。鄉村旅游小康夢,游人接踵富三農。”《花橋·秋》:“落木飄飄風蕭蕭,紅楓遍野入云霄。磨糧烤酒宿作坊,聽泉觀山倚索橋。踱步逢客酌新酒,登高攜友采山藥。竹竿背簍穿山林,滿載而歸是核桃。”《花橋·冬》:“竹海飛雪冬草黃,麥苗青青柳絮揚。松針煮茶爐火醉,馬蘭迎風臥酒坊。菩提傲雪虬枝錯,青松昂首矚遠方。震后重建憶總理,一心跟黨奔小康。”——花橋村四季分明,詩作也寫得四季分明,四季景物交替,景色轉換,各有韻味,各有主調,突出特點,把握側重,使得四首詩作語言不重復,物事不重復,意境不重復,顯示了詩人小朋友的詩心風采、詩筆魅力。但美中不足,個別字句還需要認真推敲、力求精準,譬如“脈脈流水櫻花落,軒窗幾凈正梳妝”,奇句前兩個是疊字,那么后面的偶句前兩個字就應該繼續使用疊字,把對仗句寫成了遞進句,就使得詩句不和諧了,留下了遺憾的敗筆。
其“賀《泉雨文淵》冬藏號隆重出版”五言絕句詩寫道:“九卷撼蒼穹,文淵氣如虹。何處覓圣賢?醉臥隴山中。”——總共二十個字,高度凝練,主題鮮明,表述精到,氣勢磅礴,意味雋永。后十字落筆不凡,皆因不在古紙堆里尋訪圣賢,而識得圣賢就在身邊,就在當下,就在眼前,莫道西出陽關無故人,且言天下何人不識君?哪怕你獨行千山、醉臥隆中,“劉皇叔”也會慕名而來,三顧叩拜,高山仰止!
詩人小朋友茍鵬澤的“部分”詩作有幾十首,讓筆者無法逐一點評,遺憾!總體來說,讀了詩人小朋友茍鵬澤的這些詩作,感覺良好,很是享受。其詩風已經形成,自然中見大氣,清麗中見豪放,靈動中見功力,底蘊中見后勁。但是,其詩歌創作還存在不穩定、馬鞍形、高低不一、個別用詞煉句等技術性需要提升的問題。瑕不掩瑜。祝愿詩人小朋友茍鵬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師古人,師先賢,特別是師其師父朱泉雨先生,不僅保持住大氣的形似,更得做到神似,學習、領會和掌握其詩歌藝術創作的精髓靈魂,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方能有真正的長進,成為一代杰出詩人。
作者簡介: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志、文學網站發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評論、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