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而智慧
——讀鄭春霞《龍拳少年》
作者:趙璞
不知不覺,距我和春霞老師在寧波的初次見面,已經七年過去了。至今我還記得,在一個夏天的傍晚,熙熙攘攘的小街上,我們一同走著,隨便地聊著,說到盡興時,春霞老師突然唱起了越劇,音調婉轉悠揚。這時很多行人都好奇地看向我們,而她穿著花裙子,踏著大步子,仍是邊走邊唱,毫不在意。我暗暗地想,這位姐姐可真不一般啊。
那個時候我還在浙大攻讀美學博士,對婚姻和育兒都沒有什么心得,卻迫切想要顯得成熟。春霞老師告訴我她有一個上小學的兒子,我便立刻向她表達了“我懂你”——什么?小男孩?哎呀,那真是太可怕了!他們三天不打就要上房揭瓦了!卻沒想到,一提到兒子,春霞老師就掩不住嘴笑的笑意,然后很是得意地告訴我,她生的可是一個小暖男。
于是我聽了很多快快的故事。他名字的由來,他小時候那些稚嫩又充滿奇思妙想的提問,他已發展起來的興趣、審美,和爸爸媽媽歡樂的家庭KTV、上下鋪夜聊,還有他嘗試寫的小說……但在這許許多多的故事中間,最讓我驚訝又深深佩服的,還得數快快對武術的堅持。事情確實就像小說《龍拳少年》里寫的那樣:一開始快快因為瘦弱并沒有被武術教練選中,但他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用自己的毅力、努力打動了教練,進入了學校武術隊,并一練就是五年。小快為了練武天天早起的這一段,真讓我自愧不如。我腦海里不由浮現出這樣的場景:寒冬臘月,黑燈瞎火的清晨,一個小小的、瘦弱的男孩堅定地在錢塘江邊快步走著,江風吹動著他的頭發,一副未來大俠的樣子。真是太酷了!后來看到照片發現其實快快也不瘦嘛。
有位作家曾告誡讀者,如果他要同時瞄準著虛構和現實,便會雙目模糊,什么也看不清楚,但我在閱讀《龍拳少年》這部小說時,卻總忍不住想起春霞老師向我說起的這些點點滴滴。我想,既然我擺脫不了這個既瞄著虛構,又瞄著現實的“命運”,倒不如就大大方方地向大家分享我的這個“特別”視角——多少有點八卦的視角。其實,我特別好奇,這樣一個愛武術、肯吃苦的小暖男究竟是怎樣練成的?
我想,我在小說里找到了部分的答案。“龍拳少年”小旗,就像現實中的快快一樣,成長在一個充滿愛意、鼓勵和正能量的家庭。我特別欣賞外婆和媽媽這兩代母親的形象,勤勞、能干、不畏難。比如媽媽讓小旗“點菜”,這主要是對小旗的鍛煉,但其實也可以看作媽媽對自己的要求和挑戰,畢竟那道”田螺塞肉“看起來一點也不簡單。而外婆從老家一路”跋山涉水“,轉高鐵又轉公交,居然還能帶上能擺滿一個廚房的自制美食、瓶瓶罐罐,又和媽媽有說有笑地做食筒餅分給鄰居,也真是一個能干又神奇的老太太!這些看起來特別家常和瑣碎的細節,其實也在講述著主角小旗所受到的熏陶和教養。沒什么好怕的,只要肯下功夫,做菜也好,學武術也好,都可以干得漂漂亮亮。
媽媽對小旗的教育也很有自己的一套。小說里,有關“江邊柳”的那一段寫得很美而富有智慧。當時,小旗因為沒有被教練選中而悶悶不樂,”眼睛還濕漉漉的“,媽媽沒有再說什么,而是把小旗帶到了錢塘江邊。母子倆看著江上的夕陽,談論著江中的柳樹。小旗問媽媽,“它會不會覺得倒霉啊?別的樹長在公園里,有園丁澆灌、呵護,它在這里,又孤單又可怕。”媽媽則回答道,“它把力氣都放在跟命運叫板上了。它活成了一棵了不起的樹,還成為錢塘江中一棵美麗的風景樹。”這是多么有藝術的循循善誘啊。還有一個細節也令我印象深刻,小旗終于打動”李闖王“進入武術隊后,喜滋滋地來向媽媽報喜訊,媽媽衷心地為他感到高興。但作者春霞老師又進一步解釋,媽媽高興不是因為小旗獲得這個結果,而是因為他“自己去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我認為這個解釋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家長們總是想盡自己一切努力,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卻常常忘記了這一點——不管怎樣,成長的主體就是孩子。
《龍拳少年》這部小說的篇幅不算太長,故事脈絡也不難梳理,但小說的主題、結構、人物設計都是很精心、精致的。它講述了個體成長的困惑與堅持,也涉及傳統武術精神在今天的發揚傳承。而我最喜歡的是,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健康美好的兒童世界——美好到不真實,卻又是真真實實的。
趙璞,美學博士,青年評論家,浙江理工大學講師。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