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實讀沙克|移調(diào):日常語言到詩歌語言的交替
——《向里面飛》之中輯“漂流瓶”詩作析論
香港詩歌學會會長、香港代表性詩人 秀實
詩人沙克出版了他的詩集《向里面飛》,五月二十六晚在奔向北京的高速列車黯淡雜亂的車廂內(nèi),我在筆記本內(nèi)逐頁翻看,時而有閃爍的燈火竄入,詩句那些晃蕩的字詞如發(fā)光又脆弱的螢火搖搖欲墮。我著重研讀詩集的中輯“漂流瓶”的詩作,想到一個評論題目“移調(diào):日常語言到詩歌語言的交替”。
論詩,我一貫主張「除了語言,別無其余」。白話詩因為褪下了所有形式枷鎖,就得回歸到語言去。當然,詩歌語言非同于語文上積極修辭的語法,講究準確達意,而是屬于一種個人的述說方式。法國詩人斯特凡?馬拉美(Stéphane Mallarmé,1842-1898)以為現(xiàn)世的語言只能描述現(xiàn)世的事物,他在《詩歌的危機》里說:“一是日常語言,二是描述看不見的世界之語言,通過‘移調(diào)’(transposition),第一種語言便成為第二種語言?!睙o獨有偶,沙克詩集名字「向里面飛」,正是詩歌語言的最佳注腳。日常語言是外張的,以傳遞訊息為目的,而語歌語言卻是內(nèi)斂的,向里面飛,止于細微,直戳未曾發(fā)見的事物,以達到奧地利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說的:“我不是以眼睛看世界,我以心看?!?/span>
詩集中輯以“漂流瓶”為名,讓我想起德國詩人保羅?策蘭(Paul Celan,1920-1970)的話,他認為詩歌是一種「瓶中信」,要面對不可知的、無法相遇的他者。這是詩歌奇妙迷人之處,最終誰人檢拾到瓶中稿,然后會有怎樣的事發(fā)生,是無法預(yù)料?!镀髌俊芬辉娪小盀槭澜缌粢黄棵孛?/span> / 給自己留一些敬畏”(P.111-112)的述說,即是沙克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信仰教條:詩既為預(yù)言,也是神諭。
試比較以下兩種截然不同的述說,便會發(fā)現(xiàn)日常語言與詩歌語言在詩人沙克作品里的雙生狀況?!短摂M愛人》第三節(jié):“我在京都附近的榻榻米上睡覺 / 坐在客廳沙發(fā)中等我宵夜的女子叫色拉 / 會浪漫、會性感、會做拿手小菜 / 可是她不會喜歡我心儀的皇家馬德里隊”(P.102),而《愛情史》第一節(jié):“那是蟬翼之飛。輕雷微雨中 / 夏夜的約會,胸臀之圍,青春之圍 / 發(fā)育完整的?;ù砂兹缯怼保?/span>P.108)。這顯然是全然不同的兩種表述。前者述說中的轉(zhuǎn)折,為生活對話里常有;后者只存在于詩篇中,帶有暗喻與象征,并含音律美。然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應(yīng)如何看待白話詩里的生活語言!最基本的情況是,在分行的處理中,語言因為斷落、重組而與散文不同。但更為藝術(shù)的技法是前面所說及馬拉美的‘移調(diào)’,即通過改變語序與詞性、詞義等方法,以突破生活用語的邊界。以達致正如《一念間》所說的“為什么我的詞語中倘佯著流水、光線、感情”(P.99)的果效。
《聽雨霧》與《原地》是詩集里極為出色的作品。《聽雨霧》(P.113)5-5-4-5四節(jié)十九行,意象稠濃,具強烈的色彩與形象。此詩隱藏著一個秘密,一把綠傘、兩只斑鳩,恐怕是類似于坊間的偷情故事。詞語用的講究,且看末節(jié),最尾一句,精采絕倫:
那把綠傘沒有再出現(xiàn)
雨霧、毛玻璃,化成半透明
斑鳩飛過樓頂時,聽起來是兩只
……對樓現(xiàn)出她濕濕的臉
然后沙沙沙現(xiàn)出我和全城的身體
《原地》(P.106)2-3-3-4-2五節(jié)十四行,念亡妻。情懷極深,悲愴而不濫觴。我國傳統(tǒng)詩歌有"悼亡詩"一脈。唐元稹《遣悲懷》的"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便膾炙人口。沙克此詩,用詞細膩,空間與時間經(jīng)詩人剪裁,只留下最具深刻的影像,烙在讀者心里。末行拈出"銀河系"一詞,剎那間把時空無限擴大,頗有宇宙同悲之哀慟。全詩如后。
“楚漢交界的一塊泥磚/壓在原地,把遠方收在地平線內(nèi)//早晨,鋼塔上落著白鳥/柔弱得像湖畔一戶地主家的么女/在我的舊宅對岸//傍晚,飄拂一根綢帶/閃著亡妻的遺容/她的戴花之墓就在附近//她不重、不狠、不老/在廳堂和櫥房都愛穿真絲衣裳/春夏秋冬里我的一切遠行/抵不上她三兩句叮嚀//我繼續(xù)遠行,在她/默許的一半銀河系的原地范圍”
著有詩集《瓶中稿》的臺灣詩人楊牧曾說:"詩也不掉頭離開人間的現(xiàn)實,詩不能只為追求非人間的假像。"學者范靜嘩在美國當代自白派詩人代表貝里曼詩集《夢歌77首》的序《漫談貝里曼的夢歌》中說:"詩人在活人世界里游蕩并紀錄。"沙克詩歌題材既深深沾染人間煙火,同時也書寫其內(nèi)心的一柱燭光。其秉持創(chuàng)作的忠誠,則無論其筆觸如何延伸,都類近于"史"的書寫,具有審美與紀錄的價值。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