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紛擾的塵世,你、我、他該怎么相融

紛擾的塵世,你、我、他該怎么相融

——兼評劉西英的詩

 

作者:郭棟超


  在延川參加中華詩園詩歌創作研討會,會后,我突然來到了洛川,來到了相思湖。

  與相思湖的總經理偶遇,晚上,他用土雞摻著土豆,還有一盤涼拌膠白招待了我。同桌的兩人,一位是他的朋友,一位是景區的副總。

  第二天早上,我們四個品嘗著當地一盆叫“豆腐湯”的菜肴,聊著聊著,便加上了微信。當總經理知道我剛剛參加完詩歌創作研討會時,便發給我了一組詩。

  “作為一個在異鄉長大的人/我一直把山東當作故鄉/但祖籍這個原本神圣的東西/對我來說/卻只是一個模糊的記憶/以至于,多年以后/當我試圖去解開這個謎時/我才發現/英雄可以不問出處/平民根本沒有出處/卑微的家族沒有家譜”(節選自劉西英《卑微的家族沒有家譜》),“年少時不知道什么是故鄉/離開時/總以為已經把最好的東西/都裝進了行囊/可是長大后才發現/最貴重的東西/都沒有帶走/那撒落了一地的/不只是跳跳棋的棋子/還有再也聚不攏的爹娘?”(劉西英《故鄉》)讀著他的《卑微的家族沒有家譜》和《故鄉》,我把淚收了又收,眼前的漢子突然高大起來。從簡介中得知,他全家是從山東遷至本地的,這使我想起了幾年前自己寫的那首詩——《平原》。詩中描寫了明代先祖們的大遷徙,那是思著故土,漸漸地把他鄉當故鄉的一群人。

  “她更像一棵榆樹/不僅給子女奉獻了所有的/榆錢/最困難的時候/她甚至扳倒自己/剝下樹皮讓我們充饑/就如同最寒冷的日子/她在我們身上/披上她的棉衣/溫暖了我們/卻凍壞了自己”(節選自劉西英《榆樹母親》)“母親去世后/我們把她埋在了山下/希望她仍能看到年年的花事/但是因為沒有了母親的指引/我們卻再也找不到豐收的位置”(節選自劉西英《家鄉的山桃花》)他的情懷,他的詩文,他對母親的愛,感動著我。

  又聊,方知他當過10年教師,做過20年記者,曾任延安日報記者部、文旅部、副刊部主任。這么多年的教書育人、記者生涯,仍未磨滅他的詩情。

  “這是一年四季/最傷心的一場雨/也是古往今來/最公平的一場雨/它既淋帝王/也淋布衣/將高貴和低賤/同時打濕”(劉西英《清明雨》),他的《清明雨》,是博大的、恒言的;“沒有錢/我有心/先生說——/不行/于是我懂了——/沒有錢的心/一律不誠”(劉西英《太和廟抽簽》)他的《太和廟抽簽》,是憂思的、警世的。

  在《百家論壇》——“易中天對話王立群”那期節目中,易中天教授問王立群教授:你是自己所說的五種人中的哪一種。王教授答:我是琢磨事兒的(就是干事業的)。易教授又問:你得出的這五種人的結論,是從讀《史記》中得來的嗎?還是別的什么途徑得來的?王教授答:應當說是兩方面結合,一方面是讀史,因為史書中寫的很清楚;但另一方面就是生活,個人經歷是一筆財富,因為經歷會讓你懂得很多。

  “自從一個醒著的大夫/投江而去/人間少了清白的詩人/自從一個醉著的后主/以江詠愁/中國多了無能的帝王”(節選自劉西英《望江》)“他們不知道城市的荒涼/不知道在城市里播下的種子/未必能像莊稼一樣生長/他們也不知道村莊的憂傷/不知道村莊給他們留下的印記/會像標簽一樣永遠貼在他們身上”(節選自劉西英《遠去的村莊》)“沒有平坦,不顯突兀/沒有狡黠,不顯坦蕩/一望無際不是無邊/而是你看得還不夠遠”(節選自劉西英《對草原的另一種解讀》)詩者,首先是生活,然后才是詩。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處在象限之中,如《富爸爸系列叢書》作者羅伯特.清崎所說:今天你所擁有的生活方式和結果都是由你的定位來決定的。至于個體具體處在哪個象限,取決于個人的品德與智慧,知識與才能。

  地處延安市洛川縣的相思湖風景區,域內7個人工湖,面積近千畝,林草豐美,氣候涼爽,平均氣溫比西安低10度以上,堪比秦嶺山區。這里,白天不用開空調,夜晚沒有蚊子咬,是人們首選的避暑圣地,又是寄托相思的適宜之所,這一切,不僅僅是它名曰:相思湖。

  相思湖到底美在哪里,情有多深,我不告訴你。來了,你才知道!因為,品茗,都是自己的!

  來到這個地方,也許就會找到你的詩與遠方,而把相思湖與遠方接駁的這個人,就是劉西英!他打理的不是景區,而是詩文。景雖美,只是客體固態、物理存在,而他的詩,才是琢磨不透的瀟灑,也是心胸。

  有一位老哥哥,教書育人幾十年,位至正縣(師范學校)。如今,他做了相思湖景區的看門人。他對故鄉的情思彌漫出了大門!大門之外,便是黃土高坡!

  魚跳鴨飛的長亭下,西英又邀請了幾位他的文友。初見,侃侃而談;又飲,觸頭耳語;再飲,高聲喧嘩。唉,看起來,己圈非他圈,他圈非己圈,這是真的。一群人中,唯一清醒的是西英,添茶倒水。

  “也許是草木把世界理解成了草木/所以才成為草木/也許是江河把世界理解成了江河/所以才成為江河/也許是星星把世界理解成了星星/所以才成為星星/也許是云朵把世界理解成了云朵/所以才成為云朵/還有山川,還有日月/還有高尚,還有卑劣/我沒有強者理解的那么強/也沒有弱者理解的那么弱/我是把世界理解成了不止我一個/所以才有了我/并且有了這世上的一切”(劉西英《悟禪》)我記得《大家》文學的社長西瑪珈旺說過:人們的觀點,在一定的環境亦或語境中,自認為是正確的;而對另一個人而言,也許是錯誤的。是呀,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一個詩者對待事物的看法、覺醒、自我、情態、修養、自覺意識等等,到了某個層次,曰為“己語”。

  諸位看官,關于劉西英的詩,我不多評,大家自己品吧!對如此一組大詩,我的評語都是多余的。置身如畫的風景里,我只想聽那高原的風,看那林間的韻,手撥這一湖相思的情。

  您是一個農民嗎?來了,我們都是農民。您是一個老人嗎?來了,讓您回味過往。您是初升的太陽嗎?來了,讓您品味初戀的味道。來吧,來了之后您會知道,這是一個安放心靈的地方!

  古絲綢之路上有一句俚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飲而又飲,再看西英,就是一個弟弟了!來,別說了,讓你、我、他干了這杯酒,再前行吧!咱就是奔命運的賭徒、走天下的瘋子!來吧,干了這杯酒!走呀!走?。。?/span>

  知己的機緣,人生能有幾次?臨行,一個門衛(實際上是個職稱很高的教師)、一個小弟(一直陪著我的很職業的副總經理)送我,而西英則在我開車窗時,隨手扔到車內了一個蘋果。這是一顆蘊含著高原之風、晝夜冷暖、日曬雨淋的蘋果,圓圓的。

  爾后,西英便背過臉去。唉!這并非女兒之態。況,正如我寫的《麗人行》的題記:“你見過幾個君王的寶劍能氣貫長虹,你看過幾個男人,敢在黑夜迎接雷劈!昭君出塞,公主西行,文姬歸漢,瘦弱的雙肩,挑著民族的江山。誰人能托起她單薄的羽衣,誰人又能把今世的葡萄為她捧起。關山雖是多情,誰為她春心泣血,珠淚漣漣。”

  哥懂,這是相思湖!

  “轉過身/我用脊背與你告別/你也就背對著我/勇敢地走吧/不要為一時的違背遺憾/只要你的路走的直/當你走過海,走過山/走過地球這個艱難的圓/你就會發現/今天的背對背/正是明天的/臉對臉”(劉西英《愛情是個圓》)


1

  作者簡介:郭棟超,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詩歌學會理事,中國鄉土詩人協會常務理事,許昌電氣學院客座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文化創意教育專業委員會專家工作組專家,原二級巡視員。已出版詩集《高原 草原 平原》《盛宴》《在這紛擾的塵世該怎樣愛你》《少年帶著雷聲遠行》(合著);曾榮獲第一、二屆《奔流》文學獎(詩歌類),中國詩歌萬里行優秀詩人獎,第二屆海燕詩歌獎,中國詩歌春晚:中國詩歌十年成就獎,2019年“禮贊祖國?詩韻鄉村”全國鄉村詩歌征集優秀作品獎,第二屆河洛桂冠詩人獎,首屆中國第三極頂峰詩歌獎,《中國詩人》(第七屆)2021年度詩歌獎。在《中國作家》《詩潮》《詩林》《詩選刊》《時代報告.奔流》《莽原》《星星》《綠風》《海燕》《詩歌月刊》《中國詩人》《作家報》《詩歌地理》《天津詩人》《上海詩人》《河南詩人》《四川詩歌》《歲月》《海外文摘》《詩刊》等刊物以及網絡媒體發表詩、評論、隨筆一千六百余篇。

 

附:劉西英的詩


2

  劉西英:男,山東省昌樂縣人,現居延安。當過10年教師,20年記者。中國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詩刊》《解放軍文藝》《詩選刊》《星星》《詩歌月刊》《詩潮》等。曾獲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詩人獎”,《詩選刊》年度優秀詩人獎,《延河》最受讀者歡迎獎詩歌類一等獎。第二屆“中國十佳當代潛力詩人”獎。著有詩集《愛的饋贈》《無名花草》等。

 

榆樹母親

 

有人說

陜北旮旮旯旯里

那些開著樸實花朵的

洋槐樹

就是陜北的女人

可我覺得

我的母親,并不比

槐花美麗

倒是小時候

母親在榆樹上采榆錢

給我們吃的情景

常常讓我覺得

她更像一棵榆樹

不僅給子女奉獻了所有的

榆錢

最困難的時候

她甚至扳倒自己

剝下樹皮讓我們充饑

就如同最寒冷的日子

她在我們身上

披上她的棉衣

溫暖了我們

卻凍壞了自己

 

——原載《詩選刊》2016年第2

 

家鄉的山桃花

 

那一大片一大片盛開的山桃花

曾是母親最關注的

別看她不識字,每年春天

她卻能憑著自己的感覺

在一片紙上準確地標出它們的位置

 

這是母親獨創的地圖

也是夏天采摘時

我們參照的圖紙

母親不知道什么是導航

但靠它引路,我們從未閃失

 

那是一些困難的日子

家里一年的零用

差不多全靠大山的恩賜

體弱的母親因為上不了山

所以總是顯得特別著急

 

一年一度爛漫的山桃花

曾帶給我們無限的歡喜

母親通過山桃花預知年景

在年復一年的期盼中

用指頭掰完了所有貧窮的日子

 

母親去世后

我們把她埋在了山下

希望她仍能看到年年的花事

但是因為沒有了母親的指引

我們卻再也找不到豐收的位置

 

——原載《延河詩歌特刊》20165

 

清明雨

 

這是一年四季

最傷心的一場雨

也是古往今來

最公平的一場雨

 

它既淋帝王

也淋布衣

將高貴和低賤

同時打濕

 

——原載《大河詩刊》2017年春季卷

 

太和廟抽簽

 

沒有錢

我有心

 

先生說——

不行

 

于是我懂了——

沒有錢的心

一律不誠

 

——原載2016年《詩選刊》第2

 

題掛甲柏

 

陜西黃陵縣黃帝廟內有一古柏,名曰掛甲柏,相傳曾為漢武帝掛甲所用。其上多釘痕,斑斑駁駁,儼然鱗片。

 

一個釘子釘下去

又一個釘子釘下去

 

有一個帝王

便有一頁歷史

 

有一個帝王

便有一個釘子

 

中國的每一個帝王

都是一個釘子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因此被釘得傷痕累累

 

——原載《延安文學》

 

希望

 

據說遠處有希望

找到,采來

可吃,可用,可分享

許是禁不住這夢的誘惑

他,最先走了,一走

便是許多年如鋸的時光

在這鋸聲中

你也去了,去找他

連同他所尋找的希望

只是你的去

也如他,如秋葉落地

沒有聲響

后來,我也要去時

從遠處來了兩個人

說來這里尋找希望

于是,在去與留之間

我猶豫了

走,怕失望

留,太憂傷

 

——原載《延安文學》2014年第6

 

望黃河

 

天地有愁

愁成天下黃河

九十九道彎

  

人間有怨

怨做一河黃水

一流流過五千年

  

若有鬼神

請把九曲黃河

一把拉成一條線

  

若有圣人

請讓一河黃水

一朝變得碧浪翻

 

——原載《大河詩刊》2017年春季卷

 

于家石頭村隨想

 

于家石頭村位于河北省井陘縣城微水鎮,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后裔的居所。

 

如果這世上

還有一塊石頭是忠心耿耿的

那么,我想這塊石頭

一定就在這個村子

 

它應該出自深山

經過千鑿萬擊

哪怕烈火焚燒

仍能等閑視之

 

它的清白

應該寫在臉上

它的正氣

應該刻在骨里

 

遺憾的是

在于家石頭村

我既怕找不到這塊石頭

找到了

也不知該把它帶到哪里

 

——原載《詩選刊》2016年第7

 

刷鞋記

 

黑鞋被白色弄臟了

白鞋被黑色弄臟了

 

對于黑鞋,我刷去白色

是還它本黑

 

對于白鞋,我刷去黑色

是還他清白

 

其實,黑白難分的世界

受傷的往往不是黑白本身

 

而是像我一樣

試圖用刷子去還原黑白的人

 

——原載《詩潮》2019年第10

 

遠去的村莊

 

坍塌的土窯

曾是祖輩耕耘的天堂

山高皇帝遠的年代

任憑外界怎樣兵荒馬亂

他在這里守著老婆與熱炕

完成了一生平安的夢想

 

荒涼的石窯

曾是父輩創業的地方

他鑿山為石,壘石為洞

用一生的苦力

延續祖輩一生的希望

為子女留下了富足的夢想

 

可是,在窯洞里長大的孩子

卻陸續離開了他們的村莊

父輩為他們創下的家業

被毫不可惜地遺棄在遠方

至于在外邊活得好或不好都沒有關系

仿佛活在城市就是他們最大的榮光

 

他們不知道城市的荒涼

不知道在城市里播下的種子

未必能像莊稼一樣生長

他們也不知道村莊的憂傷

不知道村莊給他們留下的印記

會像標簽一樣永遠貼在他們身上

 

——原載《星星》2015年第6期上半月

 

被蓋上樓房了

 

種莊稼的地方,被蓋上樓房了

建菜園的地方,被蓋上樓房了

留綠地的地方,被蓋上樓房了

修花園的地方,被蓋上樓房了

 

還有

本來該建廣場的地方

本來該留通道的地方

本來該建學校的地方

本來該修廁所的地方

都被蓋上樓房了

 

這瘋狂的世界

瘋狂的欲望

瘋狂的利益

瘋狂的樓房

 

如果我們擋不住這世界的瘋狂

就讓我們擋住那瘋狂的欲望

如果我們擋不住這利益的瘋狂

就讓我們擋住那瘋狂的樓房

 

可是,假如我們什么也擋不住

那就等樓房倒掉

把我們砸傷

 

——原載《詩選刊》2016年第2

 

卑微的家族沒有家譜

 

聽父親說,他的父親是從

山西遷到山東的

至于細節如何

我不曾細問

他也不曾細講

 

于是,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

一個家族的演變史

慢慢地被無休無止的貧窮所代替

最終隨著一位老人的離去

變成了一個無解的謎

 

作為一個在異鄉長大的人

我一直把山東當作故鄉

但祖籍這個原本神圣的東西

對我來說

卻只是一個模糊的記憶

 

以至于,多年以后

當我試圖去解開這個謎時

我才發現

英雄可以不問出處

平民根本沒有出處

卑微的家族沒有家譜

 

——原載《詩歌月刊》2019年第3期,轉載于《詩選刊》2019年第5

 

對草原的另一種解讀

 

什么都長的地方,一定長草

什么都不長的地方,可能長草

 

長草的地方

小了叫荒地,大了叫草原

 

荒地遭人嫌棄

草原被人贊美

 

它給人的啟示是

地,要么不荒,要么大荒

 

小荒是小風景

大荒是大氣象

 

就像人

小壞可能是流氓

大壞可能成帝王

 

看草原

不是看草,而是看氣象

 

就像讀歷史

不是讀篇章,而是看興亡

 

沒有平坦,不顯突兀

沒有狡黠,不顯坦蕩

 

一望無際不是無邊

而是你看得還不夠遠

 

——原載《延河》2017年第12期,轉載于《詩選刊》2018年第6

 

在沒有草的季節看草原

 

我不知道

北方的夏天發育得遲

它的美

整整比南方遲了一季

所以,五月時節

在康巴諾爾看草原時

我沒有看到綠綠的草

也沒有看到與草原有關的

一些想象

 

一望無際的草原

這時還是一望無際的荒涼

縱使策馬揚鞭

也只能放牧自己的思想

 

但是

在沒有草的季節看草原

我從一群羊的眼里

看到了牧羊人的憂傷

于是巴不得將自己對草原的

所有向往

都頃刻變成一地草場

讓所有的牛羊把我吃光

然后變得膘肥體壯

 

——原載《延河》2017年第12期,轉載于《詩選刊》2018年第6

 

望江

 

看看滾滾而下的江水

也許才會知道

什么是世風日下

 

想想逆流而上的勇士

也許才會明白

什么是九死未悔

 

自從一個醒著的大夫

投江而去

人間少了清白的詩人

 

自從一個醉著的后主

以江詠愁

中國多了無能的帝王

 

——原載《大河詩刊》2017年春季卷

 

悟禪

 

也許是草木把世界理解成了草木

所以才成為草木

也許是江河把世界理解成了江河

所以才成為江河

 

也許是星星把世界理解成了星星

所以才成為星星

也許是云朵把世界理解成了云朵

所以才成為云朵

 

還有山川,還有日月

還有高尚,還有卑劣

 

我沒有強者理解的那么強

也沒有弱者理解的那么弱

我是把世界理解成了不止我一個

所以才有了我

并且有了這世上的一切

 

——原載《芒種》2018年第10期,轉載《詩選刊》2018年第11、12期合刊


那年春暖花開之后,你去了哪里

——寫在海子去世30年之際

 

自從那年你寫下

“春暖花開”的詩句

這世界真的溫暖了許多

可是,那年春天之后

不知道你去了什么地方

也不知道何時才是你的歸期

 

在喂馬、劈柴的地方

我們找不到你的影子

在有糧食和蔬菜的地方

我們聞不到你的氣息

 

你給親人寫下的書信

他們都還保留著

你為河山所起的名字

都還溫暖著河山的記憶

 

被你祝福過的都有了幸福

被你祝愿過的都喜結連理

可是,那年春暖花開之后

你究竟去了哪里

 

為什么如此熱愛大海的人

沒有留在大海邊

為什么如此眷戀春天的人

沒有留在春天里

 

有人說,詩人的天職是還鄉

海子呀,你是不是帶著自己的詩歌和理想

去了你夢中的天堂

只把疼痛、黑夜和死亡

永遠地留給了塵世

 

——原載《延安日報》20193

 

愛情是個圓

 

轉過身

我用脊背與你告別

你也就背對著我

勇敢地走吧

不要為一時的違背遺憾

 

只要你的路走的直

當你走過海,走過山

走過地球這個艱難的圓

你就會發現

今天的背對背

正是明天的

臉對臉

 

——原載《當代詩人》2018年第5

 

請讓我用一生的時間來把你遺忘

 

如果云不在天上

你說,是云把天遺忘

還是天把云遺忘

 

如果帆不在海上

你說,是帆把海遺忘

還是海把帆遺忘

 

如果花不在風里

你說,是花把風遺忘

還是風把花遺忘

 

如果我不在你心上

你說,是我把你遺忘

還是你把我遺忘

 

如果你不知道一個人

要用一生的時間來忘掉另一個人

其實是這個人已經一生

在另一個人心上

那么,請讓我用一生的時間

來把你遺忘

 

——原載《當代詩人》2018年第5

 

致十五的月亮

 

缺是缺得太久了

圓卻圓得這般豐滿

多像一個瀟灑的句號呀

摘下來

加殘缺的昨天的后邊

想必人生又告一個段落

生活又面臨一個新的起點

 

漫漫長夜

沒有對缺的畏懼

未來日子

總記得還有這個一個

完美的夜晚

 

只要有這樣一個夜晚

一切便都夠了

三十缺比一圓

不苛求,不計較

試問誰能如你這般

 

無怨無悔,無悔無怨

你,在自己選擇的人生長路上

經冬歷夏

苦苦追求

又默默承擔

 

很少有人能讀懂你呀

而讀懂你的人

將升上藍天

 

——原載《當代詩人》2018年第5

 

關于荔枝

 

若想柔情似水

是不是要生在南方

生在這種多雨多水的地方

土地為柔情所化

是紅色的

比如茂名

水果為柔情所化

也是紅色的

比如荔枝

 

但是,對于荔枝這種

軟軟甜甜的東西

我總在想

它是不是更適合女人

而非壯士

 

——原載《詩選刊》2017年第10

 

故鄉

 

年少時不知道什么是故鄉

離開時

總以為已經把最好的東西

都裝進了行囊

 

可是長大后才發現

最貴重的東西

都沒有帶走

 

那撒落了一地的

不只是跳跳棋的棋子

還有再也聚不攏的爹娘

 

——原載《芒種》2018年第10期,轉載于《詩選刊》2018年第11、12期合刊

 

我們的命名源遠流長

 

用“長征”來為一種火箭命名

是否會讓人想起二十世紀的那次偉大長征

同時也會想到這是新世紀的又一次征程

不同的是,兩次長征

一次在大地,一次在天空

相同的是,這次長征

1號到11號,歷時50多年,發射252

同樣讓世人為之震驚

 

用“東風”來為一種導彈命名

是否會讓人想起三國時的魏吳之爭

同時也會想到什么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只是,此東風非彼東風

從東風1號到東風51

600公里到15000公里

當那些喜歡作梗的人受到威懾

他才知道東風正在壓倒西風

 

用“嫦娥”來為一種衛星命名

是否會讓人想起那個古老的傳說

同時也會想到還有什么寓意其中

從一號到三號,從繞月到登月

當我們能夠在太空中自由穿行

它是否就可以證明

這個受過百年屈辱的民族

從來就不曾放棄飛天之夢

 

還有“神舟”,還有“天宮”,還有“蛟龍”

還有嶄新的航母正等待命名

厲害了,我的祖國

當它一次次為世界矚目

那蘊含其中的民族智慧與東方文明

誰個能懂

 

——原載《詩刊》201710月“新時代特刊”

 

延安斷想

 

握一支禿筆,抽一支旱煙

在開滿裂縫的土窯洞里

點一盞油燈,寫論持久戰

 

一邊作戰,一邊墾田

圍一堆篝火翩翩起舞

吃小米飯、喝南瓜湯以苦為甜

 

不比飛機,不比炮彈

比正義與邪惡孰長孰短

用雄才大略與敵人周旋

 

同甘苦,共患難

挽著褲腿和袖子

與人民群眾手手相牽

 

不怕犧牲,不怕流汗

忍饑受寒矢志不渝

抽筋斷骨信念不變

 

這樣的人不得天下誰得天下

這樣的人不坐江山誰坐江山

 

——原載《解放軍文藝》2016年第5

 

刀槍說

 

這是一些生硬的家伙

無心無肺

任你用什么樣的語言

也無法寫得十分出色

 

如果用于狩獵

那可能是麋死鹿絕

如果用于決斗

那可能是你死我活

如果用于謀殺

那可能是人頭落地

如果用于戰爭

那可能是血流成河

 

雖是沒有生命的東西

卻真有正義與邪惡

刀和槍的故事只能用刀槍來講

刀和槍的道理只能用刀槍來說

 

——原載《解放軍文藝》2016年第5

 

啞巴陶工

 

將土制成坯的過程

就是讓陶出于土而

高于土的過程

 

形態各異的坯

一定比千差萬別的詞語

更難掌握

栩栩如生的陶

一定比一張臉

更善于表情

 

對于泥土,我堅信

他一定比一個農夫

更懂

 

對于江山,我堅信

他一定比一個帝王

更英明

 

——原載《芒種》2018年第10期,轉載于《詩選刊》2018年第11、12期合刊

 

糧畫隨想

 

如果說五谷雜糧

也有七情六欲

那么,它一定不是在泥土里

而是在一塊畫布上

 

我們的祖先

只擅長刀耕火種

不擅長表達感情

 

當那些零散的谷粒

被一雙雙巧手

在畫布上定型

 

五谷的喜怒哀樂

才油然而生

 

——原載《芒種》2018年第10期,轉載于《詩選刊》2018年第1112期合刊

 

證據

 

越來越濃的霧霾

是人類毀滅藍天的證據

 

越來越少的綠地

是人類掠奪自然的證據

 

越來越臟有河水

是人類戕害生命的證據

 

越來越多的樓房

是人類侵占耕地的證據

 

空氣污染了

我們該怎樣呼吸

 

綠地沒有了

我們該怎樣棲息

 

河水弄臟了

我們該怎樣活命

 

耕地侵占了

我們哪來的糧食

 

我是一個悲觀主義者

在人類沒有毀滅之前

 

留下這些簡短的文字

 作為控訴人類的證據

 

——原載《芒種》2018年第10期,轉載于《詩選刊》2018年第11、12期合刊

 

西北風宣言

 

還需要再來一場

東西風之爭嗎

 

如果不能做春風吹開花朵

就不妨做秋風吹走落葉

如果不能做南風送來溫暖

就不妨做北風送來冰雪

 

這世界,干凈的總干凈著

純潔的總純潔著

就像,這世界

骯臟的總骯臟著

邪惡的總邪惡著

 

如果不能化干戈為玉帛

就不妨化玉帛為干戈

如果不能讓該死的去死

就永遠無法讓該活的好活

 

——原載《大河詩刊》2017年春季卷

 

仰望李白

 

一首靜夜思

把鄉愁寫盡

一篇蜀道難

把前途寫遠

一句黃河之水

把悲涼寫透

一曲將進酒

讓你成為詩仙酒仙

 

沒有刻骨銘心的相思

誰能把月亮寫得如此凄寒

沒有行路難的體驗

誰能把無望寫得如此高遠

沒有空前絕后的失落

誰能把鏡子寫得如此心碎

沒有超凡脫俗的襟懷

誰能把燒酒喝得如此燦爛

 

千古一人

千古一愁

千古一詩

千古一仙

 

今夜舉杯

在月光下找你

因為看不到你痛飲的影子

所以只能發出這

千古一嘆

 

——原載《大河詩刊》2017年春季卷

 

我想發明一臺讀詩的機器

 

由一行一行地讀

到一本一本地翻

因為我想窮盡天下詩歌

并且分出高下優劣

所以就我像一位探險家

天天在詩的王國里穿行

不僅面臨文字畫皮的誘惑

還有隨時掉進意象深淵的危險

由此

我想發明一臺讀詩的機器

就像榨汁機

并且可以漿渣分離

這樣

我就可以把所有的詩歌

一捆一捆地扔進去

然后看能榨出多少果汁

同時擠出多少渣子

不僅省下閱讀那些劣詩的時間

也不再浪費我對詩的

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

 

——原載《詩選刊》2016年第2


過客

 

鳥用翅膀,在天空

飛完自己的一生

 

獸用四蹄,在大地

跑完自己的一生

 

我不如鳥,飛不到天上

體會不到鳥之樂

 

獸不如我,可以思考

用雙腳就可以奔跑

 

但是,在天地之間

我們都是同樣的過客

 

鳥終于飛,獸終于跑

我終于思考

 

——原載《詩潮》2019年第10

 

茅臺傳奇

 

據說,一百年前

在巴拿馬

一瓶被摔碎的茅臺酒

因為迸發出一種特殊的中國香

就像現在的中國夢

一下就震驚了世界

陶醉了全場

 

而當那些黃頭發,藍眼睛

就此記住那種特有的中國香時

其實,他們不知道

他們已經成為中國的敗將

 

當然

那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打贏戰爭的也不是刀槍

它是釀造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只需輕輕一咂

中華民族的血脈就會在他身上

汩汩流淌

 

——原載《國酒詩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色欲xxxx视频| 美女黄色一级毛片|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 |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色无码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a级毛片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秋霞黄色一级片| 女人18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yy6080一级毛片高清| 男生秘密网站入口|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首页|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欧美老少配xxxxx| 日韩午夜伦y4480私人影院|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好好的曰www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720lu国内自拍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美女让男人捅爽|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av一区| 欧美丝袜高跟鞋一区二区| 日本久久久久久久| 农村胖肥熟口味重| 91香蕉视频黄色| 最好看的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3344视频在线观看| jizz国产精品jizz中国|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老| 国产女人高潮抽搐喷水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