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著親情入夢
——讀唐學連散文集《半盞蓮韻》
作者:林漢筠
人是講緣分的。比如我與唐學連,同飲夫夷水長大,老家相距也只有二、三十公里。想不到,我們在離老家上千公里的嶺南才得以結識。這是一次文學活動現場,經朋友介紹得知這個老鄉,繼而讀了她大量的詩歌作品。在她知性的詩作里,看到了一個從紅丘陵走出的自強不息、敢于打拼的強剛女兒。
前不久,又收到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半盞蓮韻》(廣東旅游出版社,2023.5)??粗∷⒕频臅?,真為她高興。打開這本厚厚的、帶著淡淡鄉愁的散文集,那種娓娓道來、入骨浸心、質樸自然而流淌出來的親情,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親情,是永遠揮灑不去的、割舍不掉的情絲。對于一個作家而言,情感是最柔軟、最真摯、最動人的創作元素。只有這樣,才可以用溫暖的文字,來寫出本真的血肉之情;以強烈的自我感受,來描摹眼中的大千世界?!皾u漸的明亮的月光,又大又圓又亮,父親跟幾個鄰居在月光下玩牌,母親在月光下納鞋底……(我)喜歡跟著哥姐在月光下嬉戲、奔跑、打鬧?!保ā栋雮€月餅》)這副兒時賞月圖,那時、那景、那人,誰能不會勾起回憶?《父親的魚塘》,則是懷念父親的文章。“父親洗完草之后坐在魚塘邊,吸著紙卷煙看魚兒吃草。或許,他早在心里為每一條魚兒起個名字,要不他怎么能分得清誰是誰?你看他深吸一口嗆人的旱煙,然后慢悠悠吐著煙圈,用手指著魚塘說……”父親挑著空糞箕走了,走向了深遠,留下孤單,留下了一塘深思。
她寫同胞親情,昔日哥哥的“跟屁蟲”長大了成為哥哥的和事佬,成了他的導航燈。“哥哥的心事也只有她知道;哥哥的煩惱也只有她開解;家庭矛盾也只有她能來化解?!睂懡憬悖拔夷刈谔锕∩希唇憬憧焖俚牟逖?,唰唰地聲音將水蕩起一圈圈漣漪,蕩開,然后消失在附近的秧苗根部。倒影在水田的星月,也隨著漣漪蕩開去,形成優美的弧光。”她寫姑父,“用手扶著眼鏡,以免掉下來,然后用溫暖的手摸著我的頭,捏捏我胖乎乎的圓臉。”她寫家公,時時告誡后人“千萬不在忘記自己的根”,為修橋補路留下不讓操辦喪事遺囑,“省下幾萬塊錢存起來,到時修路捐出去。”
冰心先生曾把母親比作大海,她覺得孩子只是剎那間濺躍的浪花,雖然暫時在最低的空間上,幻出種種的閃光,而在最短的時間中,即又飛進母親的懷里。母愛是一個有情懷的作家創作的重要主題,對于唐學連來說,更是苦苦追尋的創作源泉?!皨寢尩谋吃浭俏易钕矚g睡覺的‘搖籃’,媽媽的手是我最穩當的支柱?!弊屛易x出和著淚水的是那篇駢文《祭母文》,讀出母親的身世、生命與映照,讀出了“兒女承沐”“恩情未報”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陣陣傷痛。
唐學連與我一樣,出生在紅丘陵的山凹里,無時不向往著走出大山,夢想著走向都市,在大都市里發芽、生根、開花、結果。但一旦走出深深淺淺的山路,又深深地懷念著那縷縷炊煙、陣陣霧嵐、聲聲牧笛。故鄉,刻進了我們的骨子里,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一步甚至一生。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出,她的寫作是建立在廣泛的生活基礎上,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凸顯著從鄉村到城市進城農民工所特有心思。帶著對故鄉泥土和生命吟唱,用純樸的文字,繪就一副副鄉村秀美的畫卷,一段段童年美好的記憶,一張張親人們淳樸的面孔。她無時不把腳下這塊土地獨特的文化、景致、風韻,作為其創作內核,將故鄉與他鄉的真摯情感,融入文字。沒有高大上的人物,沒有古怪離奇的故事,沒有所謂引人入勝的情節,平凡得像家鄉那條小河流,但這些并沒有削弱她書寫的魅力?!墩碇H情入夢》《那家鄉的霧呵》《插秧爭斗姐妹情》《父親的魚塘》《戲水》《捕鳥》這些帶著親情、懷著鄉意、抒寫鄉戀、描繪鄉景的系列散文,平實、簡潔,傳達出來的是款款深情,讓人感受一個“流落”他鄉又深愛家鄉者那份濃濃的念鄉之情。
“山澗的霧里,有著清新的空氣,帶著淡淡的甜味,吸一口神清氣爽。到處可以聽到小鳥低唱,蟬鳴啾啾。被霧籠罩得隱約可見的村莊里雞鳴狗叫,幾聲牧童的歡笑聲,嬉戲聲,顯得勃勃生機。偶爾會在霧里遇到一兩個路人,也顯得那么親切,那么悠然,那么恬淡。”簡潔,明了,在這本書里,無時不見這樣丹青妙手般隨意揮灑的清淡、入勝又不落俗套潑墨。
散文,是真情實感,是創造。散文家就是要直抒胸臆,把真情實感捧給讀者。眾所周知,小說以故事、以情節取勝,往往把自己強烈的感情傾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而散文是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讓讀者知其理、曉其事,悟其心、感其情。唐學連是一個情感相當豐富的作家,她所抒寫的無論是原生故鄉湘西南還是第二故鄉嶺南,抒寫的是親情還是友情,都彌漫著對一草一木的感恩。她自認自己的宿命,也敢于說出鄉愁。從內心噴發出來的文字,熱烈而抒情,真情而樸實。“微風來了,跟葉子嬉戲一會后,穿過葉隙,輕輕撩開我的發絲,親昵得如愛人溫暖的手撫過,我的心蕩漾了。”(《沐思芙蓉山夜》)“南粵二月,高山上蒼勁的古茶樹舒開銀枝,吞云吐霧,吸收天地靈氣,將春天封存在嫩芽,待勇敢的瑤胞前來領取之山神的饋贈?!保ā兜教J溪尋找我的“年”》仿佛隨手拈來,如同山野的花,自在地開;如同山澗的泉水,姿意地流,每一個文字都鼓蕩著其樂融融的親情。
文學,是人感情的表現。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必須具有充沛的情感,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鄭振鐸認為,“文學是人類感情之傾泄于文字上的。他是人生的反映,是自然而發生的。他的使命,他的偉大的價值,就在于通人類感情之郵?!薄栋氡K蓮韻》是唐學連散文寫作的一種嘗試,是一個紅丘陵女兒生命最細弱微妙的呼吸。相信,長此以往,她的散文作品會顯現出無限的能量。
(《半盞蓮韻》唐學連 著 廣東旅游出版社,2023.5)
(林漢筠,湖南邵陽人,現居東莞,東莞市作協副主席;唐學連,湖南邵陽人,現居韶關)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