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明月,或拉薩星空
——淺析馬相村詩作《在拉薩空空的今夜》
作者:史映紅
反復品讀馬相村詩作《在拉薩空空的今夜》,詩人開門見山,前兩句就很吸引人:“我是天際遠遁的星斗/我是地上流浪的季節(jié)”;你想到了什么?我恍若看到空廖浩淼的圣城之夜,在那遙遠的“天際”,是無數顆“遠遁的星斗”,閃閃爍爍,若明若暗,有的在燃燒,發(fā)出紫色、藍色或紅色火焰;有的似乎剛剛幡然醒悟,閃電般去追逐一個消失許久的傳說。而浩瀚的銀河兩岸,癡情的牛郎織女還在隔河相望,遙遙期待,苦苦期盼,訴說著每個星夜無盡的幽怨和相思的哀痛。
接著“我是寒冷/披頭散發(fā)從雪山奔入冰河”,這兩句,你又讀到了什么?我恍若看到沸沸揚揚、鋪天蓋地的大雪,夾雜著無處不在的“寒冷”,以萬馬奔騰的聲響,以千帆競發(fā)的氣勢,翻過高山,跨過拉薩河,跨過柳梧大橋,融入“拉薩空空的今夜”,融入很多人的聚散離別或喜怒哀樂。這首詩與詩人以往作品略有不同,開始就給讀者一種撲面而來、卓爾不群的異質感;呈現出冰與火碰撞的肌質,霜與電交織的剎那,云與風撕扯糾纏的瞬間;但又蘊含著一種難以言說的神秘之美和觸人心靈的幽微之詞。
“我是背叛/咬牙切齒剝碎自己的姓名/我是沉寂/我是無助/我是夢里尋你的長兄/我是燈影里讀你的信徒/我是情知命運從無碼頭/仍沿岸而走的纖夫/我是打劫完草原/再向每頂帳篷謝罪的強盜”;我仔細數了一下,這首詩共18行,139個字,卻使用了11個“我”,11個“是”,3個“你的”;詩作始終圍繞著一個點,這個點可以叫“亮點”“光點”,甚至“痛點”,再沿著這個“點”由內而外彌散,或者輻射開來,能清晰地覺察到詩人情感表述上的誠,誠懇,誠實,誠摯或者誠篤。不少人應該知道,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古圣先賢對情感表達上的“誠”有著精辟論述:元代詩人、評論家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里寫到:“誠為詩之本,由心而誠,由誠而言,由言而詩也”;明代學者袁宏道在《陶孝若枕中囈引》里也有“吐之者不誠,則聽之者不躍”的論述;清代名家賀貽孫在《詩筏》里言述:“為文必本于樸誠,而后隨境所觸,隨筆所之,旁見側出,主客變換,恍惚離奇,鬼神莫測;譬如鏡中西施,身影皆麗,雪夜梅花,香色難分”。
還有,在品析這首詩的過程中,大家與我一樣,一定發(fā)現這首作品非常凝煉和精致,可謂一字千金,惜字如金,在極其簡潔的文字里,是詩人對自然、現實、內心及信仰上的關照,詩人使用了約13個比喻句,通過這些恰當、或者說熨帖的比喻句使用,我們不難看出詩人對當下與過往,微小與宏闊,低微與高淼,內心與外部世界等諸多方面的頓悟與理解;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曾在他追求的“極端主義詩歌”中說:“濃縮詩歌,只留下最基本的要素——比喻;舍棄無用的承啟句、連接句和形容詞;擯除一切浮艷矯飾、剖白心曲、狀寫環(huán)境、訓誡說教和晦澀冷僻的文字;將兩個和更多的形象合而為一,以擴大其啟發(fā)馳騁聯想的功能”;縱觀馬相村的這首詩,非常符合“將兩個和更多的形象合而為一,以擴大其啟發(fā)馳騁聯想的功能”。
“我是在拉薩空空的今夜/念誦起你的當初/唯一披衣而舞的/那團憂愁”,這些詩句以其舒緩的節(jié)奏徐徐行進,以其悠遠的音韻姍姍彌散,以其質樸的品質輕輕走進我們內心。地球第三極“空空的今夜”,“世界屋脊”“空空的今夜”,青藏高原“空空的今夜”,圣城“拉薩空空的今夜”,對于在這片高天厚土生活工作超過40年的詩人來說,感觸自然與眾不同:與故土鄉(xiāng)關遠隔千山萬水的路途,與父母雙親已天人永隔的孤獨,與親戚鄰居、朋友同學間的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此時此刻,斯情斯景,“你的當初”只能“念誦”,曾經的理想,憧憬,向往,或者誓言,只能在記憶深處尋味……
記得馬相村先生在詩集《走吧,回西藏去》后記里說過:“詩歌散文似乎分為大情懷和小意境兩類。所謂大情懷,家國天下,純正能量,讓人讀了蕩氣回腸。所謂小意境,躲在自我的角落里悲天憫人,使人讀了感同身受。但受眾很重要,因此文字是核心。漢語文是世界上最要命的交流與表達工具,一句話可以有幾十種表達方式。我個人傾向于先讓大多數人讀懂,再說手法,再說意象,再說技巧”。
是的,個人淺見,僅憑一首詩、一篇文章、一部小說一鳴驚人、家喻戶曉、火遍四方的文學黃金季節(jié)早就過去了;當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為了豐衣足食,不是在社會和他人內心蕩起多少感動的漣漪,而是給我們庸常的生活增添一些與眾不同的意趣,僅此而已;馬相村先生正在做,并且做得很好,這就夠了。
在拉薩空空的今夜
作者:馬相村
我是天際遠遁的星斗
我是地上流浪的季節(jié)
我是寒冷
披頭散發(fā)從雪山奔入冰河
我是背叛
咬牙切齒剝碎自己的姓名
我是沉寂
我是無助
我是夢里尋你的長兄
我是燈影里讀你的信徒
我是情知命運從無碼頭
仍沿岸而走的纖夫
我是打劫完草原
再向每頂帳篷謝罪的強盜
我是在拉薩空空的今夜
念誦起你的當初
唯一披衣而舞的
那團憂愁
作者簡介:
馬相村:山東省齊河縣人,1980年3月進藏工作至今;作品散見于各類報刊及文學平臺;出版詩集《走吧,回西藏去》,西藏作家協會會員。
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fā)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