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非凡之詩從生命中涌出

非凡之詩從生命中涌出

——顧偕作品初探綜述

 

作者:石宇

 

目次:

一、激情與靈感的源頭

二、抒寫時代史詩

三、思想與探索

四、痛苦與災難是生命的經歷

五、生命與死亡

六、愛是生命的本質

七、光是生命的贊歌

 

一、激情與靈感的源頭

 

從《當代著名詩人顧偕45年文學創作活動主要年譜(表)》獲悉,舉凡詩人大半生艱辛創作里程,不同凡響長詩約有37部,百行左右經典短詩大致5百首,這些非凡之作從人類的生命中涌出,幾乎已然構成了詩人顧偕自身燦爛的精神景觀,也為當代文學詩學的寶庫,增添了尤為豐厚的思想魅力色彩。

一部流傳千古的經典作品,絕非因為其宏偉或精巧的架構,以及引人入勝的藝術手筆來成就其長遠而廣闊的流傳,而是作品本身的藝術生命力和思想的自身價值,一直決定著作品存在的意義。同樣,作品中所蘊含的思想哲理和深度生命情杯,也成就了一部作品深遠的歷史地位。作品如一條長河,從何發源從哪流出?又將經歷怎樣的道路?一樣決定著這條河奔流的方向,不息的長短,及其滋養的范疇。詩如江河,若從草葉的露水而來,雖晶瑩剔透美麗可愛,卻不能成就長遠恢宏;若從山之巔、水之淵而發,必將一瀉千里歷久不衰。因此不是所有寫詩者,都能稱為詩人,詩人是用自己的生命一生與詩捆綁,亦即詩中有生命,生命中常有詩篇。從生命中流出來的才是真正的生命之詩。而經世不衰的非凡之詩,更當屬于從生命中噴涌而出的那種。

縱觀顧偕詩歌,幾十年的寫作時間跨度,天上地下宏大的詩意空間,讀之如一條沖擊沙漠的河流,沖洗著干枯的渴望,點亮了生命的認知。顧偕的詩就如從生命心靈中流淌出來的那般,一直流向生命的原野。他的長詩并非因它的架構宏偉、詞藻豐厚、思想精深龐大而取勝,其短詩也非因設置精妙玲瓏而見長。顧偕這些非凡之詩,蓋因每一個文字都包裹著血肉經骨,流通著生命的血脈,字里行間跳動著鏗鏘有力的生命旋律,由此讓讀者,不得不隨著這生命的韻律而深深悸動。

人們普遍認為,詩人是年輕文人的冠冕,而顧偕在詩壇卻縱橫捭闔了40余年!才華靈感從未枯竭,從少年到白頭創作了如此浩大的詩卷,且越戰越勇越走越高。是什么的動力源泉保持著他不衰的激情?是什么意志帶給他畢生創作永不枯竭的靈感?是博積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深度的社會觀察思考,想來更是詩人對人類思想生存狀態的研究與認知,對人類社會和自然宇宙的全然熱愛,及對事物與現象多番獨特的感悟。再有就是他對詩歌近乎信仰般的堅持和求索。那種對詩歌神性的激情,始終構成了顧偕詩歌的生命之淵,自然也就成為了顧偕畢生詩歌創作的靈感源泉,甚而成就了一名詩人所有偉大詩思的夢想。從《日常狀態》到《太極》,再到巜行星·四重奏》,歷經四十多年的詩路歷程,詩人每一部詩作,可以說都融進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隨和人類發展進步的思想軌跡,更是揉入了巨大的悲憫和博愛的人文情懷。不僅有對幾千年古代文化精髓的悉心觀照、有對現代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和建造深入的研究,在政治歷史的敏感度和責任心上,同樣也成就了詩人有像巜風展紅旗》這類政治抒情長詩瑰麗的創作。

《上帝教我寫詩》,《我用文字開劈道路》、《我來大地只為夢想》,等等這些詩歌創作的源頭,無論是對宇宙星空的奇妙聯想,還是對深奧世界精彩的探尋,他的創作靈感,幾乎都以生命源頭的清澈而顯現出詩歌的神圣!

 

二、抒寫時代史詩

 

政治抒情詩不外乎是顧偕創作的重頭戲。也是詩人詩歌創作中的耀眼篇章。

作為國家公民,誰沒有家國情懷?誰沒有政治熱忱? 政治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及命脈。顧偕一度曾用其畢生精力和時間,追尋并踐行著歷史賦予他在詩中祟高的政治使命。歷史的聚集,時代的潮流,伴隨著社會前行的步伐,都融合到了上層建筑政治風云中,也融進了他諸多長篇史詩的創作中。透過他多部政治抒情長詩,我們看到詩人隨著時代的步伐成為了時代的記錄者,又是時代進步的推動者更是時代的擁有者。時間是歷史的河床,每一個時點都有閃耀的亮點,顧偕正是用他敏銳的政治眼光及獨特的政治觀察視野,對過往和當下的政治,與歷史政治及同人類命運相聯系進行著詩性意義上認真的思考,并以其關切的襟懷和情感,發揮著友善的抒寫。這些恢宏深刻且激昂精彩的政治歷史抒情長詩,一部部從改革開放中發展的《浦東交響曲》、《廣州步伐》、巜與世界握手》、到藉此記錄香港回歸并歌頌祖國強盛的《懷抱香江》,都當之無愧地充滿了詩人對歷史政治應有的姿態和激情,讓人感受到了那種飽滿而真摯的情感,對國家和社會堅貞不渝的愛。尤其在《風展紅旗》中,那對陷入災難的國家民族的聲聲嘆惜,對為國為民英勇就義的先烈的敬仰,對無辜遭害的英魂的哭泣,那在黑夜中等待黎明的渴望,均躍然紙上,振聾發聵而令人深省。顧偕的政治抒情詩并沒有停留在對歷史政治評判的批評上,作品沒有怨恨,更多的是對歷史政治的寬容。因為歷史是無可指責、不可逆轉的,只有吸取教訓與反思,并用抽象思維尋求真理和更為進步的歷史方向。如同站在山崗看風景,可以將高山河流、巖石、建筑、人物看得清清楚楚,但要穿過這些景物看到其內在的本質本象,就不是眼睛可以做到的,這種非凡的揭示性認識,就需要借助深度的哲學思維來完善。歷史政治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有物質的文明,也有精神道德的追求。顧偕的政治歷史抒情詩飽含著對歷史政治的深情謳歌,同樣更賦予他對人類社會命運發展尤為深遠的的哲理思考。

在顧偕政治抒情詩中,我們看到了他對人類發展的認知及人類和平興旺的向往,作品都在極力頌揚著這種偉大的進步革命精神。同時更以溫柔的詩性情懷,一直擁抱著多災多難的那些刧后余生。這就是顧偕政治抒情詩特色的價值和意義,詩中有史,史中有情,情史交融,以政治為線,以深情為筆,以史為鑒由此創作出了經久不衰的詩中政治生命交響曲!

 

三、思想與探索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是一個有意識有知覺的人思想的永恒主題!顧偕詩人用他的詩歌闡述了他對這一主題的思考和探索,并深刻貫穿在了他整個詩歌創作中。其實人生的意義就在于生死之間永不放棄的追求,并對世界認識和時間范圍內呈現出來的理念意義,加以不斷公正的理解。人生的意義自當屬于不斷奮斗的進程和對真理的不懈求索認知。顧偕用他長年的靈魂探索和心靈需求,幾乎畢生都在追尋求證著這生命和世界存在的意義。

上帝賜予他的詩歌才華似乎是獨一無二的。都說寫詩要有天賦異稟。而天才詩人卻要比常人經歷更多的苦難和常人更無視于物質世界里面的喧囂,且堅守內心純凈和對生命抱負永遠的執著。詩人顧偕在奮斗中前行,已用詩歌較多完成了這種生命的賦予。可以說他一生與詩歌為伴,用詩歌抒寫了他對人類、歷史、對黑暗與光明,欲望與追求、以及痛苦與希望的認知。他不斷抨擊著人性的弱點,權勢的淫威、邪惡的丑陋,愚昧的阻隔,道德的淪喪,文明的缺失等等,像是終日都在呼吁著智慧的充滿,文明的彰顯、能力的渴求、愛心的忠誠,并期望以詩歌的力量,揭示出人類命運和歷史的一些必然規律。

在世界萬事萬物的表象中,用哲學思想的智慧,用詩意的意象闡述和詮釋對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深度認識,無疑是顧偕詩歌的最大特色之一。

顧偕的作品留給人類社會多少問號?于紛繁復雜的穿越中,又揭示出了多少現象的本質問題,想必將來或于更高處,可能會引領出人們更多的思考和思想認知。他自定義的純詩,其實每首都是充滿哲理的思想抒情詩。所以他的詩讀起來,有時不免就有種較為難懂卻又發人深省的厚重感。當然這些恐怕也都與人們時常思考的現象與維度,有著較大的關聯。

詩人早期的《太極》,詩評家都將其歸于玄學范圍,一種陰陽八卦中華民族文化內涵的局部展示,其實詩中早就充滿著辯證法之類的哲學思想,同時也注滿了對人類命運和脈動走向的神秘而透徹的思考。特別是他近期創作完成的巔峰詩作《行星·四重奏》(評論界已有數萬字的精彩論述),更是超越了歷史傳統文化的束縛,以更廣闊的時空概念和更深厚的生存理念,抒寫了人類社會命運的一些必然軌跡。從地球到宇宙,從黑洞到星辰,從升起到消逝,如此浩瀚和長遠的時空,同樣通過詩人,也展現出了人類思想認識領域相對無限的靈魂時空。

唯有思想是生命永恒的本體,在哲學范疇,思想更進一步說明是靈魂永遠的追求。

人的一生局限于生與死的時空中,生存時間從生到死,肉體的空間就是你活著的范圍。而人生的意義是可以超越生死時空的,那就是在你活著的時空里,創造出超越時空的生命價值。通過對世界表象的觀察研究,產生出對世界與人類的思想認識,并彰顯出人類生存的意義,顧偕已將他的意志理念及其思想認識,用豐盛的想象生命留在了他永恒的詩歌里。

 

四、痛苦與災難是生命的經歷

 

人的生命許多時候,是伴著痛苦與隨時的意外災難而走完的。世界每一天都可能是萬圣節,是魔鬼的天堂。多少綻放便是埋葬,多少花園,也變成了墓園。繽紛變成了迷霧,高峰蹋陷成了山谷。世界在魔鬼的掌控中常以鬼臉相遇,人心在欲望中焚燒圣潔,人類在痛苦和災難的壓榨下彎曲了身體,靈魂自是呼吸不到清純的空氣。當渴望只剩下貪婪的吮吸,夢想就成了干枯的水井。沒有公義與希望的人類是悲慘的,人類在痛苦和災難的狹縫中伸展堅硬的頭顱,往往只能借著生命生長的理由,來傳揚精神的偉大意義,選擇向上意志的方向。這就是顧偕詩歌中藝術的傳達痛苦與災難的意義。在《人心都有萬圣節》和《欲望永無止境》中,表現出的痛苦由來和災難的本質都是從人心而出,《人心都有萬圣節》中描述了魔鬼給世界帶來的黑暗、憂傷、痛苦和災難景象即是:

 

從睜不開眼時

你的黑暗就全蘇醒了

從看得清所有恐懼時

你的生活便成了地獄了

……

你在睡眠時行進

世界在寒冰中跳舞

血成了漂泊的云朵

心靈正被躲避不了的荒謬琢光

純真無人理睬

邪惡從破碎的鏡孑走出

多少花園

均成了墓園

 

這是心靈的苦難,是欲望的災害。人的一生,就是經歷痛苦與意外災難同行。無論人類怎樣穩定,社會如何和諧,都控制不住欲望帶來的痛苦及災難。在《欲望永無止境》長詩中,更是辯證地闡述了這一真理。作品深度揭示了罪惡來自心靈的荒原,人類在罪惡中掙扎,在貪婪中擁擠,欲望使天空昏沉暗晦,最終致使燦爛變成渾濁。

 

此時,道德在冬夜的星光下痙攣

病態的正義

在絕不透明的傳說中

又一次驅趕起

哭泣的河流

此時,一切恐慌和悲愴

又開始變得漫長

深淵走向了一個時代的舞臺

死亡的舞蹈

繼續懷揣著獸性

使所有動物般的追逐

由此再度產生一部

殘忍規律

 

永無止境的欲望,由于物質和精神的匱乏,貧困、需求是無法滿足的痛苦,使人類在殘忍的追逐中失落與恐慌,難免不處于焦慮不安的生存意識中,并使更多的災難、痛苦、毀滅逐漸降臨人世慢慢侵蝕著世界。當深淵上升為高聳的舞臺,那將上演的一定便是死亡的舞蹈和災難的演出。因此只有真正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懂得苦難的意義。有多少災難毀滅了人類的家園,但也有多少痛苦,因此成就了一些偉大而非凡的人生!

生命就是一首悲傷的詩。著名德國悲觀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是這樣看待痛苦災難與生命的連接關系的,他說“我們發現痛苦是生命中的必然現象,也是和生命無法分開的。”既然痛苦災難與生命有關,那人生就無法逃離苦難。再安穩順利的人生,只要是生命就必然要經歷苦難。只有經歷苦難認識了苦難戰勝了苦難的人,才有豐盛的生命,才能從苦難中見證苦難的意義。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是在痛苦與災難中前進并尋求更進步更穩妥的生存方式,以達到思想認識的覺醒深度的。詩人的自身經歷也是由無數坎坷苦難所組成,不僅是個人成長經歷,奮斗經歷,創作經歷都有著非凡的苦難,在詩人生活的當代也經歷了生存環境、疾病痛苦、非典新冠等罕見的病毒災難。然而面對災難,顧偕詩人卻能站在時代的前沿高地,用詩歌表現出大無畏的勇氣,在非典時期他寫下的《天使頌》,極力歌頌了在無情災難面前白衣天使對生命的敬仰,謳歌了人類真正的勇敢獻身和忠誠的殉職。人間天使們高尚的情懷無私的愛,終于使災難退卻,情義長存。在新冠來臨之際,春節假期,他又用筆一直參加著抗疫戰斗,寫下了抗疫四部曲。真摯地記錄了人類罕見的災難,表達了對人類命運的悲憫,對災難受害者的無限同情。詩人用詩作鼓勵人們擺脫死亡恐懼,激發人們戰勝災難的勇氣,更是歌頌了抗疫英雄們的再度獻身精神和勇往直前的無畏大義。詩人對災難的認識及對苦難的理解,可謂一直是極其深刻的。詩人也想告訴人們上帝的美意和責罰,往往是借著大災大難的降臨而來,如同挪亞方舟是從巨大的災難中救贖人類一樣,拯救美好的信念和維護公義的秩序。災難之后,正義必興。

只有經歷了苦難的生命,才有生命的光華。當苦難觸及到人的內心,抵達生命的本質時, 苦難就能使生命更加清醒、深刻和厚重。 在網上點擊率將近十萬的《我的深刻拜苦難所賜》這首詩中,詩人充分表現出人類應有的對苦難的智慧認識。災難、痛苦、疾病都是人類認識社會認識世界本質,提高思想哲學高度的窗口。一切災難都在清除腐朽,推進美好,既有上帝的美意,更有上帝的責罰。一個人若能認識到苦難的意義,能思考苦難的賜予,于苦難中又能獲得對人類本質豐富而深刻的認識,那才是真正觸摸到了苦難的真諦!

 

如果饑餓和孤獨能夠誕生思想

絕望和憂傷能夠喚醒真理

我愿身體繼續

被荒謬纏繞甚至燃燒

只要奇跡可以越過黑暗的溫柔

十字架上還有閃爍的靈魂

陰影不可能總是

逼著我的愛戀后退

我將在短暫的磨難中

找到無盡的光明

使深?的沉痛都變為詩篇

使被遺棄的人生

均會以自己獨特的顫抖

開滿遼闊的花來  

 

在這首詩中,我們仿佛看到詩人在人類災難的祭壇上,在陰影飄蕩的天空中,用無畏的靈魂,從自身及人類的傷痛中,勇敢地呈現著希望的玫瑰,并以此撫慰蒼生,擦拭著蕓蕓眾生不幸的心靈。若能使眾生清醒改變,詩人寧愿自身永沉于傷痛中祈禱,甘愿落入泥潭而向上呈獻一切的潔凈與清澈。繁華與你無意,輝煌與你何干?詩人正是用生命與靈魂,不懈地展開著對世界的認識及對人類深層的揭示。

在詩人的“寫作年鑒”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同樣也是一名被苦難長久包圍著的人。但勇敢的詩人卻能對苦難一直包容和感恩,領受而不逃避,更不會棄絕苦難和抱怨苦難,相反在人生苦難中提煉出了尤為深刻的精神與豐富。在靈魂深處用愛的眼晴,鞭笞著錯誤與黑暗,并尋找著更多光明的出口。人生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苦難史,人類歷史則更是一部苦難史。而我們所處的每個時點,都超越了歷史的過去,都已從苦難中跨越出來,有了不少今天文明的進步。任何災難困苦從來都無法阻擋歷史的進程,人類在苦難與血腥中,同樣也取得許多人類進步的思想認識,更是辯證出了太多歷史前進方向和發展的希望。因此每一次災難,也都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給予人類更多反省思考的天賜良機。

詩人以宏闊的手筆,高蹈的意境,使人淚涌的激情,用悲天憫人的祈愿及其深沉的情懷,似從高空流出的無數激越而溫柔的傾訴,抒寫了個人以及歷史人類的災難,意在喚醒所有沉浸于災難中痛苦的靈魂,無非是想讓人類在災難面前,能有更多敞亮的深思和覺醒。

 

五、生命與死亡

 

生命是寧靜的,死亡是虛無的,生命是永恒的,死亡是消逝的。人類普遍認為,死亡是人生中最可怕,最悲慘,最不幸的事。中國有句名言就是人死如燈滅。一個生命的死亡,意味著一切的終結。生命在虛無與荒亂中化成塵埃,在奔馳中灰飛煙滅。但在人類思想認識領域,在意志與靈魂的世界里,死亡并不完全意味著徹底結束。顧偕詩人在他的詩里,深度地揭示了人類死亡的哲理和靈魂不滅的奧秘。《死亡不是結束》、《當死神快步跑來》、《死亡再會有怎樣的開始》、《平行世界不受死亡約束》、《我目睹了你的蒼老》……

詩人站在靈魂的深度和高處。寫出了生命與死亡,人世與天國,苦難與幸福、虛空與真實,混沌迷茫與自由燦爛的深層心靈境界。讓人忘卻人世間的煩惱,放棄無謂的掙扎,擺脫恐懼焦慮的徒勞,進而向往自由燦爛芬芳平靜的天國。深邃的詩意,使人的靈魂處在無比幽深的寧靜里。

 

我目睹了你的蒼老

宛如目睹干涸的河流

還想掙扎成為清泉

一生的旅行并非

死亡便是終點

 

蒼老也是種死亡,生命的血液若失去了澎湃的激情,就如干涸的河流失去了清泉。一生的旅行不只是為了抵達死亡的終點站,沿途的風景是你生命的擔負。認真走過,用心領悟過,才成為生命的清泉。

 

死亡中一定還有許多

來不及的扺達

如同枯樹在寂靜地回憶著

生存的樂趣

 

人生的風暴中仍然有著甜蜜,輝煌中有著掙扎,痛苦中有著希望,枯萎中有著飛揚。生命中孕育同樣著死亡,如同靈魂里藏著永恒。

這就是詩人對生命與死亡的理解。

真正的生命視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在《死亡不是結束》后,詩人用屬靈的智慧寫下了《死亡再會有怎樣的開始》。詩人若是只滿足于世俗肉體的生存物質世界,將永遠寫不出深度的作品。只有擁有靈性的深層次思想,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詩人。詩人透過死亡將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由此透徹地呈現出來。歲月逝去,肉體衰老,自然界的更替都是死亡的表象。他的深奧意義就在于死亡后的開始,亦即向死而生:生長,前進,蛻變,燃燒,轉換,復活。

 

無窮的永恒遠在生活之上

它們交疊著夜空與星辰

重負生命的代價

這永恒不會再有苦難醒來

人生的精華都做成了

不需要任何意義的睡眠

 

死亡只是種與星辰相嵌的背負著生命,安放著生命精華,不會有苦難醒來的長久睡眠。所以沒有肉體的未來,無所謂被什么埋葬。消失的也只有孤獨的有限的認識。  死亡雖是千古憾事,但死亡也蘊含了對生命最深的理解。害怕死亡的人,正是由于死亡在他們想象中死亡是空虛和黑暗,是最為痛苦和悲慘的,更或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看見過真正的生命。生命與死亡向來一直是連體的,生命中有死亡的警醒,死亡中有生命的永恒。死亡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就是在生命的過程中平視死亡,在死亡的邊緣地仰望生命。

人在必死的道路上追求生存的意義,在奔忙與迷茫中猜測自己的命運。于是恐懼驅逐了無畏和勇敢,焦慮蒙住了平安和喜悅。死亡的陰影籠罩著生的光明,現在的意志無法擺脫將來的死亡。在死亡中,能使生命滿足并得到肯定的無限生命,這樣的生命讓死亡畏懼并借以生出重生的生命,那便是靈魂的獲得得以生命的永恒。

詩人在《死亡的路到底有多久》,《我目睹了你的衰老》以及《墓園絕唱》中,剝開肉體的外衣,將死亡與生命并列地展示出來,這就更為充分地揭示出了死亡的深層意義。

圣經詩篇中說:“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這無疑是死亡的另一深層的含義。死亡不僅是生命體征喪失,不只是物質的消逝、能源的枯竭、事物的變化、功能的喪失抑或植物的枯萎等等,更在于有生機的思想靈魂的腐爛和毀滅。所以說靈魂的死亡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即使你活在世上權高位重,錦衣玉食,香車寶馬,也無法抵擋死神的攻擊,終將化為塵埃落入塵土。如果你的靈魂是窒息的,血液是冰冷的,神精是麻木的,即使你活著,你也是活在死亡中。所以活著不一定就意味著你擁有生命,如果沒有心靈的感知,沒有思想的意志,沒有熱血沸騰,沒有愛心灌漑,虛偽的活著實質也許比死了更可憐。

 

這一刻,你將永遠

于大地缺席

死亡不是風暴

它隱秘的搖撼

必定要使無數的生命果實

在時間的枝葉上

靜悄悄滾落

 

死亡也許不像暴風雨那樣來得猛烈,而是像沙漏一般,在歲月的時間里隱秘地靜悄悄一點點占住著你的生命,比如在災難和疾病中慢慢侵蝕著你。然而死亡有時也是一種恩典,是種意外的向往,甚至可以是一種糾正和解脫。有哲人這樣曾經說過:死亡是一種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后踏上歸途,是嚴重錯誤的糾正,是從難以忍受的枷鎖桎梏中得到解放。死亡如果能使靈魂走向永恒,那么即使死了,生命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如生命的果實被死亡的風暴搖撼,只要靈魂的希望還在,落在地里也會重新長出新的生命。

當然這里更強調的是死亡無法結束永恒的生命,即生命過程中,誰也阻擋不了靈魂也會面臨的死亡。為此靈魂的覺醒才是真正生命的開始。

 

生死一直以來就屬于生命

你從擁有中走向毀滅

又從幸福中推開所有虛無之門

這一刻,其實并不需要

太多的漫長

瞬間已開始在永恒里閃電

我看著人類的孩子總在挫折中長大

他們把風暴看作總有的甜蜜

他們在輝煌中掙扎

直至太多的嬉戲又變回神圣

基督仿佛都能

在自己的屋里降臨

 

——《我在影院看盡了我的一生》

 

基督從死里復活,祂是戰勝了死亡的。真正的生命不受死亡的拘禁。

記得顧偕詩人在一首詩中對生命和死亡,還有過一句至理名言:"百年以后,再豪華的墳墓也開不出生命的花來"。所以總的說來生命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尤其《死亡的路有多長》告訴我們,從生到死只有一步之遙。而腐朽的肉體與永恒的生命,卻有著千秋萬代的相差,正如他在另首詩巜平行世界不受死亡約束》講的那樣。生命與死亡始終是兩條平行線,永遠不在一個范疇里。這墳墓里腐爛的肉體,只是物質的,外在的,即使再富有,再豪華的掩蓋,也無法有復活永恒生命的可能。不難看出詩人對圣潔永恒的珍貴生命,是何等的仰慕和憧憬!

 

六、愛是生命的本質

 

愛是人類最神圣的情感,就像陽光一樣,可以照耀予人以萬般生機。愛是生命的光華,是生命的芳香,是生命的本質,愛是神在人心中種下的善的生命種子,愛其實就是無限永恒的靈魂。愛可以拯救一個人的靈魂,愛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愛如同意志一樣,是維系信義與靈魂的生命最基本的本質特征。

在顧偕詩歌中,其對各種愛的奧秘,愛的純潔,愛的崇高,進行了無數深層的追索與歌唱。他解讀了人類:①對大自然的愛——伊甸園的愛;②對人類社會的愛——博大而悲憫的愛;③對祖國的愛——忠誠而深情的愛;④對詩歌的愛——狂熱而堅守的愛;⑤對生命的愛——寧靜而奉獻的愛;⑥對神的愛——圣潔而無私的愛。詩人用幾十年的心血,近十萬行的詩句成就了一部人類世界愛的交響曲!

伊甸園的愛,是最純潔最美好最快樂的,神將愛的種子放進入人心,讓愛在生命的花園鮮花盛開,香氣四溢,如同生命之樹掛滿了豐盛的果實。詩人也深度闡述了對人類社會的愛。他討伐戰爭、厭惡血腥、反對殺戮和仇恨、也恨惡嫉妒和紛爭;他悲憫因暴力而被摧毀的家園,他警告因仇恨而互相殘殺的人類。憐憫那在病痛中呻吟的痛苦,更渴望能夠天使降臨人間,以大愛撫平人類傷痛,拯救人類于水火之中。

 

愛永遠只是個童年

成熟就會有疼痛,是疼痛

讓我們看到了所有

浸染在失望中的希望

 

對自然美麗的愛,從《鮮花你要去愛誰》中充分表現了出來。鮮花從孕育到綻放,如同經歷了童年和成熟,經歷了疼痛和失望。詩在對花的感嘆、痛苦、憐惜和悲傷中,詮釋了對愛的深度理解。花用自己的死亡、窒息、拆毀、奉獻,去供人類欣賞,悅人眼目,卻不能在供它生命的樹上,安然享受自己怒放的美好,安息于自己的芬芳中:

 

從樹上下來你就窒息了

漫步在生命盡頭,你的芳香

就快被世界搶光了

帶著祈禱,鮮花你要去找誰

短促的優美與你寸步不離

你將為誰縈繞自己的和藹

為誰送去一種

死亡的親切

 

詩中描寫了鮮花離開樹枝在花瓶里受傷,焦慮、崩潰、哆嗦、枯萎,滿足了所謂愛它的人的陶醉,卻也側面像是在幫人類詮釋著愛的意義表達,仿佛日夜在等待藝術把它帶進沒有痛苦的墳墓。這就是鮮花愛人類,人類又是怎樣“愛自然”的一種美麗的傷害!

詩人從不單純寫愛,總是把愛與生命與人類命運聯系起來,將愛提升到很深的思想高度,讓人的靈魂在愛的世界里自由飛翔。愛是永恒的廣博的更是寧靜的。在《愛和永恒一樣都是寧靜的》這首詩里,詩人更是寫出了靈魂深處愛的力量和互愛的永恒期盼:

 

總有一天你會結束山呼海嘯

總有一天你不再需要任何路線

但你還是必須老老實實

繼續走向永恒

中途可能還會有許多剛醒的愛

不得不卷土重來

………

我們在自由中傳遞著相愛的王國

愛和永恒對統治不感興趣

某一天骨頭會脫離所有欲望

種種肉體的陽光也會告終

但親密是種靈藥

世界嘗過這種甜蜜后

喧嘩在未來

已沒有了任何意義

 

山呯海嘯的悲慘動蕩世界,坎坷不平的難行顛簸,肉欲世界的強行統治,我們用什么來平息?惟有愛,惟有對人類對社會真誠的愛,才可平息風暴物欲的喧嘩,使人類靈魂歸于寧靜。所以在顧偕詩里,我們既能讀到詩人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對靈魂深處的追尋,更能讀到那些綿綿無盡的愛意。感覺詩人為了愛,就是在展示一個永生的世界。星星為什么都謹慎得不愿還鄉?就是為了照亮人類的黑夜!星星在黑夜為我們守望黎明,無論滄海桑田如何變遷都用光明引領著人類的前行,也許這就是星辰日月對人類的愛。顧偕的詩如同天使,使人的靈魂能于黑暗中搜索光明,在欲望的腐敗中能夠向往真愛,在死亡的地獄可以渴望起神的國度。顧偕的作品帶人脫離世俗的拜金瘋狂,抨擊那些塵世的渴望,讓我們在愛中奉獻美好,更能于愛中收獲精神的豐盛!它們有時就像天空中潔白的云一樣,天使那般遙遠而又甜美。這何等甘甜和被滋潤著的愛,時常又是如此的寧靜和永恒。

顧偕曾在詩中說過:愛是方向。活在世上若無愛,即便一切富裕,也是一種永久的迷失。人心若被愛充滿,在青山綠水中仿佛也總有一種溫柔的感動,渴望撫摸每一片綠葉,也渴望溫柔得像露珠一樣的擁抱。愛不單是狹小的男女之情,也不止是家庭父母子女朋友之情,愛是寬廣的深刻的。一切偉大的愛,也更有著犧牲和神圣。蘇聯時期的霍姆林斯基就曾說“愛情是生活中的詩歌和太陽。”而偉大的羅曼·羅蘭則肯定道: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都將變成黑夜!

想來顧偕在他的詩中,更多地的是表達出了羅曼·羅蘭的愛情觀。他燃燒著如烈火一樣的愛情:《幻想愛情》——《愛是一段歡愉的征程》——《愛情是顆腐朽的心》——《愛和永恒一樣都是寧靜的》——《愛是不死的命運》——《每一次愛都是深情的遠行》——《愛情戰士》——《戀人們陸續凋零》——《愛情總有更好的故事》——《激情圣曲》——《我飲下烈酒陪你度過寒冬》——《情愛永不老》——《愛情還要幾千年》——《愛究竟能使什么起死回生》——《愛能愛多久》——《未來還有多少愛》——《如果愛是那么容易》——《愛是一種怎樣的甜蜜死亡》——《愛情挽歌》……

詩人在無數的愛情詩篇里,洋溢著愛的幸福與歡愉,浸透著愛的感悟與思想,低吟淺唱,激情高亢,沉思仰望全都交織成了愛的華美樂章,跳動著愛的火焰。愛使黑夜不再黑暗,使風雨不再凄苦,使歲月不再漫長,使冬天不再寒冷,使心靈不再孤寂,使靈魂不再流浪。愛解開了人類麻木的神經,愛溫暖冰冷的心靈,愛安慰了傷痛的眼淚,愛埋葬了燥動不安的欲望,愛撫平創傷疤痕,更是拯救了無數瀕臨死亡的靈魂!

 

心中的神圣沒有語言

如同云朵與天空相戀…

你用激情靠近燃燒

你總在用歌聲

尋找冰涼后的陽光

難道我們

不是為了尋找

更好的人類榜樣

 

——《激情與無奈》

 

當人類在互愛的激情中尋找更美好的人類榜樣時,是要在失望中尋找到希望,在跌倒中重振翅膀繼續跋涉,勢必是要將錯誤洋溢成歌唱,讓腐朽升騰出燦爛。這就是人類憑借愛的力量走過人生坎坷,經歷人生痛苦,最后到達可安歇的生命彼岸。只有神圣的愛才能使生命如此豐盛。

詩人視詩歌創作為神賦重任,他從不知疲倦,毫不退卻:

 

你要怎樣全力以赴的歌唱

才能使亂石都演化成水晶

并使彩虹一直高掛夢中

汗水和淚水均無浪費地

也都能

晶瑩成星星

 

可以說顧偕的這些非凡之詩,均是用其心靈的汗水和淚水凝聚而成。不是所有的愛都將成為永恒,人世間的苦難挫折會折斷愛的翅膀,只有將生命灌注其中的愛,才能不離不棄直到永恒。

詩人用神賜的激情與天賦,還這樣歌唱過神的偉大和之愛:

 

為什么總覺得

你就是我們的希望

人類的瘋狂與憂傷

為什么我們的時代總像在夜里

我們的王國,為什么

至今還流傳著人性的嚴寒

愛情不斷在欲望的泥土上腐敗

人生在地獄

都還向往著黃金

 ………

讓陽光穿過所有的歷史

能讓大海映照出

天堂的風景

上帝從月亮上走下

世界是否從此

均是一片光明

豐收莫非真是生命

夢想一直在流淚中開花

誰在重復靈魂的呼吸

誰又能最早第一個

獲得你

來自遙遠的親吻

并將那些看到過你的記憶

從此統統變為

神的目的

 

——《天使來自哪片云》

 

真正的大愛必將來自神,在人生痛苦憂傷、失望孤單以及無助的時候,當你走過死亡的幽谷,正是神的愛與你同行,陪你度過艱難歲月。

顧偕的愛情詩應當說是非常內含寬廣而深邃的,它讓人看到愛是神的作為,是神最終的目的!人世間也只有神的愛,才能讓愛情一直洶涌澎湃,才能使人類毫無恐懼地勇敢走向自己的黑暗,有能力把仇恨釀成蜂蜜,使戰爭變成優雅的青草地。神的愛能將靈魂請出與生命一同散步,愛是本質也是生動和神圣的,因為生命的真諦就是形態不一的愛。

 

七、光是生命的贊歌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偉大的詩人就在時代身旁。

圣經約翰福音中告訴我們:"生命在他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從生命中流出來的就是光的頌歌!光就是對生命最崇高的贊美。光的歌,壯麗、絢爛、高亢而堅定,是讓人抬頭的仰望,是使人無悔的信義,這其實才是生命最壯美的贊歌。

在《你獨唱心靈的光明》里,詩人以驚世駭俗的詠嘆,震撼靈魂的共鳴,蕩氣回腸的旋律,穿越心靈的和聲,如同火光的曲調,讓人淚流涌動的詩意,火光閃灼,鏗鏘跳躍,低鳴長嘯,交響著命運的悲愴和曠野的嘶鳴,一瀉千里直抵生命最深處,在讀者的胸腔共鳴回蕩,經久不息。

 

空氣的熱情都會為你送來永恒

所以你必須獨唱心靈的光明

在自己的家園

找到世界的明天

 

詩人設立了一個獨唱的舞臺,每個人都是這個舞臺的歌手,讓人唱出心靈的真正贊歌。然而光明在哪里,在人的心靈里,還是在人生的精彩中?也許是在美好的天堂里。

人總是以極精美的形象,像彩蝶變化成各種精彩展示在人生舞臺,也有飛娥一樣誓死撲向光明的高尚情懷。然而炫耀的外在敵不過瞬間到來的災難,光亮的前程難免被潮夕的深海吞沒。人生舞臺再精彩也不可能跨越天堂的高度,因為那是靈魂的舞臺。只有心靈的光明才能覆蓋命運的風雨。但無論陽光退卻到怎樣的深海,太陽總有升起的時候。便是血腥大地,也永遠阻擋不住真理的抵達。

 

高空中的等待

沒有舞臺可以飛越的精彩

獨角戲在命運的風雨交加中站立

陽光危險地退回到深海

……

始終在用冒險的真理

忍受著悲劇

孤獨呼嘯著無語的蒼涼

世界仍在撕裂著一切思想的顏色

……

你猶似一座旅行在滄桑的山

只有沉悶知道你濕潤的胸懷

今晚和明日的深度

依舊是所有流水看不見的傷口

荒漠和冰川其實并不遙遠

你在那些喧囂的高峰

看到卻是問題在燒毀的世界

 

詩人開篇就以上蒼俯瞰蒼桑大地、人類的災難已驚動了上帝的注目。以玄空虛幻的意境來思索人類的命運和人生的意義,以深海吸納陽光的輝煌,喻示著陰云密布的生存環境和氣候。世界混沌如淵面黑暗的大海,人類該在何處找到安穩的海岸?“你戰斗在自己貧窮的影子里/獨立在風雨交加的命運中/舉起悲傷的手/掙扎在孤寂的恐懼中。”

這是一幅災難中無畏更無奈的抗爭者鏡像。抗爭是何等的無力,就像瘦弱的影子一樣虛空;你的呼喊是哀鳴,是深陷泥濘的掙扎,一切表面的針對現象的抵抗,都是軟弱而顫驚的,唯有從本質的深層,內在認識意識中沖擊出來的力量,才能改變人類的命運,才能使人類于進步的過程中減少災難的降臨。也就是說唯有心中光明的信義,才能帶你飛越人生不幸的舞臺。詩人用了最沉重的文字,血腥、孤獨、腐朽、盲目、深淵、虛空等這字如千均的形象,擊打著不知所措和無處逃遁的靈魂。詩人祈愿上帝的淚光流過蒼桑大地,撫慰人類的傷口;并愿上帝的慈愛,就此能將道德的旗幟拉出深淵,此后能夠成為人類自由的風景。人只有活在光明里,世界就永無黑暗。

 

來到黎明的人,已不再

需要尋找光明

因為光明已來到你的心中。

 

——《你的黑夜為什么會發亮》

 

你的黑夜為什么會發亮?那照亮你的不是月亮,不是星星,讓你在黑夜中發光的是你心中的光芒,是你自身思想的亮晶,是你希望的熒火。歷經刧難的白晝不是拋棄生活的理由,而是收藏生活磨難的火花。待黑夜將白晝撫平,待白晝被黑夜擁抱在沉穩的懷里,那心中收藏的光亮,便會變幻成明亮的眼光,穿過天空黑暗看到美麗的黎明正在向你靠攏。正如月亮的光是對太陽的收藏一樣。黑夜是對白晝的思想,是對喧囂的安頓,是對紛亂的整理,更或是對所有斑斕的凈化。燃燒的白晝使人不由自主地燒盡了自己歲月,隨著車水馬龍讓生命一點點流逝變成古老。然而我們更多地仍是在黑夜里,等待著又一個白晝的黎明。歲月從未停止過黑白交替的前進,就像匆忙中我們,始終將要抵達生命的彼岸。

 

這里沒有精神枯萎的時代

道路充滿了荊棘中的芳香

一切終極向往以及尋找的意義

均同天堂

有著聯系

 

在這首詩里同樣充分揭示了黑暗與光明的哲理,也浸潤著對黒夜與黎明帶給了人們什么樣沉思的神性思維。人生無論有怎樣的坎坷,我們都將奮不顧身,全力以赴。因為黎明需要在黑夜中等待,一切越過或許都是通往天堂的美好。太陽帶給我們眼睛的明亮,生長的環境。而心中的光明,則將使我們驅除人生的陰霾,趕走靈魂的黑暗,將光永藏于心。生命應以真實的面貌生活,在生命的道路上,也必以心靈和誠實去追求真理,追求本質的生命。倘若人帶著面具行走在世界上,以偽裝隱藏丑惡的意圖,世界就將是一場隱藏在黑暗舞臺上的悲劇演出。

在《木制面具》和《惟有臉兒永不遮蔽》中,作品深度揭示了人類對真實的需求,詩人更是極其渴望陽光照在人臉上,將是一種燦爛真實而純凈的生存空間。

 

從誕生直至生命的綿延

惟有這真實的表情

無懼太多燦爛的背叛

它在無依無靠中呼吸

無論明亮還是黑暗,它都會

用自己的勇敢迎接任何

 紛擾的現實

就連死神都不敢遮蓋住它的黎明

就連歲月,最后都將

對它畢生的坦蕩致敬

 

一切都可以是假的,人的言語,人的表象。什么都可以偽裝,人的心機,人的道德,人的思想。但人的臉卻從生到死都是不能包裝的,必以赤裸面世。雖有化妝術,臉被涂抹的假面孔,也只不過是在人生的舞臺上掩飾一下不足罷了。而生命賴以的呼吸,看世界的視線,以及由隱藏中的一切,心念顯現于面部的形象,卻是怎么都無法偽裝的。君子坦蕩于心的浩然正氣是不需要任何包裝和披戴的,更不怕什么世人的攻擊和背判,人類只需守住本心必會光芒萬丈!詩人帶著這樣一種對自然真理真實的訴求,以勇敢而真誠的心,拒絕虛假的妝容和黑暗偽裝,一身坦蕩浩氣躍入詩中,此種真實內在的光芒,連死神都無法遮蓋,更是顯示出了詩人坐地風起,手撥云開的膽氣和豪情!

 

當光化為擁抱

從你的悲傷中流出

 你會看到時間也會發出微笑

 

這是《游戲大師》里的詩句。何等的心襟,而這也恰恰驗證了在“創造之神用鮮血教會了你/用熱情擁抱這崩潰的世界”!(《詞的奔馬萬里無疆》),  同時還要讓希望在你身上看到品嘗到永遠的新生命活力。

詩人用詩創造了精神的至高境界,用擁抱將光明新生注入到了腐朽的靈魂。這無疑是圣靈的光穿過了詩人的悲傷,讓詩人獨自承受憂傷和痛苦,又將這流經悲傷的光,化為了愛和擁抱!這才是詩人的詩魂,有光有愛的人類前景!相比顧城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晴,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要深邃頑強博大得多。

顧偕是一個站在太陽升起的地方歌唱光明的歌手,一個時刻不忘燃燒自己思想的靈魂詩人,他以自身思想閃灼的光芒在黯淡人群中發光,在黑夜的黑暗里發亮,猶如深淵中的花開,風暴中守護顛簸的燈塔,他在歲月沉浮中仰望真光,在歷史滄桑中,一直仍在孜孜以求地尋求著人類世界的真理。他一生在大地肩負著歌唱的使命,于詩中無處不在呼喚著信仰的回歸,這是當代詩人關于人類和世界,關于生命與宇宙的探索與思考。詩歌因這樣的高度,始終能夠貫穿靈魂的生命本質,其思想認識在他的詩歌藝術中,如何不能在未來成為永恒?!

西方哲人有言:詩歌便是我最好的醫生,它能療愈我一切的不幸與滄桑!”顧偕自己也曾非常驕傲地說過:詩人是世界之光。詩要為人類發光,為黑暗發亮,這是詩人一生珍視的神圣使命!現在詩人顧偕以這神圣使命感,已使自己生命的張力,在藝術的召喚中無限擴張了。思考與靈性發揮總使思想重任在肩,非凡之詩依舊在他的藝術生命追求中,迄今不斷地涌出。相信歷史終有一天,也會為人類文明的智性詩歌,而欣然一笑。


2023,7,26~10,14于湘潭

 

1

石宇 :女,60年代生,曾為醫護人員,長期從事神學研究及文學觀察與評論。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jizz国产精品网站| 极品美女aⅴ高清在线观看| 高潮videossex潮喷另类|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 免费在线观看理论片|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第12页|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综合色另类图片区|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超碰|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吃奶摸下激烈视频无遮挡|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97|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女人让男人桶的小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樱桃视频影院在线观看| 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看全色黄大色黄女片18女人 | 小少呦萝粉国产|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电影一区二区| 明星造梦一区二区|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高清视频 |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青青青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zooslook欧美另类最新|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视频|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china同性基友gay勾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