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視手法講中國北疆諜戰故事
——讀趙先鋒《內蒙古諜戰筆記》
作者:魯青
第一次見到趙卡(《內蒙古諜戰筆記》署名趙先鋒,而不是趙卡,為什么?),約么在八九年前成都的一個茶館,在那之前我只知道他寫詩。此后的幾年,我多次買過他做的牛肉干,那時他還是一個小企業的老板;我知道他喜歡讀全世界的書,讀完就半價賣給買牛肉干的朋友們了。
趙卡是個真誠的人,加上內蒙古偏遠地區的營商環境,他的創業無一例外都失敗了,但他很樂觀,每次說起來,我說他的創業經歷就是一本很好的小說。
大概是他前幾年突然明白了人生,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他漸漸成了全國無數人羨慕的“卡哥”,他年飲酒四百余場,日更一千字小說,然后又突然搞起了劇本,還拍了電影。
在我看來,趙卡是掌握了拍電影的手法之后,才開始快速寫諜戰題材小說的,在那之前他發表在《山花》雜志的小說《草木經》肯定是少有人超越的一篇。更早的幾年里,諜戰和宮斗題材曾經扎堆火爆過,那更多的是投無聊的中國人的喜好,無論那些小說本身還是寫作者的水平,都屬于名不副實的,但在計算機復制粘貼太容易的時代,在文化層次相對偏低的中國,要是能夠自己賺點錢,還能給無數人帶去茶余飯后談笑的內容,都算是正常現象。
關于諜戰,中國出不來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形象,更多的是受古代兵法思想的影響,也無法闡釋物理學的常識,受這個因素影響大多變成了被很多人鄙視的“神劇”。我也曾聽過類似巴丹吉林沙漠至今未曾破譯的電波,東北有地下水電站給日本供電的故事,大概是很好的此類故事的引子,而趙卡的這個(文學版,非微信讀書版)故事引子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商隊從中俄邊境運送抗日物資過內蒙秘道到延安。
趙卡像我一樣,從沒出過書,他這個故事在網上發布得益于操刀過《藏地密碼》和《清明上河圖密碼》的閆超。幾個月前我路過杭州,我們三個人飲酒并聊到后半夜,可以說是閆超發現了這個故事與眾不同的若干地方。作為朋友我決心好好讀一遍,于是在假期往返成都的飛機、高鐵的五個小時里,終于讀完了。
地域化并不是用來邊緣化的,可以說這是一個極具北中國地域特色的故事,并沒有局限于上海這樣的城市,而是離開了高墻大院,故事中包括了蒙古和內蒙古所有的地貌,比如山川、草原、沙漠戈壁、河流湖泊、森林和礦山等,但真要按照故事里的描寫實際上又是找不到的,尤其是地貌名稱加了毛骨悚然的形容詞,就像孤魂灘草原、粗毛線戈壁、五袋人骨溝,除了如歸化城、恰克圖這種土色的城鎮,故事都是穿插這些地方進行的。
更神秘驚悚的當屬鬼沼和阿勒寨石窟,故事的高潮部分若干人去這里尋找成吉思汗陵墓,敵我雙方在這里傷亡慘重,結尾處也交待了所謂的成吉思汗墓只不過是編造的謊話,日本特務機關長羽田四流和保安局長安博夫都命喪如此。正要猜測這個帶有玄幻色彩的故事如何進展的時候,突然中止,故事終究不是為了編造而去扭曲歷史事實,趙卡處理的恰到好處。
最開始讀的時候,井口砌人骨那個描寫我覺得是一個缺陷,畢竟骨頭風化的太快,應該是圍著石頭的,但繼續讀,發現他也是故意修改了常見動物的屬性,虛構了很多蒙古草原動物的名稱,比如雪蠅、鬼臉禿鷲、狗蛙、笑蝠、豬熊、赤胡狼等奇怪異獸,似乎又一些《山海經》里描寫的味道。
故事中最具諜戰色彩的當屬于潛龍組織的名字,這也是趙卡最成功的設計,龍字前加一個字就是組織成員的代號,而這個字又會按時這個人的本領或者級別,透過名字趙卡塑造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甲龍、劍龍、暴龍、翼龍、霸王龍、槍龍等。至于有時候他會借用朋友們的名字,這不過是為了讓朋友們覺得好玩。
將別具特色的地名、人名巧妙的組合成就了這個故事的設計,可以說故事情節引人入勝,跌宕起伏,很多人會想著一口氣讀完,除了高潮部分屬于驚心動魄諜戰的場景,還有與惡劣自然環境、野生動物的斗爭,也穿插了很多人物的日常生活,也有趙卡常提到的紅蔥,也夾雜一些之前寫過的故事,還有《草木經》寫的那個殺縣“不務正業”的日本人,一心想著種樹。
自小帶著“好人有好報”的想法看故事,讀著讀著會覺得很可惜,就像牛頭山的二當家、大盛魁的掌柜。重要角色人物也逃避不了戰爭年代死亡的命運,子彈是不長眼的,那幾個人物完成了故事中的使命就突然“領了盒飯”。
既然是斗爭,敵我雙方都有相互滲透的人,駝隊中也有潛伏的日本人狗爺,潛龍組織內理所當然少不了叛變,比如翼龍徐強強的叛變,只是在臨死前他又成了好人。
令人遺憾的是,對于很擅長性描寫的趙卡,從人性上講故事的設計中似乎少了一些情色,出現了幾次的暗房子只不過屬于秘道的一部分,似乎他故意讓故事不夠完整的。
趙卡天生是一個很好的詩人,無論什么內容,無論什么手法隨手拈來,所以的他的小說語言相當的好,干凈利索,描寫的故事生動,富有畫面感。
我很少研究別人寫的小說,曾經與朋友聊起,同樣是模仿外國人,趙卡的小說水平在國內是少有人超越的,大概很多年前就像他想成功創業一樣,也想寫出來可以流芳千古的好作品,但就當下來說,只要故事講的好,有很多人喜歡就足夠了。
因為春天和趙卡在內蒙古/山西黃河岸邊一起拍過電影《七步半》,知道他更早的了解了電影的架構,故事中用了大量電影轉場的手法,這是一部距離劇本很近的小說。當然,這部小說真要拍成電影或電視劇,難度還是很大的,需要大量的后期處理,畢竟故事很不錯,很值得期待。
2023年10月29日于北京
附:
微信讀書閱讀鏈接:
微信讀書9月聯合出品精選書單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m86FIpbZ-JxCiXjl3e605g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