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尾章,更是序曲(一)
一一許峰詩歌研究
作者:鄒中海
在許峰老師主題詩集《四季如歌》的結尾處,是一組非常特別的詩。說它特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詩的長度,在七言詩里面,應該是破記錄了,它超過了任何古典詩詞類詩歌的長度。這組詩由三十四首七言古風組成。不算標題和前置導語,都有136行共952個字。我查閱了一下資料,白居易的《長恨歌》算是七言樂府體的長詩了,原作也才120行共840個字。《琵琶行》則只有88行616個字。杜甫的《北征》嚴格地說,屬于五言古詩,期間還雜有三言、七言、十言等詩句,也才700個字。比較公認的古體長詩是屈原的《離騷》,有377句,共2476個字。此外,《孔雀東南飛》《木蘭辭》的長度也超過了這組詩。但《離騷》的行列字數不定,《孔雀東南飛》屬于四言古詩,《木蘭辭》則是屬于五言古詩;至于詞,最長的是《鶯啼序》,四闋長調,但也才240個字。這些都已超出了本次主講的話題,在這里只做提示,不做評論。這組由三十四首七言古風詩組成的長詩。詩體還是老規矩,每首四句。其中直接以“感”命名的詩多達十五首,這和詩人的心境主旨完全相符。第二個特別之處,是這組詩的題材非常廣泛,幾乎包括了詩人退休后的日常生活細節,內容無所不包,比如釣魚,讀書,聽歌,追劇,省親等多方面。第三個特別之處,這也是最有看點的,這組詩猶如一個窗口,打開了詩人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詩人真實的生活狀態和心路歷程。第四個特別之處,這組詩的內容看似雜亂無章,仔細推敲,卻發現錯落有致,有明顯的情感起伏線,而且是一個先抑后揚的過程,中間又兼有起起伏伏、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結。這組詩從《退休感言》寫起,到《荔枝紅》收篇,其實就代表了詩人從略顯失落的心境,到再度飛揚的過程,而這些詩歌,就是詩人心路歷程中的心靈驛站。
我們搞詩歌研究,不能單挑那些高端大氣、轟轟烈烈的詩歌來評來論,那樣既不真實也非常片面。所以更要注重詩人的日常生活細節和收發由心的感悟過程。因為這個過程,比主題先行的詩歌更顯珍貴和真實。我們讀詩,不就是從詩里讀出詩人內心世界的一些真實感悟嗎?從詩史上看,幾乎所有的好詩,都是詩人靈空自現的率性而發,很少有刻意去求而成好詩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雪萊在散步途中,忽遇狂風暴雨,聯想到自己的處境,于是寫下了著名的《西風頌》。普希金的《致大海》,以大海為傾訴對象,經過“海之戀、海之思、海之念”三個步驟,多角度描繪了詩人的心路歷程。詩歌有時候是一種意識行動,它往往會在情緒低落或興致高漲時而達到詩歌的神秘意境。這也是詩歌成型的過程和詩人最寶貴的心理狀態。如果回避了,當然就不真實,也無法概括出詩人詩歌的全貌和人生經歷。
我們以李白的兩首詩為例,他到達四川后,看到高聳入云的山路,他說:“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而他在一首餞別詩中,盡管也是滿懷豪情,但難掩郁悶與不平,于是他說:“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這些,都應該看成一位詩人的真實心境。這個也就是沈德潛所說的性情。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說:“吟詠所發,志惟深遠。”后來的學者們認為:“體物為妙,功在密附。”
許峰老師出身軍旅,為學為政,在職時勤勤懇懇,為國為民,很得各界人士的擁戴,那時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面對忽然而來的退休生活,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都是有點落差的,這本是人之常情,人之常態,任何人都無法回避。如果我們把這部分回避了,就是一種人為的破壞,那樣就會顯得不真實。我們可以簡單設想一下:他一直是忙碌的,忽然變得非常輕閑,光這種慣性的節奏,就讓人無法適應,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好在詩人是灑脫的,他以高亢節奏,如蘇翁的大江東去,寫出了激昂的心聲,這首《退休感言》,可以作為很多優秀人士的座右銘:
“一生榮耀似流云,鐵馬冰河聞金聲。
英雄到老終為佛,戰將歸山不言兵。”
這首詩可以說是直擊心扉。詩既講了前半生的榮耀和功名,又講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平和心態。為政時,全力以赴;退隱后,離得干凈!這就是詩人的灑脫。盡管有落差,但拿得起放得下,不糾結過往,不貪戀權勢。哪怕一生的榮耀再好,它也已成過去式。這首詩的意義還在于,對很多為政者來說非常有啟迪。繁華落幕時,盡量能回歸到寧靜的心態。詩句“英雄到老終為佛,戰將歸山不言兵。”完全達到了一種宗教意識上的平和。
在這組詩的結尾,也就是第三十四首,寫的是《荔枝紅》。這首詩其實也象征著老來紅。詩人把大半生都交結了家國。退休之后,有了更多的時間參悟人生哲理,也有了很大的收獲,網上高達幾百萬的閱讀量,說明已是實實在在的頂流。難得的是,詩人的這些人生哲理,很有教化意義,這也是人生中另一境界的升華,所以既算得上是人生的老來紅,也算得上是詩詞序曲的開門紅。荔枝,是南國最高貴、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猶如許詩,高貴、大氣、甜蜜,讓人喜歡,愛不釋手。詩人在詩里還引用了蘇翁的典故,其中的寓意,或也可見一斑。所以我以《是尾章,更是序曲》來命名,是比較恰當的。
由于這組詩的長度太長,又有多位評論家點評,所以我準備按“三部曲或四段論”來評論。為什么不下完定論,因為許峰老師詩歌中的內容特別豐富,目前也只能草擬一個初步提綱。評完這組詩后,并不是說就評完了,許峰老師的詩歌是評不完的,生生不息,常評常新。接下來會評《中國百座名山題詠》,因此,《是自序,更是尾章》,對我而言,也同樣意義非凡。
此外,這組詩有玄理詩的某些特質。詩里既探討心境,也討論人生,頗有“萬物合一”的禪意。正如孫綽的《秋日》詩句云:“撫菌悲先落,攀松羨后凋。澹然古懷心,濠上豈伊遙。”如果沒有前兩句的感傷,又怎會有后兩句的澹淡!基于這些,我都需要時間去悟,去體會!至于能悟出多少玄機玄理,我也無法斷定。
還有,在這本《四季如歌》的詩集中,有些組詩還沒來得及評。有些雖然評過,但也是浮光掠影,沒有深度挖掘。有些評論,還不夠完全,所以也還會重新審視。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和我當時急功近利的心態有關。我原想先寫幾十萬字,出本書,然后再考慮其它。隨著我閱讀許峰老師的詩歌后,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像參禪一般,由胡思亂想到慢慢入靜,心態竟也變得平和,那些浮躁的現象沒有了,令我異常驚喜。這大概就是研究許峰老師詩歌帶來的福利。現在看來,詩歌確能改變一個人的心境。建議讀詩,一定要讀好詩,否則,有被誤導的可能,而貽誤了終身。
今天的講座,按順序選前八首,見許峰老師主題詩集《四季如歌》偶感.偶悟145一152頁。我原想把許峰老師的這三十四首組詩,幫他進行歸類,比如把隨感類的詩,放到一起,把閑情的詩放到一起。后來我仔細研究了這組詩后,我發覺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首先是破壞了詩集的文本結構;其次是沒有遵循詩人的情感變化;其三,這樣組合也會使詩題材太集中而變得單一。這組詩的情感主線是從沉悶,到釋然,再到飛揚的過程。前面八首,可看作詩人離開職場后的寫照;但從九首《漫步惠州西湖隨想》開始,他的心情日漸開朗。比如他在詩中寫道:“兩條玉帶挽同心,珍珠一串熠門庭。高榜題名終有日,樂在花園醉鵝城!”而到了第十三首,詩人寫了一首《放下》,應該是在某些方面,已經釋然了,而以后的詩,盡管也有起落,但大體來說還是向上飛揚的,直至以《荔枝紅》收篇。于是,我們還是遵循文本結構。我們先來看前八首詩:
偶感.偶悟
一、退休感言
一生榮耀似流云,鐵馬冰河聞金聲。
英雄到老終言佛,戰將歸山不言兵。
二、觀釣魚
一根長線吊湖心,魚羨而食受煎刑。
本有闊水養生息,貪心不足纏白綾。
三、抽悶煙
輕霧一縷入深喉,百轉千回愿難酬。
不如駕鶴隨煙去,勝在狹道苦行修。
四、往事只能回味
人間情愫本無常,往事纏繞苦肝腸。
篤信云霞染花蕊,暖風依舊伴春光。
五、故鄉隨感
寒風輕撩透骨涼,似解人間苦無常。
心路更比征程累,唯上靈山做佛場。
六、新年有感
電光閃爍辭舊歲,一臉燦爛試新衣。
窮盡吉言道安好,誰知前路幾多迷。
七、春節觀鞭炮燃放有感
千萬精靈一芯串,爆盡光華賀世安。
笑看人間皆夢醉,彩虹遍地路亦難。
八、省親返粵有感
愚自19歲從軍,18載后退役從政攜妻兒定居于廣東恵州,40余年闖蕩大江南北,每次回湖北故鄉省親,最苦莫過于假滿返程時同父母道別。如今自己已愈花甲,恩父已仙逝,慈母已八十幾歲高齡,按習俗已拒足遠行,每每想到此情此景,心中唯有酸楚,故以小詩述心懷!
雙目盈淚送兒行,風拂銀絲酸楚心。
最難消受親娘哭,千古難報慈母恩。
這前八首詩,只有第二首和第四首落了日期,從第二首開始,有青年音樂家方寸老師和著名評論家鄧三君老師的點評,第一首則為空白。其中三至八首,都由鄧三君老師點評;第二首,則由方寸老師點評。筆者對第一首,進行了補評,內容見上文。
方寸老師對第二首《觀釣魚》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如果不是方寸老師非常精彩的點評,我也沒有想到,許峰老師的聯想力如此出彩。盡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語詩歌又是語言文字的游戲,諧音字是非常重要的修辭,但還是很少有人能把釣魚的“釣”和白綾的“吊”聯系到一起。而且經過詩人這么一拼接,豁然開朗。兩件并不相關聯的事物,竟有了合理性。“一根長線吊湖心,魚羨而食受煎形。本有闊水養生息,貪心不足纏白綾!”首句的“一根長線”泛指現實中的“利”,所謂放長線釣大魚,如果不能潔身自好,見利而動,就必然會成引火燒身。詩的前兩句是警示,后兩句則是誡免:“本有闊水養生息,貪心不足纏白綾!”簡明扼要,意蘊深沉。都這么好的條件了,何苦要以身犯險呢!“本有闊水”泛指的就是很好的條件。詩人的良苦用心,具有極大的震撼力。
《抽悶煙》是這組詩的第三首。從這個詩題也可以看出,此時詩人的心情還是較為郁悶的,尤其是后兩句,有一點消極成分。
到了第四首,《往事只能回味》,心就開始上揚,雖然詩的前兩句,依然是處于心情的低谷:“人間情愫本無常,往事纏繞苦肝腸。”這兩句可以看出,詩人還在糾結過往。人的心理變化,是需要有時間過程的。如果說,剛剛還在哭,一下子就樂了,那不是真實的心理變化,除非是在演戲。其中變化的過程,也會反反復復,時高時低。我非常喜歡許峰老師詩歌的原因,就是他的心理變化和詩歌的起伏變化是一致的,詩如其人,非常真實。這組詩從《退休感言》開始,直到第十三首,才寫了《放下》,文不長,卻經歷了漫長的心理過程。再拿這首詩來說,根據我的理解,詩人同樣還處于糾結的狀態。但詩人表現出了樂觀曠達的一面,詩的后兩句,詩風有了明顯的改變:“篤信云霞染花蕊,暖風依舊伴春光。”
第五首,第六首、第七首,包括第八首,應該都寫的是故鄉的事,第五首和第八首好理解,第五首詩題就是《故鄉隨感》,第八首是《省親返粵有感》,所以一看便知。第六首和第七首,盡管這兩首詩沒有落日期,但結合時代背景來看,也應該是在老家過年。這樣推理的依據是什么呢?主要是現在很多城市禁放鞭炮,詩人居住的城市恵州,也大抵是這樣。但在農村的很多地方,春節放鞭炮,還是蠻多的,因為這是喜慶、熱鬧的象征……在這幾首詩里,有一點值得注意,詩人的心結并沒完全打開,那怕是回到家鄉,哪怕就是過春節。比如第五首《故鄉隨感》中的三、四句:“心路更比征程累,唯上靈山做佛場!”就顯得有些頹廢;第六首《新年有感》的后兩句:“窮盡吉言道安好,誰知前路幾多迷!”和第七首《春節觀鞭炮燃放有感》的后兩句:“笑看人間皆夢醉,彩虹遍地路亦難”,詩里生發的情感,有和李白的《行路難》一樣的心境。其實詩人的路并不難,他放不下的是心路。退休以后,忙碌慣了的日子,一下子得以空閑,不知以后再干點什么為好?詩人從小務農,從軍為政,一生都在忙碌,最怕的可能就是清閑,所以萌發了“彩虹遍地路亦難”的感慨!
第八首詩無疑是詩人這幾首詩中的濃墨重彩,詩人在這首詩里加了前言導語,使詩變得更加厚重。詩人的心情雖然還處于低谷期,但親情壓制了內心的郁悶,在詩人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父母的恩情。這些在其它的章節里也有多次表述,傳統的孝文化在詩人的身上體現得非常完美。鄧三君老師說:
“這是一首描寫母子分別的一個場景。游子離鄉在外建功立業40余年,這正是母親所期望的,可是每次分別,母親都會盈淚相送。經過打拼獲得了一些成就的兒子,深知母親含辛茹苦的大愛,卻不知如何才能回報。這一場景深深動人。”
鄧三君老師是許峰老師的知己好友,應該說出了詩人的心里話,我也非常認同。
本組詩的后面還有二十六首之多,欲看詩人的心路歷程,請關注下一章節。
寫于2023年10月30日
詩人簡介:許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界嶺村一個農民家庭,1974年高中畢業后當過小學民辦教師、大隊團支書、黨支部副書記。1976年12月入伍到蘭州軍區,歷任戰士、連隊文書、團宣傳股戰士報道員、營部書記,師、軍、軍區司令部新聞干事,其間在解放軍報社學習,當見習編輯一年,隨軍赴云南老山前線輪戰半年,是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首屆畢業學員。1988年年底,調廣州軍區某集團軍宣傳處任新聞干事。1993年轉業,歷任廣東省惠州市委組織部科員、副科長、科長,市委督查辦主任、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督查辦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兼督查辦主任。在部隊18年從事新聞工作15年,自己獨作和與人合作發表新聞、言論、詩歌、報告文學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獲得蘭州軍區、廣州軍區和有關新聞媒體優秀作品獎。許峰的事跡曾以“我就是我”為題,被編入《軍旅新聞方陣——全軍優秀新聞干部風采錄》一書,結集出版了《武都路133號》(報告文學集)、《留在綠色軍營的記憶》(通訊集)《許峰獲獎新聞作品選》《詠物悟道100首》(詩集)《中國百座名山題詠》l詩集)《四季如歌》(組詩集)《許峰詩論》七本書。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