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有佳人》賞讀
作者:婁炳成
《北國有佳人》又稱《李延年歌》。據《漢書·外戚傳上》記載:在一次宮廷宴會上,李延年獻舞時唱了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武帝深受這首詩歌的感染,聽后不禁感嘆道:世間哪有這樣的佳人呢?平陽公主就向她的皇弟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漢武帝召來一見,果然妙麗非常。從此,李延年之妹便成了武帝的寵姬,被封為李夫人。
有人將這首詩譯作:“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墻垣失守;她對君臨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傾心,國家敗亡!美麗的姑娘呀,常常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v然如此,也不能失去獲得佳人的好機會。美好姑娘世所難遇、不可再得!”
筆者認為,上述譯文,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都不盡人意,還是沒有逃脫“紅顏禍水”的窠臼。它應該被譯作這樣的:“北方有一位美麗的姑娘,絕世無雙。她回眸一顧,滿城的人都會為之傾倒,再回眸一顧,一國的人也會為之傾倒。你知道她為什么會傾城傾國嗎?那是因為如此美麗的姑娘實在難得!”
筆者還認為,賞析這首詩的正確方法應該是,拋開它所產生的歷史背景,不去考慮它的作者李延年、作者的妹妹李夫人,以及漢武帝和漢武帝給李氏兄妹家族帶來的外戚的榮耀和滅門的悲劇,去掉這些糾纏不休擾亂情緒的因素,僅僅把它作為一篇描寫美女佳人的詩歌來欣賞、評論,在詩歌所創造的形象、意境中,得到唯美的享受。
在我國古代,對美女的稱謂有很多,美人,佳人,佳麗,淑女等等,內涵極其豐富;絕不是當下,把“美女”變成了一切女性的代名詞,使得“美女”這個古老的詞語失去了它特定的含義。實際上,美人,佳人,佳麗,淑女等等稱謂,相互之間貌似一樣,意思相近,但嚴格地講,還是有區別的,不能隨便混用。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首篇《關雎》就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蔽覀冊谧x《關雎》時,往往會把“窈窕淑女”理解或想象成一位身材苗條的美妙少女,這是不準確的?!榜厚弧笔且粋€十分古老的詞,馬瑞辰在《通釋》中說:《方言》秦晉之間,美心為窈,美狀為窕。因此說,“窈窕淑女”,不僅僅指相貌美,而且還指心靈美。只有內外兼修,達到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才能稱之為“淑女”。
也就是說,美女與淑女是有區別的。美女,只要外表漂亮就行了,沒有其它的特殊要求;而淑女,不但外表要漂亮,而且還要有內在的氣質修養。倘若要舉例說明的話,那就是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云等等人物。她們都是美女,同時還分別具有純潔、溫柔、善良、矜持、書卷氣、善解人意、亭亭玉立、款款而動、笑不露齒、行不招風等古典美人的氣質特性。她們都是感情豐富的女子,在心愛的男子面前,內心保持著最柔軟的不可觸摸的疼痛,渴望愛情,卻又含蓄隱忍;本性多情,卻又專心一致。她們時而情感流溢,時而嬌羞萬千;時而溫柔如水,時而天真爛漫;時而風趣盎然,時而憨態可掬,渾身散發著青春少女的清純氣息。當然,她們也會因落寞而難過,因感動而落淚,因時光而傷懷,因欣賞而注目,因誤解而拂袖,但這一切皆美麗,自然天成,隨性隨意,不加雕琢。
窈窕淑女,有著東方女子的含蓄之美,猶如玉石,又像珍珠,代表著由內到外的來自靈魂深處的完美。她們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喜歡讀書,寫得詩文,談吐大方又不失優雅;即便不是十足的美女,但很端莊,五官周正,身體勻稱,面帶善意,不驕人亦不被人所驕,明眸所盼,神秘深情,淡淡的羞怯中透露著內在的熱情,有溫存也有堅強,有隨和也有個性,總讓人很想親近,卻又不敢冒昧,甚至輕易褻瀆。
美女不是淑女。淑女更勝美女。美女是香水,其味濃烈,招蜂引蝶,隨風而散,最終不知香飄何處。而淑女是真水,真水無香,卻是生命之源,永遠涵養著一切,不事張揚,大美如斯,無與倫比。賈寶玉就有名言道:女兒是水做的。所以,《關雎》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么,美人與佳人的區別在哪里呢?區別就在于美人只能觀賞,所謂的秀色可餐;但又如同鮮花麗草一樣,她的美麗是客觀的,不會因為你的賞與不賞而改變;而佳人不僅美麗,而且還可以引為知己,可以與你的主觀相聯系。所以,美人隨時可賞,而佳人實在難得;美人滿大街都是,佳人卻可遇而不可求。
美人不等同于佳人,美人必美,而現實中的佳人往往不一定很美。佳人所具備的更多的是內在的文化底蘊,是品格上的高貴,是心性上的敏銳,是善解人意的心地,而不是外表的艷麗和地位的尊貴。美人可供觀賞,也可以與才子發生感情,甚至同床共枕;但佳人則更多是精神層面的,是心心相印的親朋摯友。
歷史上,許多才子是落魄文人,而許多佳人又是風塵女子。這是中國一個獨特的社會現象,也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拋開許多的因素不說,單就心靈的慰藉而言,在茫茫人海中,才子們的心靈是孤獨的;在煙花柳巷中深居簡出的風塵女子,其地位的卑下,被世人所蔑視,其心靈也是孤獨的。萬千男客中,惟有才子們懂得憐香惜玉,惟有佳人懂得才子們的心性才氣。所以,他們之間一拍即合,便是順理成章的了。
古時候,才子們和佳人們都把對方引為知己,便有了紅塵知己一說。就連一生窮苦潦倒的蒲松齡,在現實生活中難遇佳人(他倒是遇到過一個,但那是他的主顧的小妾,他枉自多情,沒有成功),便在筆下虛構了許多鬼狐佳人,來安慰自己也安慰文人孤寂的心靈。在好多情況下,文人筆下的佳人,已經是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情感的釋放了。卓文君之對司馬相如,李香君之對侯朝宗,秋香之對唐伯虎(文人演繹的),蘇小妹之對秦觀(佳話傳說),薛濤之對杜牧等等,無不寄托著文人的理想和追求。世道險惡,真情難求,知己難得,更何況授受不親的男女之間。
才子與佳人所同有的叛逆性格,也是他們能夠結雙成對的原因之一。才子們追求個性的解放,佳人們渴盼自身命運的改變,使得他們都具有一定的叛逆性。這種不謀而合的骨子里的微妙秉性,使他們通達對方的心靈感應更快捷,更直接。因而,沒有才子也就沒有佳人,這是寶刀與壯士的關系。才子與佳人,是心性上的高度吻合,是命運的極其相似,是地位的相互等同,是文化的匹配默契,是價值的互為認同。
佳人也必是才女。要與才子彼此唱和,就得具有與才子相近或相當的才華。縱觀歷史上的才女,也的確如此。她們大都天賦很高,心志很高,這也反證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那個時代,女子一旦有才,就會心高骨傲,為世不容,故而也就命運不濟。這與才子的命運恰好吻合,就難怪他們猩猩相惜了。才女們協助才子們完成了文人學士的人格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國文學藝術的發展。至于李清照,那是才女中的極品,這里不多贅述。
對于賞析《李延年歌》來說,上述話題并不多余,實際上,還是在說由這首詩歌所引發出來的,許多關于美人、淑女和佳人的真正的認知問題。至于說到《李延年歌》的寫作特點,筆者以為,有這么三點,與大家探討。
一是出語夸張,欲揚故抑。作者將所詠美女贊為冠絕當世而獨此一人,其美貌的程度竟至看她一眼,滿城的人就會傾倒,再看她一眼,國民們全都會五體投地,似乎與“美女亡國”之說也有很大關系。《詩經·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說的是男子有才能立國,女子有才毀社稷,旨在諷刺周幽王寵幸貌美而好進讒言的褒擬,以至亡國之事。此后,“傾城”、“傾國”就成了絕色美女的代名詞。在《李延年歌》里,作者沒有表達“紅顏禍水”的主觀意圖,而是極盡夸張之能事,危言聳聽,以傾城傾國的巨大魅力來極言佳人之美,強烈刺激讀者的思美之心。
二是情真意切,溢于詩間。《李延年歌》一詩所歌詠的佳人,無論是何人,除了“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外,作者所表現出來的贊美之情,都是熱切的,真摯的。短短幾句小詩,即出現了“傾城”、又出現了“傾國”,極言有此絕美之人,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在一詠三嘆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達,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激烈地撥動著讀者想象的心弦。
三是以簡勝繁,以虛生實。中國畫以墨為顏料,色彩可謂單調,但那單一的墨色卻可在鑒賞者的腦海中幻化出五彩繽紛來。如同齊白石的畫,空白很多,但那空白處卻可使人想象出無限美好的意境?!独钛幽旮琛分皇窃亣@了佳人的無雙而不作具體描繪,這就勢必使佳人的形象成為神秘誘人的空白,從而激發起讀者對她的神往、想象和渴念之情,在腦海中幻化出世間最為美妙的女子形象。在歌詠美女的中國古詩中,有不少細描實寫的佳句,像“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之類。同時也不乏以側描虛寫取勝的佳篇。《詩經》中的《關雎》,對女子品貌的描寫只有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濃墨渲染,寫出了一個男子對那個淑女的苦苦思戀、熱烈追求和結合后的歡樂喜悅,以此顯示出女子的美麗可愛?!独钛幽旮琛罚彩且揽窟@種以虛生實的藝術手法取勝的。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傾城與傾國”,已不再是“佳人難再得”的先決條件了?!凹讶恕钡膬群屯庋?,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與當代的價值觀念、社會時尚、審美意識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給這個無論是名詞還是實際的存在,都賦予了全新的內容。然而,“佳人難再得”卻始終是一個深深的遺憾,不是因為“佳人”太少,而是在蕓蕓眾生、茫茫人海里,她的確可遇而不可求。故而,“佳人難再得”就成了一個穿越時空的永遠的感嘆!
作者簡介: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志、文學網站發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評論、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