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尾章,更是序曲(四)
一一許詩中的當代人文價值
作者:鄒中海
一、
在一片好評聲中,《是尾章,更是序曲》即將落下帷幕,也即將拉開新的序曲,這代表著《許峰詩歌研究》的第一部初稿已正式成型。在不知不覺中,已為許峰老師的這本《四季如歌》主題詩集展開的學術研究,寫下了三十多篇評論,對這本詩集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詩歌,做了粗淺的評析。這種以個人詩學藝術成就而形成的理論體系,在當代詩歌中絕無僅有,對許峰老師和我來說,都是值得稱道的。
縱覽中國詩歌評論,大都是泛泛而談,沒有追蹤詩人的心路歷程和人生軌跡,從細、真、深上下功夫,寫出人性中的真善美。有些評論,完全脫離了詩歌的意蘊和詩人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因而也就造成了詩與評的嚴重分離而變得一文不值。鄧三君老師主編的《許峰詩論》,有力地彌補了這個方面的內容,而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完成了《許峰詩歌研究》的第一部初稿。這部初稿,大都取材于許峰老師的新作和《四季如歌》里面的詩歌內容,有二十多萬字。可以驕傲的是:研究的本身,就具有探索性和先鋒性,把這種有創意的文學現象,普及開來,肯定會重朔中國詩歌的形象,人文價值會非常高。許峰老師詩里詩外的情和道,也永遠都是時代需要的。
我和許峰老師從不熟到相識,再到我對他高山仰止般的景仰。歸根到底,就是一個“情”字,再加一個“緣”字。加到一起,就成了“情緣”“。“緣”是文學的緣,“情”是師生情誼。盡管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是沒有見過許峰老師的。我對他人生軌跡的捕捉,完全是從他的詩里呈現出來的心路歷程。他詩里表現出來的知識,人性的光輝,老辣的筆風令我非常敬佩。所以早就把他當成了老師。
有人說我的知識面非常廣博,其實我很多的知識點,就是從許峰老師的詩里和他平時的交流中學習得來的。但也由于沒有見過,總擔心寫不好。因為文學評論,首先是文學批評,當然也包括肯定和贊美。但我因為對他特別崇拜,所以文章中難免用了些溢美之詞!我擔心這些詞,會不會是拔高了老師,而讓老師陷入到一種尷尬的境地,或對我們詩學體系的形成,產生出一種庸俗的美學感。因此,在寫這篇文章之前,特意去恵州拜訪了老師。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余的。他比我書寫的更完美,我在詩中挖掘的亮點還遠遠不夠,還沒有挖掘到他人性中最閃爍的光華。
有句話說得好,如果想真正地去了解一個人,就到他工作生活的地方去走一趟。在惠州的日子,各行各業的人,對軍人出身的詩人許峰老師,都是高贊的。恵州政協原主席、年超八十高齡的大書法家湯聘輝先生以“許詩鄒評”的雅贊相贈,并在評價許峰老師時,冠以“大文人”這個稱呼。這種高評,放在當代文壇中,是不多見的。其他的老領導、老教授李老師,陳書記等,也給了很高的評價。在民間街坊,許峰老師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都知道他是一位有個性、親民愛民的好領導、好詩人。恵州的一些兄弟朋友,在得知我們要回中山的時候,硬要我們多玩幾天,盛情難卻,所以又延遲了一兩天。客居惠州的漣源籍書法家吳興旺老師,特意給同行的夏志紅、默生老師和我各自寫了一幅書法,贈給我的書法作品:“佛心只度有心人!”就是許峰老師《佛度有緣》中的詩句。許峰老師部隊的老首長、老戰友們,也紛紛發來高評。其中一位老首長說:“許峰同志當年是蘭州軍區非常有影響的新聞工作者,報刊刊登了許多好文、范文和有影響的稿件。受到了廣泛好評。祝賀了!”
在文學并不看好的年代,一個詩人能得到如此廣泛的認可,其人文價值和人格魅力就不是簡單的語言文字所能到達的。他的詩,就是他幾十年人生魅力的映照。
二、
我原來學過一段時間的古典詩,我老師是李仲卿,也是一位古韻深厚的大家,如今已年逾九十。我入門較晚,所以就自封為關門弟子。雖然沒有按傳統的禮節行拜師禮,但他也是認可的。我初出道時,簡介中都有這一句。后來老師對我說,在心里知道就好了。所以在以后的簡介中就沒有再用。或許誰都沒有想到,我老師也會對許峰老師的詩歌推崇備至。這個情節,還很有故事性。我們都沒想到,寫論文的,還寫出了一段故事情緣。這段情緣的故事性在哪里呢?無巧不成書,我原是寫古詩的,改為了寫新詩;許峰老師是寫古詩的,卻也寫了一首新詩,這樣一交錯,就有了時空隧道的緣分。
在學習古典詩詞時,我感到詩歌如果太注重平仄,有時會因詞害意,不利情感的暢通表達。我把我的觀點,向老師講過。老師雖然是古韻大家,但思想非常開明,他說:“你如果感到不好,為什么不去改變呢!”只是他沒有料到結果,我一變,直接就寫起了新詩。
緣分這東西確實很古怪的。我和許峰老師的文字緣,就是看了他的新詩。他在中山有位寫詩的戰友和學生是我的同鄉兄長夏志紅,他是一位知名詩人。他把許峰老師的這首新詩《中國高鐵詠嘆》發到了他的朋友圈,里面有一個動人的細節描寫,大概意思是:一個孩子的尿,從上鋪直落而下,下鋪的那些旅客,想發火,被許峰老師制止了,并把自己的鋪位,讓給了那位帶孩子的旅客。(詳情見筆者的第一篇為許峰老師寫的拙評《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那時詩壇正在爭論“屎尿”究竟能不能入詩,盡管有的引經據典,但都缺乏力度。我看了許峰老師的詩后,認為“屎尿”是可以入詩的。因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屎尿”這些字詞,而在于人的靈魂。許峰老師的這首詩,同樣寫了“尿”,但他寫出了不一樣的境界,表現的是人性的光輝,比詩壇那些爭得面紅耳赤的“屎尿詩”,高出云天之外。所以后來當我收到了許峰老師的《四季如歌》《中國百座名山題詠》《許峰詩論》三本專著后,我第一時間拿給了老師看。沒想到九十多歲的老爺子也激動得手舞足蹈,有幾句還搖頭晃腦地念出聲來。下面兩句,是他下的評語:“守正而有變化,靈活而有精神!非常好的詩。”
我老師一直在鼓勵要留點文字。但我也一直沒找到合適的人。有的人文筆很出釆,但人品太差,上不了臺面。文學這東西,如果駕馭不了,就會被文學反噬,所以人品是詩文有力的支撐。只有許峰老師的詩文人品,才經得起時光的檢測。我老師還告訴我,許峰老師的詩歌很有特點:文有道,詩有型。既不同于當今詩壇那些“老干體”,也不同于詩界那些千篇一律的“粘貼體”“夢囈體”,他有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老師說:“藝術不是街頭白菜,獨特、新奇、有道,是藝術的基礎。有了這些,才有傳世價值。”
在惠州幾天,也感受到了恵州人文的厚重,寫過幾首詩,其中一首,就是許峰老師帶我游惠州西湖時的詩歌,兼有題記,也是對許峰老師的一種感謝。題目是《游恵州西湖隨感》:
題記:昨日晨,許峰老師帶我游恵州西湖,讓我感受到山水人文的厚重。涼風習習,美景如畫。許峰老師告訴我:“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揚州與惠州。”游東坡園時,許峰老師講了東坡先生和王朝云的故事,心中感嘆著朝云的癡情和蘇東坡的魅力。放長擊遠,目之所及,水光瀲滟,山色清奇,美景和東坡詩文相得益彰,人文價值鑲嵌在時光的河流中波瀾壯闊,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東坡先生留下的詩文,無可估價,比如在黃州留下的“一詞兩賦”,墊高了一座城市的高度;在廬山,“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為廬山打了一張響亮的名片;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讓西湖西施同時火出圈,至今都有“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至今尚姓蘇”的美譽,增加了多少人文底色。千百年來,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許峰老師也是當代大文豪,為恵州寫下了多首詩歌,《恵州四詠》《漫步恵州西湖隨感》等,我感覺到,這些詩,就是詩人給這片土地的真情回饋,為恵州的人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于是,我也東施效顰,仿寫一首記之:
東坡數句話,已成大地詩。
千古情猶在,朝云幾多癡。
遙看一株雪,滿目飛花時。
盈盈風流至,更待有佳期!
三、
回歸到詩歌的主題,今天要學習的詩歌六首,擇二而講之:見下:
二十九、觀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隨感
黃河水濁長江清,清濁同育華夏魂。
君王無為世皆濁,帆頭不張國難興!
三十、老農謠
日出日落勤勞作,月盈月虧苦蹉跎。
年頭年尾總期許,生前生后謙新歌。
一一壬寅年夏于故鄉農村
三十一、清明祭毛公
清明飛絮祭毛公,涕淚無告九州同。
寶島孤懸群魔舞,唯有熱血慟海空!
一一壬寅年清明節于恵州
三十二、羅浮山隨感
葛仙初點煉丹爐,自此道火燃不休。
心念長壽福祿在,奈何人間無歲售。
一一壬寅年春日于恵州
三十三、悼袁隆平院士
夜臥田邊披星辰,只為飽腹九州民。
布衣傾情摘皇冠,遍報金黃祭恩人。
一一 辛丑年夏日于恵州
三十四、荔枝紅
南風又染荔枝紅,萬千藜庶賽蘇翁。
酣暢甘甜享愜意,笑對名利轉頭空。
一一辛丑年夏日于恵州
這六首詩都見許峰老師的主題詩集《四季如歌》的第175一180頁。《觀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隨感》《老農謠》《羅浮山隨感》由鄧三君老師點評;《悼袁隆平院士》由方寸老師點評;《荔枝紅》由張在永老師點評。除本組詩的第一首外,其它幾首都落了日期。
這幾首詩有獨特的藝術特色,今天重點講一二首,為什么不全部講完,因為這幾首,都有鄧三君老師等名家的點評,我就不再班門弄斧。還有一點,詩貴留白,留點空白,或許才會更好: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第一首:這首詩詩人用“清濁”來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意蘊深厚,詩人以水之名,寫的卻是人間世道。這里的“清”代表的是“清正廉明”,“濁”代表的是“昏庸渾噩”,思想性非常強;這首詩的藝術性“也很有特色,小說的線索,戲劇化的效果。“清”與“濁”就是相互纏繞的兩條線,看后卻令人警醒,有一詠三嘆之效。還有一點特別值得學習的地方,這樣的大主題,詩人并沒有進行說教式的鋪陳,完全是通過長江黃河的顏色來進行藝術呈現。此外,頂真修辭手法的應用,也產生了欲罷不能的效果,比如第一二句的連接處用的就是“頂真”,第一句的尾字“清”成了第二句的開頭字。
《老農謠》是復字詩,所謂“復字詩”,就是在詩句中重復使用一個字,但他的復字詩又有變化,在每一句的開頭字“日月年生”,成了每一句的第三字。復字詩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文字的游戲性。詩人以《老農謠》復字詩的結構來謀篇布局,我想這不是文字游戲。在許峰老師很多的詩歌作品中,都曾體現出對農民的關愛和悲憫。按他的個性,不可能以這樣的題材來玩文字游戲的。但在這里用了復字詩的結構,我想他是游戲的口吻嘆息著心中的沉重。事實也是如此,比如第二、三句:“月盈月虧苦蹉跎,年頭年尾總期許!”就讓人有一種沉重感。他非常崇拜蘇東坡,這種構思,就有蘇東坡的痕跡。蘇東坡曾寫過一首“一樹梨花壓海棠”的詩,就是用戲謔的筆法寫出了人間疾苦。給人一種“初看想笑,看完想哭”的感覺。
四、
學習了許峰老師的很多詩文后,粗淺地做了分析,我得出一個結論,許峰老師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念舊情,他念的情涵蓋面比較廣,不但對他尊敬的老首長、提攜過他的伯樂,幫助過他或批評過他的領導、老師、同事、戰友甚至包括兒時的玩伴、鄉鄰、學生等等,只他認識的人,都心心念念。
二、有大愛,他對普通的民眾,有同情心,能體恤各行各業勞動者們的艱辛,尊重并盡可能提供幫助。
三、家國重,國家和家鄉,在心里的位置非常重,他很多的詩,就是家國情懷的抒寫。
四、懂感恩,他的感恩,不限于對幫助過他的人的真情回饋,也對為這個社會,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的人一種大感恩。比如他有一首《悼袁隆平院士》的詩,就把袁隆平院士當做了恩人。這個感恩,超出我們絕大多數人理解的范圍。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技術,每年多養活了幾億人口,確實是天字號的大恩人了。但也因為大,大家都只把他當做了大科學家,所以在詩文的記錄中,只有許峰老師把袁院士當成了恩人:“布衣傾情摘皇冠,遍地金黃祭恩人。”因而非常珍貴。
五、愛家庭,愛親人也是他人性中最有價值的光華。真正做到了愛人如己、忠孝兩全的傳統美德。
我一直在探討許峰老師藝術的特色和人文思想,看他這種美學的形成是受誰的影響最深,應該說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王維、謝靈運、蘇軾、陸游、龔自珍等都有他們的影子,但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可能是杜甫和蘇軾,蘇軾直接在《偶感.偶悟》的這組詩中,出現了三次;而杜甫對他的影響,則主要表現在他憂國憂民的情懷上。還有一個人不可忽略,他就是李白。盡管許峰老師在主觀上,是不太喜歡李白的,但在潛意識里,仍然有李白的影子,許詩中有一些意象,就化用了李白的古典詩詞意象。所以說,李白對他的影響,也是很深的。只是他的務實精神,對李白的“浪”有一種排斥感,不愿承認。
五、
許峰老師的佳句,已成為最好的精神食糧,每次寫評時,總一些佳句似長江黃河之水奔涌而來:
1.苦吟歲月催人老,
何不揚眉競風騷。
——摘自《秋意》
2世人不解秋遺韻,
寒橋過后又芬芳。
一一摘自《秋韻》
3.冰心玉壺天下同。
——摘自《冰》
4.山自巍然看草搖。
——摘自《風》
5.瓢無半水充大洋。
——摘自《網娛文痞畫》
6.無根點翠難春夏。
——摘自《游子吟》
4.峭壁常扶鷹翅搖。
——摘自《詠華山》
8.包容筑就天下禪。
——摘自《詠五臺山》
9.鮮花野草隨秋逝,
唯留書香伴歲傳!
——摘自《詠岳麓山》(此文后面更多)
千載續文脈,百年讀好詩!我們相約,在許峰老師另外兩本主題詩集《中國百座名山題詠》和《詠物悟道一百首》的佳作佳句中不見不散!在這里要特別感謝廣東省作協副主席丘樹宏老師的指導;恵州市政協原主席湯聘輝老師“許詩鄒評”的雅贊;惠州市老領導李常委及恵州市著名教育家陳優生老師等的認可;還有,特別要感謝著名作家、惠州市作協副主席鄧三君、恵州市青年音樂家方寸老師的無私幫助,以及中山著名軍旅詩人夏志紅老師的付出,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完成了《許峰詩歌研究》的第一部評論初稿。
一一寫于2023年11月19日
附,許詩中的佳句精選(部分)
大江東去浪淘盡,
惟見蘇翁雄文留。
——摘自《游黃州東坡赤壁》
一樹赤焰驚世俗。
——摘自《詠木棉花》
善由心生自為佛。
——摘自《拜彌陀寺》
空靈一笑解千憂。
——摘自《游莫愁湖》
驚鴻一艷留余香。
——摘自《詠曇花》
文武一爐功蓋世,
蒼茫大地獨黃州。
——摘自《詠故鄉黃州》
自是潔來還潔去。
——摘自《致荷花》
只把征衣換布裳。
——摘自《憶西北邊防從軍》
曲生百年無梁柱。
——摘自《嘆垂柳》
不爭不俏滿庭芳。
——摘自《詠金桂花》
斷崖仙草手莫伸。
——摘自《戒酒悟道》
花甲猶作少年郎。
——摘自《中秋夜詠》
誰讓青絲夜飛雪,
癡情飲淚付秋風。
——摘自《讀白發魔女傳隨感》
不爭月輝甘自守,
相伴相隨耀蒼穹。
——摘自《讀星星》
佛心只度有緣人。
——摘自《佛度有緣》
幽香一縷有君識。
——摘自《詠蘭草花》
虔誠當以善如常。
——摘自《春節廟祭偶感》
不朽同壕君笑顏。
——摘自《憶戰友》
艷陽飛花眾添彩,
苦雨淋身誰守候!.
——摘自《朋友吟》
草堂愜意不思春。
——摘自《秋日山村》
顧鏡窮酸能幾年。
——摘自《詩嘆詩》
他鄉雖有琴瑟好,
難抹月夜淚兩行。
——摘自《夢回故鄉》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