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頭山水,大地文章
——淺析馬相村詩作《此刻》
作者:史映紅
對要淺析的西藏詩人馬相村詩作《此刻》反復閱讀,逐字逐句品味,一字一詞分析,每每這個時候,經驗告訴我,必須緊跟著詩人的眼光和筆尖走,跟著詩人的思維和腳步走,任何分心與走神,我認為都是對文字、詩歌和詩人的不尊重。
我在細品慢嚼作品《此刻》的時候,腦際極其清晰地呈現出我很敬重的三位女作家、詩人對青藏高原的深刻論述:著名作家畢淑敏在散文集《在雪原與星空之間》里寫到:“你必得一個人和日月星辰對話,和江河湖海晤談,和每一棵樹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鬢廝磨,你才會頓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微,時間之貴,死亡之近”。著名作家馬麗華在散文集《走過西藏》里寫到:“對于未來者,西藏是個令人神往的佛界凈土;對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種生活方式;對于離去者,西藏,你這曾經的家園讓多少人魂牽夢繞——西藏,就其實在的意義來說,更是一個人懷想的地方”。西藏著名詩人萱歌在詩集《西藏三章》后記里也說:“西藏的壯美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震撼人心的,生長于茲的優秀藏文化也充滿了大氣與陽光。幾千年來,這里的百姓面對嚴酷的生活環境非常樂觀,尤其對生死的從容和活在當下、樂天知命的生命態度時時震撼著我,同時也激起了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對大千世界生命的悲憫之情油然而生,往往眼淚的背面應該是更加深沉的感動、震撼和真愛”。
她們以女性特有情感的細膩,感觸的細微,內心的柔軟親近西藏大地,真切感受高原這片神秘之地所蘊含的豐饒富庶的詩意,表達她們關于高原獨特審美思考和這片土地上獨有的悲憫情懷。
長期關注西藏詩壇的朋友會發現,近幾年馬相村的名字總是頻頻出現在一些刊物和文學公眾平臺;他的作品大多是寫西藏的山山水水,謳歌高原的人文景觀與特質,稱頌地球第三極的悠久璀璨文化,頌揚“世界屋脊”短短數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大變化和快速發展。
第一節:“此刻,我丟掉/丟掉了口袋里最后的硬幣/丟掉了緊握不放的《論語》/丟掉了你最美的肖像/丟掉了,整個世界/我要朝有水的地方走/楚瑪爾河在草原的盡頭”,本節在修辭上采用排比句式,接連用5個“丟掉”,表達詩人義無反顧、迫不及待的決絕之心;“丟掉”世人非常看重的財富,“丟掉”一個文化人以書為伴、“緊握不放的《論語》”,“丟掉”內心思念牽掛的“最美的肖像”,甚至不惜“丟掉”“整個世界”,急切地向前去、朝前走,“朝有水的地方走”,那里滿目蒼翠、芳草萋萋,那里水波漣漣、碧波蕩漾,那里其實不遠,就在“草原的盡頭”,那里有一條美麗的河,名字叫“楚瑪爾河”,它能蕩滌世俗紛塵,能帶上紅塵夙愿。
第二節與第一節大同小異,第一節寫對水的向往,第二節寫對山的親近;第一節5個“丟掉”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第二節4個“瘋長”把情感推向嶄新的高度。“流浪、鄙視,你的眼神/我不在乎/我要朝有山的地方走/珠穆朗瑪在嘎瑪溝的頂端”,這幾句,把詩人決絕、果斷的心境進行了淋漓盡致地描摹,把詩人愛水、樂山、親近大地與撫摸自然的心態表達得纖毫畢現。
“此刻,我不再疲倦/不再為樹碑還是立傳焦慮/不再關心,你的下一站/——你與我的結局/我是幸福的,真的/我要朝有花的地方走/墨脫的山石榴已開放到世外”,愛爾蘭詩人葉芝曾言:“我們所做、所說、所歌唱的一切都來自同大地的接觸”;馬相村寫水、寫山、寫花,步步為營,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都是“來自同大地的接觸”;詩人寫水的柔波微瀾、蕩滌心扉,寫山的奇崛高聳、冰雕玉砌,寫花的姹紫嫣紅、噴火吐焰;對高原山水的熱愛,對“世界屋脊”的留戀,對地球第三極的情懷,對西藏大地的情感都傾注于筆端,力透紙背。
是的,回顧馬相村履歷就知道,他17歲就遠赴天上西藏,連自己也不曾想到這一干竟然超過40年,大前年因身體原因退居二線后,曾在內地短期居住,但由于在青藏高原太久,已對內地氣候、海拔和生活方式大不適應,便執意再回西藏,用他的話說:“我要回西藏去!雪域的山川人文已滲透進我的生命,今生恐怕插翅難逃。果然,當我踏上闊別了一年多的高天厚土,看到藍天白云,聞到熟悉的高原氣息,見到故人舊交,我丟了的精氣神立馬附體”(詩集《走吧,回西藏去》后記)。
“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讓我們向曾經和正奮戰在雪域高原的每一個人致敬,向他們勤勉的付出與辛勞的汗水致敬,向他們的文字和詩歌致敬。
此刻
作者:馬相村
此刻,我丟掉
丟掉了口袋里最后的硬幣
丟掉了緊握不放的《論語》
丟掉了你最美的肖像
丟掉了,整個世界
我要朝有水的地方走
楚瑪爾河在草原的盡頭
此刻,我只想讓亂發瘋長
瘋長成森林,瘋長成瀑布
瘋長成我前世的模樣
流浪、鄙視,你的眼神
我不在乎
我要朝有山的地方走
珠穆朗瑪在嘎瑪溝的頂端
此刻,我不再疲倦
不再為樹碑還是立傳焦慮
不再關心,你的下一站
——你與我的結局
我是幸福的,真的
我要朝有花的地方走
墨脫的山石榴已開放到世外
作者簡介:
馬相村:筆名三閑舍人,在諸多刊物和文學平臺發表過作品,出版詩集《走吧,回西藏去》,西藏作家協會會員。
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