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要有味道
——評李洛發散文集《歲月》
作者:祁念曾
書要有味道,因為書的味道是書的靈魂。李洛發的散文集《歲月》有味道,那就是淡淡的鄉愁味和暖心的真情味。
鄉愁,是人們永遠至誠抒懷的話題和一份難舍的情感,不少作家都有以故鄉為題的作品,寫人寫事,寫景狀物,憶想當年,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李洛發在《歲月》開篇就寫了故鄉,住滿人家的土臺,大叔大伯制作的精美紗燈,低矮房舍夾擠出來的街道,以及碗里的攪團,拉過的風箱,流淌的泉水,飄香的槐花,就像一幅美麗的故鄉全景圖。作者悉心描寫的這些往事,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讓人心生感慨,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鄉愁是游子心里的永遠牽掛。
真情,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裝腔作勢、虛情假意的無病呻吟。那些名家筆下的情感散文之所以感人,就是文章字里行間散發著真情味,隨意率真,輕松詼諧,沒有雕琢之氣,讀起來親切自然,情意綿綿,暖人心懷。李洛發在《歲月》里也寫了親情和友情,有“跑北路”的父親,慈祥和善的母親,善良大氣的妻子,嫁女落淚的老爸,還有酒店聚會的同學,情真意切,語長情長。文中沒有矯情之語,不見做作之態,還顯生動。情在胸中,心里有愛,站在陽臺看窗外,來到街頭看下棋,男人炒菜做頓飯,養盆菊花澆澆水,日常瑣事,作者隨手拈來,寫成文章,同樣感人。
書的味道來自于細節,細節也就是典型情節。在文學作品里,作家通過對細節生動細致的描寫,使其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敘述之中,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使描述對象更加豐富、飽滿、形象,以增強感染力。散文寫作更需要細節,有了生動細致的細節描寫,再加上樸實、清新、優美的文字,敘事散文里的人物就會鮮活生動,寫景散文里的景物就能情深意濃,抒情散文里的意境就可含蓄深遠,從而打動讀者,感動讀者,這就是書的味道。散文里成功的細節描寫,會為文章增色不少,有時會成為這篇文章的最為亮眼之處,讓人難以忘懷。李洛發在《老娘》里寫了這么一個細節:我周末回家,“娘坐在小凳子上,問我火車上人多不,工作忙不,睡的木板床冷不,沒完沒了,好像我還是個孩子。娘坐了一會兒走進廚房,煮一碗熱騰騰的面條喊我吃。我端起飯碗,娘站在旁邊看著我吃,我吃一口,娘嘴角動一下,仿佛她自個在吃,還不時問可口不。我讓娘吃,娘在衣襟上擦擦手說:‘娘不饑,我娃吃?!边@么一個寥寥數筆的典型情節,就把慈祥、善良、可親的老娘寫活了,那甜甜略帶苦澀的味道也隨之涌上了心頭,讓人眼眶發潮。
書要有味道,有味道的書讀者喜歡,因為書的味道是書的靈魂。
作者簡介:祁念曾,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秦風》雜志社社長。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