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大情懷 小小說大技巧
——郭戈小小說亮點摭談
作者:王旭斌
小小說文體倡導者、著名作家楊曉敏有句名言:“小小說是貧民藝術。”此語不僅可見小小說創作者較普遍,更能說明這種藝術形式在當今時代確實喜聞樂見,頗受歡迎。湖北作家郭戈在潛心多種體裁的寫作中,更鐘情于小小說的耕耘,亦在各地報刊發表小小說過百篇。筆者有意賞讀,深感他的小小說花盆雖小(篇幅),但花開馥郁(主題),枝葉健碩(結構),能讓讀者眼前一亮,留下深刻印象。
從基層生活中發掘小人物的大情懷。郭戈的小小說,或取材于鄉土,或來源于市井,寫的多為小人物小故事,但都是從基層生活中擷取的奇葩。每篇小說的主人公,雖然沒有驚天壯舉,也不能叱咤風云,但不乏大智慧大情懷,可歌可敬。如巧計除奸斬寇的算命瞎子盧易(見《盧易逸事》),搜集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信息,以資地方父母官理政的賣老鼠藥的小商販(見《信息互惠》),為了補全村史館資料不計前嫌,主動尋找情敵握手言歡的村支書范明(見《尋找情敵》)。郭戈通過小小說講述中國故事,塑造出形形色色基層生活中的懿德嘉行者形象,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懸念式的小說開頭引人一探究竟。開篇能抓住讀者的心,撩起閱讀的興趣,欲罷不能,非一探究竟不可。這是郭戈小小說的又一大亮點。如《詩人老陶》開頭寫村民對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陶杰的贊議:“老陶是個高人,不但爭取大筆資金改變了全村面貌,而且把兩頭斗牛變成了朋友……”看了這個開頭,你能不往下探究竟嗎?老陶如何爭取到大筆資金?如何把兩頭“斗牛”變成朋友?還如《金爹爹的秘事》開頭說,金爹爹一向“循章蹈矩”,“過去臨時外出都要告知院方,現在卻隔三差五游離院外……”金爹爹為何有這樣的異常行動?讀者不得不往下繼續閱讀,一探原委。能寫出懸念式攫人心趣的開頭,是寫作的一大技能,尤其值得初學寫作者借鑒。
在矛盾沖突中彰顯人性美和人情美。郭戈的小小說,往往把小人物的美好人性和情感置于矛盾沖之中彰顯。如《櫻桃與初戀》中,妻子余芹平素不允許詩人老公楚子“越雷池半步”去初戀英子的果園觀賞,怕他們舊情復燃,但從手機上得知當地作協組織文人在英子果園里舉行摘櫻桃活動,旨在幫遭厄運的英子脫危解困,而楚子恪守夫妻的“君子協定”沒去參加,不但沒有夸丈夫意志篤定,反而批評他是“榆木腦袋”,主動拉丈夫去“補課”,在英子的果園里摘櫻桃,拍視頻,發朋友圈,為英子廣開銷路。余芹的善良與悲憫情懷在矛盾的化解中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個性化的語言讓小說人物栩栩如生。小說人物語言最忌學生腔,而要切合生活環境、人物身份個性等。郭戈小說人物的語言都能做到個性化,體現生活的本真,調動讀者的生活體驗,產生共鳴,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生活的諳熟,對人情的練達,對俚語村言和雅句鴻詞的博采。如《完善》中,迫近年關了,村支書德明還不理家事,一吃完飯又要出門去“完善”村里的工作,妻子芳子脫口怨懟道:“完善個屁!外頭抓完善,屋里稀巴爛。”,“……屁”是老百姓中情不可遏的慣常用語,“稀巴爛”指一切事情都不妥當,這毫不忸怩作態的粗話俗語,是情急之下的村婦說得出口的,活生生的人物躍然紙上。另如《盧易逸事》中,祖父給孫子講算命瞎子盧易的故事,噱頭似的開場白是:“盧瞎子者,卜卦大師也,泛讀雜書,尤喜易經,看似文夫子,實則硬漢子……”這文言雅句,活畫出一個受舊式教育讀文言文出身的老派鄉賢形象。
作者簡介:王旭斌,湖北應城人,中學高級教師,業氽文學寫作40年,發表各種體裁作品七百多篇。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