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為歌者而作
——三喜先生詩歌小記
作者:姜芳
與三喜先生緣于詩歌。
昨年,朋友推薦來三喜先生的詩歌《游黃帝陵》《春天嫵媚圖》《游曲江池遺址公園》(回文詩),問可否刊登在《西岳》上。我當時認真地閱讀了一下,每首詩歌篇幅精悍,然,詩歌的張力性凸顯,無絲毫旁枝的牽絆。欣然刊登在2022年第2期《西岳》上了。三校過后,竟然發現三喜先生的詩歌雖說平淡,但在詩歌背后,呈現的是詩人三喜——深藏蓬勃、浪漫與懷舊的詩心。
后來,在與文友聊天中得知他是華州區的優秀教師,從教40余年,始終堅守著為人師謙虛、好學的秉性。或許,他教過的學生模樣,因時間的流轉,有些已模糊不清,但我相信,他的學生會在走過的路上,留有老師曾經傳授過得印記。三喜先生小時就喜歡詩歌,而且偏愛回文詩。據說,他的回文詩以現代白話文語言表達的新體回文詩,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和風格。
吳兢(唐代)《樂府古題要解》的釋義:“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回文詩能夠回還往復,正讀倒讀皆成章句的詩篇,因此,也是中華文化獨有的藝術瑰麗。三喜先生在創作手法上,繼承詩反復詠嘆的藝術特色,達到“言志述事”的效果。如回文詩:《游曲江池遺址公園》
曲江亭上游人閑,“曲江池”石碑如墨
石碑如墨,笑看石像推文嚼字
推文嚼字的詩人走過曲橋彎彎
走過曲橋彎彎,迎來紅黃紫花開
如月的小橋游人倚欄眺望
倚欄眺望龍口噴水景觀瑰麗
景觀瑰麗的樹林鳥巢上鳥兒啾啾
鳥兒啾啾的松樹林石凳上游人閑棲
荷廊如荷花燦放,漣漪亭上觀水波
觀水波游船駛來,茂盛的湖中島鴨鳴一片
鴨鳴一片中走過悠悠石徑
走過悠悠石徑,看古老儒坐下水涌而流
別了曲江池
夢回長安尋李太白對酒賦詩
三喜先生的這首回文詩,以頂針的寫作手法,將綿綿無盡的詩意情懷賦以小橋流水、賦以山水、賦以鳥林之上,雖在詩韻中暗藏童趣,卻也頗見詩人遣詞造句的功力。正如:劉坡公《學詩百法》而言:“回文詩反復成章,鉤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
詩歌是對家的繾綣。三喜先生的詩歌,已融入到日常的生活。詩者以詩的語言歌的頌揚,是對家鄉深沉的愛戀,是緬懷消逝的歲月,是致敬生于斯長于斯的大地,是敬畏天地共處的時代。《黃土地》中:黃土地泥燕啾啾,蜜蜂飛舞/飛舞的遺鷗在沙灘上跳來跳去,向天鳴叫/鳴叫的雞兒撲打著翅膀叫醒沉睡的大地/大地抖落抖落是那盛開的百花……詩人突破了邊緣性的寫作范疇,將自然與生命的同源性、同構性賦予熱切的詩意表達。
詩歌,是人類最早的藝術語言。我們日常里的語言,或因語速、或因明了、或因簡潔等諸多原由,始終未能抵達人們的內心與之帶來的思考,唯有語言的藝術結構與日常語言的凝練相融,方能以高雅的詩意表達人們的心聲、凈化人們的心靈。如《初夏鄉村》:小河如同生機的蘆葦/蘆葦叢中的牧羊人/看著西沉的紅陽/沉醉在自家女人的柔蜜/那蠕動的白羊如同心中飄動的云……
中國傳統藝術注重對稱的美學觀念,追求完美的平衡和協調。“天人合一”早已植根于三喜先生的日常。如《鄉村小學之戀》中:頭發沒過于山塬/黑色瀑布掉進絞起的水桶/情真中/讓口香糖/發酵在如畫的杏林/老駝背/是今夜敲響戀曲的長者/情也灑滿,意也灑滿/一窩毛竹增添著無限風景……頭發與老駝背,黑色與長者,杏林與毛竹,將語言與生活的對稱之美,以大眾化的語言呈現,隱藏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文化自信及一顆熱愛生活的拳拳之心。
每個人自身都帶有共性,且這份共性皆會體現在如常的歲月中,當然,也包括詩人三喜的詩歌創作。《走進新時代》《教鞭·粉筆》《親人組詩》皆出于“愛”:愛——這個奮進的時代,愛——教師這份崇高的職業,愛——親人這個不可分割的血肉情懷。“群山青蔥蔥地矗立/河流清清地流淌/岸上嶄新的村莊/在裊裊的炊煙中/有著詩一般風光……飛奔的巨龍/讓兩地的出行時間縮短……太平洋笑了/‘遼寧號’揚起遠洋的風帆/‘一帶一路’火了/火出了沿線人民新生活/……一根粉筆/在黑板的映襯下/發出詩一般的意境/讓人知道“知識“這個詞的深意……父親的镢頭從這頭到那頭/是一片樂園/休息間不是在吸煙/而是在琢磨明天……母親的骨刺/是不朽的勛章/母親的骨刺/永刻在兒女的心里……
三喜先生的詩字里行間深透著樸實、純正,無論是思想性、情感性、還是語言性,皆是強烈的地域性寫作,充滿形而上者該有的風范。他的詩歌從未離開故鄉,而故鄉亦是他精神棲息地……
詩歌是心靈、語言和意象的藝術,是帶著鐐銬的舞蹈,對文字的音樂性、詞語與語感、詞語與詞語之間的彈性和張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從三喜先生的字里行間即可看來,在語言文字的錘煉上,每一首詩的創作,他都可以說是“拈斷數莖須”,的確是下了番功夫,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和努力。
在新詩的流派等諸多方面,有中有外,有現代有后現代,有浪漫主義有古典主義,有現實主義有抽象寫意,有晦澀抽象有白如流水,詩歌寫作是件具有高度精神性,觸及靈魂的事業,在所有的創學創作種類中,有著極高的精神向度。愿三喜先生在今后的寫作上,能多讀多寫,廣泛閱讀,多加領悟,相信他的詩作將插上飛翔的翅翼,創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癸卯年冬月初稿于創研室
定稿于藏軒閣
姜芳簡介:筆名:子君 。 陜西白水人。《西岳》雜志責任編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協會員。高級心理咨詢師。渭南市作協副秘書長、白水縣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陜西中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學員。散文集《夢非夢》已即將付梓出版。作品均在《延河》《西部大開發》《河南工人日報》《吐魯番》《渭南日報》等各雜志、報紙及電子媒體刊登推送。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