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驚蟄后 春雷響 萬物新

驚蟄后 春雷響 萬物新

——李涌泓先生中短篇小說集《驚蟄》簡評

 

作者:婁炳成

 

李涌泓先生是改革開放初期涌現出來的作家,亦是秦巴山地最西端——甘肅隴南這片熱地上土生土長的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說集《驚蟄》由敦煌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筆者作為他的文友,向他表示熱烈的祝賀!

 

最早讀到李涌泓先生的小說作品,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創辦不久的《隴南報》“竹實”副刊、本地區文學刊物《白龍江》,以及甘肅省文學期刊《駝鈴》《飛天》《甘肅日報》“百花”副刊等,都陸續刊登發表過他的作品。彼時,筆者任《隴南報》副刊編輯,因而知道他是當時陸開華、黃英、李百川、夏青、張董家等知名度較高的文學人士最看好的文學青年之一,對他寄予厚望,給予了宣傳鼓勵和幫助提攜;他也是因為在文壇上逐漸聲名鵲起,被當時武都縣主管宣教的領導看重,從洛塘山區的教師崗位上調到縣委報道組的。

 

李涌泓先生以小說創作見長,術業有專攻,別無旁騖,因而在小說創作上有了建樹,有了成就。他的首部小說集《莊規》和這部中短篇小說集《驚蟄》,便是他熱愛故土、以文學形式記錄反映本土人民奮斗歷程和真實生活的一幀幀截圖,是他用文學藝術的形式,回報給武都父老鄉親的累累碩果。筆者在認真拜讀了《驚蟄》之后,寫下如下感言,以作為薦讀和簡評——

 

一、《驚蟄》是當代隴南農業農村農民境況的生動剪影

 

李涌泓先生從事文學創作伊始,就將出發點、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了他最熟悉的隴南市武都區“三農”上面,以深深的熱愛、贊美、悲憫的人文情懷,飽蘸濃墨,記錄、展現、描繪了農耕時代即將終結、后工業和信息時代到來之際隴南武都農業的發展、農村的巨變和農民的生活實況。隴南武都曾經是國列貧困縣之一,廣大農村、蕓蕓山民長期處于深度貧困當中,小農經濟占據著主導地位卻又不能自給自足,交通信息的阻隔,山地自然條件的惡劣,商品經濟的不發達,觀念意識的落后,生產方式的原始等等,都嚴重地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村面貌的改變、農民生活的提升。他的《驚蟄》《守秋》《回家過年》《背老二》等中短篇小說,都是以這樣的現實為大背景,向我們講述了王新東、玉琴、麻爺、侯振華等武都山民的故事,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斗、奮爭、無奈和希望。這些篇章,這些人物,這些故事,無論是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圖生存、求發展、盼幸福所進行的努力,所付出的代價,所做出的犧牲。閱讀時,會令人“哀其不幸”,卻又“感佩其爭”。這些小說作品,既是隴南武都山民告別貧困的一曲挽歌,又是走向小康的嘹亮號角,是黎明到來之前的黑暗沉寂,也是啟明星升起時的雞鳴鳥唱。

 

二、《驚蟄》是當代隴南本土作家反映農民生活的優秀作品集

 

李涌泓先生是農民的兒子,懂得農民的思想感情,知道農民的辛勞疾苦,了解農民的生活愿望。作者運用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通過典型化、生活化、故事性、真實性,以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后的隴南武都農村為背景,塑造了一系列隴南武都農民的個體形象,又匯集成了隴南武都農民的群體雕像,使得整部作品集給人以厚重、凝重、沉重之感,每一篇作品掩卷之后,都會讓人久久地回味,難以釋手,難以釋懷。可以說,整部作品集是隴南武都農民的奮斗史詩,是隴南武都農民的生活畫卷,是隴南武都農民立足現實、走向未來的真實足跡留痕。以《驚蟄》《往事如煙》為代表的中篇小說,以《莊規》《老炭》為代表的短篇小說,所講述、描繪、反映的,都是秦巴山地最西端隴南武都這片熱土地上發生的人文故事,鮮活的主體民眾生活,這些作品既獨立為篇,又集結成體,集中描寫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社會變遷、一方水土的物產滋養、一群山民的生產生活狀態,以及這些山民的喜怒哀樂,擺脫貧苦、求生存謀發展、創造幸福未來的艱苦卓絕的過程。《驚蟄》是當代隴南武都本土作家反映當代農民生活的優秀作品集,是隴南本土作家學習的榜樣,應該堅持的文學創作方向。

 

三、《驚蟄》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厚的鄉愁情懷感人至深

 

李涌泓先生的中短篇小說集《驚蟄》,集隴南武都民俗風情、農村風貌、農民生活之大成,散發出來的濃郁的鄉土氣息,體現出來的深厚的鄉愁情懷,感人至深。濃郁的鄉土氣息,基于李涌泓先生對家鄉故園的熟悉;深厚的鄉愁情懷,基于李涌泓先生對父老鄉親的熱愛。李涌泓先生的《莊規》《驚蟄》兩部小說集的問世,使他躋身于鄉土作家的行列。鄉土文學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厚的鄉愁情懷。作者筆下的人物、故事、場景、細節,都自然而然地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體現出深厚的鄉愁情懷,讓廣大讀者通過這些人物、故事、場景、細節,認識了解了隴南武都的人文、地理、物產、民俗,特別是勞作在這片黃土地上的農民的思想感情、理想與追求、生產生活方式、苦難與幸福等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厚的鄉愁情懷,是這部中短篇小說集最大的亮點,最成功的方面,最值得稱道的文學底蘊和文學功力。

 

四、《驚蟄》語言文字風格的本土化方言化值得學習提倡

 

隨著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從幼兒教育到大學教學,以及大量農民的外出務工謀生,使得80后、90后、00后,以及將來的10后們,使用方言土語的頻率逐漸降低,全民使用普通話便捷交流已經成了大趨勢。但是,作為文學創作,特別是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的語言文字的本土化、方言化,依然會長期存在,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李涌泓先生的中短篇小說集《驚蟄》,其語言文字風格的本土化、方言化,便是成功的范例,很能說明問題。其每一篇作品的敘述性語言文字,在保持通俗易懂的大眾化的同時,還自然貼切地夾雜了一些方言俚語;而人物的對話,卻是完全地道的隴南武都方言——這是本土主體居民的“根”,是一方水土的“魂”。如同少數民族既使用漢語這個交流工具、又絕不可能丟棄本民族語言一樣,一方地域的民眾既使把普通話說得多么順溜準確,依然不可能丟棄本土方言。文學創作語言文字本土化、方言化,不僅是文學作品語言文字風格的自然形成,也是文學作品語言文字風格的生動體現。在戲劇創作方面,武都《高山戲》的語言道白,便是有力的佐證;在小說創作方面,李涌泓先生的中短篇小說集《驚蟄》,便是一面鏡子和模板。坊間理論說:一個作者語言文字風格的形成是其成熟的標志。無疑,李涌泓先生已經是一位成熟的作家。

 

至于李涌泓先生的中短篇小說集《驚蟄》的其他成功之處、優秀之處,老作家黃英先生、劉高潮先生等人已有高評好評,筆者不再贅述,僅從以上四個方面作以簡評,言不盡意。祝愿李涌泓先生“向生活的本質不斷掘進”(黃英語),寫出更多更好的鄉土文學作品,饗以故園的父老鄉親。

 

作者簡介: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級、省市級報刊雜志、文學網站發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評論、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作家網新圖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太大了轻点丝袜阿受不了| 四月婷婷七月婷婷综合|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 91麻豆国产自产| 蜜柚最新在线观看| 欧美老熟妇乱大交xxxxx| 性按摩xxxx| 午夜电影在线看| 久久久久无码中| 福利视频757|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视频2018|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东京热| ss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翁熄性放纵交换高清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女人乱子对白AV片|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之3|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高清mv| 国产精品爽爽V在线观看无码|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中文字幕の友人北条麻妃 | 蜜桃AV无码免费看永久| 日本一二三精品黑人区|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永久在线观看| 三上悠亚电影全集免费| 穿长筒袜的有夫之妇hd中文| 成人在线第一页| 国产乱子伦一级毛片| 中国一级特黄特级毛片|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gogo人体销魂baoyu231| 美女色又黄一级毛片| 日日夜夜操操操| 北条麻妃在线视频| 98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