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一部好教材
——讀《我的333個記憶》
作者:常耀宗
一次開會,豐鎮(zhèn)市范小波贈我一本他父親范朗軒著的《我的333個記憶》。既得范兄厚愛,我就以書說書吧,權當還范兄的一片贈書之情。
一口氣讀完傳記性作品《我的333個記憶》,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該書最大的特色在于用文學的手法表現(xiàn)了一段事關個人命運的歷史,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梢哉f,這是一部描寫作者60年個人風雨歷程的難得的書,也是一部個人經(jīng)歷歷史、個人見證歷史、個人還原歷史的書。是一部已仙逝的長者的書,也是一部子輩為父輩整理而出的書。是一部“留給孩子們看”的書,也是一部大眾應該閱讀的書。作者范朗軒,他的一生像是一部傳奇的長篇小說,這歷程卻是一個真實的童話。他是豐鎮(zhèn)人,農科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當過見習指導員、小學教員、副校長、宣傳干事,也當過民政科員及人委辦、農牧業(yè)生產辦、革委會辦公室、政府辦四辦秘書,還當過農委主任、政府辦主任、畜牧局局長。世間許多事情既復雜又難以預料,有誰能想到在一串炫目的光環(huán)之下,范朗軒卻有著如此平凡而又不凡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
范朗軒用樸實真切的文字和紀實性的筆調寫下一切。在這里,我們會被他的曲折命運深深打動?!巴甑墓驴嗔尕辏赡甑乃崽鹂嗬?,人生旅途布滿荊棘,道路坎坷,我是怎樣艱辛地爬過來的呢?”(《邊想邊寫》)試看,“年僅十二歲,夜奔四十里,這是我終生難忘的一件事。”(《夜行山路四十里》)“窮學生誰身上也沒幾個錢,化點鹽水調莜面充饑。”(《待業(yè)》)“我終于在勞動之際悄悄從小車上解下一根細油繩,暗藏到褲子里帶進囚室,壓倒了床板底下,想用它拴住夜壺自縊。一死了之的美夢終究沒有成真,這有賴于當時的看管措施嚴之又嚴。”(《一死了之》)看過一句句、一篇篇,我淚流心里,不禁捫心自問:“那叫什么年代呢?”殊不知,就是在生命不堪重負的情況下,范朗軒卻硬生生地挺過去了,活得步履穩(wěn)健,一路攀高。我們說記憶是一種歷史,在這歷史的每一瞬間,都有無限的時間在延伸,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點點滴滴。范朗軒十分珍惜這些記憶,用一種實錄的真情實感來觸摸這些記憶,這樣一來,這部以寫人紀事為主要內容的傳記便自有一種感動人心的力量。
感人的不僅僅是記憶,還有記憶中的生命意識或生命詩性和哲理深思?!盁o形勝有形”,盡管《我的333個記憶》中沒有直白地提出諸如“人應如何做人”“人應怎樣生存”等命題,但我要說生命意識或生命詩性已在這部書里了。比如《座右銘》《一角錢難倒英雄漢》《哪能不得罪人》,特別是在《心靈創(chuàng)傷》一篇中,作者寫道:“有的人甚至當著我的面說什么‘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終究是個沒方向’。他們就這樣給我下了定論。這些不公平的議論,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創(chuàng)傷,這創(chuàng)傷伴隨著我成長,激勵著我前進。那些用勢利眼瞅人的別他媽神氣,終有一天,老子要超過你的孩子,不信咱們走著瞧!”這里不僅有生命詩性融貫其中,而且有一種哲理的深思。我想作者原動力應該來自那顆不肯屈服的心。他不是命運的寵兒,更無“天時、地利、人和”的社會根基,但他憑借不屈不饒的個性,改變了生命軌跡,盡管他吃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罪,但最終收獲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人生,一個絕對值得人尊敬的人生榜樣。
當今,某些人在領導面前一味是從,甚至專搞阿諛奉承,對一些不公正之事視而不見,講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范朗軒卻不,他正直,敢于碰硬,好打抱不平。這點從他的《與李書記頂?!贰稙閯e人爭辯》《掛名副經(jīng)理》等文中均可得到證實,這難道不正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嗎?當今,某些人干工作拖拖拉拉,不是干不了就是干不好,一天不務正業(yè),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而范朗軒卻不,他務實肯干,工作認真負責,這點從《我是十八把手》《材料承包》《調回農辦》《官運來了》等文中皆可看出原委,這難道不正是我們該引以為鑒之處嗎?通讀全書,貫穿范朗軒人生歷程的是拼搏精神,有尊嚴、信念、正義與苦苦抗爭。面對苦難,他沒有退縮,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父母心存不滿,而是志存高遠,堅韌不拔,一步一個腳印,拼命壓榨自身的終極能量。他不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且不斷實現(xiàn)跨越和超越,從一個農村娃走上機關領導崗位。他有著與人為善的本性,這種善良與生俱來,又在艱難困苦的生存環(huán)境里不斷玉成。
再如,通過《少和“生分子”打交道》《驕傲使人落后》《婦人與惡人》《一死了之》等文章,更見范朗軒的人性之美。在挖“內人黨”那個特殊時期,作者尚不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可見作者“守土有責”,人格人性中閃爍著人道主義光芒。他有一種憐憫的情愫流淌在字里行間,而這種憐憫之情總植于愛。像“潤敖至今很感謝我”“過去和存才的關系也可以,現(xiàn)在回來當主任,將他調出去于心不忍”“父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我未能在他身旁盡孝,實乃憾事?!薄袄^母是一九五三年春去世的,當時請個假回來,多好,我很后悔?!彼奈恼乱蛴袗塾袘z憫有懺悔而高貴而深情。
個人的經(jīng)歷是獨特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范朗軒的紀實歷史含有一種新聞性,這將吸引更多的年輕讀者去了解那段歷史。而作為一種歷史紀實寫作,不僅僅是為了展示那段歷史,更是為了從歷史中吸取走向未來的智慧。
感謝范朗軒記錄了這段歷史,感謝范小波讓我讀到了這段歷史,這段歷史——我人生的一部好教材!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