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徒然集》的詠嘆
作者:賴廷階
認識了人生,認識了人,認識了自己,認識了生命……就可以寫出好詩。認識到人生的虛空、徒然,就很不簡單。認識本質之后,才能去做應該做的事情。
人生不過虛空,人不過虛空而已,血肉之軀都不能長久保存,為此,追求長生不老的就很多,都不想死,都想一直活著。人一死,一切成空。死亡管轄的人生也是一場虛空。人:不過虛空的虛空。
一個人們眼里的詩人,如何面對人生的虛空?寫詩能夠幫助自己如何面對虛空?
“徒然”這個詞語,往往讓人想到徒然成空、僅僅如此而已。為了理解這個詞語,找找資料,聯系詩人的這一系列作品,盡力去理解詩人為什么用這個詞作為一個詩歌系列的總題目。
從詩人的作品聯系到人類在特定時空里普遍的面貌——人活著,面對的事情或行為的結果、狀態只是這樣的樣子,沒有達到一個人預期的效果、沒有實現目的。
無論怎樣努力,一切都無力。“徒然”是人生面對的事情出現 “白白地”、“枉然”,做的事情、付出的努力根本沒有產生預期的期待。
在現實里,人生發生的事情沒有實際意義。付出很多努力,沒有成功,努力是“徒然”的。“徒然”用來描述某種狀態或情況是“僅僅”、“只是”這樣,強調其簡單或平凡,沒有特別的意義或價值。
詩人為什么要用這個題目?看透了人生。既然是徒然,為何還要寫這么多?無非要寫下自己的感慨與痕跡。
讀了徒然集,方能站在詩人的角度來理解詩歌所說出的心境與狀態。
詩歌精神:光戰勝黑暗
罪孽是人的黑暗,不幸是人的黑暗。人在夜晚,需要點燈。
在現實生活里,人們的說話表達,很多時候,都不是言簡意賅,不是明明白白,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把事情說得很復雜,把人說糊涂,讓人聽得云遮霧罩。說話與個人性格、修養、環境等都有很大的關系。《徒然集64》一詩寫道:“可以直接表達的請直接表達/何須拐彎抹角、又閃爍其詞?/白日夢里的十里長街早已不存/如今也不可能重現。/你所能做的只是守候,靜等曙光閃現/據我所知,你也不是守夜的人。”等待光明的到來,就如穿行長夜的歷程。所謂曾經的輝煌,也都是虛空,人真正的黑暗就是自己的罪孽,人需要光來照亮自己,才能勝過自己。
人得到光的安頓,才有真正的安頓。在愛里,得到光的安頓。光就是愛。
人的一生就是安頓,安頓肉身,肉身要吃飯穿衣,肉身就是欲望的表達,如何活著,是肉身的基本問題。除了肉身的煩惱,人的本質問題是一顆心的問題,如何安頓人生的一顆心,就成了人生的主題。《徒然集65》一詩寫道:“該如何安頓身心?那一盞一盞的燈/滅了。四面八方的光源倏忽消失了/曾經五光十色的世界,漆黑成一片。/我抓住抓住鑰匙卻找不到一扇平穩的門。/必須先安頓好妻女,才能安頓自己。/我已不是孤身一人,在此滾滾塵世。”一個人都會牽涉到其他人,人不是孤立的,人也不是沒有來歷的,人只有清楚自己的來歷,才能明白自己是誰?
人沒有什么能力解決自身的事情,只有超越人的能力,才能安頓人的存在,只有光本身才能安頓人走出黑暗。人進入光,脫離黑暗,這就是與光同行。
詩歌幫助人面對生死孤獨
生死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課題,孤獨是人的常態。
一個人經歷了世上的一切,經歷了所謂繁華,就會自我感覺良好,但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繁華落盡的時候,在失敗的時候,在眾叛親離的時候,在人走茶涼的時候,才能看清楚什么是人性?《徒然集66》一詩寫道:“繁花殆盡,才開始憶起當初的模樣/其實為時已晚。要知道/過去的尚未過去,未來已經到來/現在正跟所有人在捉迷藏。/現在也一直在直播:有人生,有人死,/有人面目猙獰、面對鏡中孤獨的自己。”孤獨是人的常態與基本存在,人的生生死死,都是命運,都是罪孽,如何戰勝自己的罪孽?如何戰勝人的死亡?這是人活著的主題,只有接受光明的拯救,經歷洗禮,人得到清晰,人身上罪孽的骯臟才會得到赦免,人才能得到重生的機會。
人,血肉之軀,有生有死,孤獨必然。戰勝生死,只能依靠天上的安慰,人的孤獨,是沒有愛的緣故,失去了源頭的愛,就很孤獨。
陰晴圓缺、天上風云,都是人所不能左右的。人能決定的事情微乎其微,很多的事情取決于我們的認識與態度。人不能改變人,只有超自然的力量、只有神才能改變人。《徒然集70》一詩寫道:“午夜的雨,已經是昨天的/時間可以在凌晨褪色,成為過去/那些過不去的,會依然過不去。/沒有人能改變另外一個人,也沒有人/去改變自己。天地佇立,雨一直下/雨中那巨大 的寂靜,我曾有幸聽見。”人們都是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更是好為人師,因為人的獨立人格都沒有形成,人的靈魂沒有獨立出來,也談不上獨立思考的價值。
只有一個人獨立經歷世上的暴風驟雨,才能知道自己的無能、也才能看到自己的面目。
人的生老病死,人的孤獨,人的無助,才是人的常態,人又該如何從常態里完善自己?只有愛才能完善自己,只有光才能描繪一個人的圓夢。
詩歌提醒:靈魂要有歸宿感
人在生活里要有歸宿感,靈魂更需要正確的歸宿。
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自身罪孽的展示,人都是罪孽之物。誰都不能逃脫命運的擺弄,想改變命運,改變了的,也屬于命運本身的內容,并不是一個人真的改變了自己。《徒然集71》一詩寫道:“我遠遠看見命運仿佛在招手, /在巴赫的一個和聲中間。/當我步近,面前卻只有盛世/以及遍地的空虛。而我必須繼續/往前,在時刻不知如何是好的踟躕中/試圖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掌控。”人無法控制自己的人生,在被動狀態的人生里,在被動的控制里,人被環境控制自己的生活,人被自己的局限控制,人被自己的無知控制,人被自己的罪惡控制,只有接受光明的照亮,讓光引領人前進,人才能走出自身所在的黑暗,好比一只臟兮兮的杯子,只有拯救之手清洗、帶來洗禮,才能得到潔凈,才能重生,過上圣潔的生活。
具體的一個人,大多數都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命運,不能做到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的自己。
相同的價值觀才能談到一塊,相同的方向才能一起成為同路人,相同的靈魂才能有共同的方向。《徒然集72》一詩寫道:“是的,只有靈魂才能融合靈魂/惟有一顆誠實的心可以貼近/另一顆誠實的心;是的/惟有肉身內化為船,才能在大海上/航行,在浩蕩的顛簸浮沉中越過/高深莫測的命運,尋獲到自己的燈。”人一生不顧及靈魂,這樣的人生就是真正的悲劇。人生的本質在于讓靈魂得到正確的對待,善待自己的靈魂,請靈魂經歷洗禮,得到光明的沐浴產生,就能回到永恒之愛里。
努力尋找自己的燈,愛就是光,愛就能解決人的盼望。要找到自己的燈,就需要自己認識自己的本性。認識自己的人,就能清楚自己真正需要自己。
靈魂只有棲息在愛的源頭才是好的歸宿,人才會有真正的生命。只有光才能照亮黑暗,才能拯救黑暗里的人。
結語
浪子《徒然集》寫出了自身的認識深度,通過閱讀這些詩歌作品,深入了解詩人對人生“徒然”的喟嘆。這樣的抒情詩歌更抵達人性本質,遠比那些心靈雞湯一類的詩歌要真實、可靠。
在《徒然集》里,真實成了一股可貴的力量,真實的內心說出來就成了高貴的呈現。當詩歌具有了真實的力量,詩歌才會與人同在,才會在場。在場的詩歌才原汁原味,有人的氣息。
這些作品。具有原汁原味的詩意,讓人直接感受到詩意的原生態滋味。好的詩歌要符合人的面貌。
更為重要的是:《徒然集》里的詩歌,讓人感受到了久違的真誠。有真誠的作品已經不多見,技術化、塑料化的詩歌隨處都有。從真實到真誠,這些詩歌把心都交了出來。
浪子的詩歌說明了一個詩人只有寫出自己的思考、寫出自己的內心面貌、寫出自己不同的一面,才能把自己區別開來。
這么說,“徒然”就不會是徒然,而是必然。心里有愛,內心有光源,就能得到日出之光。
附錄
《徒然集》
浪子
《徒然集64》
可以直接表達的請直接表達
何須拐彎抹角、又閃爍其詞?
白日夢里的十里長街早已不存
如今也不可能重現。
你所能做的只是守候,靜等曙光閃現
據我所知,你也不是守夜的人。
20231028,21:52記于夏開端工作室
《徒然集65》
該如何安頓身心?那一盞一盞的燈
滅了。四面八方的光源倏忽消失了
曾經五光十色的世界,漆黑成一片。
我抓住抓住鑰匙卻找不到一扇平穩的門。
必須先安頓好妻女,才能安頓自己。
我已不是孤身一人,在此滾滾塵世。
20231124,10:23記于海客堂
《徒然集66》
繁花殆盡,才開始憶起當初的模樣
其實為時已晚。要知道
過去的尚未過去,未來已經到來
現在正跟所有人在捉迷藏。
現在也一直在直播:有人生,有人死,
有人面目猙獰、面對鏡中孤獨的自己。
20240118,2:22記于海客堂
《徒然集70》
午夜的雨,已經是昨天的
時間可以在凌晨褪色,成為過去
那些過不去的,會依然過不去。
沒有人能改變另外一個人,也沒有人
去改變自己。天地佇立,雨一直下
雨中那巨大的寂靜,我曾有幸聽見。
20240501,5:33記于海客堂
《徒然集71》
我遠遠看見命運仿佛在招手,
在巴赫的一個和聲中間。
當我步近,面前卻只有盛世
以及遍地的空虛。而我必須繼續
往前,在時刻不知如何是好的踟躕中
試圖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掌控。
20240624,22:05記于海客堂
《徒然集72》
是的,只有靈魂才能融合靈魂
惟有一顆誠實的心可以貼近
另一顆誠實的心;是的
惟有肉身內化為船,才能在大海上
航行,在浩蕩的顛簸浮沉中越過
高深莫測的命運,尋獲到自己的燈。
20240624,21:12記于海客堂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