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馬古道,看達美擁雪山
——淺析萱歌詩作《達美擁雪山三章》
作者:史映紅
前天,接到西藏著名詩人萱歌詩作《達美擁雪山三章》微詩評的寫作任務,感觸頗多:一是近些年來,作為時刻關注西藏文壇,特別是西藏詩壇的觀察者和閱讀者,我曾為萱歌詩作多次寫過拙評。說實在話,給萱歌寫詩評是有難度的,她的作品大都短小精悍,但寓意深刻,意蘊深遠,在極其有限的文字里,不僅富有抒情特質,具有一定的音樂美,還隱含著或多或少的哲學意境,或者說禪意。用評論術語來說:就是更接近于可讀而不可闡述的范疇。但話又說回來,平淡如水,味同嚼蠟,枯燥乏味,散文分行式的所謂詩歌,品析、闡釋、解讀又有什么意思?
二是我個人對文學評論,特別是對詩歌和散文評論淺薄的認識是:對作品的解讀與闡述,盡可能做到走筆雋永生動,活潑輕靈,文字多姿而優美,可讀要性強,而不是引用深奧艱澀的理論,晦澀難懂的論點論據,嚴密嚴謹的條條框框來限制來規范來約束,讓人如墜云霧,撲朔迷離。我一直執拗地認為:一篇好的文學評論,就是一篇美文,我追求的文字像天上的流云,信馬由韁,自由灑脫,俊逸瀟灑。像高山流水,飛珠濺玉,長虹飲澗,凌空而下。但反觀自己的文字,真的與我期待的水平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也與我認為的很多優秀作家詩人、評論家相比,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因此我常常感到失望大于期望,慚愧多于慰藉。但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夢的路上,每一篇文章可以說是苦心孤詣,絞盡腦汁,用汗水和心血來完成的,借偉大的詩圣之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題》),也應了魯迅先生在《墳》后記里的一句話:“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就這樣的用去了,也就是做了這樣的工作”。
返回到萱歌詩作《達美擁雪山三章》第一節,喜歡旅游的朋友知道,達美擁雪山位于云南德欽縣與西藏芒康縣交界處,海拔6434米。山頂終年積雪,海拔5000米以上屬寒帶;海拔4000-5000米之間,闊葉樹冠交錯,遮天避日;海拔2000米以下分布著亞熱帶植被類型,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觀。達美擁雪山,又叫神女峰。傳說這座山峰是“梅里雪山” ( 又名“卡瓦格博”,在云南省德欽縣,海拔 6740 米 ,為藏區八大神山之一 ) 的第三個女兒。
“迎著茶馬古道”,迎著無數南來北往的人們,迎著無數個春秋冬夏,迎著無數次日出月盈。達美擁雪山像一位皓發如銀的老人,聳立于天地之間,百萬年,千萬年,億萬年。“溫柔的泉水撫慈悲的指尖”,隱含著詩人對一座聳立云天雪峰的仰望和崇敬;就像面對一位德高望重,年高德勛的長者智者尊者,連每一縷“發絲”都彌散著“慈悲”的力量。表達了詩人對天地,對自然,對萬物的崇敬之情和發自內心的悠然喟嘆;記得萱歌曾表述過:“雪域高原時時讓我感到內心波濤洶涌,卻苦于難以將這份情懷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西藏面前,我感到了文字和語言的蒼白。所以,我選擇了用我熟悉的散文詩體裁來寫心中摯愛的西藏,它既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西藏”。
第二節:“險峻、沉入海底、荊棘野草、呼呼作響、掛滿、陡峭、山勢”等詞匯,名詞、動詞、形容詞相互交錯,寫達美擁雪山的高,達美擁雪山的險,達美擁雪山的奇,達美擁雪山的美,這個美美不勝收,美輪美奐,讓未見者魂牽夢繞,讓所見者流連忘返。印證了梁代文學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里的話:“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窺情風景之上,鉆貌草木之中。吟詠所發,志唯深遠,體物為妙,功在密附”。
“村口的花朵馱著流云/馬匹的小道緘默無言/葡萄園里/忽聽得,腳步聲撂下酒杯”,雪山之下,河水之畔,密林之側,散落著或多或少的人家,他們或忙碌或走動或閑談或出神地望著達美擁雪山;藍天下,“花朵馱著流云”,襯托出高原鄉村的美麗與恬靜,安閑與從容,自在與和諧。“葡萄園里”這一句,可能出乎一些人的認知,雪域高原怎么會有“葡萄園”?其實是有的,在青藏高原一些低海拔地區,如墨脫、波密一代的原始森林區,那里不僅是動物的天堂,也是植物的王國,還是很多名貴中草藥的樂園,附近勤勞的村民大量種植著香蕉、茶葉、水稻和諸多水果等。
平心而論,萱歌的詩向來以質取勝,而不是以量取勝,一首詩,一句詩,一個詞,甚至一個字,能清晰地看到詩人精雕細刻、反復斟酌的痕跡,能看到詩人左右權衡、艱難取舍的印記。用她自己的話說:“通過這些從心底流出的詩句讓在我自己心靈的原野錘煉了多年的西藏能夠穿越世俗空間,在我的靈魂中過濾、打磨、歡欣、寂寥、冥思,最終成為‘更加遙遠的遙遠’。這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但也是詩歌創作中最為閃亮的高光”。
我尊重這樣的寫作者,因為他們是文學的殉道者,也期待萱歌更多更美的作品“迎著”我們走來。
達美擁雪山三章
作者:萱歌
一
迎著茶馬古道,比傳說更加古老
雪中飄來你的發絲
溫柔的泉水撫慈悲的指尖
二
險峻出走,那一夜的湖水沉入海底
荊棘野草,呼呼作響,深藍掛滿陡峭的山勢
三
村口的花朵馱著流云
馬匹的小道緘默無言
葡萄園里
忽聽得,腳步聲撂下酒杯。
作者簡介:
劉萱:筆名萱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西藏《雪域萱歌》創始人。著有詩集《生命.階梯》《生命高地》《西藏三章》。詩集《西藏三章》為西藏第一本有聲詩集,開創了散文詩“三章體”形式書寫西藏。2024年榮獲“第七屆西藏珠穆朗瑪文學藝術獎”。評論認為:“詩歌三章體式別出心裁,為西藏詩歌創作開辟新途,注入活力。”國內幾十家媒體報道稱“《西藏三章》的出版是雪域高原詩歌和朗誦群體回歸的象征,更是西藏新媒體時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詩作《藏北三章》(二)榮登《2016.文傳榜》國內“十大國學文字作品”榜單,全國網絡讀者投票位列第一。
史映紅:男,70后,甘肅省莊浪縣人,筆名桑雪,藏族名崗日羅布;在西藏部隊服役21年;曾在《文藝報》《詩刊》《解放軍報》《青年文學》等發表各類作品1000余篇;出版詩集《西藏,西藏》等4部,傳記文學《吉鴻昌:恨不抗日死》等,評論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19屆高研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