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歌嘹亮”新時代新交響
——觀聽“村歌嘹亮”集中展演的聯想
作者:溫智慧
村歌,強基工程的金曲
嘹亮,鄉村振興的強音
秋高氣爽、草原如毯。期待已久的“村歌嘹亮”主題展演于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在內蒙古暖城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成功舉辦,并圓滿落下帷幕。
“村歌嘹亮”主題活動于7月份,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拉開帷幕,經過層層選拔,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中優選勝出55支代表隊,1000余人代表各地齊聚“暖城”鄂爾多斯,進行集中展演。可謂陣容強大、嘉賓云集、風格多樣、地方特色濃郁,在祖國北疆聽到中國聲音,唱響美好生活,助力鄉村振興,是本次活動的重大意義所在。
回顧本次“村歌嘹亮”集中展演,舞臺上一首首唱響時代主旋律、唱響鄉村振興的嘹亮村歌,響徹北疆內蒙古,在內蒙古上空經久回蕩。各代表隊在展示各自鄉村文化及地域特色異彩紛呈的同時,無不被北疆內蒙古草原文化的遼遠與博大,和鄂爾多斯特有的自然風光、社會風貌、人文風情,和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所深深感染,繼而全情感動。
村歌,鄉村文化的傳承載體
在當今的時代舞臺上,“村歌嘹亮”活動如同一顆璀璨的新星,照亮了鄉村文化的天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村歌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鄉村的歷史記憶、傳統習俗和文化精神。通過村歌的傳唱,可以將鄉村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年輕一代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家鄉文化,增強對鄉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例如,一些村歌中會提到鄉村的古老傳說、傳統節日等,這些都是鄉村文化的寶貴財富。
村歌,鄉村精神的集中體現
從藝術角度來看,“村歌嘹亮”活動中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歌詞質樸而富有詩意,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村歌反映了農民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農民們在村歌中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勤勞、善良、團結等美德的贊美。這些精神品質是鄉村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
村歌,鄉村生活的文藝寫照
旋律優美動聽,或歡快激昂,或悠揚婉轉,與歌詞相得益彰,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村歌不僅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更是鄉村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
村歌以生動地描繪了鄉村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生活場景。它讓人們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鄉村的美麗和魅力,也為外界了解鄉村提供了一個窗口。比如,有的村歌會唱到鄉村的田野、河流、村莊等,讓人們仿佛置身于鄉村的美景之中。
村歌,凝聚人心的力量活水
村歌,這看似簡單的藝術形式,卻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它是鄉村文化的獨特表達,是農民情感的真摯抒發。
村歌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村歌的創作和演唱過程中,村民們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增強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發展。同時,村歌也能夠激發村民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讓大家更加團結一心,為鄉村的建設和發展共同努力。
村歌, 鄉村振興的精準助力
在“村歌嘹亮”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鄉村的新貌、農民的新精神。一首首村歌,猶如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出鄉村的山水田園、風土人情,讓人們對鄉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村歌嘹亮”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過村歌的宣傳和推廣,可以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鄉村、投資鄉村,推動鄉村的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文化繁榮。
村歌,文化盛宴的璀璨光芒
這次“村歌嘹亮”全國展演,不僅是一次文藝活動,更是一次文化傳播,是一場地方文化的有效交流和和融通,展現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絢麗多姿,璀璨風華的文化盛宴。
每一支代表團都是一隊文化使者,把祖國北疆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開放包容,文藝繁榮自信,內蒙古人民熱情醇厚……等方方面面的訊息傳遍大江南北,山海東西,充分展現內蒙古人民在完成“北疆文化”建設,和總書記交給的“五大任務”進程中的內蒙古的風采和干勁!
村歌,現代語境下的重大意義
“村歌嘹亮”活動的意義不僅僅在于藝術的呈現、也在于推動“強基工程”科學化水平、更在于它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一方面,它激發了農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農民們通過參與村歌的創作和演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文化表達方式,增強了對家鄉的熱愛和認同。這種自信和自豪感將轉化為建設家鄉的強大動力,推動鄉村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另一方面,“村歌嘹亮”活動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一首首優美的村歌,如同一個個響亮的名片,吸引著更多的人走進鄉村,感受鄉村的魅力,為鄉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本次“村歌嘹亮”集中展演活動,由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中共內蒙古黨委宣傳部主辦,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內蒙古文聯、中共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鄂爾多斯市文聯承辦。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展示“強基工程”階段性成果,推動“強基工程”深入有效開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引導廣大基層群眾用歌聲唱響新時代,不斷夯實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基礎,是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文化思想的生動落實和具體體現。
“村歌嘹亮”的優美歌聲,在北疆內蒙古、暖成鄂爾多斯、大美伊金霍洛、巴音昌呼格草原,匯成歌的海洋。以嘹亮的村歌為紐帶,提升村民自豪感、幸福感、獲得感,弘揚時代新風,推進移風易俗,夯實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基礎。同時,還是一次品位高、文藝性強、文化信息全、參與性廣的鄉村文化品牌活動,起到活躍鄉村文化生活,提升鄉村農牧、旅游等產業發展的影響力、知名度的積極作用。“村歌”在鄉村振興具體實踐中,激發了鄉村新時代下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和鄉村文化創造活力,助力內蒙古文藝工作新時代的新質文藝生產力的全面實踐。
這次全國“村歌嘹亮”集中展演,有力彰顯了全國廣大文藝志愿者在強基工程——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中,富有情懷、積極行動、全面作為,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文藝思想的文藝實踐;“村歌嘹亮”的好聲音,集中展現新時代鄉村精神風貌和鄉村振興的美好圖景。
贊美家鄉,齊聚草原,唱響中華
各支參賽隊從海濱到黃河岸邊,從崇山深處到遼遠草原,從江南煙雨走進草原秋雨霏霏、從滿目蒼翠到萬山紅遍。帶著濃郁的鄉音密碼,千里相約、萬里奔赴、齊聚草原、唱響中華。即使在當下數智化技術和虛擬產業,實現云上惟妙惟肖的傳遞,但是傳統的人文更使人們踏實,親切,人們置身其中,心相連、意相通、情與共、笑聲相交,掌聲同鳴的場景,無可替代,無可比擬。
在巴音昌呼格草原,“村歌嘹亮”集中展演,實現了邊唱村歌邊旅行。飽覽草原萬種風情,無限風光。舞臺傾情歌唱,馬背縱情馳騁;唱著村歌交朋友,以音樂為媒、村歌為介,感受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誼、淳樸豁達、熱情好客,演員是鄉親、歌聲是鄉音,村歌嘹亮,唱響新時代強基工程的金曲,唱響新時代鄉村的強音。每一首歌都激蕩著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將創作者、歌唱者、聽歌者赤誠的心、火熱的愛匯入到了時代的大合唱中。
湖南湖南省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月照侗音合唱團表演的“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喉路歌”《一路追光》、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納林陶亥鎮“納里有約”演唱隊演唱的《納林陶亥好地方》、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安子嶺鄉詩上莊藝術團演唱的《詩上莊》、黑龍江省伊春市伊美區森林之聲藝術團表演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林區采運號子》、重慶市巫溪縣中壩村巫溪隊的女聲合唱《有事兒你請講》……既有村歌的文化特點,還帶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代表隊所表演的曲庫內歌曲,和紅色革命歌曲,已然激蕩人心,把人們的情感拉到久遠的思考之中。
本次“村歌嘹亮”集中展演的歌聲中,唱出江山壯麗、祖國富強、人民豪邁,文化自信、精神振奮的最強音,充分表達各族人民新時代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用“村歌嘹亮”這個文化品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內蒙古故事,讓更多人熱愛鄉村文化,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然而,要讓“村歌嘹亮”活動持續發揮作用,還需要不斷地努力和創新。在創作方面,要鼓勵更多的農民參與其中,挖掘更多的鄉村素材,創作出更具有時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村歌作品。在傳播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媒體技術,擴大村歌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聽到村歌、了解村歌。同時,要加強對村歌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新時代內蒙古文藝工作新質生產力的全面實踐
在“村歌嘹亮”集中展演中,《納林陶亥好地方》在全國55個展演節目中脫穎而出,以97.61分的成績奪得總分數第一名的桂冠,獲得“嘹亮好聲音”稱號。《納林陶亥好地方》由當地村民張永智先生作詞,“好安達”文藝志愿者、青年作曲家莫日根作曲,以優美的旋律、生動的歌詞展現了納林陶亥鎮的美麗風光和獨特魅力。作品將鄂爾多斯長調等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讓人仿佛置身于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闡述了外出游子對家鄉的眷戀與深厚情感。
此次獲獎,不僅是內蒙古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對《納林陶亥好地方》創作團隊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對北疆草原基層文化建設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它標志北疆內蒙古在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歌曲充分表達內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的情深意長,展示草原兒女熱愛家鄉,愛戴草原的赤子情懷。用現代的流行音樂元素,彰顯草原民族“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用音樂藝術語言反映草原民族經濟社會和人民生活所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鄉村翻天覆地的發展節奏。
展望未來,內蒙古將繼續秉承“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加強文化創新與交流合作,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貼近群眾生活的優秀文藝作品,讓文化之花在鄉村大地絢麗綻放,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文化力量,讓“嘹亮好聲音”響徹更廣闊的天地!
本次全國“村歌嘹亮”集中展演活動的圓滿成功,得益于中國文聯在全程導演、策劃,和中國文聯文藝志愿者協會帶來了央視的導演團隊辛勤付出。本次活動中內蒙古文聯、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鄂爾多斯市文聯作為承辦單位,特別感謝中國文聯和中國文聯文藝志愿者協會的完全信任,把承辦本次“村歌嘹亮”全國性集中展演活動交給內蒙古。見證并全面學習本次活動完美的組織策劃,完備的技術構成和高超的指揮風采。
音樂語言是多姿多彩,繁盛繽紛,我國多民族大家庭的多樣的音樂種類為群眾創作提供了營養豐富的土壤。“村歌嘹亮”這音樂文化名片,打破了當下音樂商業化藩籬、娛樂化的固有認知,如同一縷草原的清風吹到尋常百姓家”,成為鄉村廣眾喜聞樂見,并廣泛參與的藝術形式。“村歌嘹亮”活動是“強基工程”“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它為鄉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為農民的幸福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讓我們共同期待“村歌嘹亮”這一品牌活動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越唱越響,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溫智慧,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阿拉善盟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內蒙古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