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李寶堂詩作讀后評
作者/池征遙
牛慶國,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甘肅日報高級編輯,出版多部詩集。日前他的詩集《哦,黃河》出版發行了,在文壇產生較大影響。李寶堂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甘肅日報社原社長,與牛慶國先生共事多年,聞之欣喜萬分,賦詩志賀,詩文如下。
牛慶國看上去很木訥
寡言少語
很難想像他是一個
詩人
后來我明白了
他是舍不得說話
因為他說出的話
很可能就是詩
他要最大限度把所有的話
都留在詩里
牛慶國不善交際
平日里很少接觸什么人
整天坐在辦公室看稿子
后來我理解了
他是舍不得時間
他要把他的時間
都用來寫詩
牛慶國也很少關心身外的事
很少說張三
從不談李四
后來我知道了
他是不想操別人的心
他最想了解的是自己
他要用他的詩
寫他自己
牛慶國愛黃河
住在黃河穿城而過的蘭州
常從白銀路跑到金城關
像個笩子客一樣吼著:
哦!黃河
后來我讀過了
還真找到不少
金子一樣的詩句
牛慶國寫得最多的地方是杏兒岔
好像還有個叫杏花的姑娘
不知道是不是初戀情人
后來我也清楚了
牛慶國確實愛杏兒岔
愛他家鄉的山山水水溝溝壑壑
愛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星半點的燈火
愛那里的父老長輩和鄉里鄉親
包括家里那頭只知道干活
連水都喝不上的驢
至于杏花姑娘
我想應該是個小秘密
只有慶國自己知道了
李寶堂先生是我進入文學殿堂的老領導、引路人。他每作都是大手筆,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到李寶堂先生發來的詩評,我亦同喜,讀后隨感而發作了如下點評。現綜合以上,轉此與廣大讀者共饗。我的詩評如下:
這首詩作以生動細膩的筆觸,刻畫了詩人牛慶國的獨特形象和生活態度。
一、立意深刻,情感真摯。詩作通過描述牛慶國的外在表現和生活細節,深入挖掘了他的內心世界和詩歌創作的源泉。這種立意方式既體現了對詩人的尊重,也展示了對其詩歌創作的深刻理解。同時,詩作中流露出的對詩人的敬意和贊賞之情,也讓人感受到作者真摯的情感。
二、形象鮮明,生動傳神。詩作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描繪,將牛慶國這個木訥寡言、不善交際、深愛家鄉的詩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形象鮮明的描繪不僅讓讀者對詩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為詩作增添了藝術魅力。
三、語言質樸,富有韻味。詩作在語言表達上采用了質樸自然的方式,沒有過多的華麗辭藻和修飾,但卻能夠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同時,詩作中的一些句子還巧妙地運用了押韻和對仗等修辭手法,使得整首詩作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富有韻味。
四、結構緊湊,層次分明。詩作在結構上采用了緊湊而有序的布局方式,通過幾個不同的方面來展現牛慶國的形象和生活態度。每個部分之間過渡自然,層次分明,使得整首詩作條理清晰,易于理解和欣賞。
五、啟示深刻,引人深思。通過這首詩作,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到牛慶國作為詩人的獨特之處和生活態度,還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深刻的啟示。例如,如何珍惜時間、如何保持內心的純凈、如何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等等。這些啟示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這首詩作是一首優秀的抒情作品,它以生動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獨特的詩人形象,展現了其深沉而真摯的情感世界。
[作者簡介] 池征遙,筆名水也,中管院終身研究員,作家網簽約作家,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臨池翰章》文刊總編,入編中國名人錄和世界華人專家名典。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