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母題的歷史增殖和現代創化
——解讀顧偕的《我們為什么熱愛陽光》
作者:苗雨時
這首詩,仿佛一束穿透云層的光芒,照亮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每一個間隙,讓我們對陽光、對人生、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熾愛。
“我們為什么熱愛陽光”,詩的開篇便直接拋出了命題,隨后以鮮明的筆觸描繪了陽光下的世界,那是一種喧鬧中的歡快,是光亮果實填滿心胸的溫暖。陽光如同一位慷慨的給予者,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那份來自心底的溫暖與光明。這種溫暖不會隨風而逝,它超越了時間的限制,在陽光的照耀下,萬物充盈著生機,連歷史的塵埃都被賦予了明亮。“藍天凝視著大地千年的消亡/卻不曾將明亮,忘了/覆蓋給所有過往的歷史”,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卻始終不忘將光明灑向大地。即便黑暗試圖舞動,企圖吞噬一切,但“命運之血”仍會繼續噴涌,遇到陽光,就會迎向明天,就會“死海起航”。這里的藍天與陽光共同構成了光明的力量,象征著光明終將戰勝黑暗,世界在生死明滅中不斷更迭、趨新。
“為了希望永不遠離/一切黑夜的陷落”,這里通過象征性的語言,表達了即使在最絕望的境地,只要有陽光的存在,希望就會重生。花開永不知曉年邁,星空穿過金光陸地,黎明越過沉睡山崗,燦爛抹去所有毀滅,太陽像“一身豐盈的蜜蜂”,涌動著暖流,把冰冷轉化為無私的愛。而當讀到“你強悍得如無形的空氣/不顧鐘聲在生命中如何的敲響/總要以自己的親切/吻遍萬物的誕生”,我們仿佛看到了陽光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身影。它如同空氣一般,雖然無形,卻滋養著萬物,給予它們生長的力量。這一切都在訴說著陽光帶來的新生與永恒。
陽光,是物質實體,也是光明、愛、神圣的象征。詩中,“光的生命以滋養為榮/荒蕪樹木在你撫摸下盡情挺拔”,小鳥翱翔于四季,云彩晴空游弋,陽光以其無私的愛,滋養著大地上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葉子,讓它們得以茁壯成長。因此,它成了“世界永不枯萎的根”。詩人將陽光比作“一直獻出陌生擁抱的自然流暢的肌體”,強調了其包容與慷慨的稟性。
最后,“在天上,你也是/自我歡欣的飲者/用烈酒般性情保護著我們/更用溫馨的歌唱/撒滿人類一生”,這句話更是將陽光的形象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僅是照亮世界的光源,更是守護我們心靈的使者。在它的照耀下,我們感受到了溫暖、希望和愛,這些美好的情感伴隨著我們的一生,成為我們生命最寶貴的滋育。
在人類遠古神話里,中國有“夸父逐日”,西方有日神阿波羅。夸父追尋太陽,最后渴死,投入太陽,手杖化為桃林。阿波羅是宙斯與暗夜女神之子,他真誠,懂醫藥、音樂等,是真理之神、光明之神、預言之神。恩澤覆被人類。可見,太陽崇拜,是中外詩歌的原型母題。而顧偕《我們為什么熱愛陽光》這首詩則是對這一原型母題的歷史增殖和現代創化。因此,對陽光的贊頌,不僅是對自然宇宙的致敬,也是對人類靈魂的洗禮。從而,抵達了“天人合一”的哲理思致境界!
2024.12.8于廊坊
附詩:
我們為什么熱愛陽光
顧偕
為了讓你知道喧鬧
在它照耀下的愈發歡快
此時它將光亮的果實
填滿了每個人的心胸
沒有什么溫暖會隨風而落
藍天凝視著大地千年的消亡
卻不曾將明亮,忘了
覆蓋給所有過往的歷史
所以黑暗再怎么舞動
也總有命運之血繼續想噴涌
它們遇到陽光
就有了死去的明天
遇上熾熱的懷抱
灰燼和泡沫,又會
在死海起航
為了希望永不遠離
一切黑夜的陷落
為了花開永不知曉
還有什么年邁
星空穿過金光的陸地
黎明越過沉睡山崗
這一天燦爛抹去了所有毀滅
和煦的熱情,就像
一身豐盈的蜜蜂
又從涌動的暖流中飛來
你養育了我們神經的無私之愛
全是那種否定了冰冷的轉化
你強悍得如無形的空氣
不顧鐘聲在生命中如何的敲響
總要以自己的親切
吻遍萬物的誕生
如果世上的情人都是愛的子孫
那你便是一直獻出陌生擁抱的
自然流暢的肌體
光的生命以滋養為榮
荒蕪樹木在你撫摸下盡情挺拔
小鳥翱翔在看得見的四季
云彩以鮮明為伴
溫度的意義,就是
一切寂靜也能生長
我知道你便是世界永不枯萎的根
在天上,你也是
自我歡欣的飲者
用烈酒般性情保護著我們
更用溫馨的歌唱
撒滿人類一生
2024.12.5午后于廣州
苗雨時,男,漢族,出生于1939年;河北豐潤人,中共黨員,著名詩評家。 1965年畢業于河北大學漢語言文學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河北廊坊師專中文系主任,教授。河北省作家協會第三屆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詩的審美》《燕趙詩人論稿》《從甘蔗林到大都會——當代詩歌卷》等。《簡論詩歌的時間》獲河北省第三屆文藝振興獎,《燕趙詩人論稿》獲1996河北社科聯社科三等獎。
顧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州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當代著名詩人與思想批評家。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