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有感:地震寶寶
作者/池征遙
《地震寶寶》這首詩是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甘肅日報社原社長李寶堂先生,寫于2023年12月19日的詩歌。講述的是積石山縣一個女嬰,在那次地震強烈的余震中,幸運地誕生在救護車上,成為災難中口口相傳的一段佳話。在這個寶寶誕生一周年的今天重讀,依然能夠感受到去年積石山縣抗震救災的壯舉,不禁要為幸運而又可愛的“地震寶寶”祝福慶生!
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描繪和深情的語言,展現了災難中的希望與重生,也傳達出了精神與力量,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啟示,堪稱佳作。
1. 強烈的現實感和時代感。詩作緊扣具體事件,反映了社會重大新聞,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現實意義。
2. 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將地震帶來的毀滅性后果與新生命的誕生進行對比,凸顯了生命的頑強和希望的光芒。
3. 意象豐富且富有象征性。如“黃河拂去了眼角的淚花”、“清風撫慰著大地的傷痕”,運用自然景觀來寄托哀思與祝福,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4. 敘事與抒情相結合。不僅敘述了事件本身,還融入了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情感抒發,使得作品更加立體飽滿。
5. 語言精練且節奏鮮明。各個段落之間的連貫流暢,句式錯落有致,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6.擅于留白,增強代入感。在幾個關鍵環節如救援行動的具體細節上一筆帶過,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7. 擅于寓意和意象創新。如“一群白鴿飛過女媧補天的巨石”,讓讀者產生聯想且有跳躍感。
綜上所述,這是一首值得稱贊的現實主義題材詩歌。作者成功地將災難中的艱辛與希望交織在一起,傳遞出堅韌不拔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念。特別是通過新生兒的誕生這一象征性事件,給予了人們極大的鼓舞和精神慰藉。
該詩附錄如下:
地震寶寶
作者/李寶堂
2023年12月18日23點59分
當天的最后一分鐘
地震突襲了全中國名字最長的縣——
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高原
突然劇烈搖晃
塌了墻,倒了屋,埋了人
瞬間吞噬一百多條生命
心急如焚
一個新生命卻要在此刻降臨
零下十幾度嚴寒,頻繁的余震
白衣天使在救護車上
完成了驚心動魄的生命接應
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
用劃破夜空的啼哭,迎來災難中
第一個黎明
清晨,剛做了母親的母親睜開雙眼
看見太陽從殘垣斷壁間升起
黃河拂去了眼角的淚花
清風撫慰著大地的傷痕
一頂頂帳篷撐起一個個失去家園的家
治水的大禹變成了救災的身影
一群白鴿飛過女媧補天的巨石
談論昨夜的驚險和明天的風景
可愛的小寶寶,安靜地在母親懷里
睡著了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