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黔地:歲月長卷中的山河、人文與信仰
——讀林漢筠《黔西行紀》有感
作者:陳曉東
1.山水開篇:山川入畫譜就雄渾
林漢筠的《黔西行紀》宛如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黔西這片神秘土地的大門,引領我們深入探尋其蘊藏的無盡魅力。書中的黔西山水,雖不見黃果樹瀑布的磅礴身影,卻有著別樣風姿。那巍巍的大犀山,仿若一位堅毅的巨人,靜靜矗立,見證著歲月的更迭,其雄渾氣魄勾勒出大地的脊梁;潺潺的玉溪河蜿蜒流淌,似一條靈動的絲帶,滋養著沿岸的生靈,每一道漣漪都蕩漾著生命的韻律;千姿百態的烏江更是氣勢非凡,江水奔騰呼嘯,切割出深邃壯麗的峽谷,它是大自然用巨力雕琢的杰作,訴說著黔西的滄桑過往。這些山水景致,交織成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承載著黔西的歷史底蘊,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萬物生長。
2.紅色追尋:熱血凝痕鑄就豐碑
這本書還是一部記錄紅色征程的鮮活檔案。紅軍的足跡在黔西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烙印,他們穿梭于山川之間,為理想與信仰奮勇前行。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戰士們與黔西的山水相依相伴,大犀山的密林掩護過他們的身影,烏江的波濤見證過他們的堅毅。“1934年初夏,賀龍領導的紅三軍來到黔東北后,……與暴徒展開血戰,田貴等8人當場殉難,張金和等8人被俘后也全部英勇就義。”作者懷著崇敬之心,將那段熱血沸騰的歷史重現于紙面,讓我們仿佛能看到紅軍戰士堅毅的面龐,聽到他們沖鋒的號角。他們為這片土地注入了不屈的紅色基因,用年輕的生命鑄就了不朽的精神豐碑,喚起我們對革命先烈的無盡緬懷,時刻警示著今日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
3.發展禮贊:舊貌新顏奏響華章
同時,《黔西行紀》也是一首頌揚時代變革的激昂贊歌。回首往昔,黔西曾是封閉落后之地,而隨著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這片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曾經靜謐的儺寨,如今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現代化的工廠與蔥郁的田園相互映襯;便捷的交通網絡如蛛網般鋪開,打破了山水的阻隔,讓黔西與外界緊密相連;在旅游業和特色產業的帶動下,百姓的生活日新月異,歡聲笑語回蕩在大街小巷。從古樸厚重的樂土安化縣文廟,能窺探到歷史的沉淀,再看今朝,處處散發著生機與活力,這鮮明的對比正是祖國發展的生動演繹,滿溢著作者對這片土地熾熱深沉的愛,更飽含著對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的由衷贊頌。
4.人文守望:繁星閃耀傳承火種
書中的人文風情更是熠熠生輝,宛如夜空中璀璨的繁星照亮了黔西的文化蒼穹。黔中砥柱田秋,以其卓越的學識與遠見,為當地文化教育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的精神如同火種,在歷史長河中代代相傳;神秘古老的儺戲,作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承載著先輩們的原始信仰與藝術創造力,那夸張的面具、古樸的唱腔,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歲月流轉中依然堅守陣地;還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各族同胞,他們宛如繁星散布在黔西大地,精美的服飾繡滿了家族的故事與傳承密碼,歡快的歌舞奏響生活的美好樂章,古老習俗凝聚著先輩智慧。作者深入其間,用細膩筆觸定格那些珍貴瞬間,守護著民族文化的火種,讓多元共生的文化魅力永恒綻放。
5.信仰續航:黨恩領航續寫輝煌
從黔西悠遠的地方歷史,歷經國民革命的動蕩,再到改革開放后的華麗轉身,《黔西行紀》全方位展現了黔西的前世今生。林漢筠用文字打破時空壁壘,讓黔西的溫度直抵人心。讀完此書,內心涌動的不僅是對那片神秘古老又重獲新生之地的向往,更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由衷熱愛。是黨引領黔西走出困境,走向光明,讓這片土地的輝煌得以續寫。在黨的光輝照耀下,黔西的山水更加秀麗,人文更加繁榮,未來充滿希望。它激勵著我們懷揣敬意與憧憬,踏上傳承美好、續寫華章的新征程,向著更加燦爛的明天奮勇前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