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的傳承者
——我們的良師益友張鋒先生及其著作
婁炳成 汪忖芝
今年5月10日是張鋒先生的80華誕。41年前的1984年8月,時任中共甘肅省慶陽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張鋒先生,積極響應開發建設貧困地區隴南的號召,懷著做一名焦裕祿式的人民好公仆的理想,從條件較好的革命老區慶陽自愿來到隴南山區,擔任成縣縣委常務副書記,后又調任隴南地區文化處處長,遂與其部下婁炳成(發言人之一)結下深厚友誼至今。33年前,時任新華社甘肅分社辦公室主任的張鋒先生,因采訪宣傳農民女作家汪忖芝(發言人之二),并與其建立師生之誼至今。因此,張鋒先生既是我們的良師又是我們的益友。
值此張鋒先生80大壽之際,借這次難得的座談會的機遇,我二人謹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介紹一下張鋒先生的生平事跡和他的《謝子長》《南梁烽火》《西北星火》等著作。
80年前,張鋒先生出生在革命老區甘肅慶陽西峰鎮南郊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祖父是晚清秀才,是為耕讀之家。因而,他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熏陶教育,酷愛讀書。他7歲開始放羊,抽空便偷偷趴在學校的崖坎上學習認字,識的字比在校學生還多。9歲時被老師發現后,就對他母親說:“你這娃是個學習的好料,讓他上學吧!”就這樣,他直接上了小學二年級,一直是全校有名的三好學生。上中學后,依然表現突出,品學兼優,先后擔任學生會副主席、團委副書記等職,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尤其是作文,常常被語文老師當作范文讓同學們誦讀;初三時,全校作文比賽,他的《學校一日》獲得第一名。他上高一時,就通讀了16卷本的《魯迅全集》,上高二時又通讀了四卷本《毛澤東選集》并寫下了讀書筆記,被共青團慶陽地委評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受到表彰獎勵。
參加工作以后,張鋒先生除了僅有的幾年擔任黨政領導職務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從事著新聞宣傳工作。1992年初調到新華社甘肅分社,先后擔任辦公室主任、供稿中心主任,直到2006年在新聞信息中心總編輯任上退休。他于1981年建黨60周年時曾被中共慶陽地委機關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尤其是在新華社甘肅分社工作期間,被分社和總社評為供稿工作先進個人“九連冠”,并獲得新華社“萬戶工程”先進個人獎勵。西北革命領袖劉志丹的女婿、原陜西日報總編輯張光同志為張鋒先生題字“清風正氣”“厚積薄發”,可謂張鋒先生一生追求和理想的真實寫照!
正因為張鋒先生生長在革命老區慶陽,從小就聽說了許多關于劉志丹、謝子長領導陜北人民鬧革命的光輝事跡,激發了他為革命先烈樹碑立傳、歌功頌德的寫作愿望。張鋒先生在受邀幫助1925年同劉志丹、謝子長同年入黨的陜北老紅軍、原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雷恩均撰寫回憶錄的過程中,發現真實的謝子長完全不是他曾經讀到過的某小說寫的劉志丹的“冤家對頭”,而是劉志丹的親密戰友和老大哥。于是耗時18年,撰寫了紅色傳記文學《謝子長》一書。
張鋒先生在《謝子長》一書的后記中寫道:“鮮艷的五星紅旗上沒有我的鮮血,但是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將先烈的英雄業績寫出來。”抱著這個想法,他在20世紀70年代當記者的時候,就刻意采訪收集西北革命史料,從1978年開始,花費8年時間,寫就了20多萬字的《謝子長》一書,先后于1993年、2005年、2015年、2025年分別由甘肅人民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和中國文化出版社4次出版發行2萬余冊。
由于《謝子長》一書是在作者做了大量調查研究、搜集獲得了一系列真實可靠的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撰寫的,因此一面世就得到了許多革命老前輩的首肯。正如馬文瑞同志在給該書再版所寫的序里說的那樣:“看過的老同志都覺得史料翔實、文筆流暢,真實地再現了子長短暫而光輝的一生,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著名黨史專家、國防大學教授肖甡在他的新作《鋒芒初露——中共早期軍事活動紀實》一書中,采用了張鋒先生《謝子長》中提供的部分史料,并給張鋒先生致信中肯定地說:“您的大作是在做了大量研究而寫就的,真實性可靠性都很高,是我了解西北黨史革命史的主要參考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新華社西北總分社戰地記者、現離休在京居住的原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92歲的馬謙卿老人,也于2021年11月8日從北京打來電話,讓轉告張鋒同志:“《謝子長》一書連讀兩遍,拜讀恨晚。我多年在陜甘邊區工作,所聽甚多,時常迷茫,讀此書倍感親切而珍貴!幫我了解了許多,有如撥云見日,深受啟發。我很敬佩作者采訪的勇氣,寫作的刻苦,所下的功夫。我還將拜讀學習。特向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謝意!”2022年,馬老讀到了張鋒先生出版發表的新作《西北星火》,又打來電話說:“《西北星火》寫得好,為西北黨史立了功!”
新華社高級記者田恒江同志在為張鋒先生的新作《西北星火》所寫的跋中說:“張鋒同志當過多年記者,后又長期從事文字工作。文筆流暢,構思清秀,文章深受讀者歡迎。在西北黨史研究中,他的文章風格越發樸實真摯而大眾化。”
他的著作《民族英雄謝子長》一書出版后,蘭州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常文昌教授和其研究生張煥霞在《甘肅日報》撰文評論說:“中國文史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民族英雄謝子長》是一部真實再現陜甘革命英雄謝子長光輝一生的傳記作品,讀來令人耳目一新。”“作為一部傳記體的通俗讀物,既體現了傳記的文體特點,又充溢著作者簡潔而質樸的獨到風格。”“作品最讓人矚目的是他流暢的文筆和質樸的文風。作者寫作時堅持實而無華的立場,力求寫得簡明、易懂。質樸是一種淳美,恰如上等好酒,乍喝不見濃烈,飲后方覺唇齒留香。這部傳記文學讀來淺易平和,心底深處卻被它的質樸與力度深深觸動。”“這也正如曲子貞在序中說,在這本書里,你看不到什么花里胡哨的辭藻,也發現不了讓作者去代替人物思想的痕跡。張鋒同志時時注意歸還歷史的本來面目,讓歷史上的事實說話。按子長同志的歷史老老實實地介紹子長同志的一生,順暢自然。它雖然不像一般的文學作品,但你只要耐心讀下去,卻是越嚼越有味!”“同樣在《西北星火》這部書里,你看不到花里胡哨的辭藻,他只是用平實的文字,真實地再現歷史事實。平實中見深度,是張鋒同志作品中的一個特色。”
張鋒先生于1981年擔任慶陽地委報道組組長時,就應甘肅人民出版社之托,組織全區各報道組、縣志辦人員和知情的老干部采訪撰寫隴東革命斗爭紀實,1983年以中共慶陽地委和甘肅人民出版社的名義,出版了《南梁曙光》一書,2021年,他又在該書的基礎上拾遺補漏、充實內容,主編了《南梁烽火》一書,由甘肅省中共黨史學會審核編印出了樣本。
多年來,張鋒先生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利用大部分業余時間從事西北革命史的研究,2006年退休以后,這項愛好習慣又成了他的專業專長。他被陜西省中共黨史學會聘為“謝子長研究委員會”特邀專家。2022年8月,他正式出版了50余萬字的《西北星火》;2023年出版了他晚年撰寫的30余萬字的有關西北革命史相關內容的文集《夕陽紅霞》;2025年出版內容更為豐富翔實的《西北紅星——謝子長將軍傳》。2023年4月,張鋒先生撰寫的《謝子長》《民族英雄謝子長》《西北紅星》《西北星火》《南梁烽火》5部書稿被子長革命烈士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收藏,永久保存。
張鋒先生的這些著作,以及著作里的諸多論文、專題研究、大量史料、采訪札記、專家評論、隨筆實錄、當事人回憶錄和書信等,無不是寶貴的陜甘邊紅色老區黨史、革命史以及前輩先烈革命斗爭史的第一手史料文獻,無不是珍稀的陜甘邊紅色老區黨史、革命史以及前輩先烈革命斗爭史的翔實記錄真實寫照,無不是神奇的陜甘邊紅色老區黨史、革命史以及前輩先烈革命斗爭史的悲歌壯曲燦爛音符,使之成為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學習中共百年黨史的優秀讀本。它將與陜甘邊紅色老區黨史、革命史以及前輩先烈革命斗爭史一道,彪炳史冊,光照千秋。
張鋒先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資深新聞工作者,還是一位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迄今為止,張鋒先生已經出版了8部著作,純由手工寫就,批閱數十載,增刪千百回,工作量驚人,付出的心血巨大,使得他著述頗豐,稿能等身。張鋒先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有幸與他結下深厚友誼,親身感受了他治學嚴謹、寫作刻苦、氣質儒雅、學者風范、胸懷坦蕩、作風正派、平易近人、團結同志、愛護扶攜晚輩等優良品格。幾十年來,張鋒先生亦政亦文,求真務實,不尚空談,不僅體現在他的做官做人上,也體現在他的為文寫作上,文如其人,人如其文。一個一生追求真善美的作家,必定會寫出體現真善美的著作來——張鋒先生的為人為文是典型的范例,是我們終身學習的榜樣。
作者簡介:
婁炳成,男,甘肅省隴南市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在國家級、省市級文學雜志報刊網站發表小說、散文、戲劇、紅學研究、文藝評論等作品300萬字以上。
汪忖芝,女, 作家。甘肅慶陽市西峰區彭原鄉人,長篇處女作《掙錢》榮獲第三屆“敦煌文藝獎”三等獎;長篇民俗小說《黃土女女》榮獲《中國人口文化獎》銅獎、第五屆“敦煌文藝獎”;長篇歷史小說《西部草莽》榮獲第七屆“敦煌文藝獎”三等獎。在《中國作家》等雜志發表中短篇小說若干。同名小說《黃土女女》被拍攝成23集電視連續劇,2013年3月7日在新疆衛視“熱播劇場”首播。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