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哲思間挖掘詩心
——散皮組詩《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賞析
作者:周永
在當代詩壇這片浩瀚星空中,眾多詩人如繁星閃爍,各自散發著獨特的光芒。他們在創作理念、方式以及個人元素的融入上,都展現出鮮明的差異與個性。詩人散皮,便是其中極具辨識度的一顆。他以獨特且別具一格的詩風,成功吸引了詩壇的目光,收獲了讀者的喜愛。其詩歌不囿于傳統框架,不追逐流行的花哨技法,敢于大膽想象、突破常規,意象豐富多變,始終在詩歌創作的道路上積極探索。特別是他游歷茶卡鹽湖后創作的組詩《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九首),更是集中而全面地展現了他的詩歌思想、創作精神與情感表達,無論是詩歌意象、寫作特點,還是語言風格,都令人贊嘆不已。
與散皮相識已久,特別是近十幾年間,我們與啟代先生一同,為長河文叢、中詩在線和長河詩群的作家詩人做了諸多事情,頻繁的交往讓我們情誼深厚。我對他的許多詩歌作品也頗為熟悉,因此,我想從詩歌的意象運用、語言特點、創意表達、詩風建構這四個維度,談談我對《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組詩九首)的感受和體會,以《自然與哲思間挖掘詩心》為題,希望能將其中的精妙之處闡述清楚。
首先說,自然與心靈交織的意象運用。散皮的詩歌創作,擅長從日常生活中挖掘細小、平凡的物象,將其轉化為獨特的意象。城市里的泥土、馬路、種子、窗戶、鏡子等常見事物,在他的筆下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情感與深刻的內涵。這些看似普通的意象,能讓讀者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全新的意義與價值。
青海的茶卡鹽湖,有著獨特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散皮巧妙地就地取材,選取青海湖上空的白云、丹霞的斑斕色彩、鳴沙山的沙粒、莫高窟的冥想、青海湖邊靈動的鼠兔,以及被譽為“天空之境”的神奇倒影等作為核心意象,生動地挖掘出茶卡鹽湖的獨特魅力。在《天空之鏡》中“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擦拭著夢寐以求的鏡子,高于天空之上”,這里的白云,既是純凈、高遠自然景象的代表,又仿佛是一種精神象征,暗示著詩人內心對純凈、超脫境界的不懈追尋。它不僅是自然景觀的生動呈現,更是詩人心靈世界的映射,為詩歌增添了空靈、縹緲的美感。
散皮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他不直接地表達情感或思想,而是通過意象的象征層面來含蓄地傳達。“鹽”這一意象在多首詩中反復出現,貫穿始終。在《天空之鏡》里,“從未見過的顆粒,硌疼你的眼睛,望不透最深的鹽洞”,鹽的顆粒感與深邃特質,既描繪出茶卡鹽湖獨特的物質形態,又隱喻著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覺卻真實存在的刺痛與未知。同時,“鹽”還緊密關聯著當地的地域特色,成為茶卡鹽湖的標志性符號,承載著當地的風土人情與自然特質。“風”在這組詩中也是他極為重要且運用精妙的意象。在《鳴沙山聽風》中,“每一顆沙子,都知道風的走向”,風賦予了沙子的動態,象征著一種神秘莫測卻又強大無比的自然力量,同時也暗喻著生活中那些推動事物發展、變化的無形能量。
其次是,語言特色的簡潔精準。讀過散皮詩集《面壁集VI》《日常事物》《時間之蟲》和《鏡子里的影像謀殺了我》等作品的讀者都能發現,其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詩歌創作的一大亮點。他的詩歌語言簡潔凝練,極具表現力,既不刻意堆砌華麗辭藻,又能精準地傳遞復雜的情感與深刻的思想。在遣詞造句方面,他大膽創新,常常運用獨特的詞匯組合與語法結構,營造出一種陌生化效果。這種陌生化并非為了讓詩歌晦澀難懂,而是為了激發讀者的閱讀感。同時,他的詩歌語言還具有強烈的節奏感,通過巧妙安排停頓與韻律,使詩歌在朗讀時產生獨特的音樂美感,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藝術魅力與現場感染力。
在《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這組詩中,散皮的語言特色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青海湖邊的鼠兔》里,“草原,被我們挖得支離破碎/但我們不咬人,不吃人/只是翻翻土,松松青草的筋骨”;《翡翠湖》中“彎曲的天空下,命運/不動聲色鋪展開來”;《菩提花開》里“站在菩提樹下/陽光透過葉間的空隙宣泄而下/光影的明暗浮動之間”;還有“那些堆積成山的沙子/是風也除不盡的余數”、“天空藍得找不到雜質,找不到歷史漫漶的/倒影”等詩句。
散皮的詩歌語言善于在口語的質樸與哲思的深邃之間找到完美平衡。他憑借看似隨意的意象組合與跳躍性的句式,構建出充滿張力的詩意空間,讓讀者在貼近生活的文字中,深切感受到生命、時間與存在的厚重。這種“以小見大、以淺見深”的語言風格,既保留了詩歌的藝術特質,又賦予他直擊人心的強大力量。
第三是,創意表達的虛實相生與哲學思考。詩人散皮的詩歌創意表達具有鮮明的個人風格,他常常通過獨特的意象組合、語言張力和哲思維度,打破常規的審美慣性,在日常經驗與超驗想象之間構建出充滿詩意的空間。《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組詩九首)在創意寫作上最大的特點便是虛實相生。一方面,他對景物進行細膩入微的寫實描繪。如“遠處山頂上起伏的雪線,好像白云停止了飄飛,捂住經年不化的寒涼,不肯驚擾山下的牧人,牦牛和白色羊群”(《過路祁連山,初見青海》),生動地勾勒出祁連山雪線、白云以及山下牧場的景象,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另一方面,他又融入大量的想象與感悟,使詩歌從現實過渡到虛幻。像“每一座山的底下,都埋藏著另一座山,每一叢光芒閃耀的雪線,都有放牧者,在后面”,從眼前山與雪線的實景,延伸出對表象之下未知事物、對事物背后隱藏力量的思索,拓寬了詩歌的深度與廣度。
詩中還巧妙地融入了哲學思考。如“在翡翠湖,色彩紛呈的水池,各自成團,就像人類的部落,相聚成族”(《翡翠湖》),以翡翠湖水池的形態類比人類部落,深入探討個體與群體、自然與人類社會的關系。這種哲思并非生硬地說教,而是自然地融入對景物的描寫與情感抒發之中,引導讀者在感受詩歌美感的同時,進行深入的思考。
第四是,他的詩風建構雄渾而細膩。在詩風建構方面,散皮不拘泥于傳統的固有模式,而是根據詩歌主題與情感表達的需求,靈活運用不同的建構形式。有的詩歌采用線性敘事的方式,按照時間或事件發展的順序推進,層次清晰分明;有的則運用碎片化建構,打破常規的邏輯順序,通過跳躍的意象與片段,營造出獨特的藝術張力與神秘感。這種建構布局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為詩歌增添了獨特的魅力,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收獲新的驚喜與感悟。
《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組詩九首)在風格建構上,兼具雄渾大氣與細膩婉約之美。在描繪自然景觀時,展現出雄渾壯闊的一面。如“一望無際的青棵中央,有幾座新墳格外醒目”(《過路祁連山,初見青海》),短短幾句便勾勒出祁連山腳下開闊、蒼茫的場景,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體現出自然的廣袤無垠與生命的渺小,營造出雄渾的氛圍。而在情感抒發與細節描寫之處,又盡顯細膩。如“如此敏感,膽小與警覺,像我一樣,不敢觸及生存的現實”(《青海湖邊的鼠兔》),將自己的情感與鼠兔的狀態相聯系,細膩地傳達出對生存現實的某種畏懼與無奈情緒。在描寫景物細節時,如“那些被雕刻的石頭,一樣喘著粗氣,又被來往的觀摩者,吸入肺腑”(《莫高窟之樹》),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細膩地刻畫石頭的狀態,展現出詩人對莫高窟的獨特感受,使詩歌情感層次豐富,韻味悠長。
總的來說,散皮的《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組詩九首),憑借自然與心靈交織的意象運用、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特點、虛實相生且暗藏哲思的創意表達,以及雄渾與細膩并存的詩風建構,為讀者呈現出一個豐富立體的詩歌世界。從中,我們能看到詩人在自然與心靈、哲思與精神之間的不懈探尋,以及他對世界獨特的感知與深刻的思考,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簡介:周永,詩人、書法家、文化學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散文集《吶喊》《詩海揚帆》《走過雨巷》《一讀一悟》《周永散文選》《周永短詩選》等,第七屆中國當代詩歌獎獲得者。
附:散皮詩作
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9首)
過路祁連山,初見青海
一往無際的青棵中央
有幾座新墳格外醒目
她們似乎圍坐在一起
談論頭頂上正在飄動的白云
遠處山頂上起伏的雪線
好像白云停止了飄飛
捂住經年不化的寒涼
不肯驚擾山下的牧人,牦牛和白色羊群
每一座山的底下
都埋藏著另一座山
每一叢光芒閃耀的雪線
都有放牧者,在后面
“更遙遠的地方更加孤獨”*
*引自海子《遠方》
再看五彩丹霞
戒煙已經許多年,想不起
什么時候大地燙下五彩疤痕
被煙抽走的面孔
留下深淺不一的溝壑和色彩
仿佛生命的臺階拾級而上
她們熟了,一粒粒斑駁的漿果
似有若無的蒸騰中
顫顫搖晃在枝頭,不知
表征了肯定,還是否定
天空藍得找不到雜質,找不到歷史漫漶的
倒影
何不讓時間來一次回流
把腐爛的泥土,堆回歲月溯上的山頂
讓一圈一圈的漣漪
再次泛濫
我點上一支煙,回頭再看絢彩丹霞
鳴沙山聽風
每一顆沙子,都知道風的走向
每一次順風啟動,都有彼此驅趕的力量
風鳴悄然響起
我知道,一種毅然奔赴千年未變
傾聽沙粒的風聲
觀望閃爍于沙粒表層的云卷
我看見,光芒閃耀之處
泉水依舊沉云奪日
那些堆積成山的沙子
是風也除不盡的余數
恍若歲月用舊的星辰
今天落入塵世
莫高窟之樹
我們在莫高窟旁的樹下喘息,躲避
沙漠反射的滾燙
那些被雕刻的石頭,一樣喘著粗氣
又被來往的觀摩者,吸入肺腑
其實,美女們飛與不飛
不是我們關心的事物,即使大佛
累得只剩筋骨
時時刻刻為歷史活著,只為講述歷史
那站在峭洞中的石頭,也沒有找到
更好的詞語描述自己
暗昏中的冥想
或者色彩鮮活的呼吸
如何一行一行
見證我們此來的目的
水滴的圓潤,從佛眼流出
天空之鏡
其實,茶卡鹽湖只是一個影子
從未見過的顆粒
硌疼你的眼晴,望不透最深的鹽洞
也沒有遠山的浮萍
從一朵茂盛的白云開始
擦拭著夢寐以求的境子,高于天空之上
有人推著他的鹽耙,從一個圓
劃到另一個更大的來回
讓我聽著鹽的呼嘯
蒼白之物的掉落聲,簌簌不斷
面對長天
難道我也會幻視幻聽嗎?
我感興趣的是小火車,和
窄窄的軌道
把我們從來處,載回去處
青海湖邊的鼠兔
如此敏感,膽小與警覺
像我一樣,不敢觸及生存的現實
挖了一洞
挖了一洞
又挖了一洞生長蕃衍的回路
只為躲過俯沖而下的天敵
你我都是有害之物
草原,被我們挖得支離破碎
但我們不咬人,不吃人
只是翻翻土,松松青草的筋骨
就這樣,我們依然改變不了
被命名為易危動物
翡翠湖
生命的色彩,亦復如是
不同的深度呈現不同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襯托不同的高度
在翡翠湖
色彩紛呈的水池,各自成團
就像人類的部落,相聚成族
彎曲的天空下,命運
不動聲色鋪展開來
成為色彩的一部分,呈現獨自的影子
而你
“只需為自己留一條進去的路”
夜宿德令哈
高原的反應是呼吸變得急促
本來可有可無的空氣
在這里就像須臾不能分離的愛人
沒有什么景致能夠分心
仿佛德令哈的夜色,天然有一道縫隙
意念沉入其中
撈不起連空氣也無法托住的風月
說好的找一個酒館小酌
與另一個同齡的詩人,隔年代對飲
說好的談一談姐姐的念想
今夜,我們不關心她是不是衰老
可是,德令哈
我們既沒有漫步你的街道,也沒在
海子博物館瞻仰那位失眠的詩人
我們是過路人
飄過重重想象的迷霧
仿佛德令哈的夜,天然有一道縫隙
里面住著另一個宇宙
菩提花開
一陣迎面而來的風,穿越
肺葉的支徑
前來塔爾寺打卡留影的人,突然駐足
仔細品味內心的變化
它認出了生活中捕捉不到的味道
他的樣子,刻上我的視網膜
只見
路旁的枝葉搖晃起身子
沙沙的寧靜,圍在周邊
不禁痛上一痛:
站在菩提樹下
陽光透過葉間的空隙宣泄而下
光影的明暗浮動之間
我們與菩提花一樣,沉默無言
—— 20240625~0721
詩人檔案:散皮,本名許加波,詩人、作家。山東日照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詩在線山東頻道副站長,山東作家協會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濟南市作家協理事。作品散見于《詩刊》《人民文學》《北京文學》《詩選刊》《星星詩刊》《揚子江》《中國詩歌》《詩草堂》等文學期刊,入選《中國詩歌精選》《作家年選》等多種詩歌選本,榮獲第五屆中國長詩獎、山東作協齊魯作品最佳作品獎、澳門世界報社詩詞大賽一等獎等多種獎項。著有詩集《意象·花季》《日常事物》《散皮短詩選(中英文對照)》《面壁集VI》《時間之蟲》《鏡子里的影像謀殺了我》《語言在草木中生長》等多部。
來源:高看藝眼
作者:周永
https://mp.weixin.qq.com/s/u2KHE0VKttNxpqlbnwfW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