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讀《父愛如云》有感

讀《父愛如云》有感

——一篇寫父親的最好散文

 

作者:池征遙

 

5月30日作家網發表白庚勝先生的散文——“父愛如云”,讀之感慨,這是我生平以來讀過的寫父親的最好散文。

 

白庚勝先生,男,1957年2月14日生,納西族,云南麗江人,文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山東理工大學兼職教授?,F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可見,他肩負多重身份,對父親的情感堪稱徹及肌理。

 

 

他以“父愛如云”為核心意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勾勒出一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形象,在寫作手法與情感表達上頗具亮點。

 

① 意象貫穿,形散神聚

文章開篇便以“父愛如云”破題,巧妙將父親之名“汝云”與云的意象勾連,貫穿全文。從父親短暫生命如“零散的云”,到納西古曲中“飄走不回還”的白云,再到父親名字暗含的云之期許,云的輕盈、縹緲與易逝,既對應父親早逝的命運,又隱喻其溫柔、細膩的父愛,使看似零散的生活片段因意象的串聯而渾然一體,達成“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特質。

 

② 細節刻畫,人物鮮活

作者摒棄宏大敘事,轉而聚焦于極具生活氣息的細節——父親“洗得褪色的朱紅絨線帽”“斜插煙桿”的習慣動作,清癯白凈卻不符農民形象的外貌,以及“讓姐姐教打算盤”的反差行為。這些細節如工筆細描,將父親節儉、勤勉又渴望文化的形象立體呈現。特別是“與父親共眠因異味難忍”的真實描寫,不回避生活的苦澀,反而讓人物更顯真實可感,避免了人物塑造的理想化。

 

③ 時代與命運交織

文章將個人記憶嵌入時代背景。上世紀六十年代麗江山區的貧困、醫療落后,土改時期的家庭變遷,以及納西族傳統習俗的桎梏,這些時代印記不僅解釋了父親命運的悲劇性,也凸顯其在困境中堅持送子女讀書的難能可貴。父親的選擇既是個人對文化的向往,也是新舊時代交替下家庭命運轉折的縮影,賦予文章更深層的歷史厚重感。

 

④ 情感克制而深沉

作者對父親的懷念并未流于直白的悲嘆,而是通過克制的筆觸傳遞復雜情感。如提及父親因病離世,僅以“不敢完聽納西古曲”委婉表達遺憾;描述家庭貧困時,以“父子僅各有一個大、小碗”的平靜陳述替代煽情。這種克制的情感表達方式,反而使讀者更能感受到字里行間壓抑的悲痛與綿長的思念,余韻悠長。

 

⑤ 文化元素自然融入

作為納西族作家,文章自然融入民族文化符號,如納西古曲《白沙細樂》、納西族傳統習俗(禁止女子上學),既豐富了文本的文化底蘊,也為人物形象注入民族特色。父親在傳統與變革中的掙扎,以及母親作為漢族女性帶來的文化融合,進一步深化了文章關于家庭、文化傳承的主題。

 

 

這篇文章以細膩真摯的筆觸,圍繞對父親的懷念展開,情感濃烈且富有感染力。

 

① 情感真摯動人

作者將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融入字里行間,通過回憶父親在求學路上的支持、生活困境中的守護等細節,如“父親對兄長的反訓斥”“以剃刀為我切包去膿”“再窮也貼滿紅對聯”,把一位雖目不識丁卻全力支持子女、崇尚文化的父親形象生動勾勒出來,讓讀者深切感受到父愛的深沉與無私。

 

② 主題新穎深刻

突破“父愛如山”的傳統比喻,將父愛比作“藍天里的一片云”,以“輕輕地、柔柔地、白白地、遠遠地”等描述賦予父愛獨特的質感與溫度,新穎的比喻巧妙詮釋出父愛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升華文章主題,給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悟。

 

③ 敘事結構巧妙

文章開篇先列舉自己和家人在學業、事業上的成就,點明這些超出父親預期卻又符合他期待的邏輯,設置懸念引發讀者好奇;隨后通過具體事例回憶父親,結尾以獨特的父愛比喻收束,首尾呼應,結構完整,層次分明。

 

④ 語言質樸細膩

文字平實自然,沒有華麗辭藻堆砌,卻憑借細膩的情感描寫與精準的細節刻畫,讓父親形象躍然紙上,拉近與讀者距離,使情感更易引發共鳴,展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與情感表達能力。

 

 

該文章呈現出多個創新點。

 

① 意象創新

打破“父愛如山”這類厚重、剛毅的傳統比喻定式,以“藍天里的云”作為父愛的象征,賦予父愛輕柔、綿長、無形卻時刻縈繞的特質。相較于常見的剛性意象,“云”的柔性隱喻既貼合父親作為文盲卻以細膩方式守護子女成長的形象,也拓展了親情表達的文學意象庫。

 

② 人物塑造反差

塑造了一位“文盲卻崇尚文明”的父親形象,通過“在鼻子里插大蔥般取號‘煥東’‘向南’”等略帶詼諧的細節,展現人物對文化的向往與自身局限的反差。這種反差不僅消解了傳統敘事中父輩的刻板權威感,更凸顯了底層人物對知識的純粹追求,為親情敘事注入新意。

 

③ 視角獨特

文章從家族代際成就切入,將個人及后代的學業事業成果與父親的教育理念關聯,以“超出預期卻符合期待邏輯”的矛盾感為敘事支點,跳出單一回憶視角,賦予親情敘事更宏大的時代縱深與命運關聯。

 

 

此文對于研究和破解當今社會發展中的相關矛盾和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① 重估教育價值

父親作為文盲卻傾盡全力支持子女讀書,揭示教育改變命運的樸素真理。在當下教育焦慮普遍存在的社會環境中,文章提醒人們回歸教育本質——家庭對知識的尊重與支持,往往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動力,而非物質條件的堆砌。

 

② 解構父愛定式

突破社會對“父愛”的刻板認知(如沉默寡言、威嚴至上),強調父愛表達方式的多樣性。這對現代家庭教育具有啟示意義,促使父母思考如何以更細膩、靈活的方式傳遞情感,同時也鼓勵子女以多元視角理解父輩的愛。

 

③ 文化傳承啟示

父親為子女取名“煥東”“向南”等行為,展現了底層民眾對文化符號的自發運用,體現文化傳承的民間力量。在文化傳承逐漸形式化的當下,文章提醒人們關注普通家庭中蘊含的文化基因,重視代際間精神價值的傳遞。

 

④ 引發代際共鳴

文章通過回憶與反思,搭建起代際對話的橋梁。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代際隔閡普遍存在,此類敘事有助于喚起人們對父輩的理解與感恩,推動家庭成員間的情感聯結與和解。

 

 

這篇文章在創作層面為我們提供了多維度的寶貴經驗,無論是情感表達、素材運用還是技巧打磨,都有值得借鑒之處。

 

① 情感表達,以細節扎根,避免空泛抒情

文章摒棄了“父愛偉大”這類抽象的表述,轉而聚焦“父親反訓斥兄長”“剃刀切包去膿”“貼滿紅對聯”等具體場景,將情感附著于真實可感的生活片段。這啟示我們,寫作時應深入挖掘記憶中的細節,用生動的畫面和動作替代直白的情感宣泄,讓讀者在具象的描述中自然共情。

 

② 立意構思,打破常規視角,尋找獨特切入點

突破“父愛如山”的固有框架,以“云”喻父愛,同時從家族代際成就切入,將個人成長與父親的期待形成戲劇性關聯。跳出了慣性思維,從新穎的比喻、特殊的敘事角度切入主題,賦予常見題材新的生命力。

 

③ 人物塑造,通過反差與矛盾刻畫立體形象

父親“文盲卻崇尚文化”“取雅號時的笨拙”等反差,讓人物鮮活而真實。在塑造角色時,不追求完美或單一特質,通過性格、行為的矛盾與反差,展現了人物的復雜性和獨特性,避免了扁平化。

 

④ 結構布局,善用懸念與呼應,增強敘事張力

開篇以“超出預期卻符合期待”制造懸念,結尾以“云”的比喻呼應主題,形成完整閉環。在行文結構上,這種首尾呼應的技巧,同時通過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等方式,引導讀者的閱讀興趣,讓文章層次更加分明。

 

⑤ 語言風格,質樸中見功力,拒絕華麗堆砌

文章語言平實卻飽含深情,如“鼻子里插大蔥般取號”等表述幽默而接地氣。寫作中不刻意追求辭藻華麗,而注重用精準、自然的語言傳遞真實情感,用生活化的表達拉近與讀者的距離,讓文字更具感染力。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猛烈高潮尖叫视频免费|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青青机版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萌白酱视频在线| 夜色邦合成福利网站| 九九热这里都是精品| 99精品无人区乱码在线观看| 欧式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四虎在线成人免费网站| 720lu国产刺激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韩国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在线免费观看| 啊用力嗯快国产在线观看| 97超级碰碰碰碰久久久久|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中文片|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荡女安然的yin乱生活| 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免精品费网站|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成成人看片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电影| 美国十次狠狠色综合av| 国产精品2020在线看亚瑟|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bt在线 | 欧美三级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www在线高清小说| 最近中文字幕mv手机免费高清| 免费日产乱码卡一卡| 黄瓜视频入口在线播放|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看| 中文字幕在线国产| 欧美xxxxx性喷潮| 交换朋友夫妇2| 老师在办公室疯狂的肉我 |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又色又污又爽又黄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