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在傳統與現代的裂隙中展現精神圖譜

在傳統與現代的裂隙中展現精神圖譜

——評曾來德先生的書畫藝術

 

作者/池征遙

 

日前從朋友圈獲悉,曾來德先生2025年“回望賀蘭山”書畫藝術作品展已于6月8日在寧夏美術館開展,想起多年前曾經一面相識,特此為他點贊祝賀!

 

曾來德,在中國當代書畫界,成為一個繞不開的名字。他以書法為原點,以“破界”為利刃,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藝術對話中,開辟出一條極具個人標識的創作路徑。這位從川蜀大地走出的大師級書畫家,不僅以驚世駭俗的筆墨語言重構了書法的視覺維度,更以“塑我毀我”的藝術自覺,為中國傳統藝術的當代轉型提供了鮮活樣本。

 

在甘肅書畫界,每當提到曾來德先生都會肅然起敬,盡管他在甘肅時間不長,但他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卻極其深刻。坦誠地說,不少人后來成名為書畫家,程度不同地受到過他的影響,因此對他的評價也自然不同凡響。

 

一、從民間書法到跨文化對話

 

曾來德先生的藝術起點,始終深植于傳統土壤。他曾師從書法家胡公石,對傳統書法的筆法、章法有過系統研習,但并未止步于“師古”。作為大師級人物,與許多當代書家不同的是,他的“傳統”并非局限于文人書法的經典范式,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民間書法:那些未被“雅化”的碑刻、磚銘、簡牘,甚至民間手札中的率性書寫。這種取法資源的選擇,讓他的作品天然帶有一種“生猛”的生命力,筆鋒的提按轉折不循常理,墨色的濃淡枯濕大開大合,結體的欹正相生打破平衡,看似“粗糲”,卻暗含傳統書法最本真的基因。

 

如果說民間書法為他提供了“破法”的資源,那么對西方視覺藝術構成理論及日本現代派書法的吸收,則賦予他“立新”的工具。在曾來德先生的作品中,空間分割的現代性意識與書法的節奏韻律交織,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感與傳統筆墨的氣韻生動融合達到了至善至美。譬如他的巨幅書法《天地之象》,以巨型宣紙為載體,通過字組的疏密錯落、墨色的層次疊加,將書法從傳統的“案頭雅玩”推向“視覺裝置”的維度,觀者站在作品前,不僅能“讀”文字的內容,更能“感”空間的張力,這種體驗打破了書法與繪畫、傳統與當代的界限。

 

更值得關注的是,他的創作始終保持著與世界藝術的對話。大英博物館的展出、法國國家議會宮的展覽,讓他的作品在國際語境中獲得了更廣泛的審視。這種對話不是簡單的“西方形式+東方內容”,而是以書法為媒介,傳遞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與“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正如他所言:“書法是中國人的精神心電圖”,他的創作正是用現代語言翻譯這種“心電圖”,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力。

 

二、在破壞與重建中抵達藝術本真

 

“塑我毀我”是曾來德先生藝術理念的核心,也是理解他創作的關鍵。所謂“塑我”,是對個人風格的主動建構——他不滿足于重復已有的書法范式,而是以極大的勇氣打破傳統筆法的“正確性”,用夸張的筆勢、突兀的結體、反常規的墨色,構建屬于自己的視覺符號系統。例如他的行草作品,線條常如“折釵股”般扭曲卻富有韌性,墨色從濃墨重彩到飛白枯筆的轉換如自然天成,這種“不完美”的表達,恰恰消解了傳統書法中“技法至上”的桎梏,讓書寫回歸到情感與生命的本真狀態。

 

而“毀我”則是對既有成就的自我顛覆。曾來德先生的創作始終處于動態的“破壞—重建”過程中:早期的民間書法取法、中期的現代構成實驗、近年的地域文化融合,每一次轉變都是一次“自我摧毀”。這種“毀我”不是否定過去,而是拒絕被風格固化,始終保持對藝術的新鮮感知。正如他在“回望賀蘭山”展覽中所呈現的,從雄渾的西北山水到細膩的小品手札,從大幅的榜書到精微的冊頁,他用200余件作品證明:真正的藝術生命力,在于不斷突破邊界,在“變”中尋找“不變”的核心——對生命、對自然、對文化的深刻體悟。

 

三、從書齋到地域文化的精神返鄉

 

近年來,曾來德先生的創作呈現出明顯的“地域轉向”。2025年的“回望賀蘭山”展覽,正是這一轉向的集中體現。展覽以“賀蘭山”為母題,將書法與繪畫、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勾連。在作品中,我們既能看到他對賀蘭山巖畫的借鑒——那些原始的線條、質樸的造型,與他書法中的民間基因形成呼應;也能感受到他對西北風物的深情凝視——蒼茫的戈壁、雄奇的賀蘭、厚重的黃土,都化作筆端的墨色濃淡與筆勢起伏。看了他的“回望賀蘭山”作品展,甘肅人就會想到他辦過的“仰望敦煌”、“夢回隴原”等展出。

 

這種“地域書寫”并非簡單的景物描摹,而是文化身份的確認與精神返鄉的旅程。曾來德先生曾在訪談中提到:“離開土地的藝術,終將失去根脈。”賀蘭山作為西北的文化符號,承載著歷史的厚重與自然的蒼涼,他的創作正是以筆墨為舟,駛向這種文化的深處。當書法從書齋走向山河,從個體表達延伸為對地域文明的詮釋,其意義已超越了藝術本身——成為連接傳統與當代、個體與群體的精神橋梁。

 

綜上所述,曾來德先生的書畫藝術,本質上是一場“破界”的實驗,在裂隙中生長的藝術生命力自強。他打破傳統書法的技法邊界,打破東西方藝術的媒介邊界,更打破藝術家與時代的對話邊界。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法的創新,更是一種藝術態度的宣言:真正的傳統不是固化的范式,而是不斷生長的生命;真正的現代不是對西方的模仿,而是對本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

 

在這個“傳統”與“現代”常被對立討論的時代,曾來德先生用他的創作證明:傳統與現代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相互滋養;東方與西方并非格格不入,而是可以彼此對話。他的藝術,既是對中國書法現代性的探索,也是對當代藝術本土性的回答。或許正如他所言:“藝術的終極意義,是在裂隙中生長。”正是這樣,他在傳統與現代的裂隙中,生長出屬于自己的藝術光芒。

 

【簡介】

曾來德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1956年生于四川蓬溪,1973年入伍,1980年畢業于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系統研習書畫。?

曾任職?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書法篆刻院執行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等。??

現任職務?: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書記、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委、書法篆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

榮譽?: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等稱號。??

藝術成就:書法?,融合碑學傳統與現代視覺藝術,突破漢字固定結構,形成強烈個人風格,代表作《鷗鷺》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繪畫?,獨創焦墨山水畫,以書畫一體、氣象萬千著稱,作品《天地之象》亦被大英博物館收藏。??學術專著眾多。

?國際影響?:2005年在大英博物館舉辦個展及“墨樂”文化對話,后續在法國、北歐等地推廣中國書法藝術。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看亚洲十八禁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影院wwwwwwwwwww|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999| 久久99国产精品|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久老色鬼天天综合网观看| 麻豆女神吴梦梦| 女人扒开尿口给男人捅|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 2019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 日本漫画大全无翼无彩全番 |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大佬和我的365天2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天天干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最新|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差很痛视频| 久99re视频9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欧美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91老湿机福利免费体验| 17女生主动让男生桶自己比| 陈冰的视频ivk|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把胡萝卜立着自己坐上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 99久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 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三级日本三级美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