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袁竹的長篇小說《旋翼》看民族科技史詩的文學書寫與時代回響
李櫟
引言:《旋翼》的獨特價值與研究意義
在當代文學的版圖中,袁竹的長篇小說《旋翼》以其獨樹一幟的敘事與深刻內涵,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成為一部不可多得的民族科技史詩。它跳出了傳統小說的創作框架,不再局限于個體情感的細膩描摹或歷史事件的宏大敘事,而是另辟蹊徑,將目光聚焦于無人機產業,以此為切入點,編織出一幅跨越八十五年時空的壯麗畫卷。
八十五年,于歷史長河而言,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在《旋翼》的世界里,這八十五年承載了無數的夢想與奮斗、挫折與突破。從 1941 年的戰火紛飛,到現代的松山湖實驗室,時間的洪流滾滾向前,卻始終無法掩蓋中華民族在科技領域奮力突圍的堅定信念。小說通過三代人的技術接力,構建起一條隱秘而又堅韌的科技血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在科技發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這部作品超越了普通商戰小說的狹隘范疇,不再僅僅關注商業利益的爭奪和商場上的爾虞我詐。它將個體命運與家族傳承緊密相連,更將其與國家的科技突圍事業融為一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華天雄在艱難困苦中用日軍偵察機零件改造電報中繼機的智慧與勇氣,他的行動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生存,更是為了國家的通信事業能夠在戰火中得以延續。這種將民族苦難轉化為技術創造力的敘事策略,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科技突圍的深層邏輯:當外部技術封鎖成為常態,本土創新往往誕生于絕境中的逆向工程與文化基因的創造性轉化。
《旋翼》對國際科技競爭的描寫,呈現出強烈的文明沖突色彩,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科技戰場。在這里,技術不僅僅是生產力的象征,更是國家實力和文明影響力的體現。林勝男代表的 “宇斯無人機” 在第 15 屆北京國際航空展潑灑紅酒的場景,看似是一場簡單的商業沖突,實則是兩種技術倫理的激烈對抗。大海無人機在加沙投放胰島素的人道主義行動,與美軍 “全球鷹” 在沙暴中迫降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暗示著技術應用的價值分野。這種對比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技術本身并無善惡之分,但技術的應用卻能體現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價值觀。
從文化符號的解構與重構,到技術突圍的倫理困境探討,《旋翼》都展現出了極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學價值。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科技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在困境中堅守、在挑戰中前行的精神力量。因此,對《旋翼》進行深度評論,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部作品的豐富內涵和藝術價值,更能讓我們從文學的角度,審視中國科技發展的歷史進程,思考技術與文明、創新與傳承、倫理與責任之間的復雜關系,為我們在當今時代的科技發展與文化建設提供寶貴的啟示 。
一、時空褶皺中的技術基因傳承與文化隱喻
(一)三代人的技術接力與歷史互文
在《旋翼》的宏大敘事中,華天雄、華國棟、華振邦等三代人的技術探索構成了一條貫穿始終的脈絡,他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為中國的科技發展貢獻著力量,形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技術接力 。
故事回溯到 1941 年,在那個戰火紛飛、物資匱乏的年代,華天雄面臨著巨大的困境。日軍的侵略使得中國大地滿目瘡痍,通信設備更是極度短缺。然而,華天雄并未被困難嚇倒,他偶然間獲得了日軍偵察機的零件,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開始嘗試用這些零件改造電報中繼機。這一行為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意義。在當時,通信對于戰爭的勝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外部技術封鎖使得中國難以獲得先進的通信設備。華天雄的舉動,正是在絕境中尋求突破的勇敢嘗試,是中國人民不屈精神的體現。
這一情節與延安通信材料廠的歷史形成了鮮明的互文關系。1938 年,延安通信材料廠在艱苦的條件下成立,面臨著沒有圖紙、沒有精密加工設備、沒有人才隊伍,甚至沒有生產材料的困境。但工人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從破飛機、舊汽車中提煉元器件,自制通信器材。他們與華天雄一樣,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展現出了強大的創造力和不屈的精神,將民族苦難轉化為技術創造力。這種在困境中逆向工程的做法,成為了中國科技突圍的重要方式之一,揭示了中國科技發展的深層邏輯:當外部技術封鎖成為常態,本土創新往往誕生于絕境中的頑強拼搏 。
時光流轉,到了現代,華振邦肩負起了新的使命。他在松山湖實驗室參與石墨烯量子芯片的研發,站在了科技發展的前沿。與祖父華天雄所處的時代不同,華振邦面臨的是更加復雜和高端的科技挑戰。但他傳承了家族的精神基因,在技術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他的努力不僅僅是個人的追求,更是家族科技血脈的延續,是對國家科技突圍事業的擔當。
從華天雄到華振邦,三代人的技術接力跨越了八十五年的時空。他們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面臨著不同的挑戰,但都始終堅守著對科技的熱愛和對國家的責任。這種技術接力,不僅僅是技術的傳承,更是精神的傳承。它體現了中國科技人在困境中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也展示了中國科技發展的艱辛歷程和不屈精神。
(二)技術突破的文化隱喻與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
松山湖實驗室的研發場景,是小說中技術突破與文化隱喻相互交融的重要體現。李教授實驗室里 “藏了十年” 的芯片,宛如一顆深埋在歲月深處的明珠,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這顆芯片的誕生過程充滿了艱辛和挑戰,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成果,更是一種文化隱喻的載體。
在那個被技術封鎖的年代,延安窯洞中被日軍封鎖下依然運轉的電臺,是中國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它代表著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依然堅守著對通信的需求,對信息傳遞的渴望。而李教授實驗室里的芯片,恰似這延安窯洞中電臺的現代延續。它在漫長的十年研發過程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始終未曾放棄。它象征著中國科技人在面對外部技術封鎖時的堅韌不拔,是 “技術自主” 民族密碼的生動詮釋。
華振邦將根據地電臺密碼刻入芯片的細節,更是將傳統文明的智慧結晶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根據地電臺密碼,是革命先輩們在戰爭年代為了保障通信安全而創造的智慧成果。它承載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蘊含著革命先輩們的英勇和智慧。而華振邦將其刻入芯片,意味著將傳統文明的智慧引入到現代科技中,使其成為破解現代科技困局的密鑰。這一細節的描寫,深刻地展示了傳統文明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的價值和作用,體現了傳統智慧的現代轉化。
這種跨越時空的技術基因傳承,在小說中達到了高潮。它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科技發展并非是孤立的,而是深深扎根于歷史的土壤中。傳統文明的智慧為現代科技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啟示,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則為傳統文明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兩者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推動著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科技人不僅實現了技術的突破,更實現了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為中國的科技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二、商戰硝煙背后的文明博弈與價值分野
(一)國際科技競爭中的文明沖突呈現
在《旋翼》中,第 15 屆北京國際航空展這一情節成為了國際科技競爭中文明沖突的集中爆發點。當林勝男代表的 “宇斯無人機” 團隊踏入展會現場,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充滿了挑釁與傲慢。林勝男手中那杯肆意潑灑的紅酒,不僅僅是對展會場地的破壞,更是對大海無人機乃至整個中國科技企業的公然羞辱。這一行為背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倫理和商業文化的激烈碰撞。
從技術倫理的角度來看,“宇斯無人機” 所代表的是一種西方傳統的技術至上觀念。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技術的發展僅僅是為了追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和技術霸權的鞏固。他們將無人機視為一種純粹的商業工具,只關注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利潤回報,而忽視了技術背后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而大海無人機則秉持著一種全新的技術倫理理念,它將技術的發展與人類的福祉緊密相連,強調無人機在改善人類生活、促進社會進步方面的積極作用。大海無人機在加沙投放胰島素的人道主義行動,便是這種理念的生動體現。在戰火紛飛的加沙地區,胰島素對于那些身患糖尿病的人們來說,是維持生命的關鍵物資。大海無人機不顧危險,將胰島素精準地投放到需要的人手中,為他們帶去了生的希望。這種行為彰顯了大海無人機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道主義精神的堅守,與 “宇斯無人機” 的冷漠和功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這種對比在小說中具有深刻的意義,它暗示了技術應用的價值分野。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但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背景會賦予技術不同的使命和意義。在國際科技競爭的舞臺上,這種價值分野不僅僅體現在產品的功能和性能上,更體現在企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擔當上。大海無人機通過自己的行動,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價值觀和人文關懷,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認可。而 “宇斯無人機” 的傲慢和無禮,不僅暴露了其技術倫理的缺失,也讓人們對其背后的商業文化產生了質疑。這種對比也提醒著我們,在追求科技進步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僅僅關注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更要關注技術的應用和影響,確保技術能夠造福人類,而不是成為破壞和傷害的工具 。
(二)科技戰語境下的文明博弈本質揭示
小說中,美國國防部將大海列入 CMC 清單的情節,無疑是現實中大疆遭遇制裁的文學轉譯。這一情節的設置,巧妙地構建起了一個逼真的科技戰語境,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國際科技競爭的殘酷與激烈。在這個語境中,“實體清單”“337 調查” 等專業術語的頻繁出現,不再是簡單的文字符號,而是成為了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打壓和遏制的有力武器。
美國將大海列入 CMC 清單,其背后的動機不言而喻。他們害怕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會威脅到自己在全球科技領域的霸主地位,因此不惜動用各種手段,試圖阻止中國科技的發展。這種行為,不僅僅是一種商業競爭手段,更是一種文明博弈的體現。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封鎖、貿易制裁等方式,維護自己的技術優勢和文化霸權,阻止中國科技文明的崛起。
然而,小說的深刻之處在于,作者并未止步于對這些事件的簡單復現,而是通過華振邦在俄烏戰場投放和平鴿畫作的細節,深刻地揭示了技術競爭背后的文明博弈本質。當無人機載著東莞小學生的童真穿越戰火,那一幅幅和平鴿畫作成為了傳遞和平與希望的使者。這一刻,科技不再僅僅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被賦予了溫暖的人文情懷,完成了從冰冷工具到文明使者的蛻變。
華振邦的這一行為,是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科技霸權的有力回應。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科技企業在面對技術封鎖和制裁時,不會退縮和屈服,而是會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創新的精神,推動科技的發展,為人類的和平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這也表明,技術競爭的最終目的不應該是對抗和沖突,而應該是促進文明的交流與融合。通過科技的力量,不同的文明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科技時代,《旋翼》通過對科技戰語境下文明博弈本質的揭示,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文化和價值觀的考驗。只有堅守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追求,不斷創新和進取,才能在國際科技競爭的舞臺上贏得尊重和地位,為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三、文化符號的精巧設計與深度內涵
(一)銀瓶山與榕樹:地理與精神的雙重隱喻
在《旋翼》中,銀瓶山不僅僅是一座地理意義上的山峰,它更是一個承載著深厚歷史記憶與豐富文化內涵的精神圖騰。銀瓶山位于東莞市謝崗鎮,是東莞市的第一高峰,主峰銀瓶嘴海拔 898 米 。它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著稱,被譽為 “小九寨溝”。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 95%,是珠三角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穗花杉、蘇鐵蕨、華南五針松等特色植物群落,以及眾多珍稀動物在此繁衍生息。壯觀的瀑布群,如黃茅田瀑布,落差高達 80 米,氣勢磅礴,如銀河傾瀉。奇特的地質遺跡,見證了億萬年來的地殼變遷,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
從歷史的角度看,銀瓶山承載著游擊隊的抗日記憶。在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游擊隊的重要活動據點。游擊隊員們憑借著銀瓶山復雜的地形和茂密的森林,與日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英勇無畏的身影,為保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這些抗日記憶,成為了銀瓶山精神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了這座山一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氣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銀瓶山又見證了松山湖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浪潮中,銀瓶山地區成為了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松山湖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們日夜奮戰,致力于石墨烯量子芯片等前沿科技的研發。他們在銀瓶山的見證下,不斷攻克技術難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這種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使得銀瓶山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歷史縱深感。它既承載著過去的苦難與奮斗,又見證著當下的創新與發展,成為了連接歷史與現實的重要紐帶。
榕樹在小說中同樣具有深刻的文化隱喻意義。榕樹是一種具有濃厚文化內涵的樹種,常被用作象征性的植物。它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具有獨特的特征,并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國文化中,榕樹被視為吉祥、繁榮和保護的象征,常被種植在家居或商業場所以帶來好運和財富。它的茂盛樹冠為人們提供了遮陽避雨的場所,被視為庇護與保護的象征。榕樹還象征著健康長壽,具有頑強生命力和長壽的特點,常被用來作為賀禮送給長輩,表達對長輩的美好祝愿 。
在小說中,當華振邦在觀音山頂與阿聯酋親王共植榕樹時,這一行為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植樹活動,更是一種文化交流與融合的象征。榕樹的根系深深地扎根于本土的土壤中,象征著中華民族對本土文化的堅守和傳承。而它那茂盛的枝葉向著天空伸展,又寓意著對世界的開放和包容。此時,榕樹根系與東江潮聲共同構成了 “扎根本土、擁抱世界” 的文化隱喻。它暗示著中國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要堅守自身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又要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交流與合作,吸收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實現自身的發展與壯大。這種文化隱喻的運用,使得小說的主題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展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理念和文化自信。
(二)“孔孟” 教育機器人與旋翼紋路:傳統文化的現代轉譯與文明對話
“孔孟” 教育機器人的發布,是小說中傳統文化符號現代轉譯的一個典型案例。這一機器人配置了 46 個可編程部件,將儒家思想的人文關懷與人工智能的技術理性熔鑄為一體,成為了一種全新的教育載體。儒家思想主張仁、義、禮、智、信,強調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將這些思想融入到教育機器人中,使得機器人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工具,更是一種傳播傳統文化價值觀的媒介。
在現代社會,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和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品德培養?!翱酌稀?教育機器人的出現,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它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它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它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這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式,暗合了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的文化突圍策略。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西方文化和科技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翱酌稀?教育機器人的出現,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提供了新的途徑。它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現代科技中,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同時,它也為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了獨特的文化優勢,展示了中國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
旋翼表面蝕刻的量子密鑰與根據地密碼的雙重紋路,是小說中另一個具有深刻內涵的文化符號。量子密鑰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它代表著最前沿的加密技術,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根據地密碼則是革命戰爭年代的產物,它承載著革命先輩們的智慧和勇氣,是那段波瀾壯闊歷史的見證。將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蝕刻在旋翼表面,使得旋翼成為了傳統與現代、歷史與現實之間文明對話的介質。
當金屬表面的流光溢彩映照著古村鑊耳墻時,一種強烈的視覺和文化沖擊撲面而來。古村鑊耳墻是嶺南傳統建筑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內涵。鑊耳墻的形狀獨特,線條流暢,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美感。它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嶺南地區歷史文化的象征。它見證了嶺南地區的發展變遷,承載著當地人民的生活記憶和情感寄托。而旋翼上的量子密鑰和根據地密碼,則代表著現代科技和革命歷史。它們與古村鑊耳墻相互映襯,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反差。這種對比和反差,使得傳統與現代在科技的維度上實現了精神共振。它讓人們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科技成果,為人類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技術突圍中的倫理困境與人性審視
(一)技術倫理的前瞻性探討與警示
在《旋翼》中,大海無人機在中東戰場遭遇仿制危機的情節,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引發了讀者對技術倫理的深入思考。華振邦面對這一危機,果斷設計并啟動自毀程序,這一決策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倫理考量。從一方面來看,自毀程序是對知識產權的堅定捍衛。在當今全球化的科技競爭時代,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資產,是創新成果的法律保障。大海無人機的技術凝聚著無數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智慧,一旦被肆意仿制,不僅會損害企業的經濟利益,更會打擊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破壞整個科技生態的健康發展。華振邦啟動自毀程序,向世界表明了中國科技企業對知識產權的尊重和保護意識,彰顯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擔當和責任 。
另一方面,自毀程序也暗含著對技術濫用的警示。在戰爭的殘酷環境中,無人機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極有可能被用于非人道的目的,成為傷害無辜生命的工具。中東地區局勢復雜,戰火紛飛,各種勢力交織,一旦被仿制的大海無人機被濫用,后果將不堪設想。華振邦的自毀程序,是對這種潛在風險的有效防范,體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在技術應用中的道德底線和人文關懷。它提醒著人們,技術的發展必須與倫理道德相匹配,不能為了追求技術的進步而忽視了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這種對技術倫理的探討,在當代技術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機、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新興技術不斷涌現,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機遇。但與此同時,這些技術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問題。例如,人工智能在決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和歧視,基因編輯可能對人類遺傳基因庫造成的不可預測的影響等?!缎怼吠ㄟ^對大海無人機自毀程序的描寫,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技術倫理的研究和規范,確保技術能夠造福人類,而不是給人類帶來災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類似的案例。例如,一些國家在發展軍事技術時,忽視了倫理道德的約束,將先進的武器技術用于侵略和戰爭,給其他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又比如,一些企業在開發人工智能產品時,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忽視了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導致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這些案例都充分說明了技術倫理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旋翼》中對技術倫理探討的現實意義。
(二)對技術英雄主義的重新定義與人性光輝的彰顯
夏夢在研發中心撫摸丈夫手術疤痕的細節,宛如一束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小說中技術英雄主義背后的人性維度。這個充滿痛感的身體記憶,是對技術崇拜的溫柔解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往往容易陷入對技術的盲目崇拜,將技術視為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鑰匙。然而,夏夢撫摸手術疤痕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技術突破背后的代價。每一項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和犧牲。他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道路上,不僅要面對科研上的重重困難和挑戰,還要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巨大壓力。手術疤痕,就是他們為技術發展所付出代價的見證。它提醒著我們,技術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艱辛和痛苦 。
華振邦在沙暴中操縱 “大海珠峰” 切入風眼的情節,則是對技術英雄主義的重新定義。在傳統的觀念中,技術英雄往往是那些能夠征服自然、駕馭先進技術的人。他們憑借著高超的技術和無畏的勇氣,在科技的舞臺上大放異彩。然而,華振邦的行為卻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技術英雄主義的內涵。在沙暴中,風眼是最危險的區域,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華振邦操縱 “大海珠峰” 切入風眼,并非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技術實力,而是為了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保護更多人的生命和安全。他在絕境中,始終堅守著人類文明的底線,展現出了堅韌不拔的意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的行為表明,真正的英雄不是征服天空的人,而是在絕境中依然堅守人類文明底線的守護者。
在這一情節中,人性的光輝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華振邦在面對生死考驗時,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承擔責任。他的勇敢和堅定,不僅來自于對技術的自信,更來自于對人類文明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他深知,自己的行動不僅僅關系到任務的成敗,更關系到無數人的生命和未來。這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責任的擔當,讓華振邦的形象熠熠生輝,成為了真正的技術英雄。
這種對技術英雄主義的重新定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它讓我們認識到,技術的發展并非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和野心,而是為了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技術英雄應該是那些能夠運用技術為人類謀福祉,能夠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堅守道德底線和人文關懷的人。他們的價值不在于技術的高低,而在于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缎怼吠ㄟ^對夏夢和華振邦的描寫,為我們樹立了新的技術英雄榜樣,讓我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更加注重人性的培養和人文精神的傳承 。
五、從商業敘事到文明敘事的升華與時代啟示
(一)小說敘事躍遷的實現與意義
在《旋翼》的結尾部分,十萬架無人機在銀瓶山頂勾勒出銀瓶山輪廓的情節,宛如一場盛大而震撼的視覺與精神盛宴,將小說從商業敘事成功地推向了文明敘事的高峰,實現了敘事的華麗躍遷 。
從商業敘事的角度來看,小說此前圍繞大海無人機公司的發展歷程,描繪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復雜的商業談判以及技術研發的艱辛過程。華振邦等人為了推動公司的發展,在商海中奮力拼搏,與國內外的競爭對手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面臨著技術封鎖、資金短缺、市場份額爭奪等諸多困境,但始終堅守著對無人機技術的信念,努力將大海無人機打造成行業的領軍品牌。這些情節構成了小說商業敘事的主體,展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
然而,當十萬架無人機在觀音山頂騰空而起,它們所承載的意義已經遠遠超越了商業范疇。銀瓶山,作為小說中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象征,既是游擊隊抗日的根據地,見證了中華民族在苦難中不屈抗爭的歷史;也是現代科技突破的見證地,目睹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創新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無人機勾勒出銀瓶山的輪廓,仿佛是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相連,讓人們在這一刻深刻感受到了時間的厚重和文明的傳承 。
從文明敘事的角度來看,這一情節具有多重深刻的寓意。它象征著中國科技文明的崛起與輝煌。十萬架無人機的精準操控,展示了中國在無人機技術領域的卓越成就,體現了中國科技實力的飛速發展。這種技術實力的背后,是無數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結晶,是中國科技創新精神的生動體現。它表明中國科技企業已經不再是國際科技舞臺上的追隨者,而是逐漸成為引領者,為世界科技文明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這一情節也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無人機所勾勒出的銀瓶山輪廓,不僅是中國的象征,更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的象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人類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和機遇。中國科技企業通過無人機技術,將和平、希望與友誼傳遞到世界各地,展現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擔當和責任。無人機在中東地區投放胰島素、在俄烏戰場投放和平鴿畫作等情節,都表明了中國科技企業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更加注重技術的人文關懷和社會價值,致力于用科技改善人類的生活,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
這一敘事躍遷對小說主題的升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小說不再僅僅是一部關于科技企業發展的商業小說,而是成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文化價值的文學作品。通過將商業敘事與文明敘事相結合,小說深刻地揭示了中國科技突圍的本質,即中國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實現技術的突破和商業的成功,更要承擔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使命。這種主題的升華,讓小說具有了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深遠的意義,能夠引發讀者對科技、文化、歷史、人類命運等諸多問題的深入思考 。
(二)《旋翼》對當代中國科技與文化發展的啟示
《旋翼》這部小說以其獨特的敘事和深刻的內涵,為當代中國科技與文化發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 。
從科技突圍的角度來看,小說展示了中國科技企業在面對外部技術封鎖和激烈國際競爭時的堅韌與智慧。華天雄在戰爭年代利用日軍偵察機零件改造電報中繼機,華振邦在現代科技領域努力突破石墨烯量子芯片等關鍵技術,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技術自主是中國科技發展的核心密碼。在當今世界,科技競爭日益激烈,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不斷加劇,中國科技企業必須堅定自主創新的道路,加大研發投入,培養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國際科技舞臺上贏得一席之地 。
小說中三代人的技術接力,體現了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中國科技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人的不懈努力。前輩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積累的技術經驗和創新精神,為后人提供了寶貴的財富。當代科技工作者應在前人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敢于突破,不斷推動科技的進步。松山湖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傳承老一輩科技人精神的同時,積極探索前沿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正是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生動體現 。
在文化自信方面,小說通過對大嶺山、銀瓶山、榕樹、“孔孟” 教育機器人等文化符號的精心設計,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生命力。大嶺山、銀瓶山承載著抗日記憶和現代科技突破的雙重意義,榕樹象征著扎根本土、擁抱世界的文化理念,“孔孟” 教育機器人將儒家思想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這些都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國科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和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將其融入到技術創新和產品設計中,展現中國科技的文化特色和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
小說中對國際科技競爭中文明沖突的描寫,提醒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傳播中國文化價值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日益頻繁,中國科技企業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不僅要輸出技術和產品,更要輸出文化和價值觀。通過展示中國科技的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
《旋翼》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體現,也為當代中國科技與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類面臨著諸多共同的挑戰,如氣候變化、疾病傳播、地區沖突等。中國科技企業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科技合作,用科技為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大海無人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如在加沙投放胰島素、在俄烏戰場傳遞和平信號等,都體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踐行 。
文學在時代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缎怼吠ㄟ^文學的形式,將中國科技發展的歷程和精神生動地展現出來,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科技的成就和價值,激發人們對科技的關注和熱愛。文學可以成為科技與文化之間的橋梁,促進兩者的融合與發展。它能夠記錄時代的變遷,傳承民族的精神,為時代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
《旋翼》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的小說。它通過精彩的敘事和豐富的文化符號,為當代中國科技與文化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應借鑒小說中所展現的精神和理念,堅定自主創新,增強文化自信,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中國科技與文化的繁榮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結語:《旋翼》的文學貢獻與時代價值
《旋翼》作為一部獨具匠心的文學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內涵、精妙的敘事結構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在當代文學的星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展現出不可忽視的文學貢獻與深遠的時代價值。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旋翼》拓寬了文學題材的邊界。在眾多文學作品聚焦于傳統的愛情、歷史、社會現實等題材時,它另辟蹊徑,將無人機產業這一充滿科技感與現代氣息的領域引入文學創作。通過對無人機技術研發、商業競爭以及在國際事務中的應用等情節的描寫,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全新的文學世界。這種對新興領域的關注,不僅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內容,也為文學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讓文學與時代的科技發展緊密相連,使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夠感受到科技進步的脈搏,領略到科技與文學相互交融的魅力。
小說在敘事手法上也頗具創新。它巧妙地跨越八十五年的時空,通過三代人的技術接力,構建起一條復雜而又連貫的敘事線索。在這條線索中,歷史與現實相互交織,個人命運與國家科技發展緊密相連。作者運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和人物心理,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之中。在描寫華天雄在戰爭年代改造電報中繼機時,通過對當時戰爭環境的渲染和人物內心的刻畫,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艱難與人們對科技的渴望。而在描寫華振邦在現代科技領域的奮斗時,則通過對商業競爭、技術突破等情節的緊張敘述,展現了當代科技人的拼搏精神和創新意識。這種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不僅增加了故事的層次感和豐富度,也使小說的主題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挖掘。
《旋翼》在人物塑造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鮮明,個性突出,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和性格特點。華天雄的堅韌勇敢、華振邦的智慧擔當、夏夢的溫柔執著等,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通過對人物在科技發展過程中的行為和選擇的描寫,展現了他們的價值觀和精神世界。華振邦在面對技術封鎖和商業競爭時,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努力推動中國無人機技術的發展,這種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對國家的責任感,使他成為了一個令人敬佩的人物形象。這些生動的人物形象,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容,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從時代價值的角度來看,《旋翼》是一部反映中國科技發展歷程的生動教材。它通過文學的形式,展現了中國科技企業在八十五年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辛歷程。從戰爭年代利用簡陋條件進行技術創新,到現代在國際科技舞臺上嶄露頭角,中國科技企業在面對外部技術封鎖和激烈國際競爭時,始終不屈不撓,努力探索技術自主創新的道路。小說中所描繪的這些情節,讓讀者深刻認識到中國科技發展的不易,也讓人們對中國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它激勵著當代科技工作者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精神,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為實現中國科技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這部小說深刻地揭示了技術與文明的關系,對當代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然而,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技術倫理、文明沖突等?!缎怼吠ㄟ^對國際科技競爭中文明沖突的描寫,以及對技術倫理困境的探討,提醒人們在追求技術進步的,要關注技術的應用和影響,確保技術能夠造福人類。它讓人們認識到,技術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和價值觀的體現。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會賦予技術不同的使命和意義,因此,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促進技術與文明的和諧發展。
《旋翼》還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小說中通過對大嶺山、銀瓶山、榕樹、“孔孟” 教育機器人等文化符號的精心設計,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生命力。大嶺山、銀瓶山承載著抗日記憶和現代科技突破的雙重意義,榕樹象征著扎根本土、擁抱世界的文化理念,“孔孟” 教育機器人將儒家思想與現代科技相結合,這些都體現了中華民族在科技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同時,小說中所展現的中國科技人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勇于創新的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它激勵著人們在當代社會中,要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旋翼》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學貢獻和時代價值的作品。它以其獨特的敘事和深刻的內涵,為當代文學創作提供了新的范例,也為我們認識中國科技發展歷程、思考技術與文明的關系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它是一部獻給所有在技術突圍中負重前行者的精神啟示錄,也是一部記錄中國科技發展與民族精神傳承的壯麗史詩。相信在未來的歲月里,《旋翼》將繼續發揮其獨特的魅力,激勵著更多的人在科技與文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奮勇前行 。
作者簡介:李櫟,藝評人,在《中國作家網》《搜狐網》《作家網》《四川新聞網·麻辣社區》等發表數十篇文學評論。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