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陶文化遇上童話:《泥土的聲音》的奇妙敘事
袁竹
引言:童話與陶文化的奇妙碰撞
在兒童文學的廣袤星空中,《泥土的聲音》(中國畫報出版社2025年3月第1版)宛如一顆獨特而耀眼的星辰,打破了常規的創作邊界,將古老深邃的陶文化與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世界進行了大膽且精妙的融合。這一創新之舉,猶如在平靜的文學湖面上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層層引人入勝的漣漪。
長久以來,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以其充滿想象力的情節、鮮明生動的角色和純真美好的情感,為孩子們構筑起了一個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幻天地。在這個天地里,孩子們能夠自由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感受真善美的力量。而陶文化,作為人類文明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沉淀、豐富多元的地域特色和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它是人類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從原始社會的質樸陶器到現代社會的精美陶藝作品,陶文化貫穿了人類發展的始終,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
《泥土的聲音》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敏銳地捕捉到了童話與陶文化之間的潛在聯系,巧妙地在兩者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橋梁。這座橋梁,既為童話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不再僅僅是簡單的幻想故事,而是具有了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價值;又為陶文化找到了一種全新的傳播方式,讓古老的陶文化以一種生動有趣、易于接受的形式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通過這部作品,孩子們仿佛被帶入了一個神秘而奇妙的陶之童話王國,在那里,他們不僅能夠沉浸于精彩絕倫的故事之中,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領略陶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創作背景與作者意圖
(一)楊璞的創作軌跡
在兒童文學的領域中,楊璞已然成為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她的創作歷程猶如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每一筆都飽含著對兒童文學的熱愛與執著。多年來,她深耕于兒童文學這片沃土,先后推出了《你在天空我在海里》《水晶草》《冰封的藍月亮》《小閣樓老木箱》等多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 。這些作品憑借其獨特的敘事風格、豐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情感內涵,在兒童文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為她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認可,成為廣東文壇中備受矚目的兒童文學作家。
楊璞的作品往往善于透過童真的視角,巧妙地架構起歷史與現實交織的奇妙敘事。在她的筆下,一個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在讀者眼前徐徐展開,帶領孩子們穿越時空的隧道,領略不同時代的風采與魅力。她以一支靈動的生花妙筆,在傳統文化與少年兒童之間搭建起了一座堅固而又美麗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孩子們能夠更加輕松地走進傳統文化的殿堂,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從而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不僅使她的作品在眾多兒童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更讓她在兒童文學領域中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為眾多小讀者心中的文學引路人。
(二)對非遺傳承的使命感
在當今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浪潮中,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甚至有些已經瀕臨失傳。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讓楊璞深感憂慮。她意識到,非遺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獨特的審美觀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基石,保護和傳承非遺刻不容緩。
而兒童,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無疑是非遺傳承的重要力量。他們天真無邪、充滿好奇,對世界有著無限的探索欲望。如果能夠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從小培養對非遺的興趣和熱愛,那么非遺的傳承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希望。基于這樣的認識,楊璞決定拿起手中的筆,以兒童文學為載體,將非遺元素融入其中,為孩子們創作一部部充滿趣味和文化內涵的作品。
《泥土的聲音》便是她在這一理念下的精心之作。這部作品以佛山數千年的傳統文化技藝 —— 石灣陶塑為題材,以古老的樂器陶塤為引線,以數百年來窯火不斷、世界罕見的南風古灶為創作背景,通過生動離奇的故事,將陶文化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楊璞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到故事帶來的樂趣,還能夠深入了解陶文化的歷史淵源、制作工藝、藝術特色等方面的知識,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陶文化,增強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意識,樹立起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 。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楊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多次帶領孩子們拜訪陶藝大師,深入陶藝工作室和博物館進行觀摩學習,讓孩子們親身感受陶藝制作的過程和魅力。孩子們那充滿好奇的眼神和與大師們天馬行空的對話,都成為了她創作的靈感源泉。她還廣泛查閱資料,深入研究陶文化的相關知識,力求在作品中準確地展現陶文化的精髓。同時,她充分發揮自己作為詞作家的優勢,巧妙地借助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陶塤,將其獨特的聲音融入到故事中,不僅呼應了書名《泥土的聲音》,更增強了孩子們閱讀時的代入感,吸引他們更加關注陶塑和陶塤。可以說,《泥土的聲音》不僅僅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更是楊璞對非遺傳承的一次深情呼喚和積極探索,它承載著作者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非遺傳承的殷切期望。
二、獨特的敘事結構與表現手法
(一)奇幻元素構建的敘事空間
在《泥土的聲音》中,神奇的蝸牛洞和具有魔法的神奇書等奇幻元素,宛如一把把神奇的鑰匙,為讀者打開了一扇通往充滿無限想象力的敘事空間的大門。這些奇幻元素的巧妙運用,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故事的內容,更為情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讓整個故事充滿了驚喜與懸念。
神奇蝸牛洞在故事里是一個神秘而又奇妙的存在,它仿佛是連接現實世界與陶塑童話世界的神秘通道。當孩子們通過這個蝸牛洞時,就像是穿越了時空的隧道,進入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未知領域。在這個領域里,一切都變得與眾不同,孩子們可以與陶塑作品對話,感受它們的喜怒哀樂,探索那些隱藏在陶塑背后的神秘故事。蝸牛洞的存在,打破了現實世界的常規限制,為孩子們的冒險之旅增添了無盡的可能性。它讓孩子們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新的驚喜,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突破現實束縛的設定,不僅符合兒童天馬行空的思維方式,更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跟隨孩子們一起在這個奇幻的世界里遨游。
而魔法書則是另一個推動故事發展的關鍵元素。它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夠讓陶塑作品鮮活起來,賦予它們生命和靈魂。魔法書的出現,讓原本靜止的陶塑世界變得生動有趣起來。孩子們可以通過魔法書,與陶塑們一起展開冒險,共同面對各種挑戰。魔法書就像是一個神秘的導演,它巧妙地安排著陶塑們的命運,讓它們在故事中扮演著各自獨特的角色。它的存在,使得故事的情節更加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每當孩子們翻開魔法書,讀者都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次又會有哪些陶塑作品活過來,它們會帶來怎樣精彩的故事。魔法書的出現,不僅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更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緊張和興奮。
這些奇幻元素相互交織,共同構建起了一個獨特而迷人的敘事空間。在這個空間里,現實與幻想相互交融,孩子們的冒險之旅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吸引,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個奇幻的世界里,與孩子們一起感受著陶塑文化的魅力,體驗著冒險的刺激與樂趣。
(二)擬人化賦予陶塑生命力
楊璞在《泥土的聲音》中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賦予了一件件陶塑作品鮮活的生命力,使它們成為了一個個性格鮮明、形象飽滿的人物,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趣味性與感染力。
走進這個奇妙的故事,那尊憨態可掬的笑面佛陶塑,在作者的筆下仿佛被注入了靈魂,化身為一個樂觀豁達、總是笑容滿面的老者。他的笑聲如同陽光般溫暖,能夠驅散孩子們心中的陰霾。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他總是能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用幽默風趣的話語安慰和鼓勵著孩子們。他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讓人感覺他就是一位真實存在的、親切和藹的長輩。
而那尊威風凜凜的關公陶塑,則宛如一位忠肝義膽、英勇無畏的英雄。他手持青龍偃月刀,眼神堅定而銳利,仿佛隨時準備為了正義而戰。在孩子們遇到危險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力量保護他們。他的忠誠和勇敢,深深地感染著孩子們,讓他們懂得了正義和勇氣的重要性。他的形象高大而威嚴,卻又不失親切,讓讀者在敬佩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溫柔。
這些擬人化的陶塑形象,不僅為故事增添了豐富的色彩,更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陶塑文化的魅力。通過與這些栩栩如生的陶塑人物互動,孩子們仿佛穿越時空,與古代的文化和藝術進行了一場親密的對話。他們可以從這些陶塑人物的身上,了解到不同的歷史故事、人物性格和文化內涵,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這種擬人化的創作手法,使得陶塑不再僅僅是冰冷的藝術品,而是成為了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陪伴他們一起經歷冒險,一起感悟人生。
(三)歌聲串聯的敘事節奏
在《泥土的聲音》中,獨特而神秘的歌聲宛如一條無形的絲線,巧妙地將整個故事串聯起來,為讀者編織出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和神秘氛圍的童話世界。
歌聲第一次響起,是在故事的開篇,那是一種悠揚而空靈的聲音,仿佛從遙遠的天際傳來,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隨著故事的推進,歌聲時隱時現,每當關鍵時刻,它總會恰到好處地響起,或舒緩,或激昂,或歡快,或悲傷,與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呼應,如同一場精彩的交響樂,為故事營造出了豐富多樣的氛圍。
當孩子們在神奇的蝸牛洞中探索時,歌聲輕柔而神秘,仿佛在引導著他們前行,又像是在訴說著古老的秘密,讓整個探索過程充滿了未知的懸念和刺激;而當孩子們與陶塑們一起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歌聲則變得激昂有力,仿佛在為他們加油鼓勁,激發著他們的勇氣和斗志,讓讀者也不禁為之熱血沸騰;在溫馨的時刻,歌聲又變得溫柔舒緩,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孩子們的心田,也流淌在讀者的心中,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溫情和愛意。
這種歌聲的反復出現,不僅構成了故事獨特的敘事節奏,使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富有韻律感,還像一條情感的紐帶,將讀者與故事中的人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讀者仿佛能夠聽到歌聲中的情感變化,與人物一同歡笑,一同流淚,一同經歷冒險的喜怒哀樂。歌聲讓整個故事更加生動立體,仿佛一部精彩的音樂劇,每一個音符都跳動著生命的活力,讓讀者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它在無形中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使讀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內涵,感受陶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泥土的聲音》這部作品在眾多兒童文學作品中獨樹一幟,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三、生動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主要人物的性格剖析
在《泥土的聲音》這部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體長篇兒童小說中,楊璞以其細膩而靈動的筆觸,成功地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從書中躍然而出,他們各自獨特的性格特點和豐富多彩的成長歷程,構成了故事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深深地吸引著讀者的目光,也引發了讀者對人性、成長和文化傳承的深入思考。
塤嘟嘟,作為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是一個充滿活力、勇敢無畏且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他的眼神中總是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渴望,那股子探索精神如同燃燒的火焰,永不熄滅。當他第一次發現神奇的蝸牛洞時,內心的好奇瞬間被點燃,毫不猶豫地帶領小伙伴們踏入了這個神秘的通道,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在冒險過程中,塤嘟嘟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他都從不退縮,總是勇敢地直面困難,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的勇敢不僅體現在面對危險時的毫不畏懼,更體現在他對未知事物的大膽探索和對真相的執著追求上。例如,當他們在陶塑世界中遭遇困境時,塤嘟嘟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恐懼,而是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小伙伴們一次次化險為夷。他的樂觀積極也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在困難面前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勇氣 。
小魚兒則是一個溫柔善良、心思細膩且充滿愛心的女孩。她就像春天里的一縷微風,輕柔而溫暖,總能敏銳地察覺到身邊人的情緒變化,并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助。在與塤嘟嘟等人的冒險中,小魚兒總是默默地照顧著大家,用她的善良和愛心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心。當其他小伙伴感到害怕或沮喪時,小魚兒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他們身邊,用溫柔的話語安慰他們,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她對陶塑們也充滿了關愛,每當看到陶塑們面臨困境時,她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她的善良和愛心不僅讓她在小伙伴們中贏得了極高的人氣,也讓整個故事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
小素姐姐是一位成熟穩重、知識淵博且充滿智慧的少女。她宛如一本行走的百科全書,對陶文化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孩子們的冒險過程中,小素姐姐就像是他們的導師和引路人,總是能夠在關鍵時刻為他們提供寶貴的建議和幫助。她的成熟穩重使她在面對各種復雜的情況時都能保持冷靜,有條不紊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她的知識淵博讓她能夠深入淺出地為孩子們講解陶文化的相關知識,讓孩子們在冒險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體驗到樂趣,還能夠學到豐富的知識。例如,當孩子們對陶塑的制作工藝感到好奇時,小素姐姐會耐心地為他們講解每一個步驟,讓孩子們對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她的智慧和經驗也讓她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榜樣,激勵著他們不斷學習和成長 。
(二)人物形象對兒童心理的契合
這些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能夠如此深入人心,引發小讀者們的強烈共鳴,關鍵在于他們高度契合兒童的認知和心理需求。兒童時期是一個充滿好奇和幻想的階段,孩子們對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欲望,渴望認識新事物、結交新朋友,同時也在不斷地尋找自我認同和歸屬感。
塤嘟嘟的勇敢好奇,正好滿足了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他敢于冒險、勇于嘗試的精神,讓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冒險之中,跟隨塤嘟嘟一起探索神秘的陶塑世界,體驗刺激與樂趣。這種代入感能夠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無盡的快樂和滿足。同時,塤嘟嘟在冒險中不斷成長和進步,他克服困難的過程也能夠讓孩子們從中汲取力量,學會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培養堅韌不拔的品質 。
小魚兒的善良溫柔則與孩子們內心對溫暖和關愛的渴望相呼應。在孩子們的世界里,善良和友愛是非常重要的品質,他們希望身邊的人都能像小魚兒一樣,充滿愛心和關懷。小魚兒對小伙伴們和陶塑們的關愛,讓孩子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學會了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能夠讓孩子們在閱讀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同時也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
小素姐姐的成熟智慧,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榜樣和追求的目標。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有一個引導者和榜樣,來幫助他們學習知識、培養品德。小素姐姐的淵博知識和成熟穩重,讓孩子們對她充滿了敬佩和羨慕之情。孩子們在閱讀中會不自覺地向小素姐姐學習,渴望像她一樣聰明、有見識。這種榜樣的力量能夠激勵孩子們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 。
《泥土的聲音》通過塑造這些契合兒童心理的人物形象,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陶文化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里,孩子們不僅能夠享受到精彩的故事帶來的樂趣,還能夠在人物形象的感染和啟發下,獲得心靈的滋養和成長,培養出勇敢、善良、智慧等優秀品質,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的生活和挑戰。
四、陶文化的深度呈現與教育意義
(一)陶文化知識的自然融入
在《泥土的聲音》中,楊璞巧妙地將陶塑制作工藝、歷史等知識融入故事情節,宛如一位技藝高超的工匠,精心地將一顆顆璀璨的文化明珠鑲嵌在故事的錦緞之上。讀者在跟隨主人公們冒險的過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個陶文化的知識寶庫,不知不覺地汲取著豐富的文化養分。
當孩子們通過神奇的蝸牛洞進入陶塑世界后,作者細致地描繪了他們親眼目睹陶塑制作的全過程。從最初挑選合適的陶土開始,詳細描述了陶土的質地、顏色和產地的特點,讓讀者了解到不同種類的陶土對于陶塑作品的影響。接著,展示了拉坯這一關鍵步驟,生動地刻畫了陶藝師傅如何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對泥土的敏銳感知,將一團普通的陶土在旋轉的輪盤上塑造成各種優美的形狀。孩子們眼中的好奇與驚嘆,也正是讀者內心的真實寫照。在這個過程中,讀者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陶土在指尖的溫度和質感,體會到拉坯工藝的獨特魅力。
隨后,書中又深入介紹了裝飾環節,講述了陶藝師運用雕刻、彩繪等多種技法,為陶塑作品增添獨特的藝術韻味。孩子們被那些精美的圖案和細膩的雕刻所吸引,讀者也隨之領略到了陶塑裝飾藝術的博大精深。每一種裝飾技法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作者通過故事中的人物之口,巧妙地將這些知識傳遞給讀者,讓讀者在欣賞陶塑之美的同時,也對其背后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對于燒制過程,作者更是進行了精彩的描寫。從窯爐的結構、燃料的選擇,到燒制溫度的控制和時間的把握,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燒制工藝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孩子們在一旁緊張地注視著窯爐,期待著陶塑作品的誕生,讀者也仿佛置身于那熾熱的窯爐旁,與孩子們一同感受著燒制過程中的緊張與期待。當窯門打開,一件件精美的陶塑作品呈現在眼前時,那種震撼和喜悅之情,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了陶塑制作過程的艱辛與不易,也更加珍惜這些凝聚著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藝術瑰寶。
除了制作工藝,作品還巧妙地融入了陶塑的歷史知識。通過與陶塑人物的對話,孩子們和讀者一同穿越時空,了解到陶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和演變。從原始社會的質樸陶塑,到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風格陶塑,再到唐宋時期的繁榮發展,每一個歷史階段的陶塑都有著獨特的風格和特點。這些歷史知識的融入,不僅豐富了故事的內涵,更讓讀者對陶塑文化的發展脈絡有了清晰的認識,感受到了陶塑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二)對兒童文化認知的啟蒙
《泥土的聲音》猶如一把神奇的鑰匙,為兒童打開了一扇通往傳統文化殿堂的大門,在激發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文化自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強烈的階段,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探索的欲望。《泥土的聲音》以其生動有趣的故事、充滿奇幻色彩的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吸引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對陶文化的濃厚興趣。孩子們在閱讀過程中,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陶塑王國,被那些精美的陶塑作品和神奇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他們會好奇地追問陶塑是如何制作出來的,為什么會有這么豐富多樣的造型和色彩,這些問題將引導他們主動地去探索陶文化的奧秘,從而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書中通過對陶塑文化的深入描繪,讓兒童在閱讀中了解到陶塑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記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審美觀念。當孩子們了解到陶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它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時,他們會對自己的民族文化產生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種認同感和自豪感將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使他們更加堅定地相信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例如,當孩子們得知石灣陶塑以其 “石灣陶,甲天下” 的美譽聞名于世,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制作工藝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時,他們會為自己的家鄉文化感到無比驕傲。這種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和認同,將逐漸延伸到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認同,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泥土的聲音》通過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描繪,將陶文化的種子播撒在兒童的心田,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它不僅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更是一本優秀的傳統文化啟蒙讀物,為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
五、文本語言特色
(一)簡潔易懂的兒童語言
在《泥土的聲音》中,作者楊璞充分展現了對兒童語言習慣和認知水平的精準把握,運用簡潔、生動且充滿童趣的文字,為孩子們構建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話世界。
書中的對話簡潔明快,符合兒童的交流方式。當塤嘟嘟發現神奇蝸牛洞時,興奮地對小伙伴們喊道:“快來看呀,這里有個奇怪的洞!” 短短一句話,沒有任何復雜的詞匯和句式,卻將孩子發現新奇事物時的興奮與急切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簡潔直接的語言,讓小讀者們能夠輕松理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個充滿驚喜的場景之中,與塤嘟嘟一同感受著發現的喜悅 。
在描述事物時,作者同樣運用了形象生動、貼近兒童生活的語言。比如描寫陶塑笑面佛,“笑面佛的肚子圓滾滾的,就像一個大大的皮球,他的臉上總是掛著開心的笑容,眼睛瞇成了兩條彎彎的線 。” 將笑面佛的肚子比作皮球,眼睛比作彎彎的線,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過這樣的比喻,讓孩子們能夠迅速在腦海中勾勒出笑面佛的形象,感受到它的可愛與親切。這種生動的描寫方式,不僅增強了文字的表現力,更能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使他們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
再如,在講述陶塑制作過程時,作者寫道:“陶藝師傅把軟軟的陶土放在一個圓圓的轉盤上,然后用手輕輕一捏,陶土就像變魔術一樣,慢慢變成了一個漂亮的小碗 。” “軟軟的”“圓圓的”“輕輕一捏”“變魔術” 等詞匯和表述,簡單易懂又充滿童趣,將復雜的陶藝制作過程以一種輕松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孩子們,讓他們在閱讀中能夠輕松理解,同時也對陶藝制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
(二)富有詩意與美感的表達
作品中充滿了詩意與美感的表達,宛如一首優美的樂章,為讀者帶來了極高的審美享受,極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文學價值。
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作者用細膩而優美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畫面。“天空湛藍湛藍的,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云朵潔白潔白的,如同棉花糖一般飄浮在天空中 。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像是大地畫出的綠色波浪 。” 這段描寫中,作者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將天空比作藍寶石,云朵比作棉花糖,山巒比作綠色波浪,色彩鮮明,形象生動,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與寧靜。這種詩意的描寫,不僅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美,也培養了他們對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
對于陶塑世界的描寫,更是充滿了奇幻而浪漫的詩意。“當魔法書被翻開的那一刻,陶塑們的世界瞬間亮了起來。五彩的光芒從陶塑身上散發出來,它們的眼睛里閃爍著靈動的光彩,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那是一種質樸而又溫暖的氣息,讓人感到無比安心 。” 這段文字充滿了想象力,將陶塑世界描繪得如夢如幻,五彩的光芒、靈動的眼睛、泥土的芬芳,這些元素相互交織,營造出一種神秘而迷人的氛圍。孩子們在閱讀時,仿佛被帶入了一個充滿魔法的童話王國,沉浸在無盡的幻想之中,充分感受到了文學作品的魅力 。
書中還運用了許多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如同一首優美的詩歌。“風兒輕輕吹,樹葉沙沙響,陶塤的聲音悠悠傳來,那是泥土的歌唱 。” 這種簡潔而富有韻律的表達,不僅增強了文字的音樂性,也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語言的節奏美,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作品的喜愛 。
《泥土的聲音》通過簡潔易懂的兒童語言和富有詩意與美感的表達,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格。這種風格既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和認知水平,又能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文學的熏陶,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學殿堂的大門,讓他們在文字的世界里盡情遨游,汲取知識和美的養分。
六、作品的價值與不足
(一)在兒童文學領域的創新價值
《泥土的聲音》在兒童文學領域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綻放出獨特而耀眼的創新光芒,對推動兒童文學的多元化表達和非遺題材創作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在題材的選擇上,這部作品堪稱獨樹一幟。它勇敢地突破了傳統兒童文學常見題材的局限,將目光聚焦于古老而神秘的陶文化這一非遺領域。在以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陶文化這類非遺題材相對較為罕見,而《泥土的聲音》的出現,填補了這一領域的部分空白,為兒童文學的題材庫增添了一抹獨特的亮色。它讓孩子們有機會通過文學作品,走進陶文化的世界,領略其獨特的魅力,拓寬了兒童文學的題材邊界,使兒童文學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
從創作手法來看,作品更是展現出了非凡的創新性。它巧妙地將奇幻元素與現實中的陶文化完美融合,創造出了一個既充滿幻想又富有文化底蘊的獨特世界。神奇的蝸牛洞、具有魔法的神奇書等奇幻元素,為故事增添了濃厚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而陶文化的融入,則賦予了故事深厚的文化內涵,使孩子們在閱讀奇幻故事的同時,能夠學習到豐富的陶文化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創新的創作手法,打破了傳統兒童文學創作的固有模式,為兒童文學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啟發更多的作家在創作中大膽嘗試,勇于創新,從而推動兒童文學創作不斷向前發展 。
此外,《泥土的聲音》在敘事結構和表現手法上也有諸多可圈可點之處。獨特而神秘的歌聲作為串聯故事的線索,不僅使故事的情節更加連貫,富有節奏感,還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增強了故事的吸引力;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賦予了陶塑作品鮮活的生命力,使它們成為了孩子們冒險旅程中的伙伴,讓孩子們更容易產生共鳴和情感上的認同;生動簡潔的兒童語言和富有詩意與美感的表達,既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和認知水平,又提升了作品的文學品質,讓孩子們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受到文學的熏陶 。
(二)存在的不足與改進空間
盡管《泥土的聲音》在諸多方面表現出色,但如同任何一部作品一樣,它也并非十全十美,在一些方面仍存在著不足之處,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在情節邏輯方面,部分情節的發展略顯倉促和牽強。例如,在某些關鍵情節的轉折處,缺乏足夠的鋪墊和合理的過渡,使得故事的發展顯得有些突兀,讀者在閱讀時可能會感到疑惑和不解。比如,主人公們在面對一些困難和挑戰時,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過于簡單和輕松,缺乏足夠的曲折和波瀾,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緊張感和吸引力。為了改進這一問題,作者可以在后續的創作中,更加注重情節的合理性和連貫性,對關鍵情節進行更加細致的構思和鋪墊,使故事的發展更加自然流暢,增強情節的張力和吸引力 。
在人物深度刻畫方面,雖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鮮明,但部分人物的形象仍稍顯單薄,缺乏足夠的深度和復雜性。一些人物的行為和決策更多地是為了推動情節的發展,而缺乏內在的動機和心理依據,使得人物形象不夠豐滿立體。例如,某些配角在故事中只是簡單地出現,完成某個任務或提供某個信息,然后就消失不見,沒有展現出獨特的性格和價值。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作者可以深入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的背景故事和情感經歷,讓人物的行為和決策更加符合其性格特點和內在邏輯,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 。
從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雖然作品在陶文化的呈現上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有進一步拓展的空間。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討陶文化與社會、歷史、人類生活等方面的關系,挖掘陶文化背后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考,使作品不僅能夠讓孩子們了解陶文化的表面知識,還能夠引導他們對文化、歷史和人類社會有更深入的思考。同時,在語言表達上,雖然簡潔易懂的兒童語言符合兒童的閱讀習慣,但在一些描述和抒情的部分,可以適當增加語言的豐富性和表現力,運用更多樣化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提升作品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
《泥土的聲音》以其獨特的創新價值在兒童文學領域中嶄露頭角,為兒童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這些不足也為作者提供了改進和提升的方向。相信在未來的創作中,作者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創作出更加優秀、更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佳作,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的精神食糧,讓他們在文學的世界里茁壯成長。
七、結語:童話之筆繪就陶文化新章
《泥土的聲音》無疑是一部具有深遠意義和獨特價值的兒童文學佳作。它以創新的姿態,將陶文化這一古老而厚重的非遺題材與充滿奇幻色彩的童話完美融合,在兒童文學領域中獨樹一幟。通過獨特的敘事結構、生動的人物塑造、充滿童趣且富有詩意的語言,以及對陶文化知識的巧妙融入,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陶文化世界的大門,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到故事帶來的樂趣,更能夠深入了解陶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
楊璞在這部作品中展現出的創作才華和對非遺傳承的使命感令人欽佩。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作視角,發現了陶文化與兒童文學之間的契合點,并用自己的生花妙筆將其轉化為一部精彩絕倫的作品。這部作品不僅是她個人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為其他兒童文學作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激勵著更多的作家投身于非遺題材的兒童文學創作中 。
展望未來,期待楊璞能夠繼續保持這份對兒童文學的熱愛和對非遺傳承的執著,在兒童文學的創作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相信她會以更加豐富的想象力、更加細膩的筆觸,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將更多的非遺元素融入其中,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同時,也希望《泥土的聲音》能夠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推廣,讓更多的孩子能夠讀到這部作品,感受到陶文化的魅力。通過這部作品,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讓這些種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實力量 。
《泥土的聲音》在兒童文學和非遺傳承領域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它不僅為兒童文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動了兒童文學的多元化表達,也為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讓古老的陶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相信在眾多像楊璞這樣有責任感、有才華的作家的努力下,兒童文學將會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非遺傳承也將在文學的滋養下,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
作者簡介
袁竹,四川德陽人,作家、畫家、文藝評論家,逍遙畫派創始人,代表著作《中國當代名家畫集·袁竹》(天津人美版);《中國高等藝術院校名師教學范本(二)·袁竹山水畫作品選》(河北美術版)。袁竹創作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等400余萬字,發表在“中國作家網”“精神文明報”“四川農村報”“少年先鋒報”“作家網”“起點中文網”“喜馬拉雅”等各大媒體。歌詞《石榴紅》榮獲“詞曲中國2025當代百首優秀作品”大賽決賽金獎。 長篇小說《東升》《平遙世家》《地火長歌》在中國作家網“長篇連載”欄目連載。文學評論《新世紀蜀韻:四川作家筆下的文學版圖》《阿來:于藏地書寫中構筑文學的宏大宇宙》《〈賈平凹文選〉:當代文學靈魂的多棱折射》《時代浪潮下的生命之歌與存在之思 ――評王十月長篇小說<不舍晝夜>》等四十多篇論文被中國作家網發表,其中“中國作家網文學好書2024年度十佳”系列評論引關注。“作家網”刊載《東莞文學:鋼與筆交織的時代和弦》《<白毛女>的藝術融合之旅》《山河為證:抗戰精神的時代長歌》《光影鑄魂——解碼中國電影的文明重構與精神譜系》等藝術評論50余篇。長篇小說《東升》單行本由國家級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
(注: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