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愿意將目光/貼在你的臉上/沒有人愿意將手掌/搭在你的肩上/沒有人愿意將問候/放在你的心上……”當我的目光逗留在何真宗的《寂寞的人心不寂寞》一詩中時,中國農民工的孤獨與悲壯、凄涼和滄桑便涌上心頭。
雖然,我們的政府在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中,已經把農民工的生存保障問題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還冠以他們“新市民”的雅稱。但中國二億多農民工的生存狀況、思想動態、生活質量,依然是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當進一步關心的問題。農民工的生活狀況,也是國家發展的一個部分,是全民幸福指數的一部分,更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所以,重慶詩人何真宗新出的詩集《溫暖的城市》是很有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我相信會有許多人和我一樣,懷著敬重和祝福的心情,品讀這本書。
農民工的親情、鄉情、愛情,在有過多年打工經歷的何真宗筆下,是那么的熱烈、纏綿,雖然夾著絲絲苦澀,但卻很令人回味——這也正是這本詩集的厚度所在!從這本彌漫著泥土和汗腥味的書中,我仿佛看到了千千萬萬個在驕陽和風雨中辛勤勞作的農民兄弟,同時,也讀到了詩人的一顆敏感多思情牽農民的心靈。不言而喻,透過《想家的日子》、《夜晚》,我們除了對他們辛苦程度的進一步認識之外,每一個顫動的心都應思考,我們能為農民兄弟做些什么?從《礦難,礦難……》,我們體會到生命對于他們許多時候是那么的脆弱,在《打個電話回家》、《想家的日子》中,會更加讀懂城市邊緣人謀生的窘境和艱難,從《想一個未見過的人》等篇章中,農民工的愛情同樣令我們陶醉,在《守望的母親》、《留守兒童》等 篇章中,我們讀到的是農民工生活中的許許多多的隱忍和愁苦。讀之,每一個善良的心弦都會顫動……相對于大都市的燈紅酒綠、觥籌交錯,農民工的生活是一個巨大的反差,也正因為如此,《溫暖的城市》就有更多的閱讀價值。
《風扇,在出租屋里轉動鄉愁》、《城市,一座永建不完的工地》,這些詩歌,正是作者多年來,在汗水與驕陽的洗禮后,在風霜雨雪的考驗后提煉出的精品,既是理念,也是文學視角的關懷。我隱隱擔憂的是,這樣的詩集,在一些浮躁的、不把農民工當回事的少數人來說,是沒有任何觸動的。但好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二億多農民工的辛苦付出,是有目共睹的,他們所遭遇的種種問題,既是歷史遺留,也是現實產物,需正視,并且努力朝著和諧的步伐邁進。
何真宗的詩歌給我的感覺是筆調輕緩,飽蘸深情,如歌如泣 ,得益于他寫的是最熟悉的生活,因此,一切便如電影般的往事歷歷、不枝不蔓、宛如昨天。他在詩歌的淺唱低吟中,完成了對社會和良知的拷問,完成了對農民工生存與發展的追問,完成了對生命與尊嚴的莊嚴思考。雖然書中有些語句散淡有余而詩意不足,但我還是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讀。
欣賞完《溫暖的城市》,我不禁掩卷沉思:當我們每天生活在溫暖中的時候,是否會想起那些讓我們享受溫暖的人,還有那些還生活在寒冷中的人呢?!
注:詩集《溫暖的城市》,何真宗著,2011年12月 長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