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評論 > 正文

《百年新詩百篇導讀》導言

深呼吸,更深些

——《百年新詩百篇導讀》導言

 

馬超

 

[摘要]  詩歌教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近現代以來,中國的詩教傳統漸趨式微,造成了數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空虛與人文關懷的缺失,所以,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詩歌教育勢在必行。現代新詩是現代中國人情感與靈魂一種美好的言說方式,是中華詩教一個嶄新的內容。《百年新詩百篇導讀》一書,正可以引領讀者走進現代新詩神奇美麗的世界。眼亮心動、清晰通透,是本書的編選標準與導讀原則。本書力爭用自己的語言,面對自己心中的詩歌,講出自己心中的詩意。

[關鍵詞]  《百年新詩百篇導讀》,現代新詩,詩歌教育

 

一、詩歌教育: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

 

朱光潛說:“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微。如果對于詩沒有興趣,對于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精妙處,也終不覺有些隔膜。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說的人們,大半在小說和戲劇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文學。”[1]如果我們認可朱光潛的這段話,如果我們少不了還要觀看電影電視,如果我們少不了還要閱讀小說散文,如果我們同時還希望自己的欣賞層次能夠高出于僅僅是粗淺地觀賞故事的水平,則我們就有必要走近詩歌、觸摸詩歌、了解詩歌甚至進入詩歌、研究詩歌、欣賞詩歌,我們甚至需要喜歡詩歌并且熱愛詩歌,通過提高自己的詩歌學養,通過理解并把握詩歌藝術面對世界的方式與特點,進而美化自己的人生過程,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德國古典哲學家謝林說過:“不管是在人類的開端還是在人類的目的地,詩都是人類的女教師。”[2]謝林先生以“人類的女教師”而喻指詩歌,是要特意地告訴人們:詩歌并非可怕的母老虎,她不會吃人,她其實像女教師一樣溫柔、婉約、美麗、圣潔,她教會了我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培育著我們的情感力與想象力……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

所以,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一個綿延不絕的文化傳統:詩教!(其實,在希臘、印度這樣的古老民族,都有詩教的傳統。)

詩教云者,就是詩歌教育,它既指材料性的教之以詩,即以詩歌為代代傳承、久傳不衰的文化載體,也指工具性的教之以詩,即以詩歌為修習心性、面對世界的文化方式,甚至也指終極目標性的以詩歌為宗教為信仰為追求。不論人們對詩教這一概念的理解如何不同,也不論人們對詩教這一傳統的功過如何評價,一個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卻是:詩歌教育在中國傳統的人文教育進而在整個的文化教育事業中,確實產生過巨大的作用,對中國知識分子思想品德、人格境界以及世界觀、人生觀與審美觀的養成,都曾產生過不可替代的特殊效能。北大教授錢理群這樣說自己:“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一向對當前詩歌命運表示熱切的關注。其實我自己的成長就與詩歌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時代也是詩迷:讀詩,寫詩,并且幻想成為一個詩人。”[3]在我們國家的詩教歷史上,也產生過諸如《千家詩》、《唐詩一百首》、《唐詩三百首》、《宋詩一百首》等堪稱經典的詩教讀本。

近現代以來,中國的詩教傳統漸趨式微,出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空白期”。人們在追求科學精神的同時,卻忘記了人文關懷;人們在低下頭來追求現實理性的同時,卻忘記了仰望星空仰望情感與心靈的高處。這一教育觀念的輕微搖擺,造成了數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空虛與人文關懷的缺失,鑄成了中國當代教育的一個隱痛。當代著名詩人趙麗華曾引用橡子的話來描述中國詩歌當前的困境:“先有文化革命切除了中國文化的男根,后有應試教育為年輕一代的審美做了絕育手術”。[4]這真是讓人感到沉痛的現實。

幸運的是,人們很快就認識到了這種失誤而奮起挽救,從中小學教育對美育、素質教育的重視,到各高等院校對人文學科相關課程的開設,明顯地意味著中華民族詩教傳統的回歸。詩教本來就不僅僅是一種面對少年兒童的啟蒙教育,由于我國目前中小教育中詩歌教育的普遍缺失,所以,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詩歌教育就更是勢在必行。高等教育雖然一般而言是關于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能的專業化教育,但是,高等教育卻并不意味著對詩意生活的背叛、對世俗世界的臣服,也并不意味著身懷絕技卻情感沙化、學有所長卻心靈粗糙,更不意味著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卻與民族文化關系隔膜、能門門考試成績優秀卻喪失了人類本源的精神自由與想像力。2007年,溫家寶總理在同濟大學演說時講了一段很快被廣為傳誦的話:“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世界和國家命運的人。”[5]溫總理的這一“非正式講話”,應該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回歸的一種高層顯現,這一講話及時地堅定了我們重振中華詩教的信心。

 

二、現代新詩:中華詩教的一個重要內容

 

源遠流長的中國詩歌發展至今,已分明地呈現出所謂三足鼎立的局面:一、誕生于上個世紀“五四”時期的中國現代新詩以詩歌主流的姿態在將近百年的歷史中艱苦地探索著、發展著,在不斷的迷惘中不斷地尋找著自我。進入21世紀,中國現代新詩終于靜下心來,開始思考自身并完善自身。二、以唐詩宋詞元曲為代表的中國舊詩(古體詩)依靠著數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支持而頑強生存。舊體詩雖然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相對處于“在野”與“淡出”的“潛寫作”狀態,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甚至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三、歌詞即從詩歌中分離出去的那一部分詩中的“親歌派”,借助著音樂的地盤與翅膀,不只是自成一家,自立一國,而且不斷地招兵買馬擴大地盤,可稱悄悄地“偏安一隅”甚至“嘯聚一山”。所以,如果籠統地提說現當代中國的詩歌,則上述三種,都可以名符其實,然而,如果以“有無現代氣息”同時“是不是詩”這兩個標準去判斷,則“舊詩”與“歌詞”,即可被排除于“中國現代詩歌”(或稱新詩、中國詩歌的現代體式等)這一范疇之外。

有趣的是,新詩的寫作雖然呈主流姿態,但是新詩的讀者卻越來越少,對新詩的鑒賞與品評也更為稀見,一般中小學老師面對舊詩尚能說三道四,面對新詩卻普遍失語;而舊詩的寫作雖然呈潛在狀態,但是其讀者數量卻相對眾多,對舊詩的鑒賞與品評不僅未見中衰,反而隨著國學熱的高漲而逐漸看好。在一般的高校,一般都會開設出諸如唐詩鑒賞、宋詞鑒賞這樣的公共選修課程,但是往往卻沒有開設現代詩歌的鑒賞課程,即使開設了現代詩歌的鑒賞課程,其選修的學生人數,也遠遠少于選修古代詩歌的學生人數。所以,在整體疲軟的詩歌教育事業當中,更為疲軟的即是有關中國現代詩歌的教育——甚至最為疲軟的應該是有關中國當代詩歌的教育。然而,中國現代詩歌從誕生到現在,將近100年了,它正在漸漸地進入傳統成為經典,它是中國詩歌偉大精神在現代社會的幻形入世,是現代中國人、當代中國人和未來的中國人情感與靈魂一種美好的言說方式,所以,現代新詩,已然是中華詩教一個不可回避的重要內容。

在偏居隴原的天水師范學院,有幾位文史學院的老師多年來堅持從事著中國現代新詩的教學與研究。他們關注新詩、閱讀新詩,講授新詩,有的甚至還寫作新詩。在這個詩意沉淪思想淡去的時代,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他們的身影于是不再孤單。他們甚至暗暗地慶幸所在的這個地方性學府能夠容許詩歌尤其是現代新詩的存在。他們在悄悄地然而堅毅地從事自己事業的過程中,漸漸地形成了這樣的幾點共識:一、作為三分詩歌之天下的中國現代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我國詩歌史上一次偉大的變革,是必須面對必須介入并且必須進行思考的一種現代文化。二、中國現代新詩以其眾多的藝術流派、各具風姿的代表詩人、膾炙人口的詩歌佳作,不斷豐富著自身、完善著自身,接受、整理這份嶄新的民族文化資源,不論是對人們的現代文化熏陶,還是對詩歌創作的現代延伸,都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三、作為高校中文系的老師,有責任給自己的學生進行現代新詩的介紹與鑒賞,即進行關于現代詩歌的閱讀教育——閱讀詩歌固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知識,但是卻肯定需要一些基本的知識。

基于以上的理念共識,也基于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體會,他們漸漸地產生了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編一冊中國現代新詩的選本以為教材。經過幾年來的共同努力,他們實現了這一愿望:他們編寫了《百年新詩百篇導讀》一書。他們為天水師范學院的詩歌教育,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詩歌教育事業,做出了自己小小的然而卻是真誠的奉獻。

 

三、《百年新詩百篇導讀》:引領讀者走進現代新詩

 

詩歌的鑒賞,從行為的性質上講,是一種人類的審美活動,這種活動的對象,就是詩歌作品,這種活動的目的,就是通過詩歌作品這個“橋梁”,“和作者會面”,“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6]當然,也為這種會面與契合而欣喜,而滿足,而快樂。故而我們可以把詩的鑒賞理解為:一、讀者對詩歌作品中詩歌之美的發現、感受、體會與品味。二、讀者對“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一人生境界的發現、感受與向往。

唯有詩心者,方能識得真詩。如果我們確定詩歌鑒賞其目的就是培養我們的“詩心”,如果我們承認“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文心雕龍·知音》),那么,只有閱讀大量的詩歌作品,而后我們才能獲得一顆詩歌之心。所以,為了給讀者提供足夠的閱讀篇目,《百年新詩百篇導讀》精心選取并以各種方式收錄了200多首中國現代新詩的優秀作品,相信這些作品會為讀者的新詩閱讀提供盡可能全面且精準的詩歌文本,并為讀者走進中國現代新詩的奇麗世界鋪出一條方向基本正確、路線基本合理的詩國曲徑。要想領略一個地方的神奇與美麗,向來有兩種態度與方式,一種是自己獨自深入——這是非真愛與天才而不能為的,另一種就是找一個導游。《百年新詩百篇導讀》就是讀者們暢游現代詩歌的導游。書中的每一首詩,每一篇簡短的導讀文字,都將引領大家進入一個中國現代詩歌將近百年的神奇世界。

詩歌的鑒賞,從行為的動作要領上講,就是“進入”。然而對詩歌的進入不是說進入就能進入的,“詩的鑒賞,說到底就是尋找進入詩歌作品的那一途徑。”[7]那么,“那一途徑”是唯一的,是自古華山路一條?還是多向的,是條條大路通北京?回答顯然是后者:進入詩歌作品這個自足世界的途徑,不論是從現象上看還是從理論上看,都是八仙過海——各有各的神通與竅道。有從情感入手的,有從哲理入手的,也有從內容入手的,也有從形式入手的,當然,也有從意象入手或者從音韻入手的……應該說,它們都是進入詩歌世界的可行之道路。本書的導讀文字,誰導讀,誰署名,因為每一個導讀者都各有自己的解詩理念與讀詩方法,都各有自己的切入角度,他們將從不同的角度與路線,引領著讀者前進,并以不同的口吻,描述著中國現代詩歌的美麗。

而詩歌鑒賞最終的目的,仍然是要到達——到達作者早已為我們擺好的語言之盛宴。美國詩人史蒂文斯《宣言的隱喻》云:“二十個人走過一座橋梁/到達一個村莊/那是二十個人走過二十座橋梁/到達二十個村莊”,如果從所謂哲理的角度解析,則這位美國詩人所說的,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也仍然是詩無達詁詩有多解的問題。本書對百年來優秀新詩作品的解讀,雖然各有其切入的角度也各呈其獨到的見解,但是寥寥數語,畢竟不能窮其幽微奧妙。所以導讀之導,即是導游之導,導游之導,無非引領而已,最后有無收獲有何收獲,還需要讀者自己的悉心體悟。再好的教師再好的教材都不可能直接給學生一雙發現事物之美的眼睛。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是用自己的心靈涵養起來的。我們用心靈涵養眼睛,那么我們用什么涵養心靈?回答是:用持之以恒的讀書與思考。

 

四、眼亮心動、清晰通透:編選的標準與導讀的原則

 

朦朧詩首席詩人北島《使命》有句云:“深呼吸,更深些”,在我看來,《百年新詩百篇導讀》既是對讀者的詩歌導入,更是對編選者自我的詩歌導入——是一次對中國現代詩歌這一大海的深深潛入,是一次面對一百年來中國現代詩歌先行者風行雨往之詩歌作品的“深呼吸”。為了推舉出將近一百年來最具代表性的詩人及其優秀作品,我們進行了大量的閱讀,這一披沙瀝金的過程既是繁重的,也是快樂的;既是確證之途,也是發現之旅;既有震驚,更有感動……我們像淘金者一樣躬身于一百年來的詩歌之長河,我們幾個夜晚的辛苦之最后所得,有時僅僅只是確定了一首詩——一粒金子一樣閃光的詩;我們常常面對著它卻覺得一時無說可說——不知從何說起。這真是一次潛心靜息的過程,是一次大睜著眼睛卻又要深自思忖的過程。然而這又是一次讓作為主編的我時時感動不已的過程:我為這些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教師感動,為他們對中國現代詩歌的熱愛、為他們對中國現代詩歌的敬重、為他們對詩歌教育的古道熱腸而深深感動。教師這一職業,從本質上講,即是一種不能夠也不可能獨自遠飆的職業,教師必須在自己心存萬里之想的同時,不時地停下來與青年學生同行,引導他們并且拉扯他們,這是教師這一職業的根基與善意。《百年新詩百篇導讀》充分體現了這一可貴的同時也美麗的善意。

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這是一個不論是詩歌創作本身還是包括詩歌研究在內的所有學術研究都講求效益與速度的時代,所以,在工作過程中,我們面臨的困惑接二連三:是面對著極度的學術亂像而語無倫次呢?還是面對著分行的詩歌亂碼而妖解魔釋?是面對著所謂的“先鋒”與“現代”自己也裝神弄鬼呢,還是面對著所謂的“傳統”與“大眾”自己也忽悠讀者?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只能選擇從最基本的地方入手:從好詩與不好的詩如何判斷入手,從真詩與偽詩如何判斷入手。由于目前一般大眾的詩歌經驗是建立在唐詩、宋詞以及聞一多、徐志摩、戴望舒以及一些西方經典詩歌的基礎之上,于是本書就必然地負有一個使命:挑戰他們的經驗,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看到詩歌的本質——以此來解決詩歌的真偽判斷問題。“讀詩是需要瞬間直覺的。讀到好詩時,我們常常說眼前一亮,這‘一亮’就是瞬間的直覺。”[8]我相信本書中絕大部分的詩歌作品,都會讓讀者“眼前一亮”并“心里一動”,因為我們的眼睛已經亮過我們的心靈已經動過了。我們自己看上去感覺模糊的感覺到“莫須詩乎”的東西,我們堅決不選。

我們是在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進行選擇。

有一位當紅的歌星在談自己的經驗時說:“唱流行歌曲就是要像口里含著胡蘿卜,如果吐詞過于清楚,歌迷就認為你太老土了。”同樣的邏輯也體現在一些詩人的創作中,他們語焉不詳云飄霧繞的詩歌言說,也“像口里含著胡蘿卜”。諺云:一個真正的阿拉伯人無需在每頁紙上寫滿駱駝以證明自己是真正的阿拉伯人,換言之,真正的阿拉伯人是口里不含胡蘿卜因而吐字清晰的人,于是,“口里不含胡蘿卜”、“吐字清晰”既是本書編選的兩個重要標準,也是所有導讀文字的重要標準。我們自己看不清看不透的東西,就盡量地不選;我們自己當然也盡量不講那些說不清說不透的話——雖然事實上我們沒有完全做到,雖然我們深信這一段話:“讀書讀得多還不夠,更須讀得通而透;通而透了還不夠,還得體會得真探索得深。尤須要能用筆墨寫記之,口舌道破之,把自己積累多年的心得,深入淺出地給曲繪出來告訴別人,夫然后謂之欣賞。”(少若《溫知隨錄·讀詞偶得》)

我們力爭用自己的語言,面對自己心中的詩歌,講出自己心中的詩意。

 

參考文獻:

[1]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2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488-489.

[2] 劉小楓.詩化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0

[3] 錢理群.呼喚“詩教傳統”歸來[N].北京:中華讀書報,2005-07-07.

[4] 趙麗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記者對話趙麗華實錄[N].上海:都市女報,2007-12-14.

[5] 溫家寶.《仰望星空》詩序[N].北京:人民日報,2007-05-14.

[6] 葉圣陶.文藝作品的鑒賞[C]//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68.

[7] 彭金山.中國新詩藝術論[M].上海:東方出版社,2000:311

[8] 于堅、謝有順.好詩的標準是什么?[N].廣州:羊城晚報,2005-08-2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k频道在线看|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刺激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婷婷综合激情网| 最新版天堂中文在线| 天天综合网天天做天天受|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老王影院| www.亚洲日本| 波多野结衣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www|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麻豆女神吴梦梦| 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出轨的女人hd中文字幕| bbbbwwbbbb搡bbbb|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合久| 国产美女口爆吞精普通话|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a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俺去了| 中文字幕av免费专区| 福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黄色网在线播放| 成年女人在线视频|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视频下载 | www.午夜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视频|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