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嬈
詩的存在首先是一種語言的存在。現代詩作為一種高級的語言藝術,對語言表達有更高的要求,詩人們也非常自覺地運用修辭手法來增強表達效果,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與豐富了現代詩的表現手法。《中外現代詩修辭藝術》不囿于地域,精心挑選了一百二十余首中外現代詩歌名篇,并通過對每首詩的品讀和鑒賞,挖掘和展示出其中的修辭藝術與特色。從書中來看,一些傳統的修辭格仍然被詩人們運用著,例如頂針、回環、用事、復沓、起興、鋪排、借喻等等,這表明現代詩人仍然能從古典詩歌中汲取養料,藝術的發展與傳統是不可分離的。當然,創新對于詩歌而言顯得更為重要,選本中介紹了一些新命名的修辭手法,如嬗變、幻象、中止、微縮、分蘗、交錯、收斂等等,誠如主編李天靖所言,“現代主義詩歌是語言修辭的實驗室”,中國新詩近三十年的發展早已突破了原有的修辭范疇,編者對涌現出的新修辭手法進行歸納、分類、命名,為我們了解和欣賞現代詩的修辭藝術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入口,對于那些立志于詩歌創作者也大有裨益。
詩的存在也是情感的存在。詩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同時也確認著我們自身的存在。尼采曾經說過“全部的文學,我最愛血書者。”好詩醉人,最美的詩的背后是最美的詩人。好的詩歌讀起來是字字泣血,句句關情。詩在還未變成文字之前就奔涌于詩人的血液之中,首先被感動與震撼的是詩人自己。關于生活的獨特體驗與感悟焦灼著詩人的內心,使他們不寫不快,而這些從血液中噴發出的文字對我們具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撫摸著書頁,我仿佛觸摸到他們的呼吸與心跳,《倒退播放(的吻與吻之間)》揉搓著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是你發間清新的陽光氣味,是你輕輕落在我額上的吻,是分別時的依依不舍、回望再三,是你緊緊地擁抱好像害怕我會走掉,是我和你之間所有的點點滴滴;伊沙的悼亡詩直白無技巧,卻能直抵內心更深處的疼痛與絕望,伊沙瞪大了眼努力去分辨母親生活過的上海,甚至不敢眨一下眼,是怕淚水落下,還是怕錯過關于母親的點點滴滴,幻想(母親少女時代的美好)與現實(母親的遺照)之間的天人永隔使哀思無以復加;詩有時候也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對話,白樺以徐渭之事澆自己的塊壘,“一生坎坷潦倒/身后遺贈無價/屢屢疼不欲生/終未死于大難”,說的是命途多舛的徐渭還是備受凌辱的詩人自己,詩人關于前路的惘惑在徐渭的“笑而不答”中得到答案。
艾略特說看一個作品是否有詩意,要取決于文學標準,但要看一個作品是否偉大,則要看高于文學的宗教和哲學標準。整本詩集中有不少詩歌體現了詩人自覺的責任感,例如秦巴子的《病人》,世界的喧囂與擁擠讓詩人失去了語言能力,只能用手勢與自己交流,但是詩人并沒有放棄努力,處于弱勢的詩人用肢體語言來與世界對抗。在詩人眼中,病的是這個惟利是圖的世界,自身無力抗爭卻又不能不抗爭;又如張鋒的《本草綱目》,引入中國人文歷史,妙趣橫生又不無沉郁深廣,“人人都相信中醫/雖然二三江湖郎中/賣過假藥”,時下藥品安全問題頻發,中藥藥材材質下降,人們對于國醫的信任也是岌岌可危;再如李天靖的《舌燦蓮花》對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罪惡進行反思,“時間之舌”試圖絕了這“一茬茬地獄之火”雖只是一種希冀,這種反思的力量足以使我們警醒。“詩人的責任就是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詩人的責任通過自身的創作和現實世界盡可能地發生最廣泛和最本質的關聯,并讓人產生行動的力量。
我很高興在秋高氣爽中讀到一些好詩,和一批優秀的詩人對話,讓我看到更美好的世界!
《中外現代詩修辭藝術》編作者:李天靖、嚴志明、石生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本文原刊于《生活周刊》2014年10月28日,作家網編輯安琪編入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