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電影院
2014-12-29 16:34:57
作者:劉萍
紙上電影院(劉萍/文)
初讀詩人黃禮孩的這本電影隨筆集《目遇》,我的第一感覺仿佛是進入了一座紙上電影院,或者說是一座由文字構建而成的微型電影展館,酷愛電影的詩人,如同現場講解員,但卻披著神甫或者牧師的袍子,隨著他耐心的講述和引領,我緩緩走進一個光影交織的視聽世界,那些借由聲光電技術與血肉之軀的結合,呈現出來的聲色圖景是如此迷人眼球,那些或曲折、或離奇、或平實、或瘋狂、或溫情、或殘酷、或憂郁、或明朗、或浪漫、或纏綿、或真實、或詭異的生命和情感故事是如此震撼人心。可以說,在《目遇》里,黃禮孩以其對電影獨到深刻的理解、敏銳溫和的眼光、豐富細膩的筆觸、準確生動的闡釋,在讀者和電影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它不僅是詩人自身的“超驗之旅”,更是引領讀者步入電影殿堂的心靈之旅。假如,某個讀者能夠在觀影前后,靜下心來仔細閱讀《目遇》中的文字,我相信其對電影的理解、喜愛以及從中獲得的快樂會更深邃和強烈,相應地其對生命的體察和對人生的領悟也會變得更豐盈和透徹。
《目遇》這本電影隨筆集,就是黃禮孩從腦海中龐雜的影像數據庫存中,經過反復過濾和篩選,擇取了42部不同類型、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國家和民族、不同時代和背景的電影,進行評論和賞析,闡發感想和體驗,這些誕生在黑暗中的文字,與那些在黑暗中播放的電影一起,構筑了一個奇妙的精神王國,讓黃禮孩忘我地沉浸其中,并在不知不覺中喚起生命的激情,拓展心靈的疆域。黃禮孩選取的這些影片,大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和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導演風格和表現手法也都迥然不同,各具特色,其中涉及了生命、死亡、愛情、信仰、政治、婚姻、道德、宗教、戰爭、暴力、犯罪、倫理與性等主題,觸角深入到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程度上探詢和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微妙、人生的虛無荒謬、社會的黑暗殘酷、政治的虛偽丑陋、生命的困惑絕望、生活的沉悶逼仄等社會矛盾和價值追尋的根本問題。這些影片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有《林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追風箏的人》、《香水》、《無姓之人》、《一次別離》等,它們有的體現了一種理性的歷史審慎態度和人文關懷眼光,有的具有奇詭的想象力和實驗探索精神,堪稱銀幕佳作。
大量觀影不僅讓黃禮孩積累了豐厚的資源和經驗,更培養了他對電影良好的審美感覺和鑒賞能力。在對每一部影片進行整體把握的同時,黃禮孩總能找準一個角度,或者沿著一根線索,深入影片的核心,感受人物的內心,提煉和萃取影片的精華,并盡量使用簡潔凝練的文字進行勾勒描畫,使之清晰地凸顯紙上。諸多篇什的題目處理得相當巧妙,既切中肯綮,又起到畫龍點睛之用。《目遇》中的文字更像是對42部影片的注腳,它可以幫助和引導讀者更深入地理解電影,但讀者若想獲得更有價值或更深層次的精神思考、情感體驗和感官愉悅,需要找一些時間,安靜地坐下來,拋開喧囂和浮躁,讓心靈走入影片,加以細細體會和品味。
(來源:《南方日報》201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