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5日,“作家網詩意人生朗誦會”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詩人、朗誦家30余人參加了會議。
在啟動儀式座談會上,作家網總編趙智(冰峰)首先介紹了舉辦“作家網詩意人生朗誦會”的意義、思路和想法,他說,為了讓作家、詩人、朗誦家有一個交融、展示、傳播的平臺,從2016年開始,作家網將每月舉辦一期“作家網詩意人生朗誦會”,每期選擇10位至20位作家、詩人的文學作品由朗誦藝術家或作者本人在作家網演播室配樂朗誦,剪輯、制作成視頻節目后由作家網、作家網微信平臺推出。作家、詩人、朗誦家可通過“詩意人生”微信平臺自愿報名參與。
著名朗誦藝術家詹澤在發言時指出,朗誦家最需要的是與作者本人溝通,從而正確的理解、把握作品。作家網的“詩意人生”朗誦會平臺,為我們解決了最難解決的問題,以后我們可以和作者本人面對面交流,解析作品,把作品的真正含義表達、表現出來。
著名主持人、《詩意中國》萬里行總導演張宏在發言時強調指出,朗誦是一門獨特的藝術,需要與作者有深度的溝通,作家網所創建的平臺,為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
《亞洲微電影》雜志常務副主編劉玉龍發言時說,“作家網詩意人生朗誦會”應該對朗誦作品有一個質量上的要求,不能只關注朗誦效果卻忽略作品的藝術水準。好作品不符合朗誦要求的可以不朗誦,但朗誦的作品一定要是好作品。
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趙振江在發言時說,朗誦翻譯作品時需要對原著有所了解,不能曲解原著的含義。有的翻譯作品是有問題的,如果朗誦家以訛傳訛,就會鬧出笑話。
著名詩人、中國文聯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洪燭在發言時說,我們現在朗誦的作品,多數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之前的作品,很少有新作。作家網如果能夠通過“詩意人生”朗誦會的方式推出新人、新作,“炒紅”一些作品,則既為朗誦家提供了新作品,也為詩人提供了拓展空間。
詩人、二炮文工團副團長海田在發言時說,朗誦作品要有藝術情感,不能成為口號或簡單的背誦或閱讀,要把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二度創作表達出來。
中國詩歌學會副秘書長梁粱在發言時說,朗誦作品要重視讀者反饋意見,不能自娛自樂,可以讓讀者對作品進行打分,這樣對推出好作品有好處。
在座談會上,文學評論家、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陵,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世界詩人大會常務副秘書長北塔,漓江出版社原副總編龐儉克,中國作家協會外聯部歐美處處長吳新蔚,作家網總編室主任安琪,《中華讀書報》編輯韓曉東等嘉賓先后發言。
參會嘉賓發言之后,作家網總編趙智(冰峰)對會議進行了總結。他說,“作家網詩意人生朗誦會”推出后需要逐步完善,但首先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朗誦作品一定要保證品質,有標準,有底線,不讓低劣作品濫竽充數;二是朗誦家要與作者進行面對面溝通,保證在藝術創新的基礎上不曲解作者原意;三是要誠懇聽取觀眾、聽眾意見,把真正的精品佳作推向社會;四是把握瞬間藝術的特點,把適合朗誦的好作品提供給朗誦界,讓其成為舞臺作品廣泛傳播,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國外詩人、翻譯家亞瑟夫•阿南達•卡爾德隆•梅孟德斯(Yasef Ananda)、Liz、Abel Ginarte等參加了座談會。來自北京、貴州、山東、內蒙古、湖南等地的詩人瀟瀟、娜仁琪琪格、格格、楊超、阿諾阿布、王桂林、趙劍華、譚清紅、野賓等嘉賓也參加了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