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十月》創刊35周年最具影響力作品獎“在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頒獎。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偉,副部長張淼,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白庚勝,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梁鴻鷹,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馮俊科,北京出版集團董事長鐘制憲,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十月》主編曲仲等領導,以及獲獎者鐵凝,莫言,張潔,張賢亮,李存葆等出席頒獎儀式。
今年是《十月》創刊35周年,它的發展歷程堪稱新時期的文學簡史,此次評選出的“《十月》創刊35周年最具影響力作品獎”考慮了各方面讀者的情況,分別采取網絡,媒體,專家三種方式投票,實現了文學史標準和讀者口碑的完美結合。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偉在歡迎辭中表示:
《十月》已經成為北京地標性的文學期刊之一,這樣好的文學平臺是作者,編者,讀者三方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次的評選是對創刊三十五周年最好的紀念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白庚勝在致辭中表示:
《十月》是文壇中的常青樹,為中國文學貢獻了大量的精品和力作。
北京出版集團總編輯,《十月》主編曲仲在發言中表示說:在過去的三十五年,《十月》發表了包括《綠化樹》在內的很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名家名作。而這次,選擇用評選作品的方式,來回顧《十月》的發展。
最終,莫言的《生死疲勞》,鐵凝《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張賢亮的《綠化樹》,王蒙的《蝴蝶》,王安憶的《荒山之戀》,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28人的35部作品獲獎。
鐵凝領獎時表示:可以和如此優秀的文壇大家一起獲獎她很榮幸。她很想借此機會感謝《十月》編輯,在她覺得在文學道路上失敗的時候給予鼓勵。
莫言在領獎時表示:他是讀著《十月》走上文學之路的,《十月》給了他很大影響,很多前輩寫出來他寫不出的作品,可以和這些前輩一起領獎,他感到很榮幸。
與此同時,“十月文學獎”也各有歸屬,邵麗的《城外小秋》,葉廣岑的《狀元媒》,鮑爾金娜的《摸黑記》等22部作品獲獎。
在當天的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家新銳濟濟一堂,場面簡樸而又不失熱烈,體現了中國文學欣欣向榮,充滿希望的大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