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詩會走進漳州系列活動成功舉辦

“經典福建·創意閩南——閩派詩會走進漳州”系列活動于11月21日在漳州舉辦。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省社科院院長張帆,朦朧詩派代表詩人、國際筆會理事楊煉,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副院長張清華,閩南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林曉峰等來自各地詩人、評論家、學者以及漳州詩群代表參加活動。啟動儀式由福建省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主席陳毅達主持。
該系列活動包括“閩派詩歌”朗誦會、漳州詩群作品研討會、寫作資源采風活動等,旨在展現“閩派詩歌”的藝術價值與時代特色,增進各地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本土詩歌創作繁榮。
啟動儀式上,吉狄加馬先生表示國家正處在偉大歷史節點上,習總書記文藝座談會以及《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都在為推動當代文藝的繁榮發展指明方向,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詩歌逐漸呈現出繁榮態勢。閩派詩會是詩人間的交流盛會,活動的開展將促進漳州、福建乃至中國詩歌創作的繁榮。
著名詩人楊煉在儀式上發言,他認為對于中國文化的現代轉型這個大主題而言,深遠的中國文化傳統的轉型難度和深度是一首長詩,每首詩歌都是時代的一個側面。時隔38年他再踏上漳州這塊土地,由漳州的變化直接感覺到了這首長詩的特點,能用詩歌來銜接這首長詩,這是詩人的光榮。評論家張清華認為福建兼具農耕文明海洋文明,充滿神性與“蠻”性,是孕育著詩的土壤。他從漳州詩人道輝詩作中讀到詩人對存在的追問,以及詩人所具有的后現代的幽默感。

“閩派詩歌”朗誦會展現了名人名作與本土詩作之間的碰撞。朗誦會首先朗誦了吉狄馬加先生名作《耶路撒冷的鴿子》,蒼涼的聲調帶領觀眾走進古老的耶路撒冷。著名詩人楊煉朗誦自己創作的詩歌“Fado--海的歸來”,“Fado”意為“命運”,是葡萄牙民歌,據說是海員唱的歌曲,這與同樣生活在海邊的閩南人民引發奇妙的共鳴。朗誦者用閩南語朗誦了舒婷作品《給二舅舅的家書》,作品中母親對兒子思念令觀眾落淚。此外,朗誦者還朗誦了漳州本土詩作,如已故漳州著名詩人楊騷的《福建三唱》、新死亡詩派詩人道輝《來自閩南,咸咸的閩南》以及閩南師大學生90后詩人蔣德烽的《東螺古味》等作品,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漳州風情。
當天下午,漳州詩群研討會召開,著名詩人楊煉、北師大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研究員霍俊明、《中國詩歌》執行主編謝克強、《福建文學》編輯部主任賈秀莉等人及漳州詩群代表出席研討會,與會人員對漳州本土詩作進行品評,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對漳州詩群發展提出諸多建議。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作家協會、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漳州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主辦;福建(海峽)文藝網、漳州·澳洲風情園、“全國書香之家”天讀民居書院承辦;德裕(福建)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峽朗誦藝術團協辦。
來源:海峽文藝網
作者:蔡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