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忠秧指出,城市文化是中國文化這個屬概念的種概念,其主題詞的表達從邏輯、語法、修辭、語言等諸方面至少有如下幾條剛性和高端要求:
一、排他性,即只有該事物有而他事物沒有的屬性。所用表述詞或詞組原則上要求是獨一無二的,用在別的城市肯定不行。通俗地說,排他性就是我有你沒有。
二、決定性,即對該事物具有決定意義的屬性。
例如岳陽城市文化主題詞“一湖勝狀一樓憂樂”:“一湖勝狀”由《岳陽樓記》中“余觀夫巴陵勝狀……”典化而來,“一樓憂樂”也是由《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句演化而出。《岳陽樓記》落戶岳陽樓,是岳陽樓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一湖勝狀一樓憂樂”是(同時具備)岳陽城市文化“決定性”和“排他性”的邏輯學特征。
三、不能有語法錯誤。
四、要采用合適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象征、對仗、互文等。最常用的是諸如“主人下馬客在船”、“秦時明月漢時關”的互文修辭手法。
五、表述語言需高度凝煉而精美,需微言大義、一字千金,切忌用費字。
六、唯一性,此條雖不是剛性要求,但能具備最好。排他性不一定具有唯一性,但唯一性一定具有排他性。
七、因漢語言表達的象形表意、特定語境等特點,城市(文化、精神等)主體對特定成語、詞組具有優(yōu)先使用權(或約定俗成的指向性優(yōu)先權)。比如:大同市優(yōu)先使用成語“天下大同”;寧波市優(yōu)先使用成語“寧靜致遠”、“海不揚波”等。
八、成語、詞組的首創(chuàng)性或首倡性。例如羅浮山“人間正道,天下羅浮”之表述,盡管“人間正道”為普適性成語,放在哪都通行;但,天下名勝中羅浮山風景區(qū)首先使用“人間正道”并與“天下羅浮”相匹配,故羅浮山旅游主題詞使用“人間正道”具有首倡性。至于首創(chuàng)性,則具有邏輯學唯一性、排他性之特征,故于城市主題詞創(chuàng)作而言,須大力追求與倡導。

詩人柳忠秧撰創(chuàng)江西省九江市城市形象(旅游口號)主題詞:
【廬山真面目?九江九派風】
釋解:
一、九江市份量最重的人文資產、文化品牌是廬山文化。本文案“廬山真面目?”之表述,既是設問,又是疑問,也是反問:此表達讓“廬山真面目”成為千年話題——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各解,充滿疑惑與探索,韻味悠長,余味無窮。從另一個角度講,真面目不揭開才好,日日懸疑,天天懸念。
二、有古詩曰“九派潯陽郡/分明畫圖中”。詩人毛澤東在廬山曾寫下“冷眼向陽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之名句。本文案“九江九派”之表達,寫出了風起云動、大江奔流的高臻境界,是高端昂然、大氣磅礴的大寫意之詩意勾勒、描繪、禮頌,充滿立體的畫面動感、美感,比流俗的“通三江達四海”之類品味高很多。本文案之“風”,意蘊豐厚:或為風景、風物、風情、風云、風雨、風光,也可解為風流、風范、風騷、風采、風雅、風格等等。故“九江九派風”之美語組合高端大氣、詩意盎然,盡顯無限風光,盡展千古風流。
三、結句“九江九派風”其實也是對起句“廬山真面目?”之問的回答,明然昭告天下——若問廬山真面目,答曰九江九派風。“九江九派風”是“廬山真面目?”最佳的答案,氣韻生動,辭采高古,風騷無限,意蘊深遠。
綜上簡述,柳忠秧認為,“廬山真面目?九江九派風”是九江市城市形象(旅游口號)主題詞的正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