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請問:關于針灸你信嗎

楊黎請問:
第三期我們從一篇關于中國針灸的文章談起,當然,它不只是針對這篇文章,我需要聽見的是在雜亂的轉型期,中國詩人、作家的心跳和想象。換句話說,楊黎請問作為一個微信田野調查,更想讓我們的發言參與、或者見證世界的變化。
韓東
中國人最迷信,也只有中國人才最反迷信。我們常以迷信的勁頭去推崇科學,殊不知科學思想的前提乃是懷疑。對這種斬釘截鐵的否定我以為比迷信好不到那里去。至于針灸,就知識而言那是一個巨大自洽的系統;就其實際療效而言,也有極多肯定性的報導。這就足夠了。中醫與建立在實驗科學基礎上的西醫不同,它的成敗是難以量化的。因此中醫更接近藝術。我的意思是,由于難以量化,好的中醫就像藝術家,好的醫術也猶如藝術。同樣,因為難以量化,這一領域也容易充斥騙子及其各種低級的騙術。

韓東:作家、詩人、編劇、導演。著有詩集、小說、隨筆、影視劇作四十余種。現居南京。
孫文波
好!發來的文章認真讀了。文中談到的東西很有趣,看得讓人想笑。只是針炙這玩藝在我看來仍關涉醫學(算不算“偽”我不知道),對我而言太專業,屬于我沒有能力談論的問題。所以,還是不發表意見為好!謝謝您的信任。

孫文波(1956一一),四川成都人。出版有詩集數種。
金海曙
1、 科學是一種意識形態,中醫(含針灸)是另一種意識形態。
2、 針灸的生理基礎是經絡和穴位,這或許是現代科學無法確認的存在,但同樣是一種存在。
3、 個人體驗舉例:耳垂針灸麻醉扁桃體無痛摘除術(5歲),有效;針灸失眠治療(40歲),有效;風寒感冒緩解頭疼風池穴熱按(長年),有效;靜坐經絡穴位體驗(年輕時),似乎存在。
4、 文中多處舉例的歷史上中西醫之爭,是文明部落之戰的局部形態,是人類進化不成熟的、多余的表現。
5、 贊美不存在,則批評無意義。
6、 世界需要不可解釋之物,如上帝、愛情和穴位。
以上,謝謝。

金海曙,作家、編劇。早年寫詩,寫小說。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深度焦慮》和長篇小說《趙氏孤兒》等;譯著有川端康成創作回憶錄《獨影自命》等。話劇劇作《趙氏孤兒》(2003)、《武則天》(2015)分別由北京人藝、天津人藝于首都劇場和人民大會堂首演。創作播出電視連續劇多部,其中40集現代諜戰劇《父親的身份》,于2016年由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
于堅
我扎過幾次,沒什么效果。但就此說是騙術也是胡扯。黃金時代早己失傳。無法實證的都是騙術,這種思維方式也是騙術。詩無法實證,還要不要寫?漢字言此意彼,沒有時態,詞格,是否應當廢除,今天那些反傳統的人不過是五四和文革的鸚鵡學舌,而且學得相當乏味。幾根針就像麻將一樣,無聊但有趣,至少保持了一種神秘感,至少有種刺麻的感覺。追求確定性是這個世界的未路,這是一種物業管理式的思維。針灸玩的就是科學實證玩不來的那些方面,行為藝術。

攝影/荒木經惟
于堅,1970年開始寫作,攝影。著有書三十幾本。住在昆明,祖籍四川資陽。
小虛
不看。不過有一點可以說:進口藥品和器材都需要花美元,所以以后針灸和中醫不再是安慰劑,而是必需品。

小虛,寫作者,偶爾在上海和東京出現。
牧野
人體科學沒有發現穴位,這讓我大失所望,不是智能機器都會寫詩和戰勝圍棋高手了嗎?現在看來,科學還在路上。沒有發現,就否定穴位的存在,聽起來很滑稽不是!
科學不是萬能的,人體的穴位能不能讓科學實證,這要看上帝的心情。現在沒有發現,也許未來發現了呢。我相信科學,帶領人類認識了薛定諤定律,認識一只貓在與不在。但我不相信科學把人帶離地球是多么高級的事情。
如果從人體對應宇宙的傳統觀念上認為,科學認識宇宙的那一天,才能真正認識人的生命。我相信上帝不會給科學那么大的面子。科學想干的事,只有上帝知道。
我是個無神論者,因此天上的神和人造的神都是靠不住的,唯一靠得住的就是人會寫詩,而科學找不到詩在人體的哪個器官上。穴位指的是身體的某個點位,不是說那個點位上有個金屬星點。比如桿秤上的稱星,一望便知。相信古人,現在的人不靠譜。

牧野,60年代生于安徽渦陽。詩人,策展人,藝術批評家,現居北京。曾任La Celeste藝術館館長、上上國際美術館執行館長、《詩歌月刊》編輯。現任國粹美術館館長、陶行知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先后獲《詩歌月刊》全國實驗性、探索性詩歌大獎、新浪詩歌大賽最先鋒詩歌獎、最無聊詩歌獎、最佳短詩獎,2006十大風云詩人等。近20年來,策劃執行詩歌、藝術活動百余場,橫跨詩歌、藝術兩界。提出了無聊派、后藝術時代、人文水墨、中國意象表現主義等概念。
老德
很有意思,尤其問詩人這個問題,因為詩人都是天馬行空的人。對于中國所謂的“國粹”,我真的不慬,不懂,就不敢亂發言。但憑我的生活經驗,傳統的針灸,氣功,武術等等,形式大于內容,并沒有什么一招致勝的本領。這些東西能盛行一時并流傳至今,當然與集權意識有關,與中國人的思維定勢有關,與既得利益者有關。針灸為什么有人相信,是在生命無憂,思想消沉,一些小病小災時,人們需要一些心理暗示,從而減輕內心的壓力。就像傳統的太極一樣,理論高深莫測,真正能否增強人類體質,不得而知。還是不說了吧,我身邊就有靠針灸發財的人,一旦身體不適,也會到醫院排隊,看專家門診。

老德:會寫一點分行的文字;不在乎別人的態度,只在乎自己的內心;不與人為友,卻與己為敵,一輩子的努力,就是讓自己完蛋。偽先鋒寫作的倡導者,下半夜寫作的實踐者,御鼎詩歌獎的獲得者。出版詩集《本色演員》,《你就是我的王小美》《偽先鋒、江西詩歌十人行》《偽先鋒、江西詩歌三十家》《南昌詩派十四家》等。
高星
和你恨誰,在其小人上扎針的道理一樣,你信就管用,心理安慰和暗示。病和病不一樣,和人和人不一樣一樣,中醫也有看死的,當然西醫也有死的,活著心安理得。

高星:男性,詩人,著有《向西北走》、《詞語詩說》,《夸夸其談》,詩集《轉山》、《療傷》(橡皮出版)等。
刀
其實我𣎴太愿意回答這個問題。原因是:
一、這會觸擊到我人性中虛偽的柔軟區域,親朋好友中有不少行醫開診的。
二、會觸碰民族主義者的傳統文化神經,招來“電擊”。
根據中國科協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只有6.2%的中國人具有基本的科學素質。為什么那么多中國人相信針灸,這個數據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示。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研究,組織了目前規模最龐大的針灸臨床試驗,有1100名腰痛病人參加。他們被隨機分入針灸治療組、對照試驗組和非針灸治療組。其中,對照試驗組使用針灸,但刻意不起到效果:扎的深度不夠、故意錯開穴位、采用不規范的施針手段。實驗進行半年后,病人感覺好轉的比例讓人大吃一驚:針灸組47%,對照組44%,非針灸組27%。
另有資料披露,針灸治愈的中風只是面部癱瘓的一種:貝爾氏麻痹癥。
以上,我比較相信,因為有實驗數據,有一般邏輯秩序,還朋友親身經歷過。
針灸在國外的發展歷史,也頗耐人尋味。如日本的針灸醫療史,起源于562年中國的智聰和尚將“明堂圖”帶到日本,距今已有大約1400年以上的歷史。到江戶時代,針灸醫學與漢方醫學一起作為日本曲正統醫學成為醫療的主體。明治時代由于西歐化的政策,漢方醫學被全面廢止。
而針灸之所傳到西方,也因在江戶時代,荷蘭給日本帶來了西醫,又從日本給西方帶去了中國的針灸。但今天,世界醫學發達的文明國家對中國針灸的質疑態度幾乎是相同的,如同對美國FDA的認可態度。
中國人喜套“存在即合理”解釋一切,不習慣于在理性層面以邏輯秩療展開問題,討論并解決問題。因為現代漢語是年輕而不準確的語言,因為大家愛國愛傳統文化(雖然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國家,什么是傳統與文化),因為他們怕丟面子。所以如果有人說針灸缺乏科學依據,他就說科學尚未發展到認識針灸。這既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詭辯術,歷史絕對悠久。
至于“針灸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安慰劑”這問題,我認為只要超越了語言的囚籠,正確的認知自會顯現。不信,可以用下面的句子自測一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如來佛”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他是人民大救星”
“屬靈的寡婦”
“貞節牌坊”

刀(楊展華),詩人,基督徒,自媒體人,網名及注冊商標:刀哥。男,1963年出生于貴州,祖籍廣東大埔,工啇管理MBA。梅州百侯“通議大夫第”與貴州畢節“翰林山莊”后人。1981年開始詩歌創作,1985創辦民刊《大烏蒙》。2007年主編民刊《莊》。岀版詩集:《啞河》(1999年,香港),《刀的短詩選》(2009、香港中英對照)《刀的詩》(2006年,漢語詩歌收藏館印)獲獎:“柔剛詩歌獎”,“北京文藝百優詩人”獎
尚仲敏
針灸是一種巫術,它的作用在于它強大的心理暗示。如果說經絡、穴位不存在,那不光針灸毫無作用,整個中醫都是騙局。中草藥,在調節氣血、消炎抗菌方面應該有點效果,但另一個嚴峻的事實是,據我一些醫生朋友透露,大概30%的肝臟疾病是患者長期服用中草藥所致。
我更愿意把中醫當做人類的一場美夢,一如武俠小說里虛構的點穴大法和所謂的輕功。有夢想的人應該比沒有夢想的人活得要久一些。這應該是中醫存在的意義。

尚仲敏,1985年畢業于重慶大學電機系。在校讀書期間發起“大學生詩派”,主編《大學生詩報》,對“朦朧詩”率先進行了顛覆性反叛。后參與創辦《非非》詩刊。2015年由橡皮獨立出版詩集《始終如一》。現居成都。
彭先春,洪朝暉
我喊洪朝暉科學家。我問了她——
彭先春:我們都記得“為革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眼保健操開始,閉眼……”吧,從我們那個時候開始,到現在,眼保健操一直在做,揉天應穴,擠按睛明穴,揉四白穴,按太陽穴、輪刮眼眶,四節都提到經穴。事實上,每做一次,眼睛就舒服,也明亮,為什么呢?
洪朝暉:眼睛周圍,皮薄肉薄,血管細膩,揉一揉刮一刮,加點壓加點熱,讓它們舒展一下,舒服,加之閉眼、靜靜,讓它休息一下,又舒服……跟穴位不穴位沒關系吧,我不相信穴位的。
彭先春:我們經常去金手按摩,一個小時里盲人按摩師給你全身上下穴位揉搓按摩,你的確很舒服,那么,我可不可以說,這就是揉壓穴位的效果?
洪朝暉:這個,跟眼睛那個同理,加一點:他還抖了你肌肉,讓它們松一松,又舒服了。針灸這東西風險在于消毒不大放心,好處在于有安慰作用,或許還可以刺激一下神經肌肉……我贊成科學論證,不贊成神神叨叨。
我相信洪朝暉,不相信那個一揮手,精壯小伙子就橫七豎八倒在地上的太極宗師閆芳。

彭先春,60版詩人,綿竹人,廢話分子,自便編委。合著詩集《未來式》。
洪朝暉,女詩人,綿竹人。合著詩集《未來式》。
法清
我對針灸這個領域一無所知。這個文章說的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反中醫的人寫出來的,有導向性的文章。這個不去談它,我只談談我自己看到的。小時候我們鄰村有一個老爺子,腰像斷了一樣。他走路時是屁股朝上的,頭是勾到腿下面的。眼睛從兩個腿之間往后望的。這不單單是駝背的問題,完全是折疊起來了。在我們兒童眼中,那就是非常嚴重的怪物。問大人他是怎么回事造成的。大人的回答是這個老爺子小時候生病扎銀針,也就是針炙扎成這樣的。這可以說針炙好處沒有,破壞性卻很大。另外一件事,我們村也有一個會扎銀針的人,這個人就是個懶漢,是個窮鬼,是個赤腳醫生。他沒什么文化,干活體力也不行。喜歡和說書的、唱戲的、拉二胡的、打快板的,也就是社會上的邊緣人物在一起走江湖。我見過他給人扎銀針。但效果怎么樣就不記得了。
擴大來說,中國傳統留下來的東西,似乎都經不起現代話語與現代技術的分析。只要一較真兒它立馬就崩潰。中國在過去似乎是靠神化與崇拜進行統治的。包括古詩也一樣,古詩所處理的經驗、話題、材料都經不起現代話語的分析。

法清,詩人,詩論家,曾創立垃圾派,現開創新型詩。
俞心樵
在先后幾位朋友陪同下,我曾經去做過幾次針灸。疑惑與安慰兼而有之。我不了解針灸,正如我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身心。針灸是有儀式感的。我想,至少可以起到緩解作用吧!網上流行中醫治標不治本的說法。我不想否定中醫。如果永生是必要的,那么在人類還不能夠永生之前,即使西醫也并不治本。我歷來主張將身體作為身外之物來對待。聽天由命吧。祝大家身心健康!

俞心樵,祖籍浙江紹興,中國當代藝術家和詩人,美國羅耀拉大學駐校藝術家,美國SROO國際文化藝術委員會文學主席,2013年獲得《新周刊》年度藝術家大獎,2015年榮獲意大利Liberate國際文學大獎,2017年初正式移居美國
狗子
十多年前,連續落枕,扎了次針灸,一針見效,基本脖子不疼能自如了,以我的經驗,我信針灸。中醫我也信,西醫我也信,要是沒有青霉素,多少人早就掛了,當然,掛了就掛了,那樣才生態平衡,這說法太高遠了,我不知道了。

狗子,1966生于北京,寫作,喝酒。
烏青
沒看文章,我肯定不相信針灸這種東西,也不想跟信奉這種東西的人交流。

烏青,詩人,獨立電影作者。
曹寇
我沒有針灸過,也沒有看過中醫,我對這些一無所知,甚至也沒有批評的權力。但我極其討厭養生學說和長壽理論,我堅信適時死掉是一件美差。另外,就是當代中國這種極其惡心的“復古潮流”,典章制度佛佛道道山水畫書法漢服等等,它們雖然全面恢復了也蔚為壯觀,但我寧愿死掉,也不想看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那一天。

曹寇,南京人,寫點什么。
周亞平
讀到《針經》二字時,我第一時間反映到《詩經》,似乎立馬被針扎了一下。以我所度過的有限人生來看,我對經無感,更無甚景仰與崇拜,當然也不痛經;以我所經歷的有限疼痛來看,我也未期冀于針灸,甚至中醫醫學。有中醫,必有西醫,有古代醫學,必有現代醫學,我深信什么不言自明。治療是治療,安慰是安慰,沒甚大病者愿享安慰也是人生一奢享,由了他(她)扎針去。讀到文末,“根據中國科協發布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2015年,只有6.2%的中國人具有基本的科學素質”,我卻不無好奇,2017年,又有百分之多少的中國人具有基本的語言科學素質呢?從針說到詩,明顯別有用心,慚愧!

周亞平:當代詩人,影視制作人。導演有《當電影成為詩》等作品,目前由其策劃的獨立電影《整個夏天加一個冬天》正在籌拍中。
何小竹
1、我出生和生長在60年代。小小銀針治百病,我接受到的信息就是這樣的。在60、70、80年代,我也分別接受過幾次針灸治療,都不是關乎生死的大病,記憶中是有點效果的(當然也輔助吃了別的藥)。
2、 喝水也能緩解和醫治某些病癥,但如果說一切病癥都能靠喝水解決,那就是騙人的。
3、經絡、穴位、氣,雖然在解剖學上不成立,但也并不能證明它們就不存在。因為科學只是認識和解釋世界萬物的方法和途徑之一,科學自身也還在發展之中。完全以科學的名義談論針灸,也挺傻逼的(所謂真理在握)。
4、在現在的醫療實踐中,針灸治療已被徹底邊緣化,無論從意識形態、體制還是市場,都達成了一種共識,那就是,這東西可以用一用,但其地位也就跟按摩一樣(在使用率上甚至遠遠不及按摩),這已經很說明問題。

何小竹,詩人,作家,出版有詩集《6個動詞,或蘋果》,小說集《他割了又長的生活》。
馬策
你所附文章說“事實上,經穴不存在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事實。針灸是一門建立在內觀、穴位、經絡等偽科學之上的醫療技術。”繼而得出題旨“針灸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安慰劑。”文章更是征引了諸多文獻加以論證。因為涉及到科學真偽,我無力談論。
針灸屬中醫,中醫乃國粹。中醫理論與實踐歷數千年,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燦爛結晶,至今依然作用于中國現代醫療體系。其間的科學道理我所知甚少。但我知道,中醫西醫,中學西學,乃兩種不同的知識范式。張之洞說,“中學為內學,西學為外學,中學致身心,西學應世事。”對一種文化,一棍子打死跟萬民合力造神都要不得,一味捧殺與一味棒殺其實一回事,都不科學,也不道德,算不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此,我也只能籠統談談傳統文化。
近代以來,中國一直被現代化焦慮癥所籠罩。從晚清最先覺醒者睜眼看世界、向西方尋求真理,中經五四新文化運動,到當今的全面擁抱全球化,重述傳統文化構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百年鄉愁。不只是深遠的鄉愁,簡直是濃重的悲情。在這場橫越三個世紀的重述中,中國傳統文化主要被看作落后的負資產。當它被抽象為道德時,百年重思就是一場實實在在、規模宏大的反道德運動。運動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難道它就不需要重思么?
我認為任何文化都是需要反思的,反思本身也需要不斷再反思,通過反思才能將文化導向文明。納粹也是一種文化,但它是反文明的。文化只是文明的原始材料,而文化反思具有強烈的道德感。道德賦文明以形,文明是文化的更新。
——以上,我主要想說兩個意思:1.即使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中國傳統文化也斷然不只是古老東方的地方性知識。2.中國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反思知識存量,以期創新知識增量。

馬策,詩人,批評家。現居南昌。
湯巧巧
我右手神經末梢炎,西醫說無法治(多為遺傳病),中醫說針灸好。我就灸了一個月,天天扎針啊,右手背全是針眼,花了將近3000塊。一個月下來沒有好轉的跡象,說要三個月。然后我自己放棄了。從此對針灸沒有興趣。

湯巧巧:寫點詩教些書。
老巢
這樣說吧,我從不給人扎針,也拒絕別人給我扎針,有時候還是被扎了,是因為我露出了破綻或迫于宿命。關于針灸,因涉及中醫龐大的勢力和自身的知識盲點,我不敢妄言。我現在就住在“北京中醫醫院”旁邊,無法想象,我每天面對著的,是一個冠冕堂皇的謊言。

老巢,詩人導演,安徽人,現居北京。
吳又
我對醫學不太了解,但我認為醫學的本質,是為人類續命。在中醫發展的上千年里,一直到民國,中國人人均壽命應該在30歲左右,1949年平均壽命在35歲左右。之后西醫開始在中國興起發展,中醫開始被邊緣化,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30多年的時間里翻了兩倍,現在,我們的平均壽命快80了。中醫與西醫,你說我信哪個?

吳又,詩人&出版人&制片人,讀客圖書聯合創始人&云萊塢創始人。
紫丁
醫學不止于科學。現代西方醫學的一個最重要成果便是它不斷增強的人文化,人性化,人道化與科學的貪婪與商業的貪婪做對抗做斗爭。即使是西醫,也不可能包治百病。從某個角度講,醫院對病人來講,特別是對患了不治之癥的病人來講,就是一個精神安慰,人性關懷之處。醫學,包括中西醫,均不僅僅是一個是否科學就一了百了之事。病人不僅僅是病。它還是人。這才是今日醫療反腐最應該反思之處。西方醫生愛寫自傳體著作,從這些大量著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僅是片面技術型和平庸謀生型的人。他們這些醫生有比我們中醫多得多的廣闊人文視野,這些人構成西方醫生的核心,引導著西方醫學的人文方向。中醫特別是老中醫其醫學修養也不僅僅止于醫術。晉代皇甫謐這樣的名醫,其實也是一個文化人,他的<針炙甲乙經>是由大量臨證經驗所證明的。我認為不可輕易去否定中醫之成就。而對當下中國醫療界的問題做出正確的批判與判別需要人文與先進文化思想的介入。
醫學的世俗性使它可望成為思想史操練的公共空間。西方醫生有些人本身就是哲學家思想家作家。醫學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這才是中西醫很不同之處。

紫丁。男。成都人61年生。民間獨立詩評人。
李九如
1、基本上同意此文觀點。
2、別說針灸及其所屬中醫了,即便是西醫,也包含“安慰”的成分。當然,這樣說不是要攪渾水和稀泥。中西醫之間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3、這區別不在于中和西,而在于科學與否、現代與否。
4、疾病當然是“客觀”的、生理(或“心理”?)的,但其實也是文化的、民族的、階級的。比如林黛玉的病在當時就有一種“美感”。西方也有,肺結核、花粉過敏之類的病,都曾經是“高級”的、“美”的。為什么有些“純愛”電影里的女主角經常得白血病而不是直腸癌、艾滋病,聽起來不夠“美”呀。
5、與疾病的建構性相應,疾病的治療就更不是純“客觀”的了。如果說隨著一個社會和時代的文化偏好,有一些疾病會被“發明”出來,那么疾病的治療則更是人為的產物。事實上,現代醫院里的高科技醫療設備、乃至于醫生的白大褂、說話的方式,均是一套語言系統,用來“說服”病人的。在中國,這套說服系統里,甚至還包括“紅包”。
6、再次重申,上述論斷不是要模糊科學與非科學的界限。科學之所以更可取,不只是因為它相對更“客觀”,更是因為科學是一個共同體,其間存在著倫理制約、同行監督等,使其處于一個更良性的生態之中。
7、也正是因為這樣,精神分析這種“本質上”看起來很像周公解夢的玩意兒,才有了“科學”的外衣。
8、那么“經絡”這東西存在不存在呢,這取決于怎么看待“存在”。恰如武俠小說可以影響人的行為一樣,同樣存在于武俠小說中的“經絡”在此意義上也是存在的。
9、某些“錯誤”的觀念,可以發揮實際作用,甚至產生正確結果,這不稀奇。比如黎叔提供的文章里,談到滿清禁止針灸,其實是出于道德風化考慮。這當然是胡扯,但其結果卻是抑制了坑爹的針灸“發揚光大”。

李九如,詩人,電影史研究者,評論家。廢話四中好學生。
海波
針灸一一
1,人類獨有。大象和鵝呀什麼的都會規避有毒植物。它們也會故意食用那些有醫療作用的草呀樹葉的。
2,亞州主要是中國人中古時期的外科手術。
3,本人親歷:十三歲時,一個年輕軍醫在我膝蓋上扎了兩針,迅速治癒了我的肚子疼痛。他也是我當時暗戀的人的男朋友。所以,針炙有奇妙的鎮痛麻醉效果也可肯定,并不要再舉華佗與關公的事例。
4,較蒙醫動不動放血要更好。

海波,詩人,藝術策展人,著名凄涼犯。
以上按收到答復的先后順序排列


來源:廢話四中 微信公眾號
作者:韓東等
劉不偉編輯整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YwMTg3OQ==&mid=2649176953&idx=1&sn=dd3a09ba3d9587b3710e675aa33c0b0a&chksm=8729c681b05e4f970875a4511465029e09a75de08c481994ce6901c91234ff53296d28c6ae1b&mpshare=1&scene=1&srcid=06257bYRcrEQ6ptrMZCWMxXo&pass_ticket=an4yBSG58W8Tdi9GBUMcj6dCJJEf7PpTj7v04Qyg88VzG9sKng1ePrBHNF0cGfYV#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