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逢春藝術館總館館長梁樹榮先生藝術之路
【編者按:梁樹榮的根雕作品在道法自然的同時融入人文情懷與內心深處細膩入微的創(chuàng)作靈感,這些作品是人性本源處悄然發(fā)出的靈魂的密電碼,繞指柔中有錚錚的豪情吹角連營。梁樹榮正,古意盈懷,仆仆于途,于通往大師的路上,英特邁往。——劉不偉】

梁樹榮

土默川續(xù)寫華章 大雁灘古木逢春
——內蒙古山西商會會員、西北根雕王梁樹榮紀事
這是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在他身上有著眾多的頭銜——鐵路總監(jiān)、高工、根雕大師、品牌人物、領軍人物、書畫院院長、文藝產業(yè)推動者、非遺傳承人等等。他對文化藝術有著不懈地追求與熱愛,當他從事的文化產業(yè)蒸蒸日上的時候,不忘回饋桑梓,他就是內蒙古山西商會會員、內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樹榮。

為國筑路勤奮斗 探索藝術苦追求
梁樹榮出生于包頭市土右旗,1991年進入呼鐵局工程處工作,逢山開隧,遇水架橋。2005年調入鐵路設計院工作,2004年至2006年考取了九個執(zhí)業(yè)資格證。
梁樹榮從風華正茂的青年步入中年,一直在鐵路建設中東奔西走。他吃苦耐勞,肯于鉆研,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個小技術員成長為一名鐵路總監(jiān),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武漢至廣州客運專線、西安至南京鐵路、呼準鄂鐵路、二連浩特站改造工程等等工程都有他的身影,足跡踏遍千山萬水,歷經風霜雪雨,不但經受了歲月的磨礪,也讓他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造化的神奇。
在修鐵路過程中,梁樹榮由于常年野外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阿拉善被一根奇特的大漠樹根深深吸引,后來漸漸迷上了根雕收藏,隨后發(fā)展到癡迷程度。那些年代久遠的枯木朽根,在別人眼里不過是燒火都不好使的東西。經過他巧手一番精心加工之后,使古木再逢春,獲得了第二次生命。期間,他有緣結識幾位根雕藝術工作者,從此在業(yè)余時間走上了根雕收藏、創(chuàng)作之路,并一發(fā)不可收拾。工作之余收集各地根雕信息、尋覓心儀的根雕成了他最大的愛好。
為了尋覓制作根雕的材料,工作之余,他去過全國各地很多地方尋覓樹根。根雕收藏十分不易,值得收藏的樹根許多時候是可遇不可求的。都說朽木不可雕,但在根雕收藏愛好者梁樹榮看來,對一些被人們丟棄的無用樹根進行雕刻創(chuàng)作,賦予它新的生命,這些朽木枯根也會重獲靈性,給人們帶來視覺和思想上的震撼……
梁樹榮說,“根雕取材于樹木砍伐后遺留下來的根部,雕刻家在原有根部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加以雕琢,成為妙趣橫生的家居擺件或者裝飾品,根雕是一種奇與巧相結合的獨特造型藝術”。
自然造根,千奇百怪。在梁樹榮看來,根藝創(chuàng)作就是對這些天然材質及形態(tài)之上的提煉和發(fā)揮,力求每件作品絕不雷同,這也是根藝創(chuàng)作的魅力所在。“亂而未朽之根,丑而怪誕之木,成為一件根藝佳作,離不開雕刻人的藝術構思與取舍加工”。
根雕創(chuàng)作很艱苦,在收藏根雕之余,自學成才的梁樹榮經常在家潛心研究根雕,從選材、造型、構思、制作直到命名,他都要細細揣摩斟酌,精雕細琢,全神貫注。

塞北大漠展雄姿 享譽西北根雕王
因為愛好,梁樹榮開始收藏根雕作品,先是在車庫、自己家里存放,慢慢地由于收藏品越來越多,他認為是時候給這些藝術品安一個家了。
2014年3月,梁樹榮成立了內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隨即在呼和浩特市光明路設立了古木逢春藝術館。這幾年收藏的一些根雕作品就擺放在館里,不僅是他的鎮(zhèn)宅之寶,也成為那條街的一道獨特風景。
10多年來,在不懈堅持努力下,梁樹榮積累的上佳根雕作品少說有幾百余件。因為場地有限,藏品分別擺放于市內不同場館,從居家用具到家中擺裝飾品、送人禮品等應有盡有。
經過三年的經營,梁樹榮的內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已是中國西北地區(qū)最大的集創(chuàng)作、銷售、體驗為一體的根雕營銷企業(yè),有五個根雕藝術館,上千件根雕藝術品,價值近億元。作為根雕藝術品的展示平臺,一躍成為西北地區(qū)根雕藏品數量最多、種類最全、規(guī)模最大的根雕藝術品基地。第一年就完成營業(yè)額800多萬元,使企業(yè)很快成長為西北根雕業(yè)的一只“領頭羊”。梁樹榮和他的公司則先后榮獲首屆內蒙古最有價值品牌榜、“內蒙古好特產”旅游商品民族工藝品品牌、內蒙古品牌人物等,其古木逢春藝術館榮獲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高層藝術研究院殊榮。梁樹榮也被業(yè)界譽為“西北根雕王”。
2016年6月,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頒發(fā)了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和傳承人兩快牌匾,授予梁樹榮土默特木雕非物質文化傳承人。2014年7月,梁樹榮又成立了古木逢春書畫院,以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為己任。在他和旗下幾十位區(qū)內外知名書畫家的不懈努力下,已成為內蒙最具影響力之一的書畫團體。
走進梁樹榮的古木逢春藝術館,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藝術氣息,仿佛走進了別致的世外園林,各種根雕琳瑯滿目,目之所及都是閃耀著歲月光芒的奇特根雕,形態(tài)各異、顏色不一,栩栩如生、讓人驚嘆。面對展現于眼前的展翼雄鷹、開屏孔雀等藝術作品苦思冥想,終于頓悟。仿佛看到千年流淌的歲月里,大自然對生命的百般考驗、狂風暴雨的洗禮、嚴寒酷暑的折磨、刀戈弓箭的對決,或是和風細雨的誘惑。其生命力在于用強韌、堅持、抗爭并伺機拼命生長的態(tài)度,在歷經千百年的滄桑歲月后,奉獻給人類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有的形似猛虎狂嘯;有的形似神馬奔騰……。每一件作品都蘊藏著歷史的篇章,演奏著不朽的樂章,見證著生命的偉大、精神的頑強。
藝術館墻上掛滿了名家字畫。當筆者問起大家對梁樹榮印象的時候,大家交口稱贊。書畫院秘書長喬升說:“他是一位拓荒者,是一個敢想、敢做、敢吃螃蟹、敢當天下先的人”。副秘書長任德順說:“梁院長很忙,因為他是鐵路總監(jiān)、要干好鐵路工作,空閑時間還要打理公司,照顧書畫院,藝術是他的第二生命。在這里能體現書畫藝術人的價值”。書畫院冉祥維老師說:“最讓人感動的是梁樹榮,成功不忘家鄉(xiāng),從2016年年初至今,一有空就回到家鄉(xiāng)土右旗,搞筆會、辦書畫展、打造文化一條街,造福家鄉(xiāng)不遺余力”。

回饋桑梓顯真情 奮力實現藝術夢
與根雕相伴這么多年,談到根雕發(fā)展,梁樹榮說,因內蒙古獨特的地質、地形和氣候,形成了非常好的根雕材料。像生長在鄂爾多斯境內的黑圪蘭,生長在阿拉善盟境內戈壁灘上的沙棗樹,生長在內蒙古地區(qū)山脈巖石縫中的崖柏樹……。現在根雕藝術品的專家、收藏家們都有一個共識:中國根藝在內蒙古。所以下一步他們借著內蒙古發(fā)展文化大區(qū)的東風,作為本土根雕藝術館也會趁勢而上,大力發(fā)展,打造西北地區(qū)最大的集生產、銷售、體驗于一體的根雕企業(yè),創(chuàng)內蒙古一流民族品牌,弘揚民族文化。
梁樹榮稱,“內蒙古自治區(qū)位于祖國的北部邊疆,浩瀚無垠,地貌獨特,森林、湖泊、濕地、沙漠、山地和戈壁多見。這里氣候復雜,自然條件惡劣,然而在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卻生長著黑圪蘭、沙棗、崖柏等珍稀樹種,它們扎根山巖,任憑大自然的嚴酷考驗,卻幻化出萬般神奇,造就了內蒙古根雕藝術刻骨銘心的震撼力。”內蒙古因其獨特的地質、地形和氣候,形成了生長根雕材料的自然條件,因此根雕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梁樹榮感嘆道:“大自然造就了內蒙古大草原的古老神奇,內蒙古根雕藝術作品巧奪天工,揭示生命之魂,展示其不凡的藝術及收藏價值”。
梁樹榮將家鄉(xiāng)規(guī)劃為全國書畫藝術家創(chuàng)作寫生基地和全國攝影家創(chuàng)作基地。他說:若溝門鎮(zhèn)有北疆最大的根雕博物院,有內蒙最大的書畫交易市場,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區(qū),有中華詩詞創(chuàng)作基地,那自然就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文化小鎮(zhèn)。這是他的規(guī)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不遺余力,一方面推廣他的理念,一年多來,他奔波于呼市和土右旗間,把最近的心得與當地政府官員交流,奔波于各書畫院間,花費十多萬元,為實現家鄉(xiāng)成為中國書畫之鄉(xiāng)奔走呼號,堅持不懈。另一方面他先后自費考察了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甘肅省通渭縣和山東省青州市,考察了中國根藝之鄉(xiāng)浙江省開化縣,考察了佛教圣地西安大雁塔,考察了西安袁家村,考察了革命圣地延安,收獲頗豐,長了見識,有了思路,知道了做法,增加了信心。從這些地方取經,從這些地方吸取精華,從而規(guī)劃土右文化藝術發(fā)展道路。
經過幾個月的溝通與傳播理念,梁樹榮的規(guī)劃終于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認可。包頭市土右旗溝門鎮(zhèn)政府為他無償提供了兩處書畫院場所。2016年9月,包頭市政府和土右旗人民政府給古木逢春揭牌并命名:中國古木逢春藝術街和中國大雁塔書畫院。他捐贈了二十萬書畫作品給溝門鎮(zhèn),用于當地書畫小鎮(zhèn)的建設。之后,他又組織五位內蒙著名書畫家寫了“敕勒歌”書法作品,全部捐給了敕勒川博物館,做永久收藏。
2017年2月12日,春節(jié)還未過去,春寒料峭,梁樹榮又組織了一個論壇,主題是:“內蒙古書畫界走進土右旗,共同探索內蒙書畫之路”,參加者有來自內蒙古最有影響力的十九家書畫院、協會領導;還有土右旗人民政府、土右旗文廣新局、溝門鎮(zhèn)人民政府的領導。這次論壇加快了藝術小鎮(zhèn)的步伐,增加了政府建設藝術小鎮(zhèn)的信心,也讓書畫界了解了建設藝術小鎮(zhèn)的信息。之后,他又將中華詩詞學會引進溝門鎮(zhèn),建立溝門鎮(zhèn)為中華詩詞學會創(chuàng)作采風基地,最終實現溝門鎮(zhèn)為中華詩詞小鎮(zhèn)。
有句話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梁樹榮集理想、信念、現實、規(guī)劃、踐行、執(zhí)著于一身,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不斷前行,因此,他被母校——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聘為學生職業(yè)生涯導導師;并先后被評為“內蒙古品牌人物”、“ 內蒙古好特產領軍人物”,在職業(yè)上多次被評為“全國鐵路優(yōu)秀監(jiān)理工程師”,被根雕界和媒體界譽為“西北根雕王”。
一位已是成功的鐵路高級工程師,鐵路專家,在全國鐵路建設中仍砥礪前行。
一位根雕界的領軍人物,為打造家鄉(xiāng)成為中國文化名鎮(zhèn)殫精竭慮,并又雄心勃勃建立“北疆根雕博物院”,使家鄉(xiāng)成為根藝之鄉(xiāng)。
一位有藝術情懷,一位有遠大抱負的游子,認準了文化與旅游結合才是共同發(fā)展之路。
梁樹榮有一個夢想,讓家鄉(xiāng)富裕起來,讓家鄉(xiāng)的人們精神也富裕起來,讓家鄉(xiāng)更美,實現家鄉(xiāng)夢,實現中國夢。
有人說,梁樹榮是敕勒川驕子,他在家鄉(xiāng)種下了一顆藝術的種子,種子終會生根發(fā)芽,終有一天種子沖破泥土,綻放芬芳。

古木逢春的愿景
梁樹榮一直眷戀著這片熱土,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傾注智慧和力量,他計劃將土右旗溝門鎮(zhèn)打造成包含根雕、書法、繪畫、詩詞、朗誦、非遺、碑林、攝影、食宿等為一體的中國文化名鎮(zhèn),形成內蒙古甚至全國最大的書畫交易市場、全國書畫藝術家創(chuàng)作寫生基地、全國攝影家創(chuàng)作基地、全國最大的詩詞文化市場,未來的大雁灘不只是內蒙古的大雁灘,也是中國的大雁灘。

梁樹榮個人簡介:
梁樹榮,本科,高級工程師
鐵總及國家鐵路局專家?guī)鞂<?br /> 鐵路總監(jiān)
中國鐵設內蒙古公司員工,內蒙古佳達監(jiān)理公司副總、總工
天津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學生導師
注冊監(jiān)理工程師
注冊全國鐵路一級建造師
注冊全國公路一級建造師
注冊安全工程師
中國西北根雕王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根雕專委會委員
內蒙古古木逢春文化藝術公司董事長
內蒙古特產領軍人物
內蒙古品牌人物
內蒙古書畫藝術聯合會副會長
內蒙古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會員
內蒙古山西商會會員
古木逢春藝術館總館館長
古木逢春書畫院院長
呼市大型活動指導專家
呼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
土默特木雕非遺傳承人
大雁灘農民書畫院院長
土右旗、溝門鎮(zhèn)旅游文化顧問
包頭鹿陽書畫院土右旗分院名譽院長
內蒙古書畫特色小鎮(zhèn)踐行者
大(雁灘)蒙(根)古(木逢春)三品牌商標創(chuàng)立者

原文責任編輯:姜東志
作家網劉不偉編輯整理
作者:霍中康
來源:中國觀網華北區(qū)
http://www.cvpp.cn/nmg/95577.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