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中國百年新詩藝術展
——學術主持 牧野|詩畫對話,是激活并重構人文傳統

百年新詩與安徽
中國新詩已走過整整一百年歷程。回首二十世紀,漢語詩歌,作為時代變革最醒目的標識,從古漢語到白話文,從格律詩到自由體,從古老農耕抒情到現代情感表達,其歷程堪稱風云激蕩、波瀾壯闊。1917年2月,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刊發了胡適的第一首白話新詩,而胡適、陳獨秀都是安徽人。承傳新文化旗手們的先鋒精神,安徽詩歌在當代中國一直醒目而卓越,特別是新時期以來,出現一些開創詩風的大詩人。中國百年新詩與安徽淵源有自,休戚相關。
城市詩歌藝術展
詩是人類的心靈之花。從遠古到今日,從蒹葭蒼蒼的河流到車水馬龍的街市,人們離不開詩意的哺育。某種意義上,詩歌一如星空,是一個遙遠的安慰性力量。合肥首個全國性新詩藝術展,將于8月18日在“中皖金大地1912東西街”的東街“大地美術館”璀璨綻放,并綿延至整個街區。我們深信,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敏感心靈,詩性源于心力的凝聚,沒有誰的人生無需斟酌。期望這個展覽,像一滴花汁滴入仙后的眼睛,在仲夏夜詩意之夢中,讓我們忘卻生活之重,惦念性靈之輕。
牧野 學術主持

牧野:
詩人,策展人,藝術批評家
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于安徽省渦陽縣。詩人,策展人,藝術批評家,現居北京。曾任La Celeste藝術館館長、上上國際美術館執行館長、《詩歌月刊》編輯。現任國粹美術館館長、陶行知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近二十年來,策劃與執行詩歌、藝術活動百余場,橫跨詩歌、藝術兩界。提出后藝術時代、人文水墨、中國意象表現主義等概念。


△張仁強所繪胡適畫像
1912對話牧野
問:牧野老師一直在北京致力于文藝的推廣,從詩歌到繪畫,這種變換的契機是什么?
牧野:北京是詩人、藝術家扎堆的城市,北漂的詩人、藝術家到處都有。我到北京后,整個生活工作的圈子大多都是詩人與藝術家。詩歌與當代藝術,語言上是相通的,之間沒什么障礙,彼此對照,各有長短,這是其一。其二,以詩人身份介入藝術策展,可能我算比較早的吧,主要是之前做過多場詩歌活動。從詩人轉向策展人的很多,我印象中北京有詩人朱朱作藝術策展很活躍,這幾年在做策展的還有詩人、學者、導演祝鳳鳴。
經驗打死學問。說到轉變,根本上講,還是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決定的。很早的時候,我就對寫作的目的性產生了質疑,一個人活著幾十年,你可控的時間、可理解的時間歸于宿命的有限。我很虛無,既不相信來世也不相信永恒,寫作注定進入歷史也是一個笑話,我有這個自知之明。自做詩歌活動那天起,我就把生命的在場書寫作為人生態度,每一場活動都是一個非文本的書寫,調動時間、空間、場所、語言、語詞,還生活一顏色。常應常寂,沒有什么轉換不轉換的問題。

△西川手稿

△韓東手稿
問:您這些年在北京策劃過哪些重要藝術活動?
牧野:近二十年,我策劃執行的詩歌、藝術活動應該不會少于一百場吧。活動也不僅僅是在北京,大部分在北京。比如,2002年的“全球漢語詩歌大展”,利用網絡便捷,從征稿收編,到出版發行,正好一周時間完成。2005年開始,用8個月時間策劃,2006年元月推出的“1979-2005中國十大杰出詩人評選”,借助互聯網平臺評選,一個月注冊詩人50余萬,參與者眾。2007參與策劃“搜狐萬人博客大會”,行為藝術成為博主們的熱點話題。2009年我策劃“后藝術時代”藝術展,首次提出“后藝術時代”概念。同年,我還策劃過“中國意象表現主義大展”,之后延續數年舉辦了六屆。還有2012年策劃的“人文水墨”“水墨邊界”兩場專題展覽,主要探討水墨藝術的當代性轉換。2013年,我策劃的“長城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在金山嶺包下10公里長城,組織中外一百多位藝術家,以現場創作為主,回到人的在場與表現。再有就是我自2015年開始策劃的“一年一度的關鍵詞”,每年挑出一個年度熱詞,比如“刪字訣”“人字訣”,作為個人保留項目,與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們以書寫的行為方式互動。

△陳東東手稿

△翟永明手稿
問:最近,我們看到您在北京高端商場“金寶匯”做了一個“共享藝術空間”,其主要內容是什么?請問商業機構與藝術之間有什么共生關系?
牧野:應該說,北京金寶匯購物中心是國內最早植入當代藝術的高端商業空間。2009年創立之始,就拿出半層樓面設立了藝術館,我主持這個空間,擔任館長。金寶匯藝術館的創設,影響到國內一二線許多城市,他們紛紛在核心商業區創立藝術空間,很多地方也向我發出邀請,讓我幫他們打理藝術空間。2010年,我在此做的藝術、雕塑大展,從七層到負一層所有空間布置當代繪畫、雕塑作品,那時就已經開啟了公共空間藝術共享理念。今年6月份,在香港富華集團倡導下,拿出一二期所有空間接納當代藝術,既是購物中心,又是藝術館,實現長期空間共享。我們知道,藝術需要市場支持,市場同樣需要藝術在場,形成共在的話語場,促進空間主體的自主生長,因此我把這場展覽命名為《空間語言的轉向——中國當代藝術大展》。希望全國更多的城市,拿出更適合匹配藝術的空間,與藝術共享,提升品牌價值,活躍空間氣象,讓商業與藝術攜手,相互支持,為公眾提供更多走近藝術、認知藝術、收藏藝術的機會。


△詩意油畫
問:之前看到一篇關于您的專訪《漢字藝術回到漢字書寫的事實世界》,將詩人手稿和油畫、肖像結合起來,辦一場藝術展,其意義何在?
牧野: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我們口頭上大談傳統文化,如何讓傳統支持當代人生活?我想可以通過書法、文人畫,來感知、體認。古代文人士大夫給我們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比如書法,就是文人法度的歷時性體認。再者,我們無法理喻古人發明的書畫手卷,它能像電影一樣舒緩展開,和時間、心境契合摩挲,享受書寫審讀的愉悅。所以,邀請藝術家為新詩作畫,展現詩人的手稿,是嘗試挪用古代文人傳統,以激活并構建現代人文藝術樣式。我想這是一個開始。油畫也是如此,我用一年時間,邀約近百位藝術家參與創作,挑選新詩百年中一百位代表詩人的一百首代表作,由藝術家閱讀、對話、闡釋,進行語言的交互與表現,以探索當代繪畫的詩性敘事的可能。
詩人肖像和詩人手稿是觀看詩人是“這一個”的最佳方式方法。看肖像,真正的詩人面對事物總是保持一顆卑微之心,反應在面部的表情就是羞澀,記住”羞澀”二字就好;看手稿,或認真,或恭敬,或張揚,或拘謹……不一而足,通過手稿可看出一個詩人的性情。

△蔣維揚手稿

△沈天鴻手稿
問:百年新詩的開創者胡適、陳獨秀都是安徽人,這場《棱鏡:中國百年新詩藝術展》將在安徽合肥開展,當初您與祝鳳鳴老師是怎樣溝通并最終促成此事的?
牧野:你用到“開創者”一詞,可以說極其準確。陳獨秀、胡適不僅是安徽人的驕傲,也是漢語世界的驕傲。正是他們二位,在“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的敏感期,啟動了“自由體新詩”,解放了詩歌的語言和文體樣式,革了八股文古漢語之命。可以說,他們共同開啟了共同體意義上的中國創世紀變革,直到現在,所有使用漢語言的人,都在這以創世紀進程之中,是他們給出了我們的命運、責任與擔當。
前面提到,祝鳳鳴先生兼詩人、導演與策展人多重身份。我與祝鳳鳴是多年老朋友,同為詩人,同做策展,又都是安徽人,在去年邀約詩人時,我打電話給他,他當即表示給予支持。祝鳳鳴作為《詩歌報》資深編輯,詩壇相當多重要詩人都是他和我老鄉蔣維揚老師推出來的。當他了解到我的整個展覽構想,主動到北京與我見面,希望這場中國百年新詩藝術展能在安徽做,他知道我為此付出了一年時間做準備。可以說,當看到每件手稿、肖像與繪畫時,我們一拍即合。祝鳳鳴還是個學者,他認為這場展覽在合肥舉辦,意義非同尋常,總結新詩百年,開創當代漢詩未來,也是向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所有參與者致敬。

△詩意油畫
問:您提供的詩人手稿和油畫是這場展覽的基礎,在收集這些展品時碰到過困難沒有?
牧野:困難肯定是有的。我2008年做“中國當代詩歌高峰年會暨獨立詩歌獎頒獎典禮”之后,淡出了詩壇,疏離了詩壇。之所以籌劃做場新詩百年紀念活動,主要是看到前兩年全國有些紀念活動輕薄而膚淺。操作中遇到幾個難點:首先,百位代表詩人定誰?其實每個詩人眼里都有自己的人選,我邀約10位詩人朋友每人開一名單,然后集中,交集無爭議只有不到半數,然后以胡適闡述的新詩精神立場作指導,再增刪。二是手稿的收集,大部分詩人給予了行動上、精神上的支持與響應,少部分詩人一是不愿再用筆寫作,可能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我約手稿時,有答應,后來沒給的;也有懷疑我的動機而最終石沉大海的。當然,現在我都理解,惟事為中,惟有感謝。同時,我要感謝祝鳳鳴先生,他近日約請了一些重要詩人,彌補了許多手稿上的遺憾,使展品更加飽滿,增光添彩。

△楊子手稿

△楊鍵手稿
問:參與詩意繪畫的有哪些當代知名藝術家?
牧野:這次參加詩畫創作的藝術家,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是90后出生,大部分在圈內都很知名。比如,張仁強先生,他是野草畫會創始人。中國當代藝術源頭是兩大畫會,一是星星畫會,一是野草畫會。野草畫會在重慶,川美也在重慶,當代藝術名家半數是從野草畫會走出來的。他此次創作了《陳獨秀》《胡適》《魯迅》三幅油畫力作。他是我的導師,可惜天不假年,今年年初去世了;原國鐳先生,堪稱北京藝術“老炮”中的“老炮”;杭法基先生,73歲,此次最高齡的一位參展藝術家。他幾十年如一日,堅持當代水墨的實驗與探索。這次展覽,喚醒了杭法基九十年代嘗試的累書記憶,他創作了一幅水墨累書手卷;文文武先生,亞洲藝術博覽會主席、創始人,此次他閱讀著名女詩人舒婷的代表作《墻》,創作了一幅意象生動的油畫作品;農少華先生,創作了四幅詩意油畫作品;禹至先生,知名學者,批評家,這次忙里偷閑,創作了三幅詩畫作品;沈敬東先生,知名藝術家,他此次創作了食指名作《相信未來》這幅簡約大氣的作品;林劍鋒先生,此次創作了楊黎的代表作《撒哈拉沙漠的三張紙牌》等油畫作品;陳海鵬先生,大學教授,此次創作了洛夫《午夜削梨》和車前子《有野兔的山水詩》兩幅力作;韓中人先生,抽象表現藝術家,創作了昌耀《一百頭雄牛》等詩畫作品;呂宗平先生,此次他以水墨綜合材料創作了廢名的《鐵匠》等詩畫作品;此外,參展藝術家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說明,請大家諒解。
除了去年我在北京組織的藝術家外,此次展覽,祝鳳鳴還新組織了一些重要藝術家,他們是中央美院教授、知名油畫家洪凌先生,曾留學德國、現生活在合肥的優秀藝術家楊重光先生、陳宇飛先生,還有在宋莊生活的知名藝術家、詩人、策展人吳震寰先生,他們紛紛拿出了自己滿意的詩意油畫力作。在此,我也一并感謝他們。

△詩意油畫
問:您曾經設立過“獨立詩歌獎”,初衷何在?請問現在有什么進展?
牧野:獨立詩歌獎,是在2008年中國當代詩歌館開館舉辦的“中國當代詩歌高峰年會”上正式推出的,強調“當代詩歌”的概念、觀念和詩學表現。目前做了兩屆,頒給了10余位具有獨立詩歌精神的當代優秀詩人。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企圖,針對新詩的發生、成長和內在訴求而建構,同時也是嘗試對新詩和當代詩人做出新的定義。目前,“獨立詩歌獎”已經在漢語詩壇引起廣泛關注,它向當代詩人提出了當代詩的立法與自治的邀約,它全部的意義指向當下與未來。

△龐培手稿

△凌越手稿
問:您對合肥這次“棱鏡:中國百年詩歌藝術展”有什么期許?
牧野:在合肥做這樣一次百年新詩藝術展,的確意味深長。前面說過,胡適、陳獨秀是安徽人,一百年后,創新的精神指針又轉回家鄉。同時,我也期待安徽、合肥成為新詩再出發的精神源頭之一。感謝合肥1912街區、大地美術館,感謝來自安徽家鄉的關心與祝福。

△詩意油畫

一期一會的合肥
這是一場
回歸初心、開啟性靈之旅
請和我們一起
深度探索人文意蘊
來源:金大地1912街區
作者:牧野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Y4MTY0Mw==&mid=2652296401&idx=1&sn=a50c5fc351cbdf05b76a0462cadcd352&chksm=bda36b958ad4e28306fd5a01b8f6f871ff555f3d793f3cda539efe0057dc15debaa5989e400a&mpshare=1&scene=1&srcid=0808S3jNE8S6tELqYVXoaIsi&pass_ticket=VuObZ8wRag8DY9%2FAKge4EMQ6oSfkK92m4om7H5LXDXGKHH1fdCj%2Bswnne%2FdEJuY3#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