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網

首頁 > 綜合報道 > 正文

白景峰:后林散之時代的沈鵬草書


后林散之時代的沈鵬草書
 
  文:白景峰
 
 
  沈鵬,1931年9月生,江蘇江陰人。別署介居主,著名書法家、詩人、美術評論家、編輯出版家,首批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幼習詩、書、畫,入大學攻讀文學,后轉攻新聞。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院長、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并兼任多種社會職務。先后出版詩詞選集《三余箋韻》《三余續吟》《三余再吟》,評論文集《書畫論評》《沈鵬書畫談》《沈鵬書畫續談》《書法本體與多元》及各類書法作品集凡四十余種。榮獲“造型藝術成就獎”、“中國書法蘭亭獎”終身成就獎、“全國第三屆華夏詩詞獎”榮譽獎、“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中華詩詞”榮譽獎、聯合國Academy“世界和平藝術大獎”等。
          
  我們的后人再過幾十年、幾百年回望今天這段書法歷史,會站在新的高度進行評價。 ——沈鵬
     
  談到特定一段書法史,人們往往會以生活在那個時代并取得巨大成就、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書法大家命名或概括,如王羲之時代、顏真卿時代、趙孟頫時代、董其昌時代等。就草書而言,林散之先生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成就最高的草書大家。林散之時代可以代言二十世紀下半葉的草書成就。
 
  當下,沈鵬先生無疑是林散之先生之后最具影響力的草書大家。三十多年來,沈鵬先生以其在草書上的創造性與思想上的前瞻性持續不斷地引領著中國書壇的走向,被公認為當代書壇的草書高峰。
 
  今天,沈鵬先生仍然精進不息、思想敏銳,其草書在未來達到的高度還在提升之中。所以,我們不必貿然提出“沈鵬草書時代”,而是以“沈鵬草書”來代言當今時代。今天,我們提出“后林散之時代的沈鵬草書”,其中“林散之時代”“沈鵬草書”代表的是兩個前后緊密關聯的時代。本文意在針對兩個時代的兩座草書高峰進行比較,反思我們這個時代草書取得的歷史成就、并展望未來走向。
 
  “林散之時代”的草書成就
 
  林散之先生是典型的大齡享大名的大書家,他真正成名被海內外熟知是1973年《人民中國》雜志封面刊登了他的一件草書作品,得到了同時代已享大名的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的大力推崇,此時林先生已是74歲高齡,在此之前,他的影響力基本局限在江蘇。林先生草書在日本展出后,同樣引起廣泛關注。十年后,日本書壇巨擘青山杉雨親赴南京拜會林先生,并贈送“草圣遺法在此翁”,當代“草圣”稱號由此享譽海內外。今天,我們談到林散之先生,會把他與二十世紀大草領域取得的成就與高度聯系起來,會把他與草書史上的張旭、懷素、黃山谷、徐渭、王鐸、傅山聯系起來。那么,林散之先生草書何以達到一個時代高度?他究竟為草書史提供了怎樣的新語言?
 
 

  自攫神奇入畫圖,居心未肯作凡夫。
  希賢希圣希今古,無我無人無主奴。
  一種虛靈求不昧,幾番妙相悟真如。
  渾然天趣留多少,草綠山中認苾芻。
 
  論書一首   八十二叟  林散之
 
  回顧中國草書史,筆者認為,始終有兩條線在交替發展,即以“二王”、孫過庭、懷素、趙孟頫、董其昌、祝枝山、王鐸為代表的在用筆上一拓直下又含一定絞轉的純帖學一脈,另一脈是以顏真卿、張旭、傅山、于右任為代表的在用筆上追求篆籀絞轉、以碑濟帖或碑帖融合的路徑。這兩條道路中,前者一脈為主線,后者一脈是次線。然而,傅山之前,在草書中的篆籀絞轉、碑帖融合之路是不自覺的。傅山之始,將篆隸筆法引入草書成為一種自覺。沈鵬先生在《傅山書學的原創精神》一文中說:“也許單從技法層面看,他的篆、隸書法成就比不上后來的許多名家,然而其篆、隸意趣在行草書中的融匯運用的開風氣之功,可以說是書法史上少有的變革之舉。如果傅山不是一位草書大家,他在書法史的地位將大為遜色。如果傅山的草書不能融匯篆、隸,他的草書成就也將大為遜色。”傅山之后,在整個社會政治背景的影響下,碑學書法全面復興,時代幾乎遺忘了草書。時至二十世紀初,于右任、沈曾植的出現,草書再度興起。此時受二百多年碑學思潮的影響,草書中的碑帖融合已成為主流。但此時“碑”的內涵不同于傅山時代,其內涵進一步擴大,以方筆為代表的北碑用筆在草書中廣泛應用逐漸成為一種主流。回顧歷史,成就于右任草書地位的并不是其倡導的“標準化”草書,而是北碑在草書中的成功運用,外方內圓,剛柔相濟,促使中國草書史上出現新的風格語言:方雄、寬博、蒼茫、內斂……而其簡省、易識的追求又大大強化了其草書高度辨識性的符號化特征。于右任草書由此鑄就了二十世紀中國草書的第一座高峰,成就了百年歷史的第一個草書時代。

 
  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漓驪半無墨。
  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
 
  懷素論書一則
 
  林散之身處在于右任草書的巨大光環之下,不可能遠離碑帖融合的時代大潮獨善其身,他一方面臨習草書閣帖,另一方面又大量臨習漢碑、北碑、唐碑就是明證。然而,林散之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草書代言者,重要原因是得益于黃賓虹先生的影響。他草書用筆立足于篆籀中鋒,同時又大膽將黃氏畫法中皴法、墨法中的散鋒絞轉、干擦、宿墨引入其中,突破了王羲之以來延續近1600年的中側、方圓、濃墨用筆體系,形成墨分五色、枯而能潤、形散神聚、筋豐力遒、血濃骨老的線條風格。這種用筆很難,需要高度的控制力,有很大的冒險性,稍有不慎,就會墨浮氣燥,走向反面。林散之以畫法入草,是張旭、懷素、傅山、于右任等草書大家中均未有過的,他開創了大草、狂草用筆的新路。當然,林散老的成功,還在于他系統地對二王閣帖、《書譜》、懷素《自序帖》、董其昌、王鐸草書的臨摹,繼承了草書史上二王一脈正宗筆法、草法的基因;還在于他大量臨習漢碑,使其對傳統“破壞性”用筆中,依然能夠保持一種內斂蒼澀的靜穆之風;還在于其作為傳統文人的詩書畫修養使其作品洋溢著清健文雅之韻;還在于其年輕時萬里行程的浩蕩胸襟、中年后脫塵遁世的淡泊心境使其作品散發出雄渾壯美但又清凈無礙的禪宗之氣。
 
  今天,我們回顧,其實林散老的草書結構、章法布局并沒有多少新奇之處,乃至于在這方面供后人取法的資源極少,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締造的一個草書時代的高度。
 
  “各體融合”的“多元草書”
  ——沈鵬草書的貢獻
 
  沈鵬先生對新時期書壇及草書的影響,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與締造二十世紀前兩個草書時代高峰的于右任、林散之不同的是,沈鵬先生面對的是一個全面走向世界、走向現代的中國。近四十年來,中國經歷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政治深度改革、經濟全面開放、科技日新月異、思想空前活躍,古老的中國真正走向了現代、融入了世界。四十年來,中國書法也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各級書法組織紛紛成立,書法全面進入學校課堂,書法圖書浩如煙海,藝術觀念多元激蕩,各種展覽層出不群,展廳效果、視覺意識、網絡信息、市場評價等各種因素深刻影響著當代書法家創作。與許多書畫家不同的是,沈鵬先生首先是一位卓越的編輯出版家、詩人、書畫史論家。這種素養讓他以一種開放性、前瞻性、思辨性、詩意性意識來引導自己的書法創作,同時思考當代書法面臨的種種問題。
 
  長期以來,研究沈鵬先生的文章在談到其草書的風格特征時大多傾向于“碑帖兼容”“篆隸入草”,而談到其草書取法源頭時,往往各持己見,很難有一定共識。筆者曾和張旭光先生探討沈鵬先生的草書淵源,一致認為于右任先生對其影響較為明顯,但后來看到沈鵬先生的相關訪談,他明確否認自己學過于右任,且對于老標準草書的提法不贊同。相比張旭、懷素、王鐸草書的主要源于是“二王”,于右任草書的主要來源是懷素《小草千字文》與北碑融合,林散之草書的主要來源是二王、懷素、董其昌的融合,沈鵬先生草書取法的傳統主體,無論是技法,還是風格,是非常多元的,我們很難簡單地將其歸于哪家哪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
  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
  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東坡《臨江仙》。乙丑,沈鵬。
 
  沈先生在《傳統與“一畫”》中提到,“由甲骨、大小篆、隸、楷(含魏碑)、行、草(今、章二體),字形與筆法大大地拓展了,各體之間字形與筆法的融合,各流派之間風格的互相融合,使書法的源流十分豐富。”“(很多人)對傳統的理解局限于單線思維,拘于某家某派,遠沒有做到取精用弘,進入通變的程度。”又在《書法的價值取向與本體》中指出,“今天,我們面臨的是真正開啟多元化的時代”“多元化的意義,重要的不在于模仿多種字體與書風,將因尊重和發揚書法家的個性而得到實現。”沈先生的這些論述,讓我們揭開了其草書之謎。沈先生追求的是“各體融合”“追求個性”的“多元草書”。
 
 
  何處天涯路?沉思地獄門。
  彎腰緣重擔,蹙額為靈魂。
  舉世咸娛樂,斯人獨失群。
  百年苦求索:底事鬧紛紛?
  
        五律《羅丹雕塑<思想者>》
 
  辛卯,沈鵬。
 
  “各體融合”要求書家既有書寫各體的基礎、實力,又有融合各體的創造能力。在歷史上,擅長各體的書家不少,如趙孟頫、傅山、鄭板橋、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于右任等,但融會貫通者不多。趙孟頫“六體”皆擅,他書寫的“六體千字文”,各臻其妙,然而除楷、行、草相互影響外,篆、隸對其草書的影響有限。傅山各體皆精,每種書體都進行過大膽的融合與創新,比如:其在顏體楷書中參入行書筆意,結體端莊、敦厚,但筆意率真、活潑,堪稱是當代“激活唐楷”“楷書行草化”的先驅;其金文大篆中參入草書筆法,筆意奔放,結字夸張,打破了千百年來金文大篆莊嚴、肅穆的靜態審美,成為今天流行的“草篆”之始祖;其行書參入大草筆意,上下相連,用筆如飛,除了造型是行書結體,行筆節奏、氣勢全是草書乃至大草的格調;其草書,正如前面所說,是典型的篆隸入草,成為沈鵬先生取法的重要資源。依筆者看,傅山是書法史上追求各體融合并在多體領域均取得突出成就的書法大家。鄭板橋是書法史上鮮明提出要融合多體、創造新體的書法家,可惜結果并不理想,他創造的“六分半書”一直爭議不斷。我曾想,如果鄭板橋沒有在繪畫上的成就和為官的傳奇經歷,其書法能否留傳下來,尚值得疑問。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均是篆隸或楷行方面開宗立派的圣手,可惜其四人在草書領域建樹不多,因此不在本文的重點論述范圍內。于右任先生如前所述,也是多體融合的典范,他在楷書、行書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從書法史來考察,沈鵬先生是又一位追求多體通融并取得成功的草書大家。正如傅山大草掩蓋了他在楷書、篆書的成就,于右任草書掩蓋了他在行書、楷書的成就一樣,依筆者看,沈鵬先生也被草書掩蓋了他在隸、楷、行方面的成就。沈鵬先生發表的漢隸、漢簡及臨摹的漢碑額頭大篆作品不少,線條如銅打鐵鑄,結體巧拙相生,氣象高古渾穆,展現了精深的功力。這種鐵打的金石之線正是沈鵬各體書法大廈的基礎。從出版的《沈鵬楷書千字文》來看,沈先生楷書主要著力于北碑與隸書的融合,稚拙樸厚,自然率直,意趣橫生。其行書融合路徑,以行為主,兼容楷、隸,氣沉線澀,平中見奇,虛實相生,姿態各異,具有較高的審美格調。
 
  沈鵬先生追求各體通融,但不求各體皆精,他志在通過融合多體,服務其草書。沈鵬先生草書用筆,以長鋒羊毫逆入平出,一波三折,絞轉裹鋒,線條奇崛蒼澀、渾厚中實、入木三分,是典型的篆隸之法、篆隸之線。線質是沈鵬草書最動人的語言,姜壽田先生說“沈鵬將草書的厚澀和表現力推到了一個極致”,筆者深為贊同。在結字上,沈鵬草書深受現代構成觀念影響,注重大小、寬窄、緊松、聚散、開合、向背的關系,極盡變化之能,具有較高的原創價值。同時他又借鑒傅山手法,敢于創造行草結合“破體”,避免了純草書符號簡易化帶來的形式單一。在草書章法創新上,最引人關注的是沈鵬先生首次提出了“行列無界”“氣通隔行”的觀點,他指出“狂草要有更高的創造力,其重要特點也是難點之一,是要打破‘行’與‘列’的界限,在不損害字體規范化的前提下使字的結構變形,上下覆蓋,左右通達,實現有限范圍內的無窮變化。”在草書史上,最早打破“行”與“列”秩序的是祝枝山草書《赤壁賦》、徐渭草書《杜甫詩軸》。這兩件作品上下通達、無天無地、左沖右突、疾風暴雨,可謂元氣勃發、真力彌漫。但他們僅停留在實踐層面的不自覺創作,未見二人在書論方面的論述,這一點上,沈鵬先生投入了二、三十年的時間與精力,思考很多,實踐很多,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文章和作品,可謂是他幾十年來孜孜以求之處。
 
  各體融合的草書追求必然會打破長期以來簡單的“碑帖對立”“碑帖融合”二元化路徑,從而走向多元化。沈鵬先生草書多元化追求體現在他對書法史草書大家的學習不定于一家一線,而是廣泛采擷、融匯貫通、為我所用,廣臨帖、多讀帖、善化帖。他的草書既有大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懷素《小草千字文》一脈相承的草法,還有張旭《古詩四帖》、懷素《自敘帖》、黃山谷《李白憶舊游詩》大草手卷橫向開合、咫尺萬里的氣勢,同時又不乏徐渭、祝枝山、王鐸、傅山條屏大軸縱向跌宕、激越壯美的意象。沈鵬先生草書多元化追求還體現在他對現代審美的敏銳捕捉能力。沈先生站在時代之潮頭,提出了“書法的形式即內容”“弘揚原創”“尊重個性”“傳統與‘一畫’”“書法在比較中索解”“西方抽象派藝術與中國書法不屬同一個源頭,從‘流’的意義來說,兩者可以并且已經在互相借鑒”等一系列振聾發聵的觀點。這些觀點不僅對新時期書法創作產生了廣泛影響,也成為沈先生個人草書突進的宣言書。他站在藝術的、詩性的、形式美的立場,最大限度地把各種審美范疇納入其筆下,在他同一件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雄強與秀潤、平正與險絕、奔放與內斂、樸拙與俊巧、野逸與雅致、精密與疏朗、急速與遲澀等多種對立統一的審美元素,體現出先生高超的駕馭能力。
 
  沈鵬先生以其筆法的“多體皆融”,空間的豐富變化,風格的多元訴求,思想的前瞻深邃,將中國草書從實踐與理論兩方面推到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并最終成為這個偉大時代的草書代言者。
 
  沈鵬“多元草書”的意義及展望
 
  沈鵬先生是二十世紀最后的草書大家,同時又是新世紀的第一位草書大家,他跨越兩個百年,肩負著真正的“繼往開來”。他在《書學漫談》中指出,“我們要從歷史的坐標當中,尋找自己的‘點’在哪里”“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在起承前啟后的作用。我們實際上對歷史盡著某種責任”。沈鵬先生的成就屬于個人,更屬于這個時代。沈鵬先生的草書成就、成敗得失,一定意義上關乎我們這個時代的草書究竟以何種方式進入歷史。
 
  沈鵬先生“多元草書”的實踐,不僅是百年來繼于右任“北碑入草”、林散之“以畫入草”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草書命題,也是草書史上新的學術命題,它契合了今天走向世界、擁抱現代的中華民族的時代審美取向,表現了沈鵬先生敏銳的學術視角、開闊的歷史視野、高度的文化擔當。然而,藝術史告訴我們,任何新的審美最終能否被歷史接受,需要一流的藝術家創造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經典作品,這一點,于右任是非常成功的,傅山、林散之有大量成功作品,也有不少失敗作品,而鄭板橋“六分半書”幾乎就是失敗案例。關于沈先生的“多元草書”,一方面我們會被先生澀重絞轉的線條、跌宕起伏的節奏、縱橫開闔的布局而激動,同時,我們也會被先生一些探索性作品中多體相容的不夠和諧、過于夸張的結字以及筆法的不夠精微等而遺憾。這些創作上的遺憾,客觀上有其“多元草書”“多體融合”“想法太多”帶來的難度,另也需要時間繼續探索有關。讓我們感動的是,沈鵬先生對此是清醒的,80歲以后,他因身體原因自稱“蟄居斗室”,但仍然處理著許多社會工作,承擔使命,不停創作、思考,近年來,他幾乎每年要出版一本著作、舉辦一次小型展覽、展示幾件代表性的“鴻篇巨制”。從這些“巨制”中,我們看到了以沈鵬先生為代表的當代“多元草書”追求正豪邁地走向歷史、走向經典……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提出的“各體通融”的“多元草書”是一種新的草書審美觀的概括,而非嚴格意義上草書流派的概念,沈鵬先生也從未提出這樣完整固定的學術概念。但這并不影響我們討論“多元草書”的時代意義和研究沈鵬先生草書的歷史價值。
 
  作者簡介:
 
  白景峰:北京市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人民畫報書畫院秘書長。

 
  (原載2018年11月7日《書法導報》第四版)

 
作者:白景峰 
來源:中國書畫名家微展館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AxNjA3MQ==&mid=2651195579&idx=1&sn=2e4292a6b23982b26b4c4138ea0c5282&chksm=81227e93b655f785d8ab079da65a800d14b4110d062dc5c84c693eb9a7e2ec9b8e623619e37e&mpshare=1&scene=1&srcid=1109I40LUa3y27nwFQ8oVDfj&pass_ticket=ByNohj6sHNUUeW9j0tn02GoyUOLZLHDvQP6OJ%2F9khawxRBvFw6R9v2f22Y%2FbFjrv#rd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尿口扒开图片免费|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欧美狠狠| jizz老师喷水| 福利视频网站导航| 成人国产精品2021|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国产精品偷| 黄色大片在线视频| 日韩视频第一页| 国产在线果冻传媒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视频2| 里番acg全彩本子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专区| 国产在线一91区免费国产91|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 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中文字版电影|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中文字幕在第10页线观看| 老司机福利在线观看|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动漫美女羞羞漫画| h视频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特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自产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档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色偷偷91久久综合噜噜噜|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 攵女yin乱合集高h小丹| 国产gay小鲜肉| xxxxwww日本在线| 欧美日韩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