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讀劉岸畫筆下的“中國故事”
江俊濤
我被眼前這幅國畫深深打動了。畫的標題是《童年魯迅》。一藤繁花下,孩提時代的魯迅先生跟玩伴在一起,正熱烈地討論什么。或許,他正向閏土哥請教如何用竹匾捕鳥,那樣的友誼單純而美好。
從這幅畫中不僅能讀到筆墨、線條、色彩,還能感受到人物的音容笑貌,讓思緒逸出畫外,想象出了故事情節,甚至能揣摩出魯迅豐富的內心世界。畫里的內容在我眼前流動起來,就像連環畫或影視劇一樣,連續的畫面構成了連續的情節。也許,這就是小說家的國畫作品的獨特魅力。
國畫《童年魯迅》的作者劉岸先生以小說名世,他在小說中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比如《阿爾倫》中用卵石擊破頭顱而自殺身亡的傳奇英雄阿爾倫,《冰河谷》中與狼同歸于盡的老獵人托木爾,《罌粟花山谷》中中彈倒下的“你”,他們都已成為文學殿堂中的經典人物。
如果說劉岸的小說是“風吹沙石走”,那么他的國畫就是“雪映梅花鬧”,因為他的國畫中充滿著敘事情調。從他的國畫中不僅能讀出生動的氣韻,還能讀出流動的情節更能讀出跳動的脈搏。劉岸的很多國畫都著力表現火熱的現實生活,筆下的一草一木一人都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他用筆墨深刻觀照社會,這既是情懷所致,也是責任使然。
作為一名小說家,先生那深邃的思想都寄托在筆下的人物身上,而那些人物大都是人類最后一塊精神家園的堅守者和犧牲者,他們遠離世俗社會,以生命為代價捍衛人類的尊嚴和心靈的豐盈。
一幅《石榴》圖中,數個石榴咧嘴笑了,一只黃鸝蹲在竹籬笆上好奇地盯著石榴,心想你笑什么?我以為,這幅畫可以當作童話來讀,但故事背后卻隱藏著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收獲季節地贊美,或者是對改革開放的謳歌,這難道不是一個畫家在新時代應該具有的思想嗎?
劉岸的國畫可以當作小說來讀。你一邊欣賞他的畫面,一邊想象畫面內所發生的故事,讀者與畫作、與作者之間便完成了精神層面的交流,這便是藝術的張力。而最后,你必將被他的國畫所打動,因為他講述的都是生動的“中國故事”。

劉岸作品